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599章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599章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上面的龙圣,龙族四海各自为政,明面上尊东海为主,实际上各有算计。

    佛教也是如此,身为大脑的佛圣不在了,只留下了四肢与主干,怎么也得分个三六九等吧。

    归给佛教的资源就那么多,你多点我就少点,你强我就弱,我弱你就强,有凤首能做,谁愿意去当凤尾。

    以前,佛教四大菩萨中,以观音菩萨为首,统筹佛门。

    现在,地藏一脉强势崛起,新老霸主即将交接,哪有不流血的和平。

    法海是地藏一脉,这一代的佛子,前世更是准菩萨境大能,前途不可限量。

    他的劫难,居然应在了两个,被菩萨点化的蛇妖身上,这种巧合很值得玩味。

    当然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不争怎么行。

    龙族,儒家,道家,佛家,明面上兄友弟恭,暗地里捅刀子的也不少,都是些表面兄弟。

    “如果真是这样,一但遭劫,恐怕要靠你点醒了。”

    法海神态凝重,若有所指的说的。

    “观音菩萨算计你,你背后的那位没什么表示?”

    听到法海只提到他,不提地藏一脉,王旭眉头微皱。

    法海微微摇头,开口道:“我地藏一脉,以前在四大菩萨中排名末尾,底蕴比之其他三脉差了不少。

    而且地藏王菩萨,如今一心完善地府,接管轮回权限,根本无法离开地府。

    没有地藏王撑腰,强者又不及对方一半,不装作没发生过又能如何,只有不撕破脸,才不会有更高层的力量插手,我才有一线生机啊。”

    王旭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

    白素贞这步棋,恐怕只是观音菩萨的随手落子,日后问起来,也能说是对法海佛心的考验。

    法海自己破劫,不牵扯地藏一脉出来,为了面子,观音一脉的强者也很难下场,观音菩萨再出手的可能也不高。

    毕竟,不管背地里如何,明面上,佛门四脉可是一团和气的,这种和气预示着四脉一家,料想观音菩萨也不敢破坏。

    仔细分析一下,法海跟青白二蛇的关系,其实没那么简单,他们是相互成就,青白二蛇是法海的劫难,法海又何尝不是青白二蛇的劫难。

    法海如果破局成功,心性圆满,日后便有成就菩萨境的可能。

    反之,如果青白二蛇棋高一着,夺了法海身上的大气运,保不准观音一脉在未来,也能再添一位妖菩萨。

    观音菩萨的算计,法海没有看透很正常,可地藏王就真的不知道吗。

    或许,地藏王是知道的,只是装作不知道,双方早有默契。

    王旭想来,地藏王故作不知,无非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等法海自己破局,走出自己的道。

    第二个,如果法海走不出,那就用法海来成就二妖,眼下地藏一脉崛起已成定局,观音一脉即将黯然离场,法海就是地藏一脉给的甜枣。

    这个想法很可怕,王旭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抬头看去,法海却宝相庄严,好似根本没想到一样。

    早知道,法海有前世宿慧,也是见过大风浪的人,王旭能想到的他怎么想不到。

    “党啊,派啊,我就讨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些表面兄弟,到事上,能靠住的一个没有。”

    只是想想,王旭就觉得头大,这也是他既不结党营私,也不亲近那些皇子的原因。

    整天勾心斗角的累不累,还是一个人最逍遥,生死看淡,不服就看,有仇当天就报了,这样才不负此生。

    “小和尚,多的话就不说了,我这里有酒有肉,有地方住,有藏书看,你想做什么我支持你。实在不行,你就当几年缩头乌龟,这不丢人。”

    说到这里,王旭从椅子上站起来,将法海也拉了起来,又道:“你看,等我起来了,我拉你一把,你不也就起来了嘛!”

    法海笑着应是,实际上一句没听进去。

    缩头乌龟哪是那么好当的,他不要面子啊。

    王旭弱冠之年便能镇压五阶妖王,日后前途无量,法海也信他能拉自己一把。

    可是信归信,那么办却是不能。

    法海是哪种人,他是那种我们两个是朋友,如果有一天你富贵了,我落魄了,你开着奔驰从我身边走过,请不要降下车窗跟我说话,假装没看到我,直接开过去就行了,不然我会很尴尬的,他是这种人。

    这种人天生骨头硬,弯不下腰,也不想弯腰,抱着大腿喊666的事,是不会发生在这种人身上的。

    王旭多少也看出来了,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意思,改口道:“你行走江南,治水又治瘟,你看下面的情况如何?”

    听王旭转口说起了灾情,法海果然来了精神,面色凝重的开口道:“很不好,瘟疫不同其他,最怕传染,虽然大雨倾盆之际,就有有识之士提前察觉到可能会有瘟疫,也有官员向上面奏请防灾防瘟,可面对瘟疫依然慌了手脚。

    我游走江南,所过之地见得最多的,就是各种隔离区。

    染上瘟疫的人不分青红皂白,都会被驱赶到隔离区中,关在里面自生自灭。

    一些只是感冒发烧,咳嗽体弱的病人,也被当瘟疫处理了,冤死者不计其数。

    更有地方乡绅,草芥人命,处理染瘟疫的办法一味的追求活埋,上到七老八十,下到嗷嗷待哺,只要出现染瘟疫的症状,一律都给坑杀了事,真是触目惊心啊!”

    说到后面,法海心痛难耐,语气都带上了颤音。

    王旭听的默默不语,他一直留在杭州府,最远也就是回了趟金山府,对乡下的事知道的不多。

    没想到下面的情况,已经严重到了这个地步,莫非真是大吴王朝失德,老天逼着要改朝换代了?

