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王嗜妻如命-第6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佳机会,即便当时婉婉已经十六了,但是,就算是拖几年另外找人家,也好过进入武安侯府,骆沛山要给他寻一门不错的婚事,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乐成帝厌恶武安侯府,事情已经再明了不过,作为“忠臣”,也该跟武安侯府划清界线,那时候武安侯府离开,无可厚非,被人说道两句也没什么大不了。事情却截然不同。
别说什么骆家是书香门第,不做那背信弃义的事情,真正为了后辈着想,这些东西都是虚的。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靖婉是因为嫁给了傅云庭,她为傅云庭奔走,才会出现在京城以外的地方,才会碰上李鸿渊,才产生了一段情缘,但是,一码归一码,在李鸿渊看来,他跟靖婉之间如此的缘分,总有相识相知相许的时候。
“你找骆家人了?或者说,你与骆家相认了?”李鸿渊因为顾及靖婉的名声,曾经只是暗查,显然是毫无结果。
除了直接从骆家下手,李鸿渊不知道他还能从什么地方得到答案。
“在父皇看来,母后并不想让骆家人知道她的事情,不过,儿臣觉得,父皇想多了,尤其是现在接触了母后之后,母后是敢做敢当的女子,母后不入傅家祖坟,亦不入皇陵,前者是因为她背弃了原则跟底线,后者何尝不是同样因为原则跟底线,除此之外,她其实并不看重,起码在儿臣身上,她应该是希望儿臣能有更多亲人关怀的。”
李鸿渊必须承认,这的确是他前世没看清楚的事情,不然,也不会与骆家“不越雷池半步”,不过,说起来,他对靖婉的了解从来就不是基于前世,全部都是从今生一点一滴开始的。
“父皇其实挺后悔的吧?后悔没有在那个时候,让母后成为你的妻子,哪怕人已经不在了,也该占着名分才是。”
后悔?有点,不过,一切都重来的时候,那点后悔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抓住当先才是正理,不过,换成是现在的他,他肯定会不择手段的将靖婉与他绑在一起。“废话少说。”
“小太子”心中无奈,自家父皇还真是没耐心。“母后之所以没有推却与武安侯府的婚事,这牵扯到母后他们入京之前的一件事,父皇当知道,骆老夫人在齐安府的时候,曾经一度险些没能熬过来,傅云庭的外家的一支老山参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李鸿渊微微的拧眉,他可不相信这事情会仅仅是巧合。
“傅云庭的外家与骆家同属于一郡相邻两个府城,武安侯府的情况,只要不是傻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心里都是有数的。在骆老夫人这件事情,有巧合,也有刻意经营的成分在里面,毕竟,他们也不想武安侯府最后真的落得无比凄惨的下场,但凡能结交的,他们都不留余力,甭管最后能不能起到作用,多一条线,也多一分希望。而当初得知老夫人病重,他们就将一支老山参送了去,而且直接找到母后头上。母后跟老夫人感情深厚,在整个齐安府都是出了名了,所以说,送到母后手里,才能确确保不会被拒绝。”
目的明确,用意明显,用的就是阳谋。
李鸿渊今生,在骆老夫人的事情上,肯定有他掺和一手,显然也就傅云庭外家什么事儿,不过,那里说,他的人在暗处,傅云庭的外家行事应当与前世一致,也应该是在那个当口找上了骆家门才是,为什么,他没得到消息?
