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绾天下 >

第235章

绾天下-第235章

小说: 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闾丘渐想起那天,天怜公主在司寇府疯狂地打砸威讯堂的刑具。

    “延煦,你现在还好吧?很遗憾,没能把你留在我身边,我们一起开创精彩的未来……”默王闾丘渐一如寄往,侃侃而谈,围着主题的边缘打转,却不切入,“记得那会儿,有你在身边,帮我出谋划策,帮我奔走大臣府邸之间,我省多少心啊……”

    老东家这么一叙旧,郎延煦有点坐不住了,默王闾丘渐没有一句谴责他背叛的话,也没有一句话辱骂他,只是絮絮叨叨地回忆往日一起的时光,却让郎延煦如坐针毡。

    郎延煦果断打断了默王闾丘渐的唠叨,问道:“王爷,您找延煦来,请问有何吩咐?”

    郎延煦相信,他如果不出言打断,默王闾丘渐可以就这样一个人唠叨到天亮,用这种让你发疯的、温吞吞的方法谴责你,声讨你的背叛,你会受不住这样的折磨,后悔自己的背叛,甚至宁愿自己死掉,也不想这样坐到天亮,听他唠叨通宵。

    默王,是一头可怕的,很会折磨人的狮子!

    默王闾丘渐被郎延煦打断后,有一会儿没有说话,只静静地看着郎延煦。

    郎延煦被他看得有点心慌,他抬头看默王,竟在默王闾丘渐褐红色的眸子里看到了自己,衣容华贵,却心情忐忑的样子。

    郎延煦一惊,说道:“夜已经很深了,如果王爷您没事,延煦不敢再打扰……”

    郎延煦还想说什么,却被默王闾丘渐打断了,默王说:“你认识北山泉吗?”

    “什么?”郎延煦没有听大清楚。

    默王闾丘渐于是又说了一遍:“北山泉,你认识他吗?”

    “北山泉?那个刺客?我知道,但是不认识他。”郎延煦答,他奇怪默王闾丘渐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你看到过长公主的心吗?”默王闾丘渐问。

    郎延煦脸色一肃:“王爷,有话直说。”

    默王闾丘渐轻轻笑了:“长公主是我的王妹,她的心,我看到过。”他顿了顿,才接着道,“她心里满满装着的,是一眼山泉。”

    郎延煦愣住了。

    默王闾丘渐的声音轻柔而绵软:“延煦,你以为,你为长公主往来奔波,竭诚以待,就可以获得她的芳心吗?你以为你是谁呢?你在她心里什么都不算。因为她心里早已住着一个人,这个人叫北山泉,这个人可以为了她上战场,为了她受酷刑,为了她去刺杀王上,为了她……”

 第五百二十八章 妒火燃烧

    默王闾丘渐话还没有说完,郎延煦已经霍然起身,双手一拱,告辞而去。全本小说网https://。他甩开大步,“噔噔噔”地出了默府,他不愿让默王闾丘渐看到他内心刀割一样地疼他相信默王闾丘渐的话,默王说的一定是真的,默王既然能看穿他的心,自然也就能够看清天怜公主的心。

    郎延煦双拳紧握,脚下飞快,头颅高昂,双眼瞪得老大,像两盏小灯笼,红红的,眼睛里面燃烧着的是冲天的恨意:

    他恨自己!恨北山泉!恨天怜公主!恨默王!他恨自己竟然不知道北山泉的存在,恨北山泉竟然比他先到达长公主的心里,恨默王竟然看穿了他对长公主的爱意,恨天怜公主藏在心里的人竟然不是他……

    装在郎延煦心里的这些恨和痛,让他还差几步到达马车时,疼得弯下腰来,他忍着痛苦,几乎是佝偻着腰,坚持走完最后几步,爬上了默府门外候着的马车。

    为郎延煦赶车的蒋山看到郎延煦迎面走来,本想问候他一声,却忽然发现郎延煦佝偻下腰来,面色惨白,蒋山一愣之下,赶紧上前搀扶,郎延煦却一甩手,推开了蒋山,自己往车厢爬去,一个没抓牢,差点从马车上跌下来,蒋山赶紧双手扶住了他。

    郎延煦钻进车厢,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车厢门上的帘子。蒋山又是一愣,因为这是他为郎延煦做车夫以来,第一次看到郎延煦放下车厢的帘子。

    一直以来,郎延煦都喜欢敞开车厢行走在会颖的大街小巷,不管多冷的天,多大的风,坐在车厢里的郎延煦总是意气奋发,他毫不介意让会颖人可以随时瞻仰到他的风采。

    蒋山不敢问郎延煦怎么了,他只敢隔着帘子,小心地请示:“公子,我们上哪儿去?”蒋山问出很久,才听到帘子后面的郎延煦说:“一直往前!”蒋山不明白什么叫“一直往前”,但他不敢再问,想了想,催动了马车。

    蒋山问郎延煦上哪儿去时,车厢里的郎延煦其实一股怒气是想去天怜府的,他想立即、马上、现在就当面问一问天怜公主,她和北山泉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如默王所言,她心里住着的人是北山泉?

