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村主任-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午十点,国内正在庆祝国庆。
日本东京交易所,福德百货、福德置业、福德酒店三家日本分公司正式挂牌上市。
三家公司每股挂牌价格分别是120、130、150日元,第一批各放出去五千万股。
因为之前搞过预热和预售。
挂牌不到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接着再次放出五千万,又被抢购一空。
股价已经被抬到了150、180、200。
股票被一批批的放出去,价格不断的被抬升。
张狼和唐薇薇坐在会议室,每隔半个小时,霍建宁的助理过来给张狼通报一次股价。
第四批股票被抢购一空的时候,三家公司的股价已经翻倍。
一般的公司上市,股票发行,有一大部分是通过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发售出去的,有一部分实在交易所挂单销售。
不过张狼的三家公司都没有通过证券公司发售,只是有一部分通过银行渠道来发售,大部分都是直接放到了交易所。
一批五千万股,上午总共发售了八批,前面两批半个小时一批,后面直接改成了十分钟一批。
中午,三家公司的高层聚到张狼所在的会议室,张狼站起来为他们鼓掌,“非常好!仅一上午你们就完成了预期目标,下午希望再接再厉,让公司的股价再创新高。”
三家公司总的市场估值上市前是一万五千亿日元,一上午,两个小时之后,市值暴涨到四万亿日元。
当然其中福德置业占到的比重最大,四万亿日元,其中福德置业一家就占了两万亿,是福德百货和福德酒店加起来的总和。
这要得益于福德置业在日本的五十五座福德广场(包括在建和准备开建的),还有上百个楼盘,如此多的物业汉斯按照张狼的意思,并没有出售,而是选择了精装修出租,这样一来就拉高了三家公司的估值。
至于有人说这样占压资金,那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业务,叫做抵押贷款。
建成投入使用的福德广场,每一座都是人流最密集的广场,每一座都成为日本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日本的各大银行都上赶着给福德置业贷款。
在日本,一听市值真的是很惊人,四万亿,到下午收盘,估计能够达到六万亿日元,听着数字很夸张。
可是按照当前的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也不过是三百多亿美元。
中午因为日本股市不停盘,张狼也没有给大家庆祝,和大家一块吃了个工作餐,又鼓励了大家一番,告诉大家晚上召开庆功宴,才起身离开。
···········
孙佳慧来到庄园。
她是来找张父的。
准备在香江注册的西龙山家具有限公司的法人是张父,孙佳慧过来拿张父的身份资料。
同时也就未来西龙山家具有限公司的业务发展向张父做汇报。
“在羊城、津门、琴岛开家具厂?咱们西龙山庄有家具厂,还有必要再花钱建新的家具厂?”张父听完孙佳慧的汇报,有些迟疑的问道。
经过半个月的欧洲之行,张父对孙佳慧的能力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才会对孙佳慧的建议有些迟疑,不然就是干脆的反对。
“张厂长,我知道咱们公司在桃源镇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工厂!我之所以建议在这三个城市建厂,考虑的是未来的发展,原材料、成品的运输问题。
我对这三家工厂的定位是专门生产高档古典红木家具,目前红木家具的原材料全靠国外进口。
而这三个城市都是港口城市,而我们的原材料全部需要进口,成品家具则全部需要出口,放在这三座港口城市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都恋家,我们从京、津、鲁、豫、粤等地聘请的木匠,让他们去偏远寒冷的东北,他们不一定愿意去,除非我们愿意给出比在这三个城市高最少百分之二十的工资。”
第二百四十六章西龙山家具厂的扩张
孙佳慧耐心的给张父分析着在羊城、津门、琴岛建分厂的优势。
“在这三个地方建分厂,需要投资多少钱?”张父问了个比较实在的问题。
“嗯……因为咱们的公司是再香江注册的,去这三个地方建厂,属于外资。
地皮可以忽略不计,建设费用的话,一个厂子也就一千万左右!”
“这么多?”张父瞪大了眼睛。
“张厂长,为了以后的发展,我认为分厂的规模不易过小,我是按照三十万平方算的建设费用!
另外还有各种木工机械费用,加起了一个厂大约投资在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之间。”孙佳慧轻描淡写的说道。
她跟着张狼,平时资金进出都是以亿计算,几千万真的不算什么。
“这么多钱?厂里哪有这么多钱投资建厂?”张父却被这个数字给惊着了。
“张厂长,据我所知,光咱们的老厂,一年营业额在两亿以上,利润就有几千万。”孙佳慧捋了一下头发,轻声说道。
“几千万利润?有……有那么多?”张父吃惊的看着孙佳慧。
孙佳慧也被张父的态度给惊着了。
您一厂之长,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工厂一年利润是多少?
孙佳慧暗自感慨,能开到现在,还没有倒闭,也真是奇迹。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七八十年代一点都不稀罕。
很多厂的厂长只关心自己生产了多少产品,很少去考虑卖出去多少,利润是多少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利润是国家的,自己只要负责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了。
卖货和利润是国家考虑的问题。
这是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带来的惯性思维。
“有这么多!现在村委在香江的帐户上有超过十亿资金沉余!
boss,让我到家具厂来,其实就是为了扩大投资,不能让这笔钱在银行里睡觉。”
“这么多?”张父再次惊呼道。
今天,张父注定了要在吃惊中渡过。
“boss安排文教授和刘教授去美国考察农牧业发展,我估计接下来,boss可能要去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买地。”
“还买地?我听说他在全世界买的地加起来都快超过中国一个省了!”张父又一次惊呼。
“张厂长,您误会了,那个是boss以福德集团的名义买的土地,我现在说的买地是以西龙山庄的名义买地。”
在国外,个人名义买农场的话,要缴纳很高的税,相反以公司的名义购买,则能够合理的规避掉大部分的税务。
比如说把农场挂到福德慈善基金的名下,几乎不用交税。
国外的大富豪,名下有着各种各样的慈善基金。
不是这些人多么善良大方,而是为了合理避税。
比如遗产税,很多国家遗产税都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怎么办?
