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56章

闺华记-第156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清楚这一世何青还会不会再嫁给那个商贾,就算会,她也不能提前说出来。

    顾玡听了这话看了两个女儿一眼,何青便带着何悠出去了。

    见何青何悠出去了,顾玡又拉着谢涵的手道:“可不是就为了青丫头我才厚着脸皮来找你,涵姐儿,我记得在扬州的时候你收了不少衣料首饰,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你表姐这些日子总得去相看,你外祖母倒是也发话了,让我们跟着顾家的定例走,可你也知道,顾家的定例到我们手里的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因此,我想让你送几匹好衣料给你表姐去撑撑门面,当然了,最好是再搭配几套像样的首饰。”

    谢涵听了这话把手抽了出来,“二姨,我在扬州的时候是收了点衣料首饰,可我那会也送了不少给两位表姐,后来回乡下又送了些给我堂姐们,现在剩的也不多了,再说了,那些东西我也没带到京城来。这样吧,我回头问问司琴,看看还有没有富余的衣料首饰。”

    说完,谢涵叹了口气,最初她的反应是气愤,觉得顾玡怎么能如此厚颜向她张口要东西?

    可气愤之后,谢涵又觉得悲哀,想着顾玡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可怜的母亲,从小养尊处优惯了,一点生存的能力没有,何昶一出事,这天便塌了,她只能带着两个孩子也去寄人篱下。

    这不,为了女儿能嫁得体面些,不惜放下身段来求谢涵。

    谁知谢涵刚要张口喊司琪去把司琴找来,顾玡又拉着谢涵的手道:“没有衣料首饰,你送我们点银两也行,我们自己去置办点东西。你不知道,这两年在你外祖母家,我们除了定例别的一概没有,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我们连打赏丫鬟的钱都得核计半天呢。”

    谢涵本来见顾玡的眼圈红了,有些心软,想资助她一些,可随后一听她张口要银子又迟疑起来。

    顾家既然要给何青说亲,肯定会让何青体面地去相看体面地出嫁,毕竟何青寄居在顾家,一应事情都是顾家操办,因为真有什么不妥丢的是顾家的脸面。

    况且,谢涵知道,顾家庶出的女孩子未出嫁前的定例是月钱二两银子外加一吊钱,一年四季衣服各四套,此外过生日和过年再各加一套,而太太们的月钱则是十两银子一吊钱。

    也就是说,即便顾老婆子按照顾家最低等的庶女给顾玡母女三个定例的话,一年也有上百两银子的进账,吃穿住都不算,就打赏一下丫鬟,哪里用得上这么多银子?

    再说了,一般情形下打赏丫鬟是因为丫鬟上门来送东西或者送信,谢涵可不认为以顾玡如今在顾家的地位还会有人给她们母女三个送东西。

    因此,真实的状况可能不像顾玡说的这么惨,那么顾玡的目的也就未必单纯。

    于是,想了想,谢涵便道:“二姨,你也知道,家里的事情都是管家操办,不瞒你说,我现在也就是一个月五两银子一吊钱的月例,想要再多的银子,我还得去找管家要。上次在扬州我之所以一口气给你们拿出了二百两银子,那是因为我离开顾家时几位舅娘送了我点路上零花的程仪,再加上我母亲临走前剩了一点碎银,我一并给你凑了个整。这样吧,你要不嫌弃的,我回头让司琪捋捋,看看还能拿出多少银子来,你也知道,我祖母和堂姐们都是第一次来京城,我少不得要带她们出去见识见识,这些小花销用的都是我的月钱。”

    “你的意思是你家的家产到现在还是在管家手里?”顾玡见谢涵推三阻四的,有点不太高兴,而且她也不太相信谢涵说的话。

    就凭顾家谁也没有从谢涵手里讨到便宜,顾玡相信谢涵绝对是一个相当聪明且精明的人,这样的人会甘心会放心把家底都交给别人?

