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479章

闺华记-第479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提。再说了,我也没以下犯上啊,我就是提醒了一下皇上不要乱动,否则的话还得给我们小姐重新打理妆容,小姐坐着也辛苦。”司宝这才意识到几位姑姑的语气有些不同寻常。

    “各位姑姑们放心吧,我们这些做下人的都很有分寸的,一般情形下都不会乱来的,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在小姐身边这么多年。不过有一点我倒是要提醒你们一下,我们主子的规矩是,做下人的也是人,有什么话可以当面跟主子提出来,不许在背后动小心思使小手段,他们眼里容不得这个。”一旁的司梅也明白过味来了,帮着司宝说了几句话。

    她早就想到了她们这些跟着谢涵进宫的旧人肯定会和宫里这些新来的宫女太监们起冲突,只是没想到第一天就碰上了这种事情。

    “好了,我们该跟过去了,别让主子们等我们。”司宝把东西收拾好了要带的东西,喊司梅一块出门了。

    宫令女官和几位掌事姑姑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忙不迭地跟了过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九十四章、金凤颁诏(一)

    本朝的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是在正安门和正和殿之间的广场上举行,工部的人要提前在正安门的正中垛口处放置一个备有黄案的宣诏台。

    不过诏书此时不在宣诏台上,而是在正和殿的黄案上,由礼部尚书用一个漆成金黄色的云朵形状的木雕盘子,也叫云盘接过,捧出正和殿,暂放在午门外的龙亭里,然后在鼓乐仪仗队的引导下抬到正安门的城楼上,放到宣诏台上的黄案上,然后才开始宣读诏书。

    谢涵和朱泓两人赶到的时候,大殿外已经站了一堆人,一个个都换上了正式的官服正襟危站地立着,谢涵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刚升起的大太阳,再看了看自己身上同样偏厚的一身朝服,颇有些同情这些官员们的不易,同时也有些发愁今天这一关自己能不能应付下来。

    “涵儿,不怕,有我呢,我已经跟礼部的官员说了,尽量简捷些。”朱泓下了龙撵,走到谢涵的凤辇前,亲自扶她下了地,说道。

    “我知道,放心吧。”谢涵给了朱泓一个安心的微笑。

    她倒不是不能吃这个苦,而是担心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能不能忍受这长时间的热晒。

    想到肚子里的孩子,她把手放到了自己的肚子上摸了摸,随即抬头向朱泓笑了笑,搭着朱泓伸过来的手缓缓走到了铺着红毡的台阶上,转过身子时,谢涵一眼瞥见了人群里站着的顾铄,顾铄也正傻傻地看着她。

    这一刻,顾铄的心里也是翻江倒海的,他想起了第一次见谢涵的情形,彼时谢涵才刚五岁,被五姑母抱在怀里,瞪着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屋子里的这些人,一点也不怕生。

    一个月之后,她跟着五姑母寄居在了顾家,彼时众人才知道她早就启蒙了,会背很多诗,也会讲小故事,每次背诗和讲故事时眉眼都是弯弯的,只是当别人嘲笑她那种南边口音时才会懊恼地努努嘴。

    再后来,五姑母没了,她一个人寄居在顾家,脸上再也没有那种明亮的笑颜了,代之的是沉默寡言,遇到别人嘲笑她欺负她时只会怯怯地退缩,怯怯地躲起来哭。

    忽而,顾铄的记忆又回到了谢涵落水那天的情形,在顾钰和顾铮欺负她的时候,她仍是用那种怯怯的眼神向他求救了,而他辜负了她,那是他第一次辜负她。

    尽管后来是他跳下去救的她,可她终究是记恨上了,从那之后,她就开始疏远他。

    再后来,不管是他去扬州接她回京还是他去幽州看望他,她都是一副生人勿近的表情拒他于千里之外。

    不过顾铄印象更深的是那年谢涵来京待选,祖母不希望她进宫,于是要给谢涵下药,谢涵明知道那碗里有毒,可喝之前还是看了他一眼,而他为了该死的家族利益和自己的私心,再一次拒绝为她出头,那是他第二次辜负她。

    如果说在那次下药之前谢涵看他的眼神还略略带一点忧伤和哀怨的话,那一眼之后,谢涵的眼里只有决绝和怨恨。

    从那之后,顾铄才明白那一刻谢涵是真的对他失望了,至今他都能清楚地记得谢涵当时那一眼里包含的情绪,失望、怨恨、释然、解脱还有放下。

    果然,从那之后他和谢涵之间再无可能了。

    可顾铄不明白的是,他们之间明明只是一段还没有萌芽生根的小儿女心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恨纠缠,可谢涵为什么要用那种哀怨和忧伤的眼神看他?

