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犹在红颜改-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劳工们正被眼前从未遇到的凄惨情景吓得不知所措,一些胆子小的看着刚才还鲜活的同伴献血淋淋的尸体,竟然只顾愣愣的站在旁边失声痛哭,并未注意到危险的降临。还没等他们缓过神来,第二波德国轰炸机就飞来了。
“万平!别哭了,快趴下!快趴下!”警惕性极高的陈水生,敏感的觉得空袭不会就此结束,看见敌机刚走,就站起身冲向一具尸体,站在旁边只顾痛哭流涕,傻愣愣的万平,惊慌的大声提醒道。
“他死了,死了,死了!刚才还和他说话呢,怎么就死了,东城哥!东城哥!你醒醒,醒醒,醒醒呀!你不是说要回国后带我去年的家乡,要给你的孩子买好吃的,好看的衣服吗?你给我醒醒!……”在见到孙东城的尸体后,万平不可置信的呆愣半天后,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蹲下来,死命的摇晃着孙东城的肩膀,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陈水生听到万平的话才知道和他们一同漂洋过海,曾经同吃同住辛劳流汗,相处一年的孙东城已经遇难了。他有些诧异,不敢相信的摇着头,但是瞬间又清醒的认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赶紧冲到万平身后,正要拉他躲到旁边树林中,目光却无意间扫到了地上的孙东城,心中咯噔一下,胸口憋闷得很,连忙撇过头去,再也不敢回头。
往日说话总是爱跟人泼冷水,常常把生死挂在嘴边,却又心地善良的孙东城,真的就如他所说,自己干的是玩命的差事,早晚有一天会把命搭上。此刻的他正躺在地上,双目紧闭,胸口被大片大片红彤彤的鲜血染红,看在陈水生眼中刺目得很。
正在此时,那令人胆寒厌恶的飞机的轰鸣声又由远及近再次响起。而不同于之前的是,这些飞机是轰炸机,携带了大量的,主要以周边的军营,公路为目标,重点以毁坏这些重要的军事设施为目的。主要目标不再是人群。
水生此时二话不说的将万平摁倒在地。轰炸机刚一来到公路上方便开始疯狂的投递着,如雨点般从天而降,让人们猝不及防,无处藏身。
地面瞬间被投掷下的炸出无数个火坑,靠近公路的树林边沿也被波及,燃起熊熊大火,遭袭的公路犹如一条来自地狱的烈火带,不断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之前被扫射击中死去的劳工尸体被烈火灼烧,发出刺鼻的焦灼味,整个被袭击区犹如人间地狱。
法国方面的劳工指挥者同华工一样在不少人都毫无防备之时被击中,沿着公路纷纷倒下了几十人。而万平幸运的躲过了这场致命的灾难,早在听到敌机飞来之时,已经被陈水生拉着飞奔至离公路较远的林子里。
其他劳工却并未如此幸运,有的受了重伤,有的竟然因此丧了命。正被战机的轰鸣声和落地后巨大的爆炸声吓得到处乱蹿的刘百胜并未发现头顶上已经逼近的索命恶魔,而在他身后的高山不急多想,猛地朝前扑去。
巨大的爆炸声接连响起,大地被震动的剧烈摇晃着,刚刚落下的炸出的深坑,近在咫尺,震的高山和刘百胜耳中嗡嗡作响,鸣叫不已,暂时失聪,只能茫然的看着眼前极为混乱的场面,拼命奔跑的人群,沿着公路一直密集落下的,在地面上接连炸起的巨大土浪,中间夹杂着浓厚的尘土和千千万万爆炸后破碎的弹片。由于距离太近,一些弹片无情的射来。
高山爬在刘百胜身上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他,由于什么声音都听不见,所以心中焦躁不安,抬起头恐慌的看着眼前惨烈的景象。几片弹片擦身而过,而小腿和手臂却被弹片划伤,最严重的是小腿上,弹片已经深深的插入腿中,伤口裂开,上面露出微微翻卷着的肉皮,伤口虽并不长,但是因为刺得很深,所以腿上鲜血直流。
“高山,刘百胜,都过去了!没事了,你们快起来,起来呀!”当陈水生和万平找到高山他们时,就看到趴在地上的两人惊恐的张望着,赶紧作势要拉他们,可是两人却并不知道他们说些什麽,以为空袭还没停止,惊恐的望着他们直摇头。
“万平,可能他们是被震的暂时失聪了,咱们赶紧把他们扶起来找人处理下伤口,还得赶紧找找陈子英,他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对了,咱们……咱们一会,还得找找孙东城,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咱们得埋了他,至少有个名字留下来。”
