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农门弃妇:傻夫君宠妻无度 >

第257章

农门弃妇:傻夫君宠妻无度-第257章

小说: 农门弃妇:傻夫君宠妻无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不太高兴的就是陆九缺了,他也很想去啊,可惜要上学堂,是没法去的。

    小家伙噘着嘴不快,唯一高兴点儿的就是乔小如家的新宅子落成了,明年貌似他可以住到他们家跟小豆芽他们一块儿上学堂了!

    乔小如等来到乌夷部族,乌朵、乌穆等十分高兴,当天晚上好一番热闹。

    乌夷人十分热情,送来了打猎猎回来的最好的猎物,乌朵又叫一帮熊孩子去捞了些虾和鱼回来,晚上热热闹闹的招呼一众来人。

    那些跟着来做工的雇工们看着这么多穿着服饰跟自己不同、说话也听不懂的乌压压的乌夷部族人一开始还都有点儿紧张,渐渐的也放开了。半懂不懂的谈天说话起来。

    肥姐家的三朵花在县城里便是无人敢惹、无所顾忌的彪悍娘子,到了这儿简直等同到了天堂,与乌朵等乌夷部族的姑娘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跟着一群小屁孩跑到河边去抓鱼,兴致勃勃的说好了明日跟部族的人上山打猎……

    乔小如、黎账房可没她们那么闲情逸致。

    当晚商量了一番,次日上午挑选分派人手,哪些人负责采摘、哪些人负责运送、哪些人负责在作坊里初步加工、哪些人负责将取芯剥皮好的柿子挂到晾房的架子上晾干。

    之后还有捏饼、露霜,则是之后的步骤了。

    下午就上柿子山上忙活了起来。

    因为省去了称重付钱这一步骤,加上乌夷部族的人一向来比外头人更习惯团结协作做事,且又听话没有耍滑头的——纵有那么一二个,多的是一双双眼睛盯着也懒不起来。

    黎账房与乔小如倒是省事不少。

    教会了这儿的人,又有黎账房父女在这盯着监督着,有蓝管家父子帮忙,大概待了十天左右,乔小如和傻夫君便领着那三十来人下山回随云县去了。

    此时,已经九月过半,五大柿饼作坊里最忙碌的时节已经过去了,雇佣的工人数量也减少了一半还多。

    且做削皮取芯的也少了,捏饼、堆霜露的倒更多一些。唐六斤等人也终于可以喘口气歇息歇息了。

    且第一批柿饼也已经做成了,已经装了五万多斤运送外地。

    得意楼中,众人做一处说话,独孤豫章让蓝掌柜取了新做成的柿饼让乔小如和大家尝尝。

    柿饼有掌心大小,色如琥珀,软硬适中,表面上沾染着一层白白的霜露,入口香甜,扯出果肉晶莹剔透,十分有嚼劲。

    独孤豫章笑道:“第一批货的反响很不错,在州城分销,那些商户都说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可算最上等。”

    众人听了都十分高兴,纷纷笑道也不枉忙活一场,比什么都值了。

    唐六斤等这一季除了月钱另外又有奖金,如他收入超过三百两,便是乔大河、卢怀金等,收入也有七八十两。

    这在从前都是不敢想的,众人自然干劲十足。

    而独孤豫章和乔小如的收入就更不用说了,自是旁人都想不到的数目。

    “明年咱们的作坊我看还可以继续扩大!”

    “是啊是啊,好多卖柿子的人都说回去就开荒,好歹多种几亩呢!将来只怕更多!”

    说起前景,众人都很有盼头,眉飞色舞,干劲十足。

    乔小如想了想,却笑道:“扩张暂且倒是不必了,等咱们自己种的柿子树挂果了、等合作社正式办起来种下去的果树也结果了再说吧!”

    “明年咱们收购的数量不会增,只会减。明年必定会有不少商贾大户也做上这门生意,所以咱们的量最近两年都上不去的!”