    “对啊,我父亲说了,说我笄年之前都交给管家。”谢涵坦坦荡荡地看着顾玡说道。

    “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就当二姨什么也没说。对了,二姨跟你说的话也别去跟管家或者你祖母她们学,二姨也是没法才来找你,可这事也实在是太丢脸了,二姨但凡要有一点别的法子,二姨也不会来找你。”

    谢涵一听“但凡有一点别的法子”倒是真想到了一个法子,“二姨,你和两位姐姐空闲时不如也做点绣品去卖吧,还有你们身边的丫鬟也别闲着,都能帮着你们做点绣活,我家的姐姐们从小就学着做荷包香囊什么的拿去卖了贴补家用。”

    别的她不清楚,她知道新月弯月两人一冬天做的荷包和香囊拿到京城来卖也能卖个三四两银子。

    当然,以谢家现在的状况,自然不会再要她们这几两银子来贴补家用了,而是都让她们存私房了。

    “这不一样,你外祖母要知道我们做绣活偷偷拿去卖肯定会生气的,说我们丢了顾家的颜面。”顾玡连丝毫的考虑都没有便拒绝了谢涵。

    谢涵一听便闭上了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二十二章、香炉的秘密

    可能是这两年在乡下住着,知道了稼穑艰难,也亲眼看到身边的亲人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谢涵身上的那些官家小姐的娇骄之气磨去了不少。

    至少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贫穷的生活面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维持所谓的世家颜面。

    当然,谢涵说的维持和顾玡说的维持并不是同一个东西。

    谢涵说的维持是指那些世家子弟骨子里的清高傲气,而顾玡说的维持则指的是世家的门面。

    所以,换做谢涵处在何青何悠那种境况,她肯定会放下身段做点绣活偷偷拿去换点银子。

    而且她宁可放下身段自己去想法挣钱也不愿意张口去求别人施舍。

    顾玡见谢涵闭嘴了,意识到自己的话可能有点太生硬了,便又拉着谢涵的手道:“孩子,你还小,不会算账,就算你这两个表姐去做绣活,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攒不到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够做什么?”

    这话倒是也有几分道理,十两银子对张氏来说可能是一年或者是半年的费用,可对顾玡母女三个来说可能就是一件衣服或者是一件首饰,毕竟生活的家庭不一样,参照的标准也不一样。

    因着这点不一样,谢涵到底还是没有让顾玡空手出门,最后,她给了她四匹衣料和五十两银子。

    因为她不清楚何青到底会嫁进什么人家,也不清楚顾家还会有什么在等着她,所以她不想得罪了顾玡母女,这个时候释放一点善意,说不定以后自己就多了一条路。

    送走顾玡,谢涵进了张氏的屋子,她想跟张氏商量一下回去的时间。

    出来也有一些时日了,不光张氏丢不下那个家,谢涵也十分惦记谢澜。

    此外还有两件大事,一件是谢耕梅该生了,另一件便是新月的亲事,所以这些日子张氏心里早就归心似箭了。

    故而张氏一听回家自然是十分愿意,两人商量了一下,又征求了一下尹嬷嬷的意见,决定了三天后走,因为谢涵还得带张氏去一趟顾家辞行。

    谁知不巧次日依旧是一个雨天,谢涵想着这雨天出门实在是不便,便留在家里开始收拾东西。

    收拾到自己的瑶琴时,谢涵突然想到了那个香炉,便又去净手,同时吩咐司琪去把那个香炉端来,说她要焚香弹琴。

    “小姐,外面的堂屋就有一个小香炉,干嘛费这么大的力气去搬那个大的?”司琪问道。

    “你懂什么,那个香炉曾经祭奠过我母亲,我想顺便把我父母的画像挂起来祭奠一下,让他们也听听我弹琴。”谢涵随口找了一个理由。

    司琪一听转身便出去抱香炉了,而谢涵则把父母的画像拿出来命司书和司画挂到了墙上,随后她自己把琴架摆好,彼时司琪也把香炉搬来了。

    “你们几个都去外面守着,我自己清清静静地弹会琴,不要让人来打扰我。”

    说完,谢涵命司琪替她把香点着,接过香她跪在了父母的画像前,司琪见此,便拉着司书司画一起出去了,并细心地把门带上了。

    见屋子里没有外人,谢涵这才端起了香炉查看起来,炉口应该有一尺,炉肚深也有半尺,炉身上有一圈铭文,看工艺应该不是什么值钱的古董,倒像是新东西。

    三只炉脚高也有半尺,谢涵试着拧了拧脚口,没拧动,再把炉子端起来,想看看底座,底座也不像是有机关的,这就奇了,难道是自己理解错了?

