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40章

闺华记-第140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话?小妹难道不是我的小妹?”杜廉回了谢沁一个瞪眼,转身离开了。

    送走杜廉和小月,谢涵这才把司画带回自己房间细细盘问。

    得知杜廉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苦读,每天和小月也有说有笑的,偶尔还会手把手地教小月写字,会给小月描绣花样子,谢涵的一颗心才落到了肚子里。

    次日,谢涵正和高升商量送往各处的年礼时,阿金过来了,说是家里来人了。

    原来是纪氏带着两个儿子上门了。

    这可不是没有的事情,好好的她一个做长辈的竟然带着两个儿子上门来看望谢涵,这意图也太明显了吧?

    可客人上门了,谢涵也不好把人撵出去,只得命司棋去老房那边喊谢沁、谢泽来陪客人。

    谢沁谢泽还没进门,梁茵带着两个儿子也进门了,这下谢涵倒是不用刻意去找陪客的,只是她不明白的是,难道梁茵也在打着她的主意?

    谢涵正琢磨梁茵的目的时,梁茵提出了要去拜访一下谢涵的长辈。

    “应该的应该的,正好我也备了几样小礼物,一块去看看吧。”纪氏附和道。

    可巧今儿张氏一早起来便被吴氏请过去了,也是商量送往各处的年礼,同时还有送往谢沁定亲的女方家的年礼,吴氏拿捏不准分寸,便请张氏过目一下。

    谢涵见此只好把纪氏和梁茵以及几位表哥一起领到了老房那边,得知这是谢涵母亲那边在幽州的亲戚,张氏倒是也笑脸相迎。

    不过令谢涵讶异的是,梁茵得知吴氏是新月的母亲,竟然拉着吴氏聊了起来,而纪氏则一边和张氏说着话一边留意着梁茵和吴氏的谈话内容。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八十八章、御前

    见纪氏把两个儿子带了来,又话里话外不停地夸她的两个儿子,张氏有点琢磨过味来了,心下便有点不喜,主要是谢涵年龄太小,她可不想这么早就把谢涵的亲事定下来。

    而谢涵见梁茵一边和吴氏谈话一边留意屋子里的布局摆设和吴氏的穿着打扮,不禁也开始琢磨起梁茵的目的来。

    谁知没等谢涵琢磨明白,阿金又来喊她了,说是王府来人了。

    王府来人?

    尹嬷嬷已经来过了,这次王府来人只能是那位金嬷嬷了。

    可中秋的时候徐侧妃不是已经忘了她吗?怎么这会又突然想起了她?

    难道是那个传闻也到了幽州?还是说朱泓弄出了什么动静令这位徐侧妃查到了谢涵的头上?

    想到王府的这两位王子,再想到老房那边坐着的那四个少年,还有一个一直不肯放手的顾铄,谢涵只觉得无比的头疼和郁闷。

    看来,还是财帛动人心啊。

    连她这样克父克母的扫帚星居然也成了香饽饽,而且连孝期都没过呢!

    不过怨念归怨念,谢涵还是起身带着司棋回来了,金嬷嬷正抱着一个手炉站在堂屋里看着小厮们往里搬东西呢,一旁陪同的是方姨娘和高妈妈,她们两个本来正在屋里清点梁茵和纪氏送来的年礼,谁知刚清点到一半金嬷嬷又进门了。

    金嬷嬷看到地上的那一堆东西自然要问一下,得知是谢涵的表姨娘和堂舅娘送来的,金嬷嬷倒也很快想起纪氏来,她当然记得顾錾和陆嘉被朱泓关起来的事情,也听说过是谢涵给出的主意才令朱泓放了这两人,也正因为如此才惊动了徐侧妃,命她过来打探一下虚实。

    于是,才有了她这一趟端午之行。

    可问题是彼时她并没有发现谢涵有多聪明,不过是比一般的孩子略懂事些,这个可能跟她丧母丧父有点关联,故而,徐侧妃很快放下了这件事。

    谁知她到底还是看走眼了,这丫头竟然又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连皇上都惊动了。

    金嬷嬷正看着谢涵思量时,只见谢涵笑吟吟地上前向她福了福身子。

    “金嬷嬷,这么冷的天还劳烦你大老远的过来,谢涵真是过意不去,还请金嬷嬷回去之后向王爷禀明,谢涵如今只是一介草民,当不起王爷如此的厚爱。”