陈水生冷静而从容的处理着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他并没有忘记患难与共的孙东城,只是,在提到他时,刻意压低了声音,因为他很明白万平还无法承受这个事实。
当几人最后终于找到陈子英时,只见他目光呆滞的紧紧抱着身旁一棵粗壮的树,手指深深地扣进树皮中,由于用力过猛,稚嫩的皮肤竟被树皮擦出了丝丝血迹,手上是斑斑血痕。他浑身颤栗,口中喃喃自语着什么,可是陈水生他们怎么也听不清。
只是当他们看到陈子英身旁的一直只被炸飞的鲜血淋淋的手掌,还保持着手指微曲的样子,浑身打了个冷战,才终于明白子英为何会变成如此模样。
此后几日,敦刻尔克作为战略要地,又多次遭受飞机空袭,华工们在空袭中共有十几人丧生,此事才引起了中方官员的强烈不满。在向法方提出严重抗议后,法方才做了些表面功夫,想压住中国人的怒火。他们命令华工挖掘壕沟,修建掩体,在干活的时候周围要有保护措施,遇到空袭紧急情况可以躲避,也仅仅如此,并未把华工调离前线。
起初在签订用工合同时,华工和英法这些雇佣国约定,只是作为劳力,从事工厂,物资运输等非军事化的工作。谁知,仅1916年的索姆河会战,仅在首日仅仅一天时间内,英国军队就有19240人战死、35493人受伤、2152人失踪、585人确认被俘——总损失57470人,无人区对面的德军则损失8000人左右。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反应的正是德国军事策略及装备的优越。1917年欧洲西线战事吃紧,德国将进攻重点慢慢从东线转移,大举逼近西线战略要地的节骨眼,连连失利的英法两国接连将华工投入到战争的前线,华工在他们眼中如同救星。虽未直接编入军队作为士兵,但是他们执行的一些任务确也是平时士兵所做的。
在1917年法国皮卡第的一场战斗中,陈水生他们竟直接被派去修缮战壕,而这次战事的惨烈程度再次超出他们的预计。ip0(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六十一章:初到战地埋头干,患难中得友谊
(全本小说网,。)
皮卡第大区位于法国北部,属于开阔的平原,大区南部法兰西岛的地区则是风光旖旎的丘陵地区,覆盖着茂密的树林。此前让英、法联军和德军受到重挫,双方伤亡共计134万人,血腥的索姆河战役就在此展开。
自马恩河战役结束后,西线战场就形成了胶着对峙的局面。德国同英、法双方陷入你来我往的攻防中,双方都尤其加强了防御。交战各国在停滞不前的局面面前,不得已都选择了更好的战争策略,以长期对峙为主,更加重视防御。
最初交战双方的堑壕就是草草挖出来的壕沟,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各种后备人员包括指挥人员和后勤力量等都需要深入到堑壕里,进行指挥和补给。
因此,根据现实需要,堑壕被不断地加深加宽,整个防御体系变得越来越发达。到泥泞、鲜血与恐怖相结合的1914年西线最后一场大战役伊普雷战役结束时,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的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一直横亘着一条布满堑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御线。
而对陈水生这些中国劳工,他们最终会被法国政府违背初衷,“以工代兵”的方式派往前线,也同中国当时对德宣战,作为战争国之一有关。
当时,北洋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交加的局面,经济发展缓慢,财力薄弱,军备严重滞后,民间怨声载道。在国际上更是没有发言权,一直不被重视,政府急于借助帮助同盟国一战取胜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以战胜国的姿态在国际上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的存在价值。