    王旭一边想着,一边安慰道:“瘟疫四起已有多日,算算时间,朝廷也该将医家的人放出来了。罢黜百家之后,医家中人多入太医院为官,还喊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口号,势力不减反增,这些人不会坐视不管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汉代执行的国策,也是儒家作为正统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百家中的高人,兵家走边关,墨家入工部,法家入刑部,阴阳家入钦天监,纵横家入礼部,小说家入民间,其他流派也并入三教九流之内。

    不客气的说,百家从未远去,只是藏了起来,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不说别人,就是老师薛牧山告诉他,自己是法家的传承人,王旭其实不是儒士而是法徒,王旭也微微一笑,一点惊讶也没有。

    所以,百家的力量根本不能小瞧,除了没出过至圣以外,当年都是跟儒、道、释打过擂台的。

    尤其是法家跟兵家,曾经一度打的儒家岌岌可危,单对单拎出来,不去计算圣人层次,在春秋时代难分伯仲。

    眼下,儒道释光芒万丈,看起无懈可击。

    实际上,儒道释单对单的对上百家,没有任何一个敢言胜。

    要不然,当年董仲舒的背后,也不会站着那么多佛道两家的高手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道释三分天下,何尝不是一个利益同盟。

    只不过,儒家棋高一着,又把佛道两家踢出了权利中心,这才有了三分天下,一分在朝堂,两分在民间的说法。

    远了不说,大吴太祖逐鹿天下时,遇到的最大对手李世民,可就是有佛道两家的支持。

    李氏不但将道祖李耳奉为始祖,核心成员身边还有佛道高手保护,其中李世民身边的十八棍僧,更是随着征战闯下了赫赫威名。

    最后,要不是儒家见情况不好,为了怕佛道两家入驻中央,全力支持大吴太祖,而大吴太祖又非常争气,笼络到了百家跟儒家的支持,于渭水河畔三败大唐,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局面了。

    别看瘟疫事大,只要医家肯出面,料想镇压瘟疫并不难。

    难得,是如何请医家出面,这就涉及到上层博弈了,毕竟春秋时代的医家,主张上医医国,下医医病,可不是无欲无求的大夫。

 第965章 立书做传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格,至也。

    物,犹事也。

    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物致知。

    法海有自己的路要走,王旭能帮的不多,同样他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三字经已经放出去了,对外的影响很大,士林中人争相传阅,一时间江南纸贵。

    王旭趁此机会,当然要奋勇直追,他已经开始整理朱程理学,为学派的建立埋下伏笔。

    朱程理学,在现代中被批的一无是处,其中最大原因,在于朱熹提到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实际上朱熹很冤,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本意不是假清高,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或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认为,人的基本需求与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私欲,既是一种天理,需要在保存这种天理的同时,学会压制自己的欲望,对欲望的满足要有一个度,不可穷尽奢华。

    当然了,思想没错,错的是人如果能压制自己的欲望,那他就不是人了。

    朱熹提到了这个学说,可惜连他自己都做不到,又能指望谁去做到呢。

    再往下来,朱熹还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天下万物必有其理,而通过追求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俗称的格物,才能达到认清真理的目的,也就是致知。

    这个认知是好的,只是朱熹没有走向追求本质的道路,而是脑袋一抽,跟三从四德干上了。

    导致朱熹中后期,成了大男子主义的旗帜性人物,满朝文武谁家要是死了男人,他都会给人家写信劝说家中女眷不要改嫁,并美名曰:以人伦风教为重。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为贤妻标准,女子不可抛头露面,虽然不都是他主张的,却也都是他所提倡的。

    所以,朱熹的贡献不小,为儒家的正统性,皇朝的君权天授奠定了根基,也被后代的新时代所不容。

    王旭有朱熹的前车之鉴,当然不会死盯着女人的小脚,他只是采纳了理学家一些好的理论,并融合阳明心学的一些观点,在格物致知的之后,又添加上了知行合一。

    朱程理学的格物致知,有很多思想自己都无法执行,这样的思想全都是假大空的鸡汤,拿过来有什么用。

    添加上知行合一,光说鸡汤就没用了,你说出来的话,你得自己能实践才行。

    格物致知追求事物本质,再用知行合一来实践,有行有思,便是王旭所提倡的新学。

    新学,新旧的新,表示这是新学说。

    古代文学著作中,比如四书五经,讲述了很多大道理,却没用告诉人该怎么做。

    就拿论语来说,孔子每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孔圣如何,而不是你。

    王旭的新学中,不谈孔孟,儒家的经典已经有了,只谈你该怎么去做,并制造这个标准。

    什么标准,王旭参考了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为儒家四志。”

    而在儒家四志的基础上,王旭又写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此为儒家双核心。”

    核心有了,志向有了,便开始围绕这个总结,充填朱程理学与阳明心学的观点,并将其转化为王氏新学的要素。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以实践求真理,拥道德而求真知。

    总结起来,王氏新学的观点就是这段话,其他则为枝叶,阐述这段话如何的正确。

    如果有人不服,你可以掰一掰,这些话没有一句是假的,全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同样,还不是假大空,正因为这四句话,历史上产生了文天祥,产生了岳飞,产生了无数知行合一,为生命立命的英雄式人物。

    “王氏新学!”

    王旭为了新学,整整忙乎了半个多月,写下了一本将近三百页,二十万字的小册。

    新学分两部,上下八篇。

    上部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下部为立心,立命,立德,立太平。

    围绕着上下两篇,王旭又填充了无数理论,跟理论下的小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正确性。

    结果忙乎完一出关,向外一问,瘟疫居然还没有被平息下去。

    “怎么回事,这都半个月了,瘟疫就没人管管?”

    王旭带着写好的王氏新学出来,看到的却不是太平盛世,而是瘟疫肆虐后的尸横遍野。

    一问才知道,医家的人半个月前就到了,但是到了之后,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