    更不明白的是,后来,每每一想到自己要彻底失去谢涵,

    每每一看到谢涵满脸幸福地站在朱泓身边,他就会觉得心如刀割,仿佛失去了世间的至宝一样。

    诚如此刻,顾铄看着那个高贵典雅的女子扶着她丈夫的手缓缓走上红毡时,顾铄的心就像是被一把锋利的快刀扎破翻搅一样。

    沈岑就在离顾铄三尺之外的地方站着,谢涵下凤辇的时候他的目光也一直追随着她,同样的,他也想起了初见谢涵时的情景,想起了那次他和沈岚上门去求见谢涵被拒却被谢涵的琴声惊艳了,想起在幽州时他一次又一次拉着顾錾陪他躲在谢涵家门外的胡同里听琴,想起了那几年他和谢涵合作给前线的将士们送粮食送生猪的事情。

    不过沈岑从始至终就一直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因而他对谢涵更多的是一种怜惜,当然了,他也钦慕她的才华。

    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的沈岑一开始并没有发现顾铄的异样,只是当他收到朱泓的眼神警告性地射向了他时忙清醒过来了,同时下意识地扭头看了顾铄一眼,可巧发现顾铄正痴痴地看着谢涵发呆。

    这还行?

    别人不清楚,沈岑可是清楚朱泓对顾铄的醋意有多大,万一顾铄在这档口闹出了什么乱子,朱泓肯定不会饶了他。

    好在顾铄这时也收到了朱泓的警告,顿时掐断了所有的回忆,一心一意地专注起眼前的事情来。

    谢涵彼时已经转过了身子,和朱泓一起上了台阶,走到了正和殿门外,主持大典的祭司躬身走了出来,把朱泓和谢涵迎了进去,大殿的中间摆了一张黄案,黄案上有一卷用一根大红丝带绑着的明黄色卷轴,还有一幅摊开来的圣旨,礼部尚书李敦就在黄案旁立着。

    “启禀皇上,皇后的诏书已经拟定了,还请皇上过目一下。”李敦躬身说道。

    朱泓领着谢涵走到黄案前,先是浏览了一下诏书,见没什么问题,便亲自拿起玉玺盖了上去。

    完事之后,祭司过来,把诏书卷好之后也用一根红色丝带绑好,和另一个卷轴放在了一起。

    这时,李敦双手举着一个金黄色的云盘跪在了黄案前,祭司把两卷卷轴放在了云盘里,李敦三跪九叩后方举着托盘站了起来,转身出了正和殿。

    朱泓知道诏书这时要送往正午门的龙亭,然后再抬到正安门的城楼上,整个过程没有半个时辰是结束不了的,于是,他带着谢涵进了他平日里更衣休憩的偏殿,并命人送来了几样时令果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九十五章、金凤颁诏(二)

    朱泓见送来的水果里有一盘红翠欲滴的樱桃,顺手就挑了一个送进了谢涵的嘴里,因为他知道谢涵自打怀孕后就特别喜欢吃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

    可谢涵戴着一个凤冠,不管是低头还是抬头都十分的费劲,有心想取下来,可一看身边站着的一溜宫女太监和管事姑姑,忙歇了这念头。

    可朱泓是谁?

    谢涵的眼睛一转嘴唇稍稍一噘,朱泓就猜到了她的心思,于是,他挥了挥手,命这些人退下。

    见屋子里只剩下她和朱泓两个,谢涵忙请朱泓替她把凤冠取了下来。

    “夫人,你恐怕是历史上第一位嫌弃这凤冠的皇后。”朱泓摇了摇头,不过说归说,他还是帮谢涵取了下来。

    “谁说的?这些年我们两个一路走来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好容易能站到这了,这是老天对我们两个的补偿,也是先皇对我们两个的认可,怎么可能会嫌弃?”谢涵一笑,伸出手去环住了朱泓。

    “是吗?我还有一笔账没有和你算呢。别以为你讨好我我就会放过他。”朱泓捏了捏谢涵的鼻子。

    这话谢涵听得就有些莫名其妙了,不过她也很快想起了方才那回眸一瞥,而这个时候能惹朱泓动怒的除了顾铄还能有谁?

