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平凡人的奋斗-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婉婷有些无奈的说,“他们拒绝了!他们是笑着拒绝的,他们说这样奋斗的日子已经不错了,虽然辛苦,但是至少没有了迷茫。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赵宏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也是如此经历过吗?而且他们还是夫妻俩一块奋斗,应该说他们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们打工的时间还有些短,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方向,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经历去积累的。
“不用担心,他们其实说的没错!他们奋斗的道路和目标选择都没有错,什么时候实现,那只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萧婉婷还是有些奇怪的问,“那你怎么就没有经历过这些呢?我怎么就感觉你似乎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的发展起步呢?”
郭漪听了笑着说,“那是你没有见过他做小贩生意的样子!一样的狼狈不堪,一样的幸苦,而且还是那个小贩都被称作盲流的年代!”
萧婉婷有些疑惑的说,“为什么你在那个时候就敢开始做小贩生意了?”
赵宏苦笑着说,“那不是家里穷,没办法嘛!院里面的大孩子们带着小孩子早早的就开始捡垃圾了,我也是跟着别人开始的,那时候一天到晚也挣不了多少钱,一般就是一毛多点吧!”
“那你怎么就想到做小贩生意的呢?”萧婉婷有些奇怪的问。
赵宏看着郭漪说,“郭漪,我们家那里是什么情况,你应该听说过吧?”
郭漪点点头,“我倒是听说过,你们那里好像都是兵工厂,好像效益都不好,好像很早单位就不行了吧!”
“准确的说,两伊战争结束,那里的兵工厂就都不行了。86年好日子就过完了!那里出来做小贩生意的人很多了。”
“哦!原来你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你以为呢?我又不是什么……”
但是赵宏心里想的却是,如果不是重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小贩子,未来也只是略微好一点而已。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张威武就可以早早的度过这个阶段,甚至连下一个问题也顺便解决了。
至于原因就不能说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海漂的奋斗生活(三)
(全本小说网,HTTPS://。)
“经济如果可以了,还是告诉她们早点买了房子吧。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赵宏只能劝说萧婉婷转告她的同学。
“作为漂一族的他们,目前就算是倾尽所有,也只能买一个最小的二手房,而且还只够付个首付款,还需要是位置不好,又或者是其它缺点一大堆!”
萧婉婷有些不以为然的否定了赵宏的建议。
而郭漪则是有些若有所思的思考着,毕竟她哥哥都在国内买过房子了,她对在国内的买房子体会到的更多一些。
她也补充的说道,“其实海市公司也有不少外地的员工开始在海市买房子了,但是大多数都是在远郊区新建的小区。早上6点多点,他们就必须走出家门,去附近的公交车站点,那里一般都会聚集着不少人。他们年龄相仿,大都是30岁出头,在海市已经打拼了好多年,而且还不敢要孩子,使劲的攒钱才凑够首付。他们等车的时候大都低着头吃早餐,又或是盯着远方公交车来的方向,尽管说出门时间早,但是依旧有上班迟到的危险。”
赵宏笑着说,“要不然在海市如果有套房子,不管大小,找对象的时候有多么受欢迎啊!你们都知道老二张威武吧!”
她们两个都笑着点点头,毕竟这是在赵宏上学的时候一直都在一起的老同学,舍友加好友!萧婉婷见过不少次,也一起吃过好几次饭。而郭漪也是一样,因为有段时间在这里给赵宏看房子的就是他。她和家人搬到这里面住的时候,张威武还过来帮过忙,那个活的潇洒,没心没肺的俊朗西北汉子!
“三年多以前,在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多之后,威武哥和家里共同出资买下了一套位于海市外环刚刚才通了地铁的房子,他为了还贷款,甚至还出租了三室一厅的另外两个房间,他自己只住了其中的一个小房间,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没有房租费,他的工资收入几乎就要全部都要用来还贷款!
