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两球成名 >

第488章

两球成名-第488章

小说: 两球成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伟的态度一如从前。

    低调,执着,看上去有点我行我素。实际上并不难相处。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让他和队友们往往以足球为媒介,用竞技来表达职业态度。

    这样的家伙即便不能获得多数人的好感,也不存在被集体排斥的可能。老爷子的态度又在那儿摆着,球员们自然而然地把他当成了球队的一员。

    国家队的召集令发出,曼联队同样一哄而散,留下的仅仅是替补及预备队球员。卢伟在拒绝了国家队的召唤后,没有选择自己加练。他主动找到弗格森,要求参加预备队的训练和比赛。

    不去国家队去预备队,这种事情老爷子真有些惊讶。

    俱乐部与国家队的矛盾自古有之,身为俱乐部球队的掌舵人。都希望自己的弟子们既拥有国脚的实力却永远不被国家队召唤。

    这种事情当然只能想想而已。

    国字号队伍代表着所属国家的支持,名利双收不说,世界杯,奥运会,各大洲杯赛,这些冠军同样是球员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之一。

    卢伟的具体情况弗格森曾经仔细了解过,知道他和尤墨与国内足协的恩怨来历。

    最终结论不难得出。

    身为亚洲足球的旗帜人物之一,这家伙不可能一直缺席国字号队伍的比赛。无论是亚洲杯还是奥运会,甚至是世青赛,友谊赛。他都会被召唤。

    眼前结果让老爷子惊喜不已。

    预备队的水平明显比一线队差了一截,可无论是球员特点还是战术打法,都是按照主教练一贯的风格来进行的。

    卢伟被老爷子当做未来的中场核心来培养,目前水平与适应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才能达到一线队的要求。这种状况下,他主动去低一级的队伍中积极适应,带来的效果自然不容小视!

    和他相比,尤墨的处境就尴尬多了。

    俱乐部不说,国家队的邀请档次也不同。

    卢伟是被官方形式召唤的,字里行间都没有任何情感倾向。尤墨这边就兴师动众多了。先是朱广护,再是阎事铎,最后连伍绍组都被惊动,打了个越洋电话找他聊天。

    而且,除了他之外,周晓峰也成了突破口,被不少圈内人士视为曲线救国的突破口。

    想拒绝这样的攻势,决心稍弱都会败下阵来!

    晚上,院子里。

    周晓峰和尤墨随意地踱着步,边走边聊。

    这儿虽说是别墅区,可离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心也没多远,稍微抬头远目,就可以看到仿佛另一个世界般的繁华景象。

    可惜,那里的一切对正在散步的两个人都没什么吸引力。

    “这次要做出的决定,不比那个时候影响力小。你在圈中待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知道,这种事情很容易被有心人拿来当成攻击你的武器。”

    周晓峰并无劝说之意,只是把事情稍稍捋了一下前因后果,此时得出的结论并不乐观。

    “是啊,中国人凡事讲究事不过三。第一次是我们执意出国踢球,第二次是我不同意低调举行婚礼,现在已经是第三次了,被人当成靶子也在所难免。”尤墨语气平静,面部表情同样如此。

    这样的反应让周晓峰放下心来。

    “意气用事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自己本来要走的方向。成大事的人,都能忍得一时不快。你和卢伟虽然年轻,这些年却走在了国内甚至整个亚洲所有足球运动员的前面。因此产生思想上和认知上的差距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希望你们不要太往心里去。”

    尤墨笑了笑,未置可否。

    “您当年那一批人如果能出来的话,国内应该不是目前这个水平了。”

    听了这话,周晓峰楞了一下,才轻叹口气说道:“八十年代初是涌现了一批好苗子。可惜被现实左右,最终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不死心,当了教练。看看能不能圆梦。”

    “苏永顺,古广名,陈金钢,沈详福,容致行。吴群立,对了,其中还有两个公派留学的,柳海光和贾秀诠,去过南斯拉夫踢球,对吧?”