    众人恍然大悟,“不错,还是乔娘子想的周到,正是如此!今年我们都听到不少风声了,明年竞争得人怕是不少。”

    “对咱们影响到底也有限,”唐六斤看了乔小如一眼,佩服更甚,笑道:“咱们有乌夷部族那里,还与那么多人家签订了收购合约,到时候我会安排盯紧一点,不会让他们反悔的。”

    独孤豫章、乔小如都点头。

    “乔娘子一向来设想得周全,把银子交给乔娘子手里,看来倒是我赚了!”独孤豫章玩笑道。

    众人都笑了起来。

    一时乔小如又让众人平日里闲着没事了都多想想,明年该怎样做,才会相比其他商家获得更多的优势、收购到更多更好的柿子。

    当然,不是让众人白想的,提出的法子倘若有用、值得一用的话,会视情况获得一定的奖励,金额在五十至五百两之间。

    众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纷纷表示记在心上了。

    独孤豫章微笑加了一项:除此之外还可以免费赠送得意楼烤鸭五只,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来拿,拿够五只为止。

    众人更加振奋,摩拳擦掌都表示定会回去仔细想一想。

    又交代了众人,柿饼制作正在关键期,不可放松,务必打起精神来,比之前还要用心。

    否则万一功亏一篑,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众人火热的脑筋刹时冷静不少,都郑重答应了。

    待众人离去各自去干各自的事情,乔小如和独孤豫章便又商量起合作社的事情来。

    乔小如还是之前的想法,合作社得一处一处的推广,明年先从卢乔村、栾村、杨家村、新柳村四处做起。

    自愿原则,村民们想参加便参加,不参加也不勉强。但是参加的得保证最少种六亩地。

    不然,有那种十来二十棵的也要加入,谁有那精力去管?

    参加合作社的,他们可以无息借贷提供买地的银子,以及优先提供树苗,平日里还会提供一些管理窍门。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24章 商量

    但是挂果之后至少十年之内必须将果实卖给他们。

    买地的地契暂且也放在他们这儿,等收获了柿子卖了钱之后将银子给付清楚,再将地契给本人。

    这是大方向,还有些琐碎的细枝末节处,乔小如也一一跟独孤豫章细说分明。

    这些都是她琢磨补充了很久的东西,独孤豫章听得频频点头,心下叹息更佩服不已,微笑道:“我估算了一下,今年卖柿饼咱们利润估计在十五到十八万两银子左右,也不是每一家都要咱们提供买地银子,拿出一半来便足够了。”

    乔小如笑道:“我看也差不多了!再说了,也不见得每一户人家都愿意种呢。”

    对于新事物,的确不是每户人家都乐意参加的,或许再过一两年,种的人才会更多起来。

    也是到那时候,才能真正的形成规模、打出名气,最终形成品牌,在市场上开出一条销售的道路。

    到了那时候,可就不愁卖了。到了这个季节,只怕多的是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呢。

    当然,到了那时候,本地的柿饼作坊必定也会多起来。

    那么,就一切交给市场来检验了。

    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最终经过市场的筛选淘汰,最后估计能剩下四五家柿饼作坊能够真正的做起来。

    自然,他们和记商行是一定会屹立不倒的。

    说完了合作社的事儿,独孤豫章又跟乔小如提起了烤鸭、烧鹅加盟的事儿。

    “既然这加盟已经做了起来,不如推往全国吧!我帮你推,唔,加盟费我要四成,你看如何?”独孤豫章笑吟吟道。

    乔小如想也没想顿时笑道:“我求之不得呢!别说全国了,便是推出去几十家,我也赚大发了!也别说什么四成不四成的了,咱们五五分成吧!或者,我要四成就好!”

    她隐隐约约总有一种感觉,独孤豫章似乎很缺钱似的。明明看他根本不是个穷人,如果真的缺钱,那肯定是在做什么事,能帮到他的同时自己也捞一把,何乐而不为?

    反正方子握在手里也会发霉,还不如放出去赚钱呢。

    独孤豫章虽料到她会同意的,见她丝毫没有拿乔或者考虑,而是几乎接着他的话音脱口便应了,心里一热,感激顿生。

    她如今绝对不缺钱,绝对可以摆一摆有钱人的谱,然而没有,她还是像从前那么干脆爽快,令独孤豫章心里又是叹又是喜又是黯然。

    可惜,她身边早已有人……

    “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气了,那便五五分成吧!我这就着手安排这件事,马上推广开去。”独孤豫章一笑收起心中所叹所黯,立刻说道。

    “嗯,”乔小如笑道:“别处都罢了,只是把京城的名额给我留一个就好!”

