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

第104章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104章

小说: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把铜板儿给鱼儿。于是这杨六郎都还没说出烤鱼的味道如何,鱼儿就先做了几桩生意了。
而杨六郎见鱼儿和小栓子已经忙着烤起别的物事来了,知道已经摩磨磨蹭蹭得火候差不多了,于是终于能不再强忍住欲望、张嘴大大的咬了那烤鱼一口。
这一口咬下去杨六郎当下就呆住了,回过神来后脸上有着无比享受的神情,更是不顾最里还含着鱼肉、就冲着一旁的人竖起了大拇指,口齿不清的说道:“好吃!真的很好吃!好吃到我想不出别的词来夸它!”
杨六郎说完这句便不再废话了,三下五除二的把手里那串烤鱼给解决了,解决完连嘴都顾不上抹,就十分爽快的丢了一小串铜板儿到鱼儿跟前,道:“小娘子,先前那烤鱼再给我来一条,这次我要吃大条的!”
鱼儿边手脚利落的忙乎着,边热情的应了杨六郎一句:“好嘞,这位客官您稍等,待我先将这几位客官要的物事烤好了,回头再替您烤条大鱼。”
“我不着急,小娘子你慢慢烤,我再去挑挑别的物事,这只吃鱼儿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过瘾,得一次性多烤几样物事来吃才过瘾。”
杨六郎说着便装模作样的走到了鱼儿摆放各样食材的地方,左挑挑、右看看,而临时客串小二的小栓子则提着一个小竹篮,十分殷勤的介绍道:“客官您随便挑,我们这儿最好吃的是烤牡蛎,要不你先来几个尝尝?”
“这牡蛎的壳这么厚怎么烤?”
杨六郎故意大声的询问小栓子,而他的大嗓门果然把围观的人的注意力全给吸引过来了。而小栓子早就被鱼儿这个摊主给培训过了,于是当下绘声绘色的介绍起杨记烧烤摊的特色菜“碳烤牡蛎”来,介绍完牡蛎还不忘把烤茄子、烤黄瓜也一并介绍了一番。
而杨六郎听完后十分豪爽、一个都要了一样,一直到把小栓子手里提的小篮子装满了,他才大摇大摆的回到了鱼儿跟前。
而一旁围观的人见杨六郎竟一下子选了那么多物事,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这位小哥,你一下子选这么多,吃得完吗?”
“吃得完,这些物事又不占肚子,多过过嘴瘾不碍事,谁叫这物事真是好吃呢?不吃我心痒痒的啊!”
这时忙着烤物事的鱼儿却还记得按照计划接了杨六郎一句:“我先前早说了只要谁尝过一回、我包管他会尝第二回,这不这位客官怕是连第十回都吃上了吧?”
杨六郎乐呵呵的应了句:“小娘子说的极是,你家卖的这个物事还真是好吃,叫人吃了就嘴馋想吃第二串……”
而鱼儿和杨六郎一问一答间,围观的人很快就记起了鱼儿先前的确是自信满满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谁尝过一回、我包管他会尝第二回,而且第三回还会带着亲朋好友来尝!”,心里也对杨记烧烤摊卖的物事又多了几分好奇心。
而就在此时,杨四郎装模作样的从人群中往杨六郎跟前挤来,站定后一脸不信的问道:“这位小哥,这杨记烧烤真如你所说的那么好吃?”
“那是自然的,难道我好会骗大伙儿不成?”
杨六郎故意一脸不悦的看向杨四郎,大声说道:“大家伙儿可是亲眼看着我如何同这位小娘子议价,又如何掏钱从她这儿买了一串烤鱼,这烤鱼我也是当着大家伙儿面吃下的!别的我们且先不说,这烤鱼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大家伙儿刚刚都闻到了吧?”
围观的人自是不会想到杨六郎其实是个“托儿”,因此自是连连点头附和他的话。而杨四郎见状则马上掏出了一把铜板儿,边递给鱼儿边说道:“既然这位小哥把你的物事说得这般好吃,那也给我来上几串吧!”
“好嘞,客官你想要烤些什么吃自个儿到后头挑去,挑好了递给我们的伙计就成,我一会儿就替您烤。”
鱼儿说完不忘给小栓子使了个眼神,小栓子见状连忙上前起招呼起杨四郎来。于是杨四郎也学着杨六郎的样子、胡乱挑了好多串物事。而这物事被杨四郎了和杨六郎挑了一遍后,小栓子就装模作样的到鱼儿耳边说了几句话。
鱼儿听完后便笑吟吟的冲围观的人群宣布道:“诸位客官想要尝先的可就要赶紧了,我们家的物事先前已在别的地方摆摊卖了不少了,眼下又被两位客官挑走了一大半物事……”
……………………………………………………………
有点卡文,于是只能一直写烧烤摊了,希望早点不卡~呜呜 
                  第五十三章 离别在即
“因此眼下能买的物事也就不多了!大家伙儿若是想买了尝尝味道就得赶紧了,不然再过一会儿可就有钱也买不到喽!”