    一寸相思一寸灰,灰,难道是在炉子的灰里面?

    谢涵用手里的香试了试,见香太软,拨不动里面的灰,情急之下,从梳妆台上的首饰盒子里找了一根金簪过来,用金簪拨了拨,果然感觉到底下有东西,谢涵刚要伸手去拿底下的东西,只见尹嬷嬷的声音在外面响了起来,“小姐在做什么?”

    “小姐在焚香祭拜老爷夫人,说是打算弹会琴。”司琪回道。

    尹嬷嬷听了转身离开了,说她去找张氏说会话。

    谢涵听见她离开的动静,抚了抚胸口,镇定了好一会这才伸手把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是一个薄薄的油纸包,谢涵打开来一看,果然还是一堆面额五万两的银票,粗略数了一下,也是一百万两。

    不过除了银票还有一张地契,谢涵拿起地契仔细辨认了一会,才看清是扬州那套房产的地契。

    不对啊,扬州房子的地契不是在高升手里吗?怎么会跑到这来,而且还用得上藏这么密实?

    谢涵再次把地契拿起来细看,足足有半盏茶的工夫,她才看明白了,这不是扬州那套房子的地契,而是那套房子隔壁的地契!

    隔壁房子的地契?

    谢涵想起了那年她刚回到扬州没两天,父亲还没走呢,吩咐她去给母亲送寒衣,当时出了门高升问她往哪边走,她说往东,结果发现东边的邻居家门口黑漆漆的,一盏灯笼也没有,彼时她觉得奇怪还问了一句。

    对了,谢涵想起来了,当时方姨娘说了母亲想买那家院子打通了,可父亲说家里人口简单没必要浪费,为此母亲还和父亲别扭了两天。

    难道是父亲回扬州后又把房子买了下来想着给母亲一个惊喜,谁知母亲没等到这个惊喜便撒手人寰,所以父亲便把这地契也一并放到了这香炉里。

    也不对,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烧了给母亲呢,干嘛还要和这些银票放一起。

    想了一会也没想明白,谢涵怕时间长了会有人来,于是她忙把东西原样放了回去,随后把香插了进去,把簪子放回了原处。

    可能是心里积压的东西太多,思念、不解、恐惧、彷徨、困惑等等都有,这一刻的谢涵无比想念起自己的父母来,于是,她弹起了那首《燕燕于飞》,一边弹一边唱,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了。

    凄凄切切的哀绝之音很快传了出去,传到了后院,也传到了前院,谁也没想到,此时的谢家居然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百二十三章、死敌(一)

    第一个不速之客是顾铄,谢涵进顾府的第二天,顾铄便被朱氏寻了一个由头送进了城外的青山书院。

    青山书院是京城最有名的书院,管教也是相当的严苛,进去之后除了正常的休沐无辜不得请假外出,而他们的休沐时间也少得可怜,除了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几个节日会放一天假,剩下的时间就是每月月底歇一天。

    当然,春节也会放假,春节的假期最长,一般都是从腊月初五放到次年的正月二十五,有五十天。

    而在进青山书院之前,顾铄一直在族学念书,不过顾霖顾琰原本也打算在正月的时候送顾铄进青山书院,因后来打听得皇上要派顾琦去幽州乡下主持谢纾的除孝仪式,便想把谢涵一并接过来,这么着才耽误了顾铄的进学,想等着过了端午再去也是一样的。

    因此,朱氏这么做的目的就很明显了,就是为了阻止顾铄和谢涵见面。

    本来她就不希望顾铄娶谢涵为妾,那天一听张氏说谢涵不做小,她怕顾霖为了顾家的利益逼着顾铄娶谢涵为正妻,于是便用了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反抗。

    可朱氏算计了半天,却忘了一件事,顾铄已经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了。

    这不,刚一放假回到家,在家还没待上一个时辰便急匆匆地来找谢涵了。

    在书院这一个来月,他仔细权衡了他和谢涵的事情,最后决定在这件事他不遵从母亲的意思,母亲毕竟是一个女人,这就注定了她的目光有局限性,她只是站在一个母亲角度去看待两人的关系,而不是站在整个顾府当家人这个高度来衡量这件事。

    先不说谢涵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