“小太子”像是看出了他所想一般,“父皇暗中相助武安侯府,这边的武安侯府原本那边的轻松,傅云庭外家留在京城的时间比较多。”
李鸿渊将这个问题,完全给忘了。脸色有点阴沉。
“傅云庭去打仗,有人急于除掉他,某些问题渐渐的显化,这个时候,母后被傅云庭的娘,半是算计,半是哀求的摆了一道,傅家祖上,是真存了不该存的野心,还留下那么一份不该留的东西,那东西被母后瞧见了,于是,母后就没办法从武安侯府脱身了。作为武安侯府的姻亲,母后还顶着武安侯夫人的名头,只要武安侯府出了事,骆家就绝对脱不了干系,母后这才用了自污的方式,从骆家除名,与骆家划清界线,如此,不管她如何,都能保全骆家。”
李鸿渊眼中是个相当长的时间,再一次的蒙上了阴戾之气,“这么说,朕非但不该留着武安侯府,还该夷了它十族才是。”
“父皇,根据儿臣查证的情况来看,那份不该留下的东西,傅云庭应该是不知情的,他对母后,其实挺好的。”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来看,傅云庭也是挺悲催的,他啥都不知道,却一直在被父皇扣上黑锅修理。
李鸿渊凉飕飕的看了“小太子”一眼,“小太子”一个激灵,乖乖的闭嘴,那什么,还是不要引火烧身得好,那什么傅云庭,跟他有一个铜子儿的关系?更别说在那边,他早就连骨头渣都没了。
李鸿渊直接拂袖而去,御书房中,就留下“小太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小豆丁的身材,显得越发的孤寂与渺小。
“小太子”一声叹息,看了看御案,又看看自己在御书房中的“专座”,认命的走过去,“来人……”
沐安快速且谨慎的进来,“殿下。”
“小太子”瞧了他一眼,“沐总管,父皇应该与你说了吧。”
“是,皇上说,接下来一段时日的政务,全部交由殿下处理。”这话说得还算顺溜,不过,心里边却有些叫苦不迭,皇上便是任性妄为,是不是也该有个度啊?殿下才五岁啊,折子都还看不全呢,就处理政务?
“既然这样,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将折子给搬过来,等着本宫自己动手呢?”
皇上妄为就算了,太子殿下也敢随意的接手,这启元的江山,迟早要被你们一家子给玩坏了。然而,这话可不敢说出来,他能伺候活阎王多年而屹立不倒,乖觉听话,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条。
“小太子”翻看了折子,因为跟他在那边所见的,没有什么不同,也就一直以为折子就这样。不过现在,他秉承自己是小孩儿,就算是被父皇甩锅,这能偷懒,也一定要偷懒。“传内廷秉笔。”本来就是给皇帝代笔的,不用白不用。
人来了之后,“小太子”将折子丢给沐公公,“念。”
作为大总管,也会有为李鸿渊整理折子的时候,所以,只要不是密折,他倒是也不用避讳。太子让念,那就念。
等他念完了,“小太子”对着内廷秉笔扬了一下下巴,“给他。”
这是要干嘛?“小太子”很快就告诉他们,他到底要干嘛。
“本宫说,你写。”然后就不疾不徐的开口,将自己的处理意见说了出来,毕,“愣着做什么,写好了?”
那内廷秉笔这才回过神,急忙低头书写。
这有了开头,后面都很顺利,总之,小太子就负责张嘴,且言简意赅。
不管是沐公公还是那内廷秉笔,心脏都跟着狂跳,这像一个五岁的孩子办的事情吗?未免也太、太……
像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样,“小太子”一声叹息,“本宫好歹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在御书房混了,这点事情,还能处理不了?”