鱼儿这么一说,当下就有围观的人踮起脚尖、往她摆放食材的地方看,见那儿果然如鱼儿说的那般剩下的物事不多了,于是马上就有人心动起来、有着跃跃欲试的想法。
而杨六郎听了鱼儿这话马上就又加了一把火,道:“既然你家的物事快卖完了,那我得赶紧去把我的同窗好友找来,让他也趁早尝个鲜!”
说完杨六郎就一溜烟的跑了,围观的那些人自是看着杨六郎的背影嘘唏不已,但却还是有些人十分好奇杨六郎会不会真的拉同窗好友再回来,或是就这样溜了不打算付先前再挑选的那些物事的钱。
不过这些围观的人注定是会看到杨六郎回来的,因为这是鱼儿一早就和杨六郎商量好的路数。于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杨六郎就拉着他的好友“杨大郎”飞快的往烧烤摊方向赶来,且人还没赶到声音就先传了过来:“快,就是那儿,去晚了咱可就没有口福了!那个摊子的物事可好卖了!”
因为杨大郎比较老实,所以鱼儿给他安排的台词不多,眼下杨六郎一直嚷嚷了好几句,杨大郎才有些不自在的问了句:“李兄,你说的那什么‘烤鱼’真有那么好吃?能让你拉着我心急如焚的往摊子前赶?”
“那是当然了,你可是我最要好的好友,我岂会随意糊弄你?”
杨六郎先是假装不悦的驳了杨大郎一句,随后才殷勤的指着前头不远处介绍道:“那个小摊就在前头,等你同我去了、亲自尝一尝就知道我有没有打诳语了。”
话音刚落杨六郎就带着杨大郎挤到了鱼儿跟前,扯开嗓门大声催促了声:“小娘子,我要的物事你烤好了没?”
鱼儿忙里抽空的答道:“快了、快了,客官您别着急。”
“我不急、不急,我可是特意带了位好友来帮衬你的生意,一会儿你可得尽心的把我要的物事烤得好吃些,烤好了指不定我们还会再买上一些!”杨六郎故作豪爽的说道。
而原本围在杨记烧烤摊前、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掏钱买上几串尝鲜的人,一听杨六郎不但真的把好友给拉来了,且待会儿还要再多买上几串,当下就不再犹豫了。而有一个围观的人带头掏钱买了鱼儿的烧烤后,紧接着后头的人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的掏钱买烧烤,似乎生怕晚了就会让别人抢了先、把物事都买走了。
于是直到此刻,鱼儿的烧烤摊生意才算是彻彻底底的好了起来,很快不断原本剩下的物事都被一抢而空,很多吃了后觉得不过瘾的人,竟还要求杨四郎和杨六郎把先前买的物事让一些给他们。
杨四郎和杨六郎初始自是装出十分为难的样子,但很快就装出一副经受不住大家伙儿软磨硬泡的样子,最终把自个儿先前订下的物事都让给了别人,自个儿则十分“郁闷”的同鱼儿预定了明天的烧烤……
而这杨四郎和杨六郎一预定,很多没买到的人自是当场就跟着开了窍,纷纷有样学样、毫不犹豫的掏出钱来同鱼儿预定明天的物事,并一再叮嘱鱼儿明天一定要多带些物事来卖。
于是在鱼儿的精心策划下,杨记烧烤摊的“头一炮”总是是响亮的打响了,杨大郎等几个托也如鱼儿最初预期的那样,把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心态围观的那些人的购买欲望给调动了起来,让他们受了杨大郎等人的影响掏钱买烧烤尝鲜。
而这人骨子里的本性就是这样,当有那样物事有几个人都称好、且又被人争着买时,为了不落后别人、他们往往也会尝试着买一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也正是因为大家伙儿有着这样的心理,在杨大郎他们这几个“托”的造势下,那些抱着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心的围观百姓、最终才会心甘情愿的掏钱买了鱼儿的烧烤。这和鱼儿前世经受不住商场里的广告诱惑,下意识的掏出钱包购物是一个理儿……
而这烧烤是一种让人吃了很容易上瘾的物事,所以买了第一串的人很快就忍不住想买第二串来吃,今儿吃了第一回的人、明儿就会想着来吃第二回,嘴瘾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加上这烧烤本就不贵,且鱼儿还推出了“买同一样物事五串、就多送一串”的优惠政策,于是杨记小小烧烤摊的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连着好几天摊子前都挤满了人,且鱼儿他们准备的食材卖到最后总是不够。
