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梦忆东汉 >

第182章

梦忆东汉-第182章

小说: 梦忆东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牌淝妆灏偃顺宓搅说谝幌撸胩┥奖松痹诹艘黄稹

    由于大批的弓弩箭矢已经给了孟津港的高顺所部,还有一部分则在凉州军手中,张辽带领的五千人马几乎没有弓弩对来犯的敌军进行长距离射杀。所幸的是,王匡将他军中的几乎全部强弩都留在了河阳津,所以他这一万两千多人也无法组织大规模的箭阵,如此一来,双方厮杀起来以后,张辽军凭着地形优势,居高临下,与王匡所部两倍于张辽军的泰山兵打了个平手,一时之间谁也没有落于下风。

    但是,毕竟王匡军的人数有一万两千多人,战斗进行了大半个时辰以后,张辽军人少的劣势便显现了出来,士兵们越来越疲累,司隶的士兵并不同于久经战阵的凉州、并州军,尽管他们也算得上训练有素,单兵能力比泰山兵略强一些,但却无法如凉州军那般组织起配合默契的团体作战,即使张辽令他们结阵迎敌,也依然无法保持住阵形,很快就被泰山兵潮水般的进攻冲开了缺口。已经露出疲态的司隶军逐渐的有些不支,随着泰山兵的反复冲击,司隶军逐渐开始往后退。

    张辽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但大军被泰山兵逼得退出山头的地形,则地形优势将会彻底改变,到那个时候,泰山兵居高临下,以其人数优势,只需一个冲锋就能将司隶军的阵形冲得七零八落,真到那个时候,这里的五千司隶军定会军心涣散,彻底崩溃。

    张辽皱紧眉头,他手持武器,亲自骑上战马。

    “弟兄们,随我冲杀!”

    在张辽的一声号令之下,他那五百名精兵簇拥着他,向泰山兵的军阵冲杀了过去。张辽这支部队攻势异常凌厉,且张辽指挥果断,刚一交锋,就将泰山兵的一部阵形给冲散,并州军战力强悍,张辽更是眼明手快,立刻率军朝着这一部的中心位置杀了过去,将这一部的主将当即斩杀于阵中。

    张辽的突然袭击犹如天神下凡,泰山兵内部顿时出现了慌乱,一时之间,司隶军又稳住了阵脚,与泰山兵的厮杀又陷入了白热化的地步。

    “快,快去包围那一支人马!”

    在山头下观战的王匡惊讶于张辽所部的凶悍,但毕竟只是一支数百人的兵力,他这里还有好几千人之众,只要将其包围起来,任他再有多厉害,也只能精疲力竭,殁于阵中。

    此时,徐荣率领的主力终于从河阳津赶到了津北道,眼见张辽军陷入苦战,徐荣当下命令:西凉铁骑分两路绕道包抄,由樊稠、华雄等人分别督统两路骑兵。她自己则在中军,与高顺的并州军一起支援张辽所部。

    “张将军,辛苦你了,援兵到了!”

    战况异常激烈,徐荣立刻率领大队人马接济张辽军,同时,后阵的弓弩手万箭齐发,箭雨直指向泰山兵的中军所在。由于泰山兵是打算利用人数优势击溃张辽的部队,又认为这里的董卓军没有多少弓弩,所以战阵密集,等到徐荣后阵的弓箭手一方出密集的箭雨,他们就吃了大亏,如此密集的战阵对上同样密集的箭矢,只刹那间,便是一片哭号和惨叫之声大作,大批的泰山兵被射倒,王匡军转瞬间就阵亡了超过千人。

    王匡所在的位置虽然较为靠后,但他面前就有几个人被箭矢射中,这令他及其恐惧,立刻命令盾牌手簇拥过来,务必要护住他自身的安危。

    此时的王匡心中的危机感越来越重:原本他认为,董卓坐镇雒阳不久,又刚刚行了废立大事,想必不会立刻对他动兵,可没想到如今董卓军就已经大举杀到了;再者,河阳津有万张强弩布防,即使董卓军集结了大批兵力,一时之间应该也难以攻克,但以现在这个情况来看,敌军不仅早已在津北道等着自己,而且董卓军的援兵越来越多,都是从河阳津方向而来的,也就是说,河阳津八成已经失守了!

    “撤军……撤军!”