——真是这样?“殿下睿敏无人及。”
番一 第027章:太子监国
恭维,“小太子”从小听到大,如果没有人压制,或者没有对比,或者没有自知之明,或许就会膨胀,整日的以为自己真的非常的了不起,然而,“小太子”从来就没这个“福气”,因为三条他都占尽了,所以呢,听听也就完了,完全就不会当一回事,淡然,心情好的时候,或许还逗逗乐,给点赏赐什么的。
麻溜的将事情处理完了,“小太子”甩甩手走人了。
从这一天开始,继“皇后监国”之后,启元又开启了“太子监国”模式,太子监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个太子只有五岁,而且皇上皇后都身体康健——没错,启元的朝臣,已经习惯了皇上不在找皇后的局势——现在这又是什么情况?然而,更让人诡异的是,太子殿下居然能不出差错,如果说,是皇上跟皇后在幕后坐镇,但是,有些事情,在朝堂上提出来,皇上皇后都还不知道呢,而且,即便是要让天下知道启元的太子如何如何优秀,也完全没有必要做到这一步,过犹不及,说出去也没人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朝臣们确定,他们的太子殿下真的非同一般。
皇后娘娘在政事上有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就算是女人,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太子殿下,当真是妖孽得有点过头了啊。
尽管,“小太子”在靖婉面前依旧是那个调皮捣蛋的混小子,他们之间也没有点破,靖婉心里边,还是止不住有点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另外一个”儿子啊。
虽然李鸿渊也同样没跟她明确的说过什么,但还是隐晦的提过这个儿子会离开,大概是让靖婉有个心里准备,对于“大儿子”跟“小儿子”,当母亲的都没办法做出取舍,但,事实上,也正如“小太子”所言,在知道他大概所处的年龄之后,到底是没那么担心,心底却是浓烈的不舍,然而,除此之外,也无可奈何。
只是现在这儿子表现出这般的能力,等他走了之后,原本的儿子要怎么办?这是要上演“妖孽”变“庸才”的节奏?朝臣们现在或许还被“小太子”惊到心肝乱颤,但是,等到适应之后,太子又变得跟普通小孩一样,该是何等的失望不能理解。
事实上,原本的小太子也是相当聪明的,绝对的高出普通孩子一大截,可是在拔到相当的高度之后,重新落回原本的高度,别人也不会在将他与普通人比啊,只会与他现在比啊,这后者的的差距值肯定远远的大于前者啊,所以,聪明的小太子只会让人摇头叹息啊。
如此一来,心理承受能力好倒无所谓,但若是不好,估计这样的情况能将人逼疯。——别人只做到六十八十,他已经做到了一百,可是,有人却认为他应该做到两百以上才合格,不然在他们眼里,好像还比不上六十八十的,能有几个人不疯?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更何况,他们可不仅仅是同根,根本就是同一个人啊。
靖婉很想说:儿子,你这么坑自己,真的没没有问题吗?
有问题吗?在“小太子”眼里当然没有问题,其一,他根本就不承认原身是他自己;其二,就因为是他自己,他才会对年幼的自己如此的“严格要求”,要不然,等日后原身长大了,还达不到他现在的程度,岂不是非常的丢人?
所以说,“小太子”在清楚自己会给原身留下什么样的烂摊子之后,依旧我行我素,毫不掩饰,而且非同一般的理直气壮。“坑自己”坑到这份上,大概也是千古独一份了,只希望小太子到时候不会哭鼻子。
对于政事,“小太子”游刃有余,所以,就算被亲爹坑,倒是也没所谓,事实上,也的确是通过这些,“小太子”了解到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关于他母后施行的新政,事实上,都是合乎国情的,并不存在那种非常严重的变法之类的,加上有他爹全力支持,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阻力。
除了他父皇在外打仗几年的那些,对于将南齐纳入版图之后,对于兵力进行了裁撤,当然,裁撤的也并非只是原本的南齐兵力,而是统归在一起,而裁撤的部分属于“老弱病残”,使得庞大的军队得以瘦身,但是在瘦身之后,战力非但没有变弱,反而更加的强悍,而在饷银上,靖婉比之以往提高的一倍,并且,管理相当的严格,上边的人绝对禁止吃军饷,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当然,对于那些将领,待遇更是涨了十倍不止,目的就是让他们不要盯着士兵的那些。做到如此这般程度,若是还出了问题,那么,就是上对不起朝廷的信重与厚待,下对不起士兵与百姓的尊敬与爱戴,所以说,不管还有没有良心,处置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没人会同情,没人会求情。
而裁撤的那部分,优先分发田地,甚至还在一定范围内帮助解决人生大事,自然没有任何人不满。
不得不说,此番种种,靖婉获得的,不仅仅是民心,还有军心。更何况,战地救援,以及“手术”等首段的施行与普及,不知道捡回了多少人的命,但凡是受益的人,以及他们的亲人,在知道这些都是源自靖婉,别提多感恩戴德。
现在的启元,要说没人知道皇帝却一定知道皇后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李鸿渊曾经想要将靖婉捧上镇国之宝的位置,事实上,只要给靖婉机会,她自己就能做到,不是虚的,而是实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