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547章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547章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家散尽家财,赈济灾民百万,这是实打实的功劳。

    朝廷要赏赐功名,童生跟秀才拿不出手吧,进士不敢说,举人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喜事,大喜啊!”

    一听自己要得功名,王老爷笑的嘴都歪了。

    结果转头一看,却见自家夫人没有半分高兴,反而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夫人,你这是怎么了?”

    王夫人瞥了王旭一眼,拉着王老爷的衣袍,小声道:“怎么是给你封官,咱家旭儿呢?”

    “对啊!”

    这么一说,王老爷也回过味来了,赈灾的事一直是王旭在操办,他只是放权而已。

    怎么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只提自己,没有提到自家孩儿,这不合常理吧。

    “燕捕头,可有我家孩儿的封赏?”王老爷赶紧发问。

    燕捕头微微摇头,含糊道:“好像没有。。。”

    “怎么会没有呢?”

    王老爷急了,他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要功名又有什么用,哪有给自己儿子实在。

    相比王老爷的焦急,王旭却心静神宁。

    朝廷有封赏,这肯定是没跑的,但是会不会封赏自己,王旭也曾经推断过。

    他今年才九岁,要是给他封赏,那该怎么封,总不能也封个功名吧。

    王老爷年过半百,封功名也就封了,但是他不一样啊。

    给九岁的孩子封功名,这不是胡闹么,朝廷的非议就能淹死他,对此王旭早有预料。

    而且,功名这东西,对他来说不算稀奇。

    以他的自我规划,今年秋收他就会下场,博一个童生的功名回来,过两年年龄不太显眼了,就再考个秀才。

    恩封的功名,哪有自己考的功名有价值,真要说给他封个举人功名,说不得还得推辞掉。

    “父亲不必担心,以孩儿的学问,功名自当手到擒来,这样的恩封功名非我所愿。”

    王旭上前一步,不骄,不躁,气定神闲的回答道。

    听到这样的话,燕捕头额外看了他一眼,暗想道:“果然是王家的麒麟子,看来溧阳县,要出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想到此处,摆在面前的孝敬,也让燕捕头没那么欢喜了。

    钱虽好,哪能比得上,跟未来的大人物搭上交情。

    看着还是有些介怀的王老爷,燕捕头目光一转,开口道:“王老爷,小少爷人中龙凤,这样的封赏确实不适合他,依我之见没有更好。毕竟,赈灾的功绩,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将来小少爷考中功名,将功绩留在档案上,那才是真正的青云之梯啊。”

    “借燕捕头的吉言了。”王老爷虽然还是有些郁闷,脸色也好看了不少。

    寒暄几句,燕捕头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主动告辞道:“王老爷,我在县里还有公务,就不打扰了。”

    一看燕捕头要走,王老爷赶紧让刘全将孝敬送上。

    燕捕头连连摆手,开口道:“孝敬就免了,我这人就喜欢交朋友,要是王老爷不嫌弃,下次来县里请我吃酒可好?”

    “这。。。”

    王老爷是个生意人,怎么会看不出燕捕头有意交好。

    燕捕头在县里,虽然只是个捕头,可手上的权利却不小,三教九流,想跟他交朋友的人太多了。

    王家只是乡下的小地主,能跟捕头搭上关系,不亚于现代的个体户,跟县里的公安局长搭上关系。

    有这样的关系在,溧阳县内,还有哪个泼皮敢跟王家捣乱,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一定,一定,燕捕头这个朋友,我王大发交定了,以后咱们两家可得多亲近亲近。”王老爷的眼界还是比较浅的,换成王旭,就算县上的程县令来了,也不足以让他喜形于色。

    可对王大发来说,县上的捕头,那就是大人物了,能跟捕头平辈论交,这不是说明自己也是体面人了吗。

    又是一阵寒暄,燕捕头骑着马走了,彼此都很高兴。

    燕捕头走后半个时辰,伴随着吹打声,朝廷特使领着溧阳县令,带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行人回避,咚咚。。。”

    前面两个罗鼓手,走十步喊一声,敲锣打鼓,引领着百多人的队伍。

    罗鼓手之后,是举着威武、巡察、回避、肃静,四块牌匾的衙役,还有上百位带刀侍卫。

    九泉镇上的居民,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镇上的里正,哪见过这样的牌面。

    一个个不是跪迎在街道两旁,就是躲在自家的窗户后面,眼也不眨的看着中间的两辆马车。

    “也太威风了,这得多大的官啊!”