    金嬷嬷听了这话立刻上前扶起了谢涵,“哟,谁敢说我们谢姑娘是一介草民,不要说我们王爷,就是皇上也不干呢。”

    “皇上?”谢涵瞪大了眼睛看向金嬷嬷,这个回答委实在她预料之外。

    “你不知道吧,皇上前些日子还在朝堂上夸你了。”金嬷嬷继续笑眯眯地瞅着谢涵。

    原来,谢各庄建村墙抵制盗匪山匪的事情惊动了县衙和府衙,这些地方官员自然清楚皇上对谢涵的眷顾,因此没事他们还想找点事情来溜须拍马呢,更何况有事,于是,他们向朝廷上书了表彰了谢涵。

    皇上接到县衙府衙的奏章时,已经先一步接到了朱泓的来信,朱泓在信里先是提及了最近幽州城外的几起鞑靼人和山匪进村抢掠事件,接着才提到有一个村子自己建了村墙和瓮城防御山匪盗匪,效果很明显。

    虽然多余的话朱泓没有说,但皇上已经明白了朱泓想要表达的意思,正打算打发人来幽州这边看看这个村子时,谁知偏偏不巧又接到了西北那边地龙翻动的八百里加急,于是,他便把这件事搁置了下来。

    这一搁置,皇上就忘了这件事,直到十天后,幽州府衙和石城县衙的奏章摆到了他的御前,皇上这才想起来朱泓的来信,也才知道这个村子竟然就是谢纾的老家,而出这个主意的竟然就是谢涵,当然,皇上也知道了出银子的仍是谢涵。

    于是,皇上在朝堂上讨论起这件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扬了谢涵,说谢涵六岁时知道侍疾,知道守着病重的父亲送父亲最后一程,七岁时知道给他送一件虎皮来御寒,感激他对她的眷顾之情,八岁时知道拿出银子来修建村墙抵制盗匪保护全村的村民,这是什么?

    这是忠孝节义,是切切实实的忠孝节义!

    一个几岁的稚童都能想到做到,为什么这么多饱读圣贤书的成年人却想不到做不到?

    不过皇上到底还是给这些文武百官留了点面子,没有公然责骂他们,而是感慨了几句,说这样的女孩子太少了,可惜时运不乖,接连失恃失怙,唯这样才更令人心疼。

    皇上金口玉言说了要心疼,赵王和徐侧妃自然要重新掂掇一下这谢涵的分量了,更别说,这丫头做的事情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这些详情金嬷嬷并没有告诉谢涵,她只是告诉谢涵,皇上知道了是她出主意出银子修村墙所以表扬了她,王爷知道后也为自己的属地有这样聪慧善良的属民而骄傲,因此特地打发她来这一趟。

    看着金嬷嬷的嘴唇一开一合,谢涵有短暂的失神,她是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这个结果并不是谢涵想要的,也是谢涵绝对没有想到的。

    因为她清楚,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名气,更多的是麻烦,这下顾家更不会轻易放手了,还有赵王府,两位王子呢,她该怎么应对?

    “这孩子,莫不是高兴傻了?”金嬷嬷见谢涵呆呆地看着她却不知想什么,伸出手来摸了摸谢涵的头。

    “可不是欢喜傻了,我们小姐总算没有辱没老爷的名声,没有辜负皇上的隆恩。”方姨娘陪笑道。

    对了,父亲的名声,皇上的隆恩,不管怎么说,谢涵为父亲为自己赢得了名气,这种情形下,皇上应该不会去彻查何昶的案子吧?

    因为真要查出点什么来,到时被打脸的不仅是谢涵,更难堪的应该是皇上吧?

    要知道皇上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表扬的谢涵啊。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真有那一天,说不定皇上恼羞成怒之下会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的重罚来挽回他的面子,那谢涵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谢涵就像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百八十九章、礼部来人

    想到这些,谢涵打起精神来应对金嬷嬷。

    “金嬷嬷,这件事其实和我关联并不大,我不过就是碰巧从书上看到了一个故事,想起来告诉我们管家,我们管家又把这书拿去给族老们看了,是他们决定的修村墙。至于修村墙的银钱则是家里的几个管事做的决定,跟我没关系,我还小,我爹说了笄年之前都不让我操心这些俗务。”

    “那也不简单啊,可见姑娘平时肯定没有少看书,说起来我们大王子也喜欢看书,屋子里别的不多,就书多,我们徐侧妃还说呢,哪天等你出了孝期把你接到王府住几天,跟我们几位王子郡主比试比试,看看到底谁的学问好。”金嬷嬷乐呵呵地笑道。

