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545章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545章

小说: 电影世界穿梭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正值一月份的小寒,人人皆道,小寒过了便是年。

    伴随着小寒,外面下起了小雪,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装,距离过年,只有一个半月了。

    “少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

    一日早上起来,王旭正在粮仓清点存粮,刘权便嚷嚷着跑了进来。

    王旭闻声抬头,看着一脸喜色的管家,问道:“什么好消息,是溧阳县开城赈灾了,还是金山府往外派粮了?”

    一听这话,刘权的兴奋变成了苦笑。

    溧阳县令,就是个年过古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老混子。

    或许年轻的时候,程县令有不管不顾,放手赈灾的豪情。

    现在嘛,县城不失,便是他的最大功劳,整天就知道躲在城里混日子,哪会用县里不多的粮食去赈灾。

    至于金山府,其实还不如溧阳县呢,赈灾大使的粮食从哪来,还不是从扬州与冀州调过去的,现在的金山府就是个空壳子。

    金山府内要是有粮,也不用溧阳县一催再催,早就有粮食下拨过来。

    什么也没有,就说明金山府乃至整个扬州都不富裕,毕竟,先北方,后南方,两次闹灾下来,人族九州都伤了元气。

    “都不是,那喜从何来啊?”

    王旭收回目光,想不出还有什么喜事,总不能灾情还没有被扑灭,朝廷就要论功行赏了吧。

    刘权察言观色,看到王旭将信将疑,急忙道:“少爷,我说的喜事虽然不是这两种,却也相差不远。今早,有难民中的宿老对我说,交州也开始赈灾了,大家不用死了,很多人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放心不下,打算回去看看。”

    “灾民要走?”王旭一脸惊喜。

    “对,要走!”

    刘权的回答很肯定,灾民往扬州来,不过是交州无粮,活不下去。

    现在交州有粮,也有人赈灾,还待在扬州做什么。

    要知道很多灾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除了拖家带口,或者在这边混的不错的,谁不想回去看看。

    而对王旭来说,灾民离开却是天大的喜事,从闹灾开始,王家已经撑着灾民,撑了足足两个月,家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八十万灾民,只要走一半,也能大大缓解粮食压力,撑到开春都没有问题。

    看着王旭脸上的喜色,刘权搓着手,小声道:“少爷,灾民是有要走的意思,不过…”

    不过二字一出,王旭就知道没有那么容易。

    果然,刘权接着说道:“走是想走,可是灾民手上没有粮食,都怕饿死在半路上。毕竟,一路上能找到的吃的,都被灾民吃的差不多了,回去的路恐怕比来时还不好走。”

    “接着说…”王旭收敛笑容,示意刘权说下去。

    刘权也不隐瞒,三言两语的说了一遍。

    原来,灾民想走是想走,但是不敢走,怕路上没有吃的,回不了家。

    灾民中的宿老找上刘权的时候,先是说了下灾民想要回家的心愿,随后又提了个请求,问王家能不能送佛送到西,给他们一些口粮。

    还承诺,这些口粮算借的,每人借五斤粟米,春收的时候还十斤。

    听上去,这主意不错,借五斤,还十斤,是个好买卖。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回事,灾民都是从交州来的,谁敢肯定这粮食借出去还能收回来。

    就算能收回来,总不能为了十斤粟米,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找过去吧。

    用脚趾头想,也没有这么干的,前脚赈灾,后脚催粮,你这是赈灾,还是放高利贷呢?

    王旭苦苦打造的名望,总不能为了这十斤粟米折进去吧。

    “少爷,粮食我们是借,还是不借啊?”

    刘权不干自作主张,等待着王旭的回答。

    王旭也犯了难,叹息道:“我从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我怕的不是借粮,而是借粮之后这些人不肯走了又怎么办?”

    王旭从不觉得自己是主角,如果是主角的话,灾民借粮之后,肯定说走就走,临别之际还少不了一脸泪双行,上演次感人一幕。

    但是他不是主角,没有王霸光环加身。

    怕就怕,说一套,做一套。

    有多少人是想走,又有多少人是嘴上说想走,骗了粮食后又想留下当灾民,继续白吃白喝?