    众人议论纷纷,看着特使的队伍直奔王家而去。

    有了燕捕头的招呼,王家早就做了准备,等到特使的队伍到达时,街道已经打扫干净,门口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

    大门外,王老爷跟王夫人在前,王旭站在两人手边,身后能来的丫鬟,仆从,能来的都来了,密密麻麻站了好几百人。

    看到大官的队伍是向王家来的,跟在后面看热闹的镇民们,一个个交头接耳:“王家这是要富贵了,没想到咱们镇上,还出了个金凤凰!”

    “那又怎么样,跟咱们有关系吗?”有人酸酸的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王家,可是赈灾的好人家,王家富贵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咱们也能跟着沾光呢。”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连连点头,这便是三人成虎,有个好名望的重要性。

 第884章 开个作弊器吧

    从朝廷来的特使,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个七品的散官,叫做年暮春。全本小说网;HTTPS://。m;

    此人年过三旬,下巴上留着小胡子,与程县令相谈甚欢,聊得都是一些县治之法。

    对于王家,乃至于王旭,年暮春表现的比较平淡。

    王大发不由诚惶诚恐,唯恐是哪里做的不周到,得罪了朝廷下来的特使。

    只有王旭暗自揣摩,猜想年暮春的态度,恐怕不是因为王家如何,而是立场。

    溧阳县令程广荣,属于寒门一系,哪怕王旭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年前更是拜了薛牧山为师,可因为出身乡绅,程广荣依然对他比较疏远。

    眼下,年暮春能与程广荣相谈甚欢,对他这位大儒弟子却不苟言笑,很大可能也是来自寒党,天生不喜欢他这个朱党的后备役成员。

    毕竟,朱党与寒党对立,王旭这样的人越多,朱党未来的实力越强。

    这让坚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党,如何能对他有好感。

    年暮春的态度是平淡,不是冷淡,恐怕也是因为王家赈济灾民的关系,要不然态度还会更差些。

    “香案准备好了吗?”

    踏入王家大门,年暮春打量了下王家府邸,看着里面的装修与规格,恹恹的发问道。

    “准备好了,大人里面请。”王大发在乡下是个人物,面对朝廷特使,就显得比较紧张了。

    年暮春也不多说,跟着众人往中堂而去,看到摆在中堂前的香案,开口道:“接旨吧!”

    儒界文人当道,讲的是言行合一,对跪拜之礼并不看重。

    王家人齐齐站在香案之后,年暮春便开始了宣读圣旨。

    说是圣旨,其实这道旨意,并不是以皇帝的名义下发的,用的只是户部的名义。

    圣旨上说,王家克己奉公,团结乡里,不惜家财,勇于赈灾,做出了乡绅表率,理当嘉奖之类的话。

    到了后面,年暮春又话锋一转,低沉的开口道:“金山府,溧阳县,九泉镇乡绅王大发,赈灾有功,赐,同举人出身。

    王夫人教子有方,赈灾有功,赐,七品诰命夫人。

    王家之子王旭,赈灾有功,赐,国子监入学名额。

    王家团结乡里,赈灾有功,赐,五年免税,赐,积善之家牌匾,赐,良田两万亩,钦此!!”

    念到最后,年暮春将圣旨一收,开口道:“王大发,接旨吧!”

    “草民王大发,接旨!”

    王大发接过圣旨,恭敬的供奉在香案上,随后邀请道:“年大人,家中已经备了酒菜,不如用过午膳之后再走吧。”

    “不必了,本官每日只吃青菜豆腐,你们备下的酒菜,不会合我的心意的。”

    年暮春说完这话,深深的看了眼王旭,带着人马掉头就走。

    看着年暮春的背影,王旭目光中带着不悦,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官威倒是不小。

    地主家怎么了,吃你家粮食了。

    还每日只吃青菜豆腐,王家的午膳不会合心意,什么意思,以清贫为喜,以奢华为耻,不屑与乡绅为伍啊?