    “夫君,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不想着一会好好跟大家说点什么,还有心思在这跟我翻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看来你是真不紧张?”谢涵把头靠在了朱泓的怀里。

    “这有什么好紧张的?从今后,该紧张的是他们。”朱泓伸出手抱住了谢涵。

    “这话是什么意思?”谢涵抬起了头。

    朱泓低头在谢涵的唇上点了一下,“涵儿,这可是你主动投怀送抱的,回头头发乱了可不能怪我。”

    “不怪你怪谁,谁叫你离我这么近?”谢涵瞋了朱泓一眼。

    朱泓听了眉眼一弯,“涵儿,你的意思是只要我在你身边,你就想对我投怀送抱?”

    这话说的谢涵一囧,顺手就在朱泓的腰上掐了一下,“夫君,回头我向女官说一声,让她尽快给你找个教养嬷嬷,我看需要修习宫规的是你,不是我。”

    “她敢?”朱泓说完,故意抱着谢涵使劲亲了下去。

    谢涵推不开,也不敢闹大了动静,因为外面肯定站了一堆的宫女太监,只得老老实实地窝在了他的怀里配合他,好在朱泓也知道分寸,并没有过分胡闹,很快就放过了她,喂她吃了点东西,然后抱着她命她闭目养了会神。

    约摸半个时辰后,司宝进来了,说是诏书已经抬到这边来了,朱泓亲自给谢涵整理了一下头发,再亲手给她戴上了凤冠,这才扶着谢涵缓缓出了门,缓缓走出了正和殿。

    站着大殿前的台阶上,谢涵看见一行人抬着一座明黄色的小龙亭往正安门的城楼走去,待龙亭上了城楼,早在城楼上候着的奉昭官从龙亭里取出了两份诏书置于宣昭台的黄案上。

    “宣宣诏官上楼。”一旁立着的太监收到奉昭官的示意,甩了一下拂帚,向楼下喊道。

    这时,一身红色官服的宣诏官走出了队列,上了城楼,站在黄案前,面西而立,拿起了第一份诏书。

    这是朱泓的继位诏书,是根据朱栩临终时的遗言写的,当宣诏官打开卷轴,读出了“即位诏”三个字时,楼下的文武百官全都跪了下去,对着朱泓和谢涵行起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诏书念完,大礼也行完了,宣昭官将手里的诏书递给奉昭官,奉昭官把诏书卷起来,放到了一旁漆成金黄色的木雕凤凰的嘴里。

    紧接着,宣诏官打开了第二份的诏书,刚念出“昭曰”二字,下面的文武百官又跪了下去。

    令谢涵意外的是,她的这份诏书居然比朱泓的即位诏还要长,“昭曰:我国家膺天明命,统理华夷奄甸万姓,於兹一百五十二年矣,仰惟祖宗肇造之功,守成之道,规模弘远,昭示万年,今我皇考以至仁大德统承天下。。。”

    诏书的前一段是关于朱栩的功德描述,接着又提到朱泓以皇侄身份临时受命于先皇病榻前,然后才提到谢涵,“谢氏之女谢涵,乃幽州石城人氏,虽自幼失怙失恃,随祖母于乡野长大,但天资聪颖,秉承好学,矢勤俭于闺阁,展诚孝于朝野,曾数得先皇亲赞。。。。。。”

    听到此处,谢涵知道这份诏书肯定是朱泓亲自撰写的,除了提到她的身世,还提到了她父亲,提到她自幼随祖母在乡下长大,提到她九岁建村墙,提到她数次仗义疏财,提到她数次为皇上分忧,提到她数次被先皇当众称赞。

    随着宣诏官的声音抑扬顿挫地响起,谢涵的眼前也展开了一幅幅的画卷,前世的含恨而死,重回六岁时的庆幸,脱离顾家前的恐惧,初回扬州时的欢喜,送走父亲时的哀伤,初见皇上时的感恩,扶柩回乡时的痛哭,初遇朱泓时的鲁莽,当众求娶时的心惊,身世泄密时的绝望。

    等等等等。

    总之,这一路走来,不敢说步步惊心,可也是步步充满了算计充满了惊险,所幸的是她遇到了他,所幸的是他娶了她。

    “。。。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圣谕、命以册宝、立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钦哉。”

    宣诏官的话音落下了,谢涵的回忆也停顿了下来,因为朱泓牵起了她的手,谢涵回了他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