    上次她已经看走眼了,同样的错自然不能再犯第二次。再说了,即便谢涵没有传闻中那么聪慧,可她喜欢读书并读了不少书总归是事实,还有一点,她是已故王妃和夏贵妃还有二王子都看重的人,其中必有缘故,所以现在的金嬷嬷是半点也不敢小看谢涵了。

    “别,我可不敢去,我不过是五岁之前跟着父母胡乱认了个几个字,如今在乡下守孝,闲来无事胡乱翻翻书,哪里懂得什么正经学问?”谢涵忙不迭地摆手。

    金嬷嬷见谢涵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把礼单递给了谢涵。

    谢涵接过礼单一看,见仍是些衣料首饰和一些干果点心以及一套笔墨纸砚,微微松了口气,她就怕对方的礼太重欠下的人情不好还。

    “方姨娘,高妈妈,你们两个看着给王爷和徐侧妃回一份礼吧。”

    谢涵把礼单给了方姨娘,正要招呼金嬷嬷进屋上炕暖和暖和时,张氏进来了,后面跟着梁茵纪氏和李榆几个。

    原来她们三个都以为是尹嬷嬷来了,因而便想着过来和尹嬷嬷打个招呼,毕竟在幽州的时候没少在谢涵的家里碰上。

    尤其是张氏,她如今吃的药是尹嬷嬷弄来的,且尹嬷嬷前段时间送谢涵回来还给她送去了一支人参,因此张氏对尹嬷嬷着实非常感激,听到尹嬷嬷来的消息,自然是要过来看看了。

    梁茵和纪氏一进门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四十来岁妇人,倒是也没太在意,她们以为尹嬷嬷年岁大了,这么冷的天也不适合出门,所以打发了一个年轻些的嬷嬷过来。

    张氏见过金嬷嬷,知道她是王爷身边的人,架子比尹嬷嬷大多了,所以忙上前问好。

    金嬷嬷一面和张氏寒暄一面打量了李榆几个少年一眼,眼睛一眯,脑子一转,便猜到了梁茵和纪氏的用意。

    这还行?这谢涵是王爷和徐侧妃看上的人,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宵想的。

    不得不说,这一点金嬷嬷和尹嬷嬷倒是想到一处了。

    “这位是赵王府的金嬷嬷,是王爷身边的管事嬷嬷,金嬷嬷,这两位一位是我的舅娘一位是姨娘。”谢涵见梁茵两个打量金嬷嬷,怕她们说错话,忙开口介绍。

    果然,梁茵和纪氏一听是王爷身边的管事嬷嬷,微微吃了一惊,也忙上前问好。

    谢涵见这几人进屋上炕聊上了,便让谢沁带着李榆几个去了对面屋子,对面屋子是书房,没有炕,谢涵只得临时命人去生了几盆炭火来。

    因着有梁茵和纪氏在,谢涵倒省心多了,不是偎在张氏的身边撒娇就是和新月弯月两个说笑嬉闹,金嬷嬷冷眼掂掇了几次,到底也没看透谢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好在次日一早这三家都搭伴离开了,谢涵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小年这天,张氏搬回了老房,谢耕山一家也跟着回去了,一切又和原来一样了。

    这是谢耕田的意思,他说这家并没有分,过年还得在一处,否则外人看了会笑话他们的。

    不知是这次的半分家吓到了郑氏还是小月几个的规劝起了作用,这个春节郑氏没有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因正月十二是谢纾去世二十七个月的日子,依照习俗,谢涵可以除孝了。

    可一来因为谢涵不愿意,她想为父亲守满三年,二来因为是一个大正月,张氏也觉得这时候把亲友们喊来举行祭祀活动多有不便,故而就把这件事拖了下来。

    二月二是接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张氏一早便打发人去接谢耕梅和小月,谁知马车刚出村口便看到了两匹快马飞奔而来,文安一看骑马的是官差,且又是往村口的方向,便拦住了对方。

    一问才知道对方是县衙的人,说是皇上打发人来主持谢纾的三周年祭,让谢涵准备准备。

    文安一听忙调转车头,带着两位官差上门了。

    “三周年祭?”谢涵听了莫名其妙的,一来父亲还没有到三周年,二来这种小事怎么会惊动皇上?

    “这我们不清楚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