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俗人回档 >

第594章

俗人回档-第594章

小说: 俗人回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项目则像是有道集团在震区捐建的那三十多栋抗震性极高的教学楼。

    想到这儿,饶是齐老头位高权重封疆一方,也有点儿吃惊。

    略一思索,齐老头把自己的秘书段明秋叫到了办公室,他知道,齐三书办什么事,肯定绕不开段明秋。

    有道集团能短时间内在四山建了三十多栋教学楼,段明秋出过大力。

    就算是捐建,就算是做好事,如果没有段明秋居中协调,这些捐建项目的立项审批绝对不会如此之快,按照常规速度,到2008年5月,别说三十栋,就算一半也未必能建好。

    齐老头找段明秋一问,问出来了,有道集团建的教学楼果然跟齐三书有关系。

    这……

    按理说绝对是好事。

    可是在宦海里打滚了一辈子的齐老头总觉得整件事哪里不太对劲。

    巧!实在是太巧了!

    自己儿子鼓捣什么地震包,四山就地震了。

    自己儿子与人合伙搞了一个通航公司,地震后立刻派上用场。

    自己儿子投资捐助了一个教学楼项目,这些楼不仅全散布在震区内,还都扛住了大地震。

    这好事怎么都落在了齐三书头上?

    一定要问个明白!

    ………………

    晚18时30分,齐三书开车驶入省委大院。

    他进院时,段明秋已经在大楼门口的台阶上等他了。

    停好车,迎上走过来的段明秋,齐三书小声问:“我爸为什么事找我?”

    段明秋脸上依旧挂着微笑,嘴唇微动:“有道集团教学楼的事。”

    齐三书“哦”了一声,过几秒,说:“我知道了。”

    ………………

    这是齐三书第一次走进自己老子在四山的办公室,没来得及细看摆设,他沉稳地说:“爸,你找我。”

    “坐吧,想喝水自己倒。”

    “嗯。”

    父子俩对视了几秒,齐老头视线下移,看着齐三书缠着创可贴的手问道:“手怎么了?”

    齐三书活动了一下手指,说:“没事,划了几个小口。”

    齐老头点点头,开门见山地问:“你和边学道是怎么认识的?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在门口得到段明秋的提醒,齐三书有心理准备,听老爸问,他回答说:“在松江一个朋友聚会上认识的。”

    齐老头目不斜视:“你跟他有经济往来吗?”

    齐三书摇头:“没有。”

    “真没有?”

    齐三书说:“真没有,在松江时戏称拿他一个运动俱乐部的三成干股,不过我没要过他一分钱。”

    齐老头不置可否,接着问:“据你所知,他在其他省市捐建教学楼了吗?”

    齐三书回忆了一下,说:“好像没有。”

    齐老头问:“那他为什么来四山捐建教学楼?”

    齐三书说:“边学道欠黄东升人情,黄东升来四山挂职,挂在都江市教育局,边学道就在都江捐建了几栋教学楼,帮黄东升刷政绩。”

    听到“刷政绩”三个字,齐老头微不可查地抖了一下眼皮:“边学道是怎么欠黄东升人情的?”

    齐三书靠在椅子背上,回忆着说:“边学道老家亲戚因为祖坟跟当地一个家族起了冲突,黄东升帮他撑腰,把对方压下去了。”

    静了几秒,齐老头问齐三书:“是边学道建议黄东升来四山挂职的?”

    齐三书摇头说:“不是,是东升他爸觉得他在北江太高调了,想让他出来挂职打磨一下。”

    齐老头听了,面无表情,陷入思考。

    墙上的时钟无声无息,窗台上一盆很普通的绿萝青翠欲滴。

    齐三书不敢打搅老头子想事情,他扭头四下打量这间办公室的布局。

    半晌,齐老头再次开口:“黄东升在都江市挂职,边学道怎么把教学楼捐到了别处?”