    这样的回答让周晓峰倒吸口凉气。

    这家伙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当年的‘5。19事件’,您也是当事人吧?”尤墨没去管身边人的状态,继续自顾自地说道。

    周晓峰被凉气卡住,咳嗽起来。

    尤墨的独角戏仍在继续。

    “可惜呀,据说至少能赢四个球的比赛。在打平就能出线的情况下,被香港队踢了个2:1出来,离墨西哥世界杯就差一步。”

    “那是国内第一次出现体育比赛结束后的群众闹事吧,好像还打伤了三十多个民警,拘留了一百三十多个球迷。刘芯武当年还特意写了两篇报告文学,《五一九长镜头》《倾斜的足球场》,给这件事情留下了难得的视觉资料。”

    “据说当时的主教练曾雪鳞在赛后就辞职了?”

    周晓峰渐渐缓过劲来,没开口,先长叹。

    “是啊,你了解的很详细。没错。曾指在赛前准备会上,要求我们必须在比赛前15分钟就取得进球。现在想想,如果没有那种背景,没有那番话。那场比赛肯定踢不成那个样子。”

    尤墨停下脚步,伸了个长懒腰。

    “嗯,国内足球输在了‘急功近利’四个字上,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如此。”

    周晓峰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的打算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对方绕了个大圈子之后。明白无误地说出来了。这种事情除了笑着感慨一番,他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阿森纳目前的问题和国内足球一样。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等待时机,您放心吧。”

    。。。。。。

    千呼万唤都不出来的两个家伙,毫无意外地遭受了球迷们的各种谩骂,以及国内媒体一致的口诛笔伐。甚至连一贯倾向于他们的《体坛》在这次事件出炉后,都难掩失望。

    在刘楠看来,比赛本身没什么吸引力不假,可再度拒绝回归意味着态度上的问题。他觉得两人可能是因为国家队没有召他们回去参加世界杯而心生怨恨,于是在新的一期《体坛》上,难得站在了足协一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任何一支球队,都不容许有个体凌驾于集体之上。这是个原则问题,不可能因为个体的强大而改变。”

    “国内足球是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可咱们毕竟是中国人,都在这块土地上受过养育之恩。既然从事了这个项目,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为国效力的机会。”

    “世界杯上毫无作为的表现,证明我们国家的足球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可越是落后,越不能回避,越是觉得丢脸,就越要坚定不移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的球员开始陆续走出国门,寻求更进一步提高自身实力的机会。他们正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世界级的高水平联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个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

    “有交流,才能更快地找出缺点,有对比,才能知道差距有多大。国家队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希望,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情况下,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展示出来,互相交流,帮助彼此。这才是共同前进的基础。”

    “他们两人已经在德甲联赛充分证明了自己,现在正是回归国家队,用行动报效祖国的时候。”

    “这种时候做出这种选择,置祖国人民的期待于何地?!”

    这样一篇评论,有理有据有高度,无论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球迷,看完之后都难掩愤慨之情。身为观点一向中立的权威媒体,这样的评论被迅速传播开来。

    于是,之前因为世界杯铩羽而归导致的全民大讨论,再次掀起了高*潮,两人从救世主形象一跌到底,重新回归过街老鼠的状态。

    喧闹声中,鲍比*霍顿有点郁闷。

    刚上任就被人放了鸽子,任谁都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劳师动众劝说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不但不走运,还因此欠了不少人情帐。

    他在96年来过一次中国,当时就有和足协接触过,后来只是因为环境还不太成熟,他才没能成为国字号球队的主教练。现在从戚务笙手中接过教鞭,他在第一时间就东跑西窜,想把两个家伙回归国足的道路铺平。

    结果,道路是平了,人不愿意来!