可是不到几年的时间,随着房价的上涨,工资的收入的提高,而他买的房子周边配套的完善,现在就是房费都够还贷款,还有不少的富裕了!这不,他上次来的时候还说准备再买一套房子,这次准备买个市中心面积不大,但是是学区房小套间!”
郭漪有些好奇的问,“为什么啊?房子有的住不就可以了吗?要那么多干什么啊?”
萧婉婷也是有些疑惑不解的看着他,而他想了想说到。
“如果所有农民都是这种想法,地有的种就够了,那一定不会有地主这个称呼了;如果所有人都是有了房子就不再买房子了,或者说永远都是只有一套房子,那么房子迟早会够用的,大家都不需要买房子了,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到时候谁会最着急呢?”
两个人有些不满意的说,“快点说,不要让我们费脑力猜!”
郭漪说的非常温柔似水,眼睛里还有些埋怨;而萧婉婷则是有些嫌弃的神色。
赵宏带着一些得意的笑容说,“假如买房一套房子花了100万,那么30万是用来买地的,30万是用来建造房子的,5万是来养活销售、策划以及打广告,25万用来缴税,剩下的10万是开发商的净利润。这么一算,不难看出谁拿了大头。看看是谁在卖地?谁有拿走了大头?大家都不买房子了,它把土地卖给谁?谁又会给它交那么多的税?”
“哦!……”两个人都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房子不只是盖起来了就能住!房地产最大的“老板”原来是它!难怪赵宋集团从一开始就特别的远离了房地产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参与了游戏,谁还敢参与其中呢?
赵宏没有在多说什么,其实后世随着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满天飞,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秘密了。看看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经营城市”、“腾笼换鸟”……各种各样的名词,大家也逐渐发现了房价上涨背后是谁在推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个名词不断的出现在人们——房产。
原来房子不仅仅是可以住的地方,而且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资产,而且还有人告诉大家,房子才是最好的升值保值的资产!
郭漪有些明白了,因为自己家哥哥姐姐现在都知道了当初赵宏让他们早早买房子的理由了!虽然房子没有变化,但是价格已经上涨了接近一倍了,而且他们买的还是学区房,以后有了孩子上学也不用担心了。而且虽然是借钱给他们买的房子,但是目前来看已经是大大的占了便宜了。而且还钱也是还给自己家庭的家族资金,以后有了困难依旧可以申请帮助!
“谢谢了!要不是当年你早早的资助我哥哥姐姐买房子,也许现在他们也会为了房子的问题发愁不已呢!”
看着一脸真诚的郭漪,赵宏笑着说,“不必客气,不必感谢!你曾经为我付出的难道就少吗?十五岁和我认识,在那个青涩的年代里,你曾经给我带来了一束阳光,甚至还让我完成了一个人生必然的经历,虽然你离开的突然而且决绝,但是我依旧还是只记住了你曾经的好,因为曾经有位朋友曾经告诉我,对于一切都应该心怀感恩!自己才能过得幸福!”
萧婉婷有些吃醋的说,“哎呦喂!我的牙都快被酸的掉了!有没有更加肉麻的情话啦?”