    齐三书听了,坐直身体,说道:“这事多少跟我有点关系。”

    “说。”

    “当时我想找一处交通和环境都合适的山林当我的野外生存训练基地,我自己拿不准主意,就找边学道、祝植淳和另外几个朋友当参谋,这事边学道挺上心,有一天他冒雨出去帮我物色地方,结果路上出了车祸……”

    车祸这事齐老头不知道,听齐三书说边学道出车祸,他问道:“出车祸?然后呢?”

    齐三书说:“当时他昏迷了,是一个送学生回家的小学女教师和过路司机报警救了他。”

    听到这里,齐老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你说这事我好像有点印象。”

    齐三书瞄了一眼老头子办公桌边上的一叠报纸,说:“当时这事上了《四山日报》和《蜀都日报》,当做好人好事宣传过……”

    齐老头缓缓点头,说:“然后边学道就捐了新教学楼感谢救他的女教师?”

    齐三书说:“差不多。他出院后去救他那个女教师教书的学校致谢,当时那个学校的教学楼是危楼,学校校长见他是个老板,就借机诉苦,边学道办事一向大气,就现场答应捐一栋新教学楼。”

    齐老头:“……”

    打开话头的齐三书接着说:“捐教学楼的事被媒体当义举报了出来,没想到引发了连锁反应,一些教学条件不太好的学校看到报道后,纷纷联系有道集团,申请捐助,边学道骑虎难下,加上他大难不死心存感恩,所以……”

    齐老头沉吟好一会儿,说:“有道集团建的这些教学楼怎么都这么结实?”

    齐三书说:“边学道在松江是挺有名的房地产商,可能因此对房子质量要求比较高,上个月,因为质量不合格,他派人拆了一栋教学楼的副楼。”

    父子俩一问一答,将前因后果梳理得清晰无比。

    问答结束,齐老头暗暗长出一口气。

    有因有果,有动机,有逻辑,边学道在四山的行为很正常,没有一点不合理的地方。

    想到此处,齐老头在心里自嘲了一下,果然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个边学道是很不寻常,但总不至于几年前就能预知到地震,眼下的这一切,还真都是巧合。

    抬手看了看表,齐老头起身说:“行了,回家吧,你开车了吗?我坐你车走。”

    齐三书一脸阳光灿烂地说:“我开车来的。”

    暮色渐深。

    车行一路,父子俩没再有话语交流。

    快到家的时候,齐老头忽然开口说:“这个边学道是个人物。”

    …………

    …………

    (这章还创世盟主“明月照蓬…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俗人和老庚的支持。)

    …………

    这章还创世盟主“明月照蓬…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俗人和老庚的支持。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94章 撑船送过河

    (全本小说网,。)

    看上去大大咧咧的齐三书其实是个人精,封疆一方的齐老头更是个有大智慧的,这俩人,没一个好骗的。

    哪怕有一丝破绽,有一处不合常理的地方,都会成为齐家父子抽丝剥茧的切入点。

    然而,这爷俩还是被边学道“骗”了。

    到今日,边学道不惜以身犯险、死了无数脑细胞布下的连环局终于生效了。

    近乎天衣无缝的局……

    边学道这个连环局有一个特点,它环环相扣,越是聪明人,越容易陷入他布的这个局。

    就拿齐家父子的问答来说,如果不是齐三书解说,换一个脑子没那么伶俐的,很难如此条理清晰地总结分析出“刷政绩”、“校长诉苦”、“连锁反应”、“骑虎难下”、“大难不死心存感恩”这样精准的用词。

    说心里话,就算让边学道亲自解说,也没法比齐三书解说的更精练、更上道。

    从省委大院到自己家这一段路,齐老头坐在车里,反复将齐三书刚才说的东西在脑子里斟酌了三遍。活到齐老头这个岁数,特别是在他这个位置,早看穿了很多人看不穿的事情,比如他认为奇迹是不存在的,比如他不相信巧合。

    可是深思三遍后,以齐老头的火眼金睛依旧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于是他只好将一切归于幸运,同时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