    王匡不敢再在这里耗下去,若是董卓军的主力已经杀到的话,他再这么打下去必然会全军覆没。董卓素来为人残暴,若自己落在了董卓手中,肯定会死得很惨,王匡可不愿自己就这么栽在董卓面前。

    “太守大人,现在撤军的话……前方的好几千弟兄们无法回头啊,他们已经与贼军厮杀在了一起,此时不能抛下他们呀!”

    王匡身旁的校尉劝说道,为了击溃张辽军,王匡一开始就投入了好几千的人马攻山,经过连番冲击,此时与张辽所部激战的泰山兵有六七千人之众,一旦王匡宣布撤退的话,他们只要回过头去,立刻就会被后方的张辽军歼灭。

    自己总共只有一万两千多的兵马,且攻山的泰山兵几乎全部是自己原本的一万精兵,这要是在这里被全歼的话,王匡就将彻底失去军事力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王匡心疼了,他如何也不愿舍下这数千的精锐,于是他陷入了犹豫之中。

    “大人,快看,津北道两侧有骑兵杀出!”

    王匡顿时懵了:此时,樊稠与华雄带领的两队骑兵已经饶过了津北道的山头,从王匡军的身后迂回包抄了过来。

    “全军冲锋!”

    樊稠此时兴奋万分,他率领的西凉铁骑先是朝着王匡军的后阵投去一阵标枪,接着便拿起武器直杀入了阵中。

    王匡所部的后军大多也是新兵,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先是被投掷过来的标枪戳倒了不少,等到幸存的人马心惊胆战的拿起武器想要迎战的时候,高头大马的西凉铁骑早已杀到了面前,顿时后面的新兵一排排的倒下,跟西凉军连交战的能力都没有。

    王匡眼见到如此情景,顿时惊慌失措:战况已经彻底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仅仅是前方山头的董卓军有了大队接应的援军,自己的后阵已经被西凉骑兵给包抄了!且两军的素质完全是天差地别,即使是精锐的泰山兵,也无力与强大的关西马队抗衡,后阵此时正在迅速崩溃中,而一旦后阵被击溃,那么正在与山头的敌军交战的前阵将会陷入前后是敌的绝境!

    到了那个时候,想走都来不及了!王匡在最紧要的关头,终于还是拿定了主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此时不走,就死定了。

    “快逃!”

    王匡命令本部的一千多人拼死突围,在泰山兵以死护主的进攻之下,华雄所部的骑兵队很快便被冲开了,王匡趁乱率领残余人马从西凉铁骑的重围之中杀了出去,等到王匡逃到安全的地方时,才发现原本的一万两千之众,最后只剩下了不到百余人。

    随着王匡本部的逃散,剩余的泰山兵由于被前后分割,且西凉兵与并州军加入战团以后,泰山兵便兵败如山倒,已经是走投无路了,终于失去了斗志,泰山兵原本坚固的阵形被冲开,大量的士兵在逃散的过程中被徐荣的大军从后斩杀,还有许多泰山兵甚至自相践踏,尸体堆满了整个道口,残余的泰山兵跪地投降,徐荣趁势率领大军向北一举攻克了湛城,为董卓收复了河内郡,王匡往东窜,逃入了韩馥所在的冀州,徐荣获得了全胜的战果!

    此战,徐荣以不足两万的兵力,攻占河阳津,血战津北,陷湛城,拔得河内郡,大破王匡所部的两万多人,泰山兵更是死伤殆尽。

    徐荣在全据了河内郡之后,立刻带领部队返回雒阳,其前后所用的时间不过十日,令董卓喜出望外,同时,西凉军的强悍战力也因此为天下人所震服。

    然而,即使在津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也并不能将天底下反抗董卓的怒火扑灭。

    冬十二月,徐荣还在班师的途中时,董卓诏除“永汉”的年号,还复为“中平”六年。此时,东郡太守乔瑁眼见早已暗中结为同盟的王匡已经溃败,他立刻假托三公的名义移书至各州郡,书中诈称道:

    “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以内,天下间不满董卓暴政的诸侯纷纷起兵:

    冀州刺史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等人共推广陵人臧洪为盟主,各自集结兵力,朝雒阳而来。

    甚至连幽州刺史刘虞、奋武将军公孙瓒也各自派遣部分兵力支援义军。

    于是,骤然之间,天下土崩瓦解。青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等地义军并起,其矛头直指董卓。