    可是,总算郎延煦还有点残留的理智,他意识到时间这么晚了,天怜公主已经休息了。于是,他向蒋山信口道:“一直往前!”这四个字,郎延煦几乎是吼出来的。

    随着这一声吼,郎延煦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意识到自己终于发火了,而且是朝一个卑贱的车夫发火。他心中除了原来的恨意,渐渐浮起一层无力感,像死了的、无力的鱼,终于浮起在水面,开始悠悠地吐着泡泡。

    而在今夜之前,他一直是一条在水底奋争的、拼力的、或者说是挣扎的鱼。他曾经自诩过,也曾一遍一遍告诉过自己,只有无能的、无力掌控未来的人,才会发火,而他,绝不做一个会发火的人。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情况,都休想让他发火,他要做的,只是一条奋力向前的鱼。

    马车已经开始飞奔,隐在车厢门帘后面的郎延煦,沉默而忧伤。郎延煦没有去掏绢帕,而是像小时候的习惯那样,直接捏着袖管去拭眼泪,他半截袖子很快就湿了,郎延煦一边擦,一边对自己说:“哭吧,哭吧,想哭就好好哭一哭吧。”

    于是,郎延煦的泪水流得更快。他内心里一边抚慰自己,一边却又在斥问自己,为什么会犯下如此大错,竟忽略了北山泉这个劲敌的存在。

    但其实,忽略北山泉,谈不上是郎延煦的错。郎延煦虽然是在去年秋天就来到王都会颖,但也只是比先王闾丘羽遇刺早两三个月而已。

    那时他初来王都,北山泉会颖第一琴师的名头,他有所耳闻,却无缘相识,而北山泉出入天怜府也总是悄悄地,极其低调,公开场合也从未与天怜公主出双入对过,因此,会颖城中鲜有人知道北山泉与天怜公主熟络。

    很快,北山泉就因刺杀王上,从会颖城消失,再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作为刺客被捉拿归案了。

    因而,人们对长公主与北山泉关系的关系知之甚少,就连王后周致都是在北山泉失踪之后,才知道长公主对此人的看重。期间,北关兵大肆搜索北山泉,除了许峰、冯鸿几个将佐,普通官兵只知道是找一个失踪的人,并不知晓是帮长公主寻找心上人。

    所以,郎延煦才会忽略北山

 第五百二十九章 迷风凹

    郎延煦踱步在院子里,郁闷无比,偶尔跺一跺脚,发出一声喟叹。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郎延煦的这套宅院,是在加入天怜公主的团队之后,租下的。

    借着月光可以看到,院子虽大,但显然没有经过精心修葺,只零零落落种了几棵树,显得有些空落落的。

    院子东边搭着一个秋千,落着灰尘和花枝树叶。当初,郎延煦租下这个院子,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个秋千,因为在他老家的院子里,也有这样一个秋千。

    今夜,看着这个和他一样寂寞的秋千,郎延煦格外伤感,他用袖子拂去秋千上的落叶,秋千板被夜霜浸得有些潮湿,郎延煦没有理会,坐了上去,然后,从怀中掏出一片七彩鸟羽。鸟羽不大,月光下流光溢彩,神采奕奕。郎延煦看着鸟羽的目光渐渐朦胧。

    慢慢地,秋千荡了起来,一下一下,初时很低,渐渐地,郎延煦缩起双腿,秋千开始飞高起来,草丛里有什么小虫子被这突然而动的秋千惊醒了,开始惊叫。郎延煦已经可以一下一下地看到院子里的树梢了。

    树上已经叶子稀疏,就是仅余的这几片叶子也是干巴巴,不知何时,会突然跌落,发出脆响,在这寂静的深夜,落叶声格外响亮。郎延煦知道这几株是梨树,他搬入这里时,花季已经过去,树上结着的梨子也已经被人摘走,整个院子的梨树上,只留着两只小梨,不知是漏网的,还是因为它们太小,所以摘梨的人不屑采摘。