    独孤豫章有些诧异的看了她一眼,虽然不明白她为何对京城耿耿于怀、情有独钟,依然点头笑应了。

    此间事了,乔小如与傻夫君便回卢乔村去了。

    此时,秋收也近了,一路所见一块块稻田里金黄一片,已经有人家在开始收割了。

    相信再过得五六天,大部分的庄稼人家都会忙碌起来,忙着收割稻谷回家,晾晒入仓。

    好在柿饼收购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否则只怕劳动力缺口会有很大一块呢!

    乔小如家的水稻在三天后收割,此事自有刘三喜等几家佃户帮忙,快手快脚很快便收完了。

    一担担挑回了乔小如家的院子,用那大大的竹席子铺在地上,将稻谷倒在上边晾晒。

    挑回来的稻谷湿漉漉的,还夹杂有很多杂草、断叶,还得用竹扫把轻轻的、来回的扫,将所有的杂草杂物统统扫掉。

    最后待稻谷晒干了,入粮仓之前,还得用专用的风车来风一风,将瘪谷全都吹走,留下饱满的谷粒这才是进粮仓的。

    这是一年中庄户人家最忙碌、最劳累的季节,同时也是最喜悦、最开心的时节,因为一年的劳作终于有了回报。

    直到来年再次收获之前,全家人就指着这份收获回报过生活。

    可是,乔小如看着刘三喜等挑着担子送来,大颗大颗的汗珠从脸上流下来,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她就觉得替他们累。

    庄稼人的生活,真的很辛苦很辛苦。

    能吃得饱饭而辛苦的,那已经是幸运了。

    不知多少人收获的粮食只够吃大半年、十个月,一年之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要勒紧裤腰带辛苦的过。

    这还得是丰年,若是遇上灾荒,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这个年代官府救济不是那么及时、也不是那么靠得住的。

    真正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现代社会,哪怕人们对社会现状有再多的牢骚和不满,比起古人,依然幸福了很多很多。

    今年刘三喜等人的日子比去年过得自然更好,光是柿饼等各项杂七杂八的收入每一家赚了便有好几十两。

    刘三喜是领头人,赚的更多。

    而他们佃了乔小如家的田种,虽然合约依然有效,但真正收获的时候,请他们帮忙自家收割,每一家乔小如又多给了四五百斤。等于平白多了近两个月的粮食。

    四家人都十分欢喜,对乔小如更是死心塌地、感激不尽。

    大房那边,因为卢怀金还在城里柿饼作坊里忙活着,几十亩的良田需要收割光靠卢孝全和李氏根本忙不过来,就连青苗也每天下田帮忙半天。

    卢怀银是没法算正常劳动力的,虽然被卢孝全逼着下田下地了,那速度和干活的质量,还不如青苗一个小姑娘。

    乔小如便跟卢孝全说,让刘三喜等去帮忙,但他们得自己付工钱。

    卢孝全也愁这些稻谷倘若不能尽快收回去万一下一场大雨、或者熟透了掉泥地里就亏大了。横竖卢怀金在做工,赚的钱也不少,请人还是请得起的。

    便谢了乔小如的好意,请了刘三喜等两天,还剩下五六亩自家慢慢干。

    卢怀银见状又忍不住牢骚嘀咕:“真是越有钱的人越抠门,就这几个钱还好意思叫咱自己出,真是!还自家人呢,哼!”7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25章 卢锦和中举

    卢孝全没好气瞪他:“干你的活,哪儿那么多废话?咱自家请的人,乍不要自家出钱?三房是欠了你的、还是你是人家恩人啊?”

    李氏嘴角扯了扯,不屑瞥了卢怀银一眼,什么都没说。心道你还好意思要人家帮你出钱?真说得出口!

    人家刘三喜他们哪里还缺这几个钱?若不是看在小如的份上压根就不会来帮忙,人家这两天干的活那可真正是踏踏实实一点儿也没偷懒,才几个钱你还好意思说……

    家里在摊晒稻谷,青苗便留在家了,李氏来干半天活,半天回去一起晒稻谷。

    结果二房张氏听见了,也跑去找乔小如,嚷嚷着好累,腰疼,让乔小如叫刘三喜等去帮忙。

    乔小如很无语,心道你们家大部分的田都租出去了,自家种的也就那五六亩,怀财在柿饼作坊里帮忙,你们家还有三劳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