    讨伐董卓的烈火,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以内就燃遍了大半个天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零八回 迁都长安,毒杀刘辩

    (全本小说网,。)

    关东群雄的举兵终究还是引起了董卓的高度重视,他一方面即刻通知李傕、牛辅、徐荣等部队撤回司隶,同时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广泛征兵,以对抗山东诸侯。为缓解经济危机,他废除了五铢钱,另铸小钱,悉取雒阳一代的铜人、钟鼓、飞廉、铜马等化铸,结果引起雒阳城中物价飞涨,一石谷米价格甚至达到数万钱之多。

    同时,董卓怒气勃发,他自言:

    “我乃当今相国,贵无上也!”

    甚至在城中肆意笞杀公卿大臣,用残暴的刑罚来震服众人,睚眦之怨,无不报复,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朝不保夕,人不自保。

    由于雒阳城中原本贵戚府邸屯满了金箔财产,谷米粮草,家家充积,董卓于是放纵兵士,突入庐舍,随意剽掠资物,欺凌妇孺,称为“搜牢”。即使是达官显贵也难逃被抢掠的危险,底层的士民百姓就更不在话下,司隶一带人情崩怨。

    徐荣回师正好是年关之时,此际以昭告天下,改年号为“初平”元年,董卓亲自离城十余里迎接徐荣。

    见到徐荣依旧一身黑布,董卓却打心眼里感到愉悦:如今他虽然贵为相国,但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友人,只有徐荣,从未改变对他的态度这一点,令他很是欣慰。甚至连徐荣私自囚禁董璜的事情也毫不追究,展示了他惊人的大度。

    “徐将军以不满两万之众,击溃王匡所部两万人马,且各部损失较小。常言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徐将军却能以不足两千余人的伤亡大破贼众,真乃古之良将也莫及!”

    董卓毫不吝惜的赞叹道。

    徐荣从马背上下来以后,朝着董卓恭谨的行了一礼:

    “此战全托相国鸿福,凉州兵勇猛精锐,否则臣也无法立此大功。”

    徐荣的兵马返回京师以后,还没有休息几天,便被董卓召入朝堂。

    原来董卓正大会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关东诸侯之事,董卓满面杀气,威风凛凛,一开口便直指城门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问罪道:

    “当日孤初入雒阳之际,君等劝孤善待士人,于是孤听信了你二人的话,给袁绍这些贼子加官进爵。可是,这些人赴任之后,立刻便举兵相图,你们两个出卖了孤,孤现今又如何能信任你们?”

    伍琼和周毖慌忙跪地请罪,但董卓怒气不减,即刻令侍卫将二人拿下,直接推出殿外斩首示众。

    这个时候徐荣才明白:原来在她返回雒阳以前,董卓已经大会过群臣,商议迁都之事。董卓身位将领,出于其军事目光,打算将雒阳迁至长安,为自己万一战败留下一条退路。当时,司徒杨彪、太尉黄琬等人出言反对,惹得董卓不欢而散,当下便罢免了他们二人的官职,要不是司空荀爽即时居中调解,只怕董卓当场就要斩杀他们二人。

    董卓罢免了杨彪和黄琬之后,又认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当时满座的官员都有不忿之色,唯独这二人神色如常,且一直没有明言反对董卓迁都的提议,所以董卓以为这两人应该能留为己用。

    而伍琼和周毖当时也站出来固谏:反对迁都,因此早就激怒了董卓。今日董卓再次聚集群臣,就是要以关东诸侯起兵之事为由,朝着二人发难,杀死了伍、周等人。

    当侍卫们将血淋淋的两颗脑袋送入朝堂之时,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再开开口。杨彪和黄琬二人惊惧万分,如今他们二人都被罢免了官职,董卓再要杀他们简直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于是杨彪和黄琬二人当即便朝董卓认罪,二人也不再顾及自己的名望,为了保命,两人声泪俱下,痛诉悔过。董卓是一个武人出身,性子比较直,见到这二人推诚置腹的悔过,心中倒是有一丝不忍,又有点懊悔自己刚才太过于冲动,连给伍琼和周毖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杀了人家。于是董卓复杨彪和黄琬二人为光禄大夫,迁都之事也成为定局。

    董卓随即趁热打铁,对群臣提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