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晓琰挥舞着空头支票,承诺首先赞助昆虫系里五十万奖学金,另外支付五十万技术人才引进费用,还有免费的学生实习基地,实习生实习期间,免食宿,还发放基本工资,另外,动物学院的毕业生择业,桃花仙公司优先录用。
只要求系里帮着组建养蚕育种基地,如果再能教授一下农民如何养蚕,那就更好了。
基建设备费用和技术人员工资,一律由桃花仙公司承担,系里带队的专业科研人员,公司另外支付咨询顾问费。
大体合作框架谈定了,双方约定了具体签约时间,并欢迎系里派人到公司考察,交通食宿公司全包。
学校还没有开学,昆虫系组织的考察团就来到了通远。说是考察团,其实只有三个人,周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来的。
看来这件事,校方还是很慎重的,一定要亲自过来看一看,而且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轻装简从地来了三人,但是做为系主任的周教授亲自带队来了。
桃花仙公司方面,何安江张俊茹孙晓琰亲自出面接待。
周教授首先参观了纺织厂,看着直皱眉头,就是一个纺毛线的,没啥技术含量。
然后周教授要求看一下桑树种植情况,何安江就开始皱眉头。
“周教授,我们这没有桑树,但是有榛子树……”何安江尽量说明重点。
“榛子树?那就去看一看吧……”周教授越来越觉得这事不靠谱,没听说通远有什么榛子林。
何安江带领一行人向山上进发。
周教授望着满目苍翠,郁郁葱葱,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通远县的自然生态,这么好了吗?这里比江南水乡,也不遑多让吧?
天空湛蓝,空气异常清新,绿化率如此之高?
周教授随手拔起几丛野草,这是今年才长出来的?黄土里没什么腐殖质,但野草的根,都扎得很深。
何安江带领周教授来到榛树林,周教授深入林子仔细查看。
榛树已经长的很高,多数齐肩了,树叶很大很绿很肥。
“老师,这里有蚕茧!好大的蚕茧!”一个学生发出惊呼。
周教授闻声赶去。
白白胖胖的蚕茧,长度超过了五厘米,直径达到了三厘米。
蚕茧不是一颗两颗,而是一大片,挂在枝条上,阳光洒落,银光闪闪,很是好看。
“这是野生的蚕,好像是传说中的天蚕,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具体是什么品种,还要详细鉴定才知道。”周教授边看边说。
“如果能够育种成功,将改变中国丝绸乃至世界丝绸的历史。”周教授还处于兴奋状态。
“你们多采一些,带回学校去研究。”周教授吩咐他的两个学生。
“不,少采一些,让它们先自然繁殖。把这里保护起来……”周教授有些激动。
“老师,那边林子里还有,好多呢……”另一个学生提醒周教授。
这些蚕当然不是野生的,是李东文悄悄放养的,就是为了让专家发现。
李东文没敢放养太多,他怕这些家伙把林子吃光了。这帮家伙的繁殖能力太强大了,食量也很大。
周教授大致了解了一下榛树林的规模,有两三万亩,能养不少蚕了。
“这里榛树太密集了,不利于生长,可以移植一些到别处,扩大一下规模。”周教授建议。
周教授他们采集了几百枚蚕茧,准备马上带回学校研究。
“这些枚蚕茧已经开始发黄,变软,这是马上要羽化成蛾破茧而出的了。必须抓紧时间送回去。”周教授显得很急迫。
周教授并不是一个人返校的,桃花仙公司派出了五人工作组,随行的有张俊茹及两名律师,何安江孙晓琰等人,是准备与西北农林大学签约的。
张俊茹团队作为专业律师,指出了一个核心点,蚕种的所有权问题,蚕种是在桃花仙公司的林场发现的,所有权属于桃花仙公司,周教授等人今后的科研成果,只能算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桃花仙公司可以有偿使用。
这边的工作组刚刚出发,孙运圣就带了一男一女两个蚕种培育专家来到了通远。
女的叫詹一鸣,二十七八岁,挺清秀的。
男的叫甘德强,四十来岁,身材挺高挺壮的,身高一米八以上,体重至少一百八。
这俩人是孙运圣从市里的育种基地高薪聘请来的。
孙运圣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年薪十万,终于打动了俩人。
甘德强是基地的二把手,蚕种厂副厂长,技术派。
詹一鸣是他的助手。
甘德强和詹一鸣之间是有故事的,这故事在年初一场醉酒之后,变成了“事故”,被甘德强的老婆知道了,哭喊着闹离婚。