    人心从来经不起考验,就拿九泉镇上的人说吧。

    难道这些人不知道,王家施粥是给灾民吃的,他们吃一口灾民就要少吃一口?

    他们知道,一清二楚。

    可实际上呢,还是有很多人,拖家带口的来吃白食,面对质问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个别人,更是怒气冲冲的反驳:“这些粮食灾民吃的,我们就吃不得?大家都是一个镇上的,你王家有粮食赈灾,却没粮食给我们吃,哪有这样的道理,你王家好生小气!”

    人心也是如此,自古以来,知恩图报者少之又少,见利忘义者多不胜数。

    王旭就怕给了粮食,还有人不肯走,或者要求更多。

    到了那个时候,不说王家的粮食够不够分,就算够了,养出一群白眼狼的好戏,也能让王家成为笑柄。

    赈灾,赈灾!!

    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绝不是电视里几个小姑娘,搭个棚子,架一口锅就能办的。

    这种事,是真的费力不到好,世家大族,一个不好都要折里面,沦为士绅中的笑柄。

    一些小说中,主角动不动就赈灾,收获一片人心,得到百姓的拥戴,那真是想多了。

    真有这么容易,为什么古代的世家大族,对赈灾二字避之不及。

    难道这些人,都没有主角聪明,看不出赈灾里面的玄机吗?

    不是,正是因为足够聪明,看出了玄机,才没有人敢轻易犯险。

    如果真有人穿越到了古代,转生到了大户人家,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座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除非有主角命庇护,或者沈万三那样的家底,不然赈灾二字,还是别碰为好。

    碰了,十有八九谁碰谁死,千年的世家也搁不住一阵折腾。

    再干脆点,也不用穿越,有这个情怀,去大街上扶倒地的老太太起来就行。

    任你开奔驰,坐宝马,扶起来几个,家底也得败个干净,更别说几十万,上百万的灾民了。

    扶老太太起来,哪怕被讹诈,也是做好事啊。

    老太太这么大岁数,还要用这个办法来补贴家用,肯定有自己的难处,心肠这么好,帮帮她喽!!

    “这件事是好事,但是…”

    王旭不算好人,他做的事都带走功利心,想了很多之后,还是微微摇头:“不好办啊,得从长计议才行!”

    说到这里,王旭思索片刻,又道:“这样吧,你将各个赈灾点的宿老都请过来,这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得再合计合计!”

 第881章 新年

    无数探马放出去,花了两个时辰,总算将八十万难民中,能拿主意的百多位宿老请来过来。(全本小说网,https://。)

    宿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人,不都是老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老者反而是少数。

    这些人齐聚一堂,坐在搬来的椅子上。

    王旭则领着刘全,身后站着十几位健仆,坐在主位上。

    看着不过八岁,却一直在主持赈灾事宜的王旭,下面的宿老们五味杂陈。

    之前要是有人说,他们逃到扬州,会得到一个八岁孩童的救济,一定会觉得说话那人是疯的。

    八岁的孩子,怎么能干出这样的大事,这是不合常理的。

    但是现在,没有人笑得出来,因为王旭就是当家做主的人,上至他们,下至八十万灾民,全靠着一个孩童的救济才能活下来。

    灾民中有人说,王家的少爷,那是天上的菩萨转世。

    又有人说了,那不对,王家少爷降生时,明明来的是终南山道士,怎么就成了菩萨转世了。

    要说转世,也是星君转世,保不准这个王家的小少爷,就是天上的哪位星神,见不得民间疾苦才下来的。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自然有人将信将疑。

    毕竟,王旭表现的不似凡人,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出过的神童不少,这么神的却没几个,往前也就十二岁拜相的甘罗,能压他一头了。

    “在座的诸位长者,都是王旭的长辈,有什么话,我就不藏着掖着了。听刘全说,交州情况渐好,大家有要回去的心思,有没有这回事?”