    齐老头之所以如此谨慎,皆因为要做的决定事关重大。

    这个决定,简而言之,就是同盟。

    事情在眼前摆着,边学道在四山建的这三十多栋教学楼,赢得了美名,也制造了仇恨,这一点,从网上的阴风鬼火就能看出端倪。

    本来呢,齐老头对网上的舆情不是特别关注,一是没那个精力,二是到了他这个级别,一些东西对他的杀伤力十分有限。可眼下是非常时期,他主政的四山境内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四山,一堆人拿着放大镜甚至显微镜盯着四山,这个时候,齐老头不能有丝毫大意。

    5月23日地震发生当天,省委政研室成立了“网络舆情观察组”,24小时监控网上跟地震和四山有关的舆情动态。

    结果,几天下来别的发现没有,倒是把针对边学道的信息给搜集了出来。

    鉴于三个帖子的内容一个发生在央秀镇、一个发生在蜀都、一个说的是在四山捐建教学楼,全都跟四山有关,所以汇总整理后的舆情信息通过段明秋送到了齐老头的案头。

    齐老头是什么人?

    一搭眼他就知道哪些人在恶心边学道。

    知道归知道,这事齐老头没心思管,可是随后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那些教学楼好像跟三书有关系……

    问过段明秋,齐老头坐在办公室里想了半个多小时。

    这半个小时,他一直在想一个人——他的儿子齐三书。

    齐三书是独子,在他出生那个年代,独生子是很少见的,所以齐老头尽管面上严苛,心里对这个儿子一直很宠爱,也因此才有了不太着调的“生存狂人”齐三书。

    在松江时,齐三书不从政不经商天天琢磨世界末日,让齐老头很是头疼。

    来四山后,齐三书转了性开始经商,齐老头嘴上不说但心里是支持的。

    原因很简单,要生活啊!

    别看现在身边前呼后拥的,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就凉。

    等他退二线,到燕京挂一个虚职,儿子后半生怎么办?现有生活品质怎么保持?

    齐老头从来不是脱俗的人,他也脱不了俗。

    所以,边学道建的这些教学楼触动了齐老头。

    这些教学楼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它既可以是声望资源,也可以是政治资源。

    如果齐三书成为这些教学楼的出资者或者推动者,就能让齐三书在民间和官方都收获巨大的认同。

    在民间,很好解释,你盖的教学楼结实,不偷工减料省成本坑孩子,你就是个好人。

    在官方,大家同样更乐意跟一个有口碑的官二代打交道。

    百年不遇的大地震,惨痛之极的死伤,必然带来久久难忘的记忆,相应的,在灾难中闪光的人,其身上的光环也会更持久。

    齐老头清醒地知道,只要退二线,自己身上的光环会迅速暗淡,到那时,就要靠齐三书身上的光环了。

    光环是好东西,可是想要光环,不可能没有代价。

    齐老头把齐三书从青木县叫到蜀都,既是想问问儿子跟这些教学楼牵扯有多深,也是想摸底边学道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有一点,就是要确保这些楼不会给齐家引来预料之外的危险。

    心思缜密,谨慎小心,是齐老头能有今日权势地位的基础。

    通过跟儿子的问答,齐老头对边学道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是个有原则的人。

    因为知恩图报,所以来四山建教学楼。

    也因为知恩图报,所以把教学楼建到了都江市以外。

    这些楼,又反过来成全了他的美名。

    真是有意思!

    ………………

    齐家。

    饭后,齐老头坐在沙发上,齐三书坐在他对面。

    浅浅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齐老头问齐三书:“你手里有边学道什么把柄吗?”

    齐三书被问得一愣:“把柄?”

    齐老头靠在沙发上,表情平淡地“嗯”了一声。

    齐三书盯着茶几想了一分多钟,摇头说:“没有,这个人干净得很。”

    齐老头眼中透着玩味:“觉得别人干净,只能是你道行不够。”

    齐三书犹豫几秒,问:“爸,问这个干吗?”

    齐老头不答,反问:“你往有道的教学楼里投钱了?”

    齐三书点头。

    “投了多少?”

    齐三书脸有点红,支支吾吾地说:“10万。”

    齐老头问:“有凭据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