    好家伙,你当自己是海瑞了,幸好你没带家眷来,要不然给你家眷一点瓜果吃,你回去是不是要学习海瑞,将他们活活饿死?

    迂腐,真是迂腐。

    不学会怎么跟乡绅打交道,还想做官,难怪你只是七品的散官,有名无权。

    这种人就是下放出去,混不了几年也得回来,哪个当官的想要出政绩,能不跟乡绅士族打交道,没看到做了一辈子县令,出身寒党的程广荣,也要对士绅平淡视之,万万不敢得罪么。

    “这个年大人,好像不太喜欢我们。”

    等到年暮春走了,王大发才捧着圣旨,有些奇怪的说道。

    王旭听了,不以为意的笑道:“我们又不是银子,怎么会所有人都喜欢,哪怕就是银子,也有人视如粪土。您还是早点收拾下,将圣旨供奉到祖祠中吧,有这份圣旨在,九泉镇的三大家族,以后只能为我们马首是瞻了。”

    “对,对,这事重要。”

    王大发赶紧找人去请三老,还有镇上的体面人,要当着全镇人的面,将圣旨供奉到祖祠中。

    王旭对此没有参与,而是在想国子监的事。

    国子监,顾名思义,是朝廷建立的太学机构,专门为国培养人才的地方。

    国子监内,实行的是十年制教育,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一个选优秀子弟,送入国子监的名额。

    进了国子监,不用参加县试《考童生》,府试《考秀才》,州试《考举人》,十年寒窗之后,可以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去参加会试,金榜题名者直接就是进士。

    算起来,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应该算朝廷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恩典。

    五品以上的官员,最少也是个知府,不管你后辈的学问如何,都有一个进入国子监的名额,未来最少是个举人。

    这样一来,哪怕学业不精,有举人的功名在,父辈死后也能有一席之地,不至于嗖的一下就落败了。

    不过,国子监还有个别名,叫做养老院。

    一开始,国子监刚出现的时候,有名额的官员,都将自家最得意的子嗣派去,精英汇聚,中进士的人很多。

    后来,因为国子监出来的人,直接越过了童生,秀才两个级别,傻子也能当个举人,于是国子监的名额就变味了,成了不学无术的功勋子弟,捞取功名的地方。

    很多人都认为,从国子监出来的人,学问没有一路考上来的人扎实,也没有一路考上去的人含金量高。

    慢慢的,有名额的官员,就从挑选家族最得意的子嗣,送入国子监进学,变成了换成第二等人才,让第一等的人才通过正常科考,一步步的爬上去。

    现在的国子监,就是这么个尴尬现象。

    里面的学子,都是功勋子弟,寒窗十年,不用考就有个举人功名,然后就老老实实等着补官。

    有了空缺,就从八品官做起,慢慢往上爬,争取做出政绩,得一个同进士出身,

    因为与正常考上去的人不同,是因为父辈庇护才有的功名,所以这种功名在士林中,一直为人所不齿。

    不是自认为科举无望,只能走偏门的人,是万万不会入国子监的,赐国子监名额的封赏,对王旭来说也是鸡肋的很。

    “这波封赏,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也就两万亩良田,五年免税,是朝廷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东西。至于同举人出身,七品诰命夫人,不过是虚名而已,县上那些正经八本的举人,都轮不到做官,更何况是荣誉性质的同举人出身。

    不过,也不算全无收获,王家有七品诰命夫人,和同举人出身的牌面在,远了不说,溧阳县算是畅通无阻了。县令也不过七品官,与七品诰命夫人同级,想要拿王家说事,起码得金山府出面才行。

    有这个牌面在,有些计划也可以进行了,现在的王家,家底还是浅了些,我得适当的增强下王家的实力。”

    王旭目光中带着思索,他从现代来,不止可以抄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抄。

    比如制造玻璃,土法制盐,土法炼钢,发财的路子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