对于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陈水生他们来说,对战场的一切都是无从了解的,神秘而残酷,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想到的。
虽然已经经历过了空袭,但这并不足以让所有华工直观的认知到战场上的你死我活,更不可能让这些大多数来自中国农村的劳工一夜之间就认识到德军将会用哪些武器进攻,武器各自的性能以及如何防备
所以这样未真正经过培训便上战场替英法军队挖掘战壕的劳工犹如被人无情的玩弄的木偶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做了炮灰。
陈水生他们刚到皮卡第大区时,第一次真正见识到了战场的模样时,才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般那般恢宏,而是充满了沉闷,简陋和破败。
被炮弹炸得残败的树枝,到处是被炸得坑坑洼洼的焦黑地面。原本多彩斑斓的田地,此时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失去了原本的炫丽,倒透着些萧索寂寥。
战场上见到的英国军人并没有想象般的英武。一个个因为阵地战,长期消耗的特性弄得一脸疲惫,正席地而坐,闲聊着。当他们看到低垂着脑袋,默默走来的华工,互相递了一个眼色,意味深长略显轻蔑挑衅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些华工。
堑壕战讲究防御纵深,陈水生他们一到阵地简单熟悉了情况,便立刻投入到挖掘战壕的工作中去。经过几日相处,这些华人只知默默地埋头苦干,很少惹事,逐渐在英国军人眼中赢得了赞扬和尊重。
虽然还有些英国军人依然对他们存有成见,但是他们已经不在乎了,至少每日的劳作,越来越能看出成效,身边越来越多英军对他们露出友好的笑容。
“嗨!我是安德烈少校,我观察你们几天了,你们中国人,很勤劳!非常棒!”一个身材威猛,样貌英俊,满脸友好笑容,颇有绅士风度的英国军人和张翻译一同走向了陈水生,向作为工长的水生打着招呼。
“呵呵,你好!谢谢!我是陈水生,我们中国人是这样的。希望以后我们可以很好地相处,共同抵抗德军,守住这美丽的土地。”陈水生说着友好的朝向安德烈伸出手。
“呵呵,看得出,你也喜欢这里。你的家乡如何?”安德烈听了水生的话,好奇的询问着。
“是呀,还在中国时选修课里就有外国文学,除了有你们名家的文章,还有介绍你们欧洲各国当地的风情,我当时就很喜欢,没想到现在竟然来了,不过是以这种形式,呵呵。我的家乡也是很美的地方,如果我们能胜利的话,你可以去做客。”
对于读过书,成绩优异,在学校常向教英文的英国老师请的水生来说,和英国人打交道并不困难,毫无拘束感。两人自然亲切的交谈引来周围的英军和华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好!只要战争胜利,我一定要到你的故乡,那个美丽的中国城市看看。”安德烈爽朗的笑着,语气坚定。
引来双方更多人的兴趣,从那以后,接连几日,双方的士兵和工人经常在打饭和干活遇到时会相互打招呼,很多中国人都跟着张翻译和水生学会了简单的英文单词,而英国人中也开始有几个学了字正腔圆的“你好”,双方在战场上相处的气氛越来越融洽。
但是,对于防御战来说,时间是十分紧迫的,华工的生活并不轻松,更多的时候都在快马加鞭的修葺着防御工事,只是还没修建多久,德军已经大举进犯。双方开始在冒着对方的炮火的危险下,继续冒死纷纷深挖战壕,加强掩体。为了更好的防御敌军来袭,英军跟华工一同设置了带刺的铁丝网,堑壕网的出现使得作战过程更利于防守方。
在平坦辽阔的平原地带,是阵地之间荒凉的无人区,这里看似寂静,实则藏满了一个个致命的陷阱。在难以看到的地方隐藏着无数黑洞洞的难以防范的枪口,正虎视眈眈地瞄准着阵地前沿的无人区。
德军的攻击部队只要出现在无人区,英军一方就能在战壕里清楚地看见敌军,这个新的目标就会交给那些埋伏在防御工事后面的机枪手处置,常常一阵轻而易举的扫射,瞬间就会倒下无数的敌军士兵。
英军一开始投入到阵地战堑壕的挖掘当中时,还有些新鲜感,这是之前他们并未遭遇过的战争情形。但是随着战斗越打越残酷,陈水生他们每天的工作量也在持续加大,为了更好的防御,战壕由最初只提供暂时隐蔽的浅坑,越挖越深,一直到两米多深,并且壕沟与壕沟之间做了联通和伪装。
德军被英军的战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