    这种罕见的事情就发生在眼前,让他难免有些心灰意冷。

    身为英格兰资深足球人,他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清楚两个家伙有多大能量。

    没有他们,国足的水平顶多在亚洲转悠,今年的东亚四强赛,明年的亚洲杯和奥运会预选赛,都会成为他的拦路虎。一旦两人愿意听他调遣,那圆一圆亚洲杯夺冠梦,冲刺一下奥运会冠军梦,甚至放眼一下世界杯八强梦,都不足为奇。

    现在怎么办?

    “。。。。。。其实吧,这两人只是个性比较强一些,并不像您听到的那样难以管理。我带过他们三年,彼此相处的都很愉快,您只需要耐心和信任,自然会收到满意的回报。”

    京城一家酒店的贵宾房里,国家队助理教练朱广护正耐心地向新上任的主教练解释着。

    “您是英国人,对阿森纳和曼联的了解肯定比我们多。温格和弗格森两位功勋教练都对他们另眼相看,照顾有加,这说明两人还有很高的上升潜力。现在仅仅是一场热身赛,他们刚到球队没多久,肯定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鲍比*霍顿松了口气。

    朱广护说的内容他其实事先都了解过,也猜想过这种可能。可身边的教练组,工作人员,XX领导如出一辙的评价和语气,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另一种可能。

    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言,那该怎么办?

    “那世青赛呢,他们有何打算?”

    这样的问题一抛出,朱广护顿时有些卡住。

    好一会。

    “不清楚,以我对他们的了解来看,有点悬。”

    鲍比*霍顿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成年国家队于他们而言都没什么吸引力,更别说国青队了。

    “当年的世少赛,您是主教练吧?”

    “是的。那届比赛踢的惊心动魄,无论场内还是场外,都像个战场一样。”

    “讲讲他们的故事?”

    “好啊。。。。。。”(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原点

    国内的消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变得方便多了,远在英国的一家人即使不想去深究什么,也难免被花样百出的诋毁给伤到。除此之外,亲戚朋友的问候是避免不了的,问候之余八卦一番也算人之常情。即使觉得愤怒,委屈,没面子,也不得不强打精神应付着。

    第四轮英超联赛开打前,家中气氛一片压抑。

    比赛日的到来算是给了他们一个放松的好机会,阿森纳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对这一家人还是挺重视的,价格高达380英磅的主场套票一送就是十套。

    至于VIP包厢这些,以目前尤墨的状况来说显然有些勉强。不过还好,这家人都不是好高骛远的主儿,初来乍到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待遇都觉得还不错。

    周日,下午两点半。

    一家人目前还不用隐藏行踪,驱车到达球场后,女人开道,老人小孩随后,一行七人在说笑声中缓步前行。偶有闪光灯划过,他们也不觉得有何异样,依然保持着轻松自如的面部表情。

    来英国目前仅仅月余,一家人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绅士风度,出入一些正式场合时,经常会觉得有些拘谨。眼前这种混在人堆里谈笑的场景,让他们有种旅游度假的感觉。

    老人,孩子,女人,听起来有点拖拖拉拉,实际上老人并不太老,小孩也不用自己走,两个年轻女人腿脚也麻利着。一群人随着迅速增多的人*流渐渐加快脚步,没一会,眼前一片开阔。

    二战中幸免于难的海布里球场经过翻新后并不老旧,可存在时间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原因很简单。

    拥有全球最贵主场套票的球队,不可能每个主场比赛仅仅提供38500个座位!

    新球场的建设计划,是阿森纳队主教练阿尔塞纳*温格向董事会提出的建议。法国人并不是俱乐部的董事,只是以一名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之前有过扩建海布里球场以增加7000个座位的提议,最终被他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给否决了。

    说老实话,最终方案定下来之后,很多人都为他捏了把汗!

    金元风暴虽然还未刮起。水涨船高的转播费收入却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未来英超激烈竞争的蓝图。这种情况下选择耗资3。9亿英磅修建新球场,无疑是削弱未来几年球队竞争力的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