成立个慈善基金,把资产全部放到慈善基金里,封闭式的慈善基金不需要公开捐赠账目的。
个人生活费用都可以从基金里面出。
慈善基金的持有人转让不需要交税。
这样以来,就成功避过了各种遗产税,赠予税,个人所得税。
最著名的就是后世的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多么善良大方的人,殊不知,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规避未来的遗产税。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税率很高,但是富豪们需要交的税金很少。
扯远了。
“你说的这些我也不懂,你们年轻人考虑就行!
咱们还是说投资建厂的事吧!
一下子建三个工厂,真的没问题?”一下子投资这么多钱,张父心里还是有些顾虑。
“有什么不行?我看你越活越回去了!
你年轻那会的闯劲呢?
我看就按小孙说的办!”张母在旁边忍不住插话说道。
也许是前些年生活的打击,让张父做起事情来有些瞻前顾后。
张母望子成龙,也有望夫成龙的心。
自己的丈夫才四十多岁,正是精力旺盛干事业的时候,这么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张母很不满意。
“你说的轻松,这可是村里的钱,万一赔了怎么给村里交代?”
“赔了就赔了!大不了我们出钱补上!
咱们狼崽,一年捐出去的钱都比这多几十倍,你怕什么?”张母豪气的说道。
“张厂长,您不用担心这个,咱们的新厂绝对赔不了的!
接下来我要给您汇报的就是关于销售的问题。
第一步,我准备借助福德广场的平台,在全亚洲的福德广场开设家具卖场!
其实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向往的!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典家具,很受欢迎。”
“卖场?就是欧洲家具厂弄得那种展示厅?”
“对,就是那个!我们的家具完全可以跟着福德广场一块发展。
等下一步福德广场到欧洲、美国去投资兴建福德广场的时候,我们也顺利跟着一块进入这些市场。
在欧洲、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的人眼里,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
他们对中国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只要我们利用好,就能转化成销量。”
“行!就按照你说的办!需要我配合的,我一定配合好!”在孙佳慧耐心解释下,又被张母怼了一顿,张父终于下定决心闯一闯。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今天孙佳慧和他说的这些事,估计都是经过儿子同意的。
不然,光一个资金调动,没有张狼签字,他这个厂长就不好使。
西龙山庄实行的是财务垂直管理。
所有的财务都被村委抓着。
厂里面,厂长的财务权限也就是发发工资和奖金。
大额投资,资金使用必须张狼签字才行。
这也是刚才,张父不知道家具厂和集成材厂的利润究竟有多少的根本原因。
“那好,张厂长,我会尽快完成公司注册,并且先期派人去这三个城市,和他们接触一下,初步谈一谈关于投资办厂的问题。”孙佳慧笑道。
“行,你看着安排吧!”张父点点头。
“还有一个问题,根据boss的意思,新成立的公司,要从老厂调一部分人过来参与新公司的组建和运营。
您看调谁过来合适?”孙佳慧又问道。
这个才是真正需要张父做主的事情。
第二百四十七章西龙山庄的瓶颈
孙佳慧充分领会了张狼的精神。
培养。
西龙山庄的瓶颈不光是发展空间的问题。
而是管理人才的匮乏。
这在国内改革开放初期,是制约很多私营企业的瓶颈。
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大量私营企业倒闭,就是因为企业经过了初期的资本积累,进入发展期之后,企业主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自己的企业了。
他们的学识,见识,适应不了企业的发展。
如今的西龙山庄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张狼能够驾驭西龙山庄的未来,可是他需要管理者来协助管理西龙山庄的产业。
然后目前西龙山庄的村民,都是山民,让他们干活可以,让他们管理现代化企业,真的难为他们了。
这种问题,未来将始终伴随着西龙山庄的发展。
直到下一代成长起来。
当然想要解决这个困境,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引进人才。
实行经理人管理制度。
可惜,这是八十年代初期。
大学生非常吃香的年代。
国内有几个大学生愿意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放弃当国家干部的机会,跑到一个村办企业里来工作。
张狼前前后后的多方考虑了许久,最终还是采用现在这种办法。
在香江成立公司,对村里的企业进行管理。
然后从村里找一批比较机灵的村民,塞到公司里进行重点培养。
至于村里的企业,暂时只负责按照香江这边公司的要求搞好生产。
等村里的人培养出来,再把公司交给村里的人。
很啰嗦,可也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快捷的办法。
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整个中国都缺。
产品是企业的根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管理根本不上,管理者的目光短浅,企业生命就会缩短,甚至夭折。
西龙山庄酒厂就是一个例子,张狼这段时间没在家,西龙山庄酒厂看到自己的酒销量火爆,价格还高,于是不舍得把酒头、尾酒底价出售了,全都掺到中酒里面,当好酒卖。
这也是张狼上次训斥赵德海的原因。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