因此几天后,杨大柱他们出海打回来的鱼虾等也不用特意运到南厝码头去卖了,直接全部运回家当杨记烧烤摊的食材了,这把鱼虾烤了卖、价钱可是比直接生卖番了几番……
当然生意火爆的同时,鱼儿还不忘DIY一些前世吃惯的小菜、放在烧烤摊上一起卖。比如挖些野生的竹笋来做凉菜,还把红番薯这种不值钱的物事切成细条儿炸成了薯条,或是做凉拌黄瓜等等。
这些物事虽然看着普通、但却贵在做法新鲜,因此有了卖豆腐乳经验的鱼儿,这一次自是把这些“独一份”的小菜价钱标得相对高些。且待杨记烧烤的名气打了出去后,鱼儿也适当的将各种烧烤的价钱提高了一些,毕竟眼下这烧烤只有鱼儿一家有卖、鱼儿把价钱提高些也算是合情合理。
这些物事和烧烤一样本钱不高、利钱却还算客观,于是鱼儿等人在城里摆了一段时日的烧烤摊后,最后总算是赶在杨大郎上京前几日、凑到了两百多两银子,加上杨六郎先前送来的二十两银子和杨家的积蓄,杨大郎临上京钱总算有了三百两银子当一路上的盘缠。
这杨大郎见家人再次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自己,心里自是又是惭愧又是感动,临上京前的那个晚上竟跪在了杨大柱夫妇面前,泪流满面的说道:“儿子不孝,让阿爹、阿母操心了!儿子都已是娶了妻、成了家的大人了,但却不但不能让阿爹、阿母和弟弟妹妹们享福,还出一趟门就把家里的积蓄都带走了……”
刘氏见儿子跪了下来脸上满是心疼,当下就伸手想把杨大郎给搀起来:“傻孩子,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儿?我们是一家人你怎能说出两家话来?难道你娶了媳妇儿句不是我的儿子了?”
一旁的杨大柱听了刘氏的话后连连点头,道:“你阿母说的对,大郎你快起来,都这么大的人了别动不动就下跪!再说了,你这趟出门可是去领缺上任,又不是去游山玩水,这路费自是该花!”
“况且你媳妇儿的娘家帮了你这么多,我们自是要知恩图报、不能让媳妇儿跟着你出门却吃苦受累,这些钱就是为了你媳妇儿、我们也该给!”
父母如此体贴的为自己着想、杨大郎心里自是越发的感动,任凭杨大柱夫妇怎么劝他都不肯起来,硬给杨大柱夫妇磕了三个响头,才起身说道:“儿子今后不能在阿爹、阿母身边尽孝了,还请阿爹、阿母一定要保重身体,等儿子接你们到任上享福……”
离别在即,刘氏的心里自是十分舍不得,只见她边伸手悄悄的抹了抹眼角,边哽咽着说道:“大郎,只要你能有出息、当个好官,那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阿母您放心,您的教诲儿子一定会谨记于心,”杨大郎先是面色凝重的同刘氏保证道,随后转而叮嘱起鱼儿等人来:“大哥今后不能陪在阿爹、阿母身边了,你们几个要好好的替大哥照顾好阿爹、阿母。”
杨三郎在剩下的兄弟姐妹里头年纪最大,因此马上就点头保证道:“大哥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阿爹、阿母的。”
一家人围着烛灯再说了一些话儿、杨大郎才离开堂屋回到了自个儿的屋,回去也没同正在收拾细软的李二娘多说些什么,只怔怔的坐在床头发呆,过了好一会儿才跟着动手收拾没收拾完的物事。
而第二天天才刚蒙蒙亮,在离杨大郎离家上京还有一个时辰时,李二娘悄悄的来到了刘氏的屋里,一进门先是同刘氏问安、随后再同刘氏扯了几句不咸不淡的闲话后,才趁着刘氏不注意将一叠银票塞到了刘氏的枕头底下。
把银票塞好了,李二娘才在心里微微的松了口气、也觉得好受了一些,随后李二妞不动声色的再陪着刘氏说了一会儿话儿,才说要去检查下人们一早收拾捆绑好的物事,刘氏自是再叮嘱了李二娘一番才让她离去。
哪知李二娘才出了正房没一会儿,刘氏就把她给唤了过去,待她一进屋、刘氏就拿着她先前塞到枕头底下的那叠银票,问道:“媳妇儿,你这是做什么?”
………………………………………………………………………
最近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