    王旭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百多位宿老。

    宿老们面面相视,小声交谈一会后,有人站起来说道:“是有此事,大家出来两三个月了,思乡之心甚重,如今赈灾大使已经在交州主持赈灾,情况有所好转,很多人都想回去看看,只是手上没有余粮,不敢上路。”

    “粮食。。。”

    王旭微微点头,扫了眼身边的刘全,开口道:“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一千五百万斤粟,八百万斤豆,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能凑出两千五百万斤粮食。”

    粮食只是个统称,粟米,大豆,稻,全都算在里面。

    听到还有这么多粮食,在场的宿老都打起了精神,等待着王旭的下文。

    王旭用手指点着桌子,思考了一会,开口道:“粮仓里的粮食,还够我们撑一个多月的,借大家些粮食,让大家返乡的事也好办,不过。。。”

    语气稍顿,等到众人全都屏住呼吸时,王旭才再次说道:“怕就怕有人贪心不足,领了粮食不走,还要继续留下当灾民,这就不好办了。”

    “小少爷放心,别的地方不敢保证,十二号赈灾点上,老夫保证拿到粮食的人绝不留下,绝不给小少爷添乱。”说话的是一名老汉,这人做猎户打扮,老是老了些,身上却全是肌肉,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一看就是老黄忠那样的人。

    “你们呢?”

    王旭看向其他人,这些人有的拍胸脯保证,有的人却言语不详。

    在场的百多位宿老,代表的是八十万灾民。

    平均下来,每人都是五六千灾民中的头目,有的人手腕够硬,当然能镇压不服。

    有的人能够上位,靠的却是相互制衡,对灾民的掌控力度并不大,那就不敢保证了。

    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有信心带着灾民走,不会生乱的人只占了三分之一。

    了解到这一情况,王旭对刘全点点头,开口道:“将笔墨拿上来,给有信心能带灾民走,又不会生乱的人立下军令状。军令状一立,按人头算,走的给五斤粟米,两斤大豆,一斤稻米。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走了的人,就不能再回来了,不然我可要找各位说道说道。”

    “不会,我们这些人,都是十里八村选出来的,说话不算话也没人会选我们。下面的儿郎们,都是一个地方的好汉子,说走就是走,绝不会给小少爷添麻烦,不然我找他们家去。”

    猎户第一个响应,其他人有把握的,也都跟着站了起来。

    王旭轻轻点头,示意刘全让这些人作保。

    刘全端着笔墨走上去,有的人不会写名字,就在纸上按个手印。

    一圈之后,愿意带人返乡的宿老,大概有五十多位,占宿老的五分之二。

    剩下人摇头不语,有的是甘愿当灾民,不想回去,有的则是自觉能力不足,害怕人没带回去队伍就乱了。

    签字,画押,借粮。。。

    对要离开的灾民,王旭也不栗色,每人都给五斤粟,两斤豆,一斤稻,总共八斤粮食。

    这些粮食,不足以只支撑这些人返乡,但支撑十来天还是可以的。

    里路上混合着野菜,树叶,应该能顶小半个月,至于后面如何,就不是现在能考虑的了。

    听到可以回家的消息,灾民们欢呼雀跃,第一天就走了二十多万。

    剩下的人也在观望,第二天又走了十几万,第三天走了几万,第四天还是如此。

    一星期下去,八十万灾民,只剩三十万留下,大多数都走了。

    就连以前一些不想走的人,看到大家都走,也起了随众的心思,毕竟出来了好几个月,有机会,谁又不想回去看看。

    十天后。。。

    该离开的都离开了,来的来,走的走,九泉镇外的灾民,维持在了三十多万的人数上。

    剩下的人,都是不想走的,有的人拖家带口的来,本就没打算回去。

    还有的人,不是两手空空的来逃荒,带了些家底。

    看到九泉镇这边的情况不错,就没有了要走的意思,整天往镇上跑,寻思着怎么将户口迁过来,在这边安家落户。

    灾民少了,这是切身实际的感受,还有个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