郭漪有些不好意思的扭捏说,“萧姐姐……”
赵宏则是理所当然的说,“其实我也是非常感激不尽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因为遇到了你们,我才又被激起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欲望,道路然后越走越宽,事业也是越做越大。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责任感,更多的感受了青春岁月的浪漫爱情,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萧婉婷和郭漪听的都非常开心,站在他的两侧,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手却是在他腰间狠狠的掐了下去。
“哼,便宜你这个大色狼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海漂的奋斗生活(四)
(全本小说网,HTTPS://。)
拥有了海市的房子。全本小说网,HTTPS://。m;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由此告别了“海漂”生活,正式成为“海市人”。
但赵宏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尽管许多人居住、工作都在海市,却仍然只是奔波于城市里面的“乡下人”。因为他们都依旧没有海市的户口,他们的一切印记都说明他们远远不是“海市人”,他们的社保,他们的医保,随着孩子长大了还有上学的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区别多了去了。别说他们,就是他们一家在海市还是能够感受到许多的不便之处……
“小区所在的地方以前就是一个名叫‘安亭镇五村’的村子,现在,这周边还有村庄和农田。既没有全天候的公交车,也没有正规的出租车”
萧婉婷对赵宏说,“我朋友所在的商品房小区也算是在“环城高速公路”内。前提是如果有环城高速公路的话,那她们也算城里人了。”
这一现状,让她感觉自己朋友像是住进了一座“村中城”。她向房地产行业相关人士了解到,在海市远郊区都有类似朋友的小区的楼盘。这些楼盘几乎都距离地铁有不小的距离,周边仍是村庄或荒地。但这样的楼盘也往往房价较低,多为“刚需房”。
赵宏对她解释了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自从1996年开始,海市的房价开始加速上升。房价上涨,使得购房者需求被逼着转移至大城市的郊区。另一方面,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随着国家对海市开发浦东的政策落地,海市的地价会越来越高,买不起市区土地的开发商将会把视线投向城市郊区。而且还是原来越来越远。”
曾经在海市工作生活了四年的郭漪,对这个过程深有体会。
她始终记得1995年和赵宏在一个地铁站遇到的一个卖房子的广告。“那天,其实我就是刚刚从公司的庆祝酒宴上出来,我们曾经为了买房子,销售部有很多人,拿着小广告看着,‘莘庄的全装修现房,2000一平’。我当时还跟身边的同事悄悄说,莘庄在哪儿?听起来就很远,谁会在那儿买房子啊!谁能想,一年之后,我们公司还就在那里买到了别墅作为办公场所,公司还集体购买了几栋楼,一部分是员工自己买的,也有部分是公司买的,作为以后职工的集体宿舍使用。”
1996年,随着郭漪公司的快速发展,当时还在这个小院子里办公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了,与其去租别人的房子。又眼看着房价在一天天地上涨,房租也在飞涨……
“我们想,干脆趁着公司有钱,公司员工也都挣钱了,干脆就买吧。”郭漪说。
于是,她和公司员工开始了漫漫看房路。此时的苏颖夫妇手头只有五六百万元的活动资金,并且还要继续用于公司经营,所能承受的最高首付是100万元。h等新区都留下了他们看房的足迹。
在多番比较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在莘庄,因为那里确实就是交通环境等等各个方面最好的!赵宏当时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几套别墅,首付40万元,还有80万元贷款。房子在1996年年底交付。1997年3月刚装修刚完成还没散味,公司就搬去入住了,因为公司发展太快,人员办公确实是已经不够用了。
“当时,许多员工租房的期限已至,房东要涨房租,我们就直接搬进去了。因为害怕体内有残留的甲醛,房子在大冷天里面,一直都开窗通风,那个酸爽啊!”郭漪说。
最大困扰是出行不便。外地员工的宿舍就在附近,上班比较方便,可是本地员工就麻烦了。
郭漪不能想象,公司如果不买车,员工外出跑业务,做事会有多么效率低下。对于公司来说,“村中城”带来的最大的困扰就是出行不便。
从小区到地铁站没有全天候的公交车,只有阶段时间的公交摆渡车。周一到周五,分别在早上7点到9点半和晚上5点半到9点两个时间段通车,将附近几个小区居民摆渡到地铁口。坐公交到地铁口要十多分钟。
郭漪说,“最麻烦的是晚上,有时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过了9点到地铁站就没有公交车了,没有办法就只能都去员工宿舍里挤一挤了。”
“记得,最初搬进来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公交摆渡车的。公司也是就买了几辆公用自行车。方便大家外出。”郭漪回忆说。
“还有一次,夏天,员工赶着要见客户,穿着打扮整齐,骑着自行车去地铁站。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