    郎延煦没有看到过这几株梨树的花开,但他知道梨树的花是白色的,于是这些梨树就在郎延煦一下一下的荡秋千中,在他心中开出花来,雪一样白的花瓣,冰清玉洁,仔细看去,发现它们一串一串地悬挂在枝叶间,却并不是梨花,而是槐花。

    郎延煦眼前的槐花越开越盛,就连鼻子间似乎也闻到了槐花的甜香味,渐渐地,一种无法阻挡的乡愁铺天盖地而来,紧紧地卷裹住他。郎延煦本已停止的眼泪,再一次滑出眼眶。

    他本该是槐花坳中一个风一样快乐的少年啊,却执拗地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不属于他的王都,在这里辗转无眠,悲伤痛苦!

    郎延煦的家乡在东圃郡,是屏风山里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人口不多,几十户人家。据村里的老人讲,他们祖上其实是乌国人,原先居住在乌国境内的癸水流域。

    癸水又叫癸河,是翼乌两国的界河。癸水虽然宽阔,但是水中沉沙较多,每隔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水患发生。每每此时,翼乌两国就疯狂地在两岸筑堤,都想让泛滥的葵水涌入对方境内,而不是进入本国。

    乌国地处癸水南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沃野千里之下,其中所隐含着的,其实是上古的河流冲刷,洪水灌溉。

    人们总说,泛滥的洪水就是决堤的马儿,另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洪水其实和马儿一样,也是识途的,它们的造访虽然间隔十年、几十年,可总是会沿着老路咻咻而来。

    整个鸿羽陆地若绘制成图,可以看出是微微南倾的,癸水北岸明显比南岸要高,因此,癸水十次决堤,倒有九次是老马识途一般,奔向了南岸的乌国。

    乌国癸水流域的居民苦不堪言,一次两次失去家园,一无所有之后,他们大部分人开始向南迁去,也有少部分人厌烦了这种洪水线前的不断退守,索性在洪水退后,渡癸水北上,潜入地势较高的翼国境内,做起了翼国的百姓。

    郎延煦家乡的曾祖们,就是这样一群北渡癸水,变身为翼国人的乌国人。他们潜入翼国,不敢去翼国人较为密集的城镇,只敢朝着偏僻的山村行去。

    某一天,这群人在屏风山里遇到了一股大风,风过后,众人转出避风的山崖,七转八转后,发现自己已经迷了路,只得硬着头皮向前,却无意间来到一处山凹里,发现这里满山凹都是雪白的槐花,少说也有数百株野槐。

    阳光下,这数百株槐花开得正是绚烂之时,雪白的槐花如云如锦,似玉似雪,蝴蝶在草中翩跹,蜜蜂在花间飞舞,刚刚历经洪水劫难的人们,此刻看着这个山凹,恍惚到了天上仙境。

    一众人不由欣喜若狂,十数日的漂泊奔波,令这群逃荒的人疲惫不堪,他们饥馑难耐,此刻,眼前天赐的恩物——这些雪白清甜的槐花,立即成了他们珍贵的果腹之物。

    他们在槐花树下一番休整饮食后,又在不远处发现了一条山溪,水流清澈。几个主事的老人一商量,决定全部人就在这个山凹里安居下来。

    因为是一阵风让他们迷了路,才误打误撞入这里的,于是,他们给这个山凹取名——迷风凹。

    在迷风凹中最初的时日,他们就是靠身上的干粮和这些野生的槐花度过。此后,他们在附近开垦出荒地,种上了小麦、土豆、玉米等粮食,迷风凹里土地肥沃,种下的种子很快就发芽生长起来。随后,人们又开始在山上伐木挖泥,烧砖砌石,建起了房子。

    第二年春来时,他们开始了大规模养殖蜜蜂。他们养殖的蜂蜜,采的就是凹里的槐花,漫山遍野雪白的槐花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花粉,他们产出的蜂蜜有着一种独特的槐花的清香,味道甜而不腻。

    起初,这些槐花蜜,凹里的人只是自己食用,随着时光流转,凹里有胆大的人开始背着蜂蜜到附近的集镇上和翼国人交易,倒也没有遇到太多人好奇他们的来历,甚至有翼国商人尝了他们的蜂蜜后,跟随他们一起回凹,与他们商谈大批量采购槐花蜜的事。

    渐渐地,迷风凹中的人与外界建立了联系,外面的人们习惯称他们是槐花坳里来的人,而不是迷风凹。

    天长日久,就连他们自己外出,也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