沸沸扬扬的,两人最终还是离了,甘德强净身出户。
詹一鸣是未婚,事故一出,她背了一个“小三”的骂名,在单位也待不下去了,就申请停薪留职。
甘德强也想换个环境,换个活法,正巧孙运圣找上门来,甘德强索性就带着詹一鸣来到了通远。
第132章:甩锅背锅
孙运圣三人来的不巧,负责这事的人都出差了,公司这边是由何安江的助理廖寒风接待的,先安排在县城宾馆休息。/全本小说网/https://。/
第二天上午,廖助理安排了两人去榛树林现场考察。
看到白白胖胖的蚕茧,甘德强和詹一鸣同样感到震惊。这么好的蚕种,如果培育成功,那是为全国蚕农造福,今后只卖蚕种,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甘德强开始梦想着打败所有育种基地,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孙运圣来通远,肯定要向李东文报到的。
李东文正陪着庆州州长岳东华,在桃花仙“水窖”大坝上视察。
见到孙运圣,李东文想起一件事来,“你送点茶叶和酒过来,嗯,干脆在通远开一家专卖店吧,公司招待用起来方便。”
李东文觉得当地的酒水实在难以下咽,大公司招待客人,要有个大公司的样子。
通远县开专卖店,基本上是公司内部消费了,这小地方,哪有什么高消费的能力。
老大交办的事情,那必须是头等大事。
孙运圣在县城最繁华的街口,买下了两层小楼,一楼做为店面,二楼做仓库用。
这里的房子真是便宜,临街两层楼,每层小两百平米,总价不到一百二十万。
岳东华州长站上大坝,就知道自己掉坑里了,准确地说,是掉进“窖”里了。
面对碧波千倾的“大坑”,如果不考虑潜在风险的话,岳东华反而感觉有点……与有荣焉。
庆州,荒山野岭的庆州,在我的治下,如今也能“高山出平湖”了。
这个大坝,看起来挺坚固的嘛。
当然,出了这么大的隐患,该打的板子还是要打的。
面对岳州长的质询,谷县长是这样回答的:“今年夏季,通远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才导致这个蓄水量严重超标。是我们对自然灾害估计严重不足造成的,这个水窖两侧都修建了导流渠,可以随时向下游排水,减少蓄水量,确保下游安全。上游没有河流汇入,蓄水量还是可控的。”
岳州长又问身边的州水利局局长:“你怎么看?”
水利局长明知道谷县长在甩锅,岳州长更不可能背锅,这个锅还需要他这个水利局长来处理。
指望县水利局来背这么大的锅是不现实的,一个科级单位,怎么能背的动这么重的锅?
“重新做一套申报材料吧,由我们局上报省厅。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很关键,至少用省级的,最好由省水利厅指定,这样容易过批。”
水利局长给这个“锅”设计了一条安全着陆轨迹。
“重新申报的相关费用,你们县里出吧,别给企业再增加负担。”岳州长最后拍板。
这种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现在由企业出钱做了,官府应该感到……欣慰吧。
甘德强和詹一鸣在宾馆里也没闲着,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甘德强列了一份清单,是筹建育种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和材料,然后画了一张图纸,参照他原来的单位,做了一份育种基地的基础建设规划。
几天之后,何安江张俊茹孙晓琰等人,从西北农林大学返回通远。
周教授没有回来,他留在了学校,专心研究带回去的那批蚕种。
跟何安江等人一起过来通远的,有一位40来岁的蒋姓副教授带着八名研究生。
这九人都是周教授的学生,蒋教授大名蒋茂林,现在是带队大师兄,他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是周教授的助手。
蒋教授也带来了一份设备仪器清单和一份育种基地的基础建设规划图。
何安江望着手上的两份清单和两份图纸,有些犯愁。
这两份清单,从名称到数量都有很大出入,两份图纸,从规模到功能区,也有很大不同,何安江这个外行,不知道该用哪套方案。
何安江正犯愁的时候,接到了李东文的电话:“水库蓄水了,搞点鱼鳖虾蟹什么的,先养起来。”
李东文琢磨着该养点什么,龙鱼?嬴鱼?玄龟?好像都不合适。
他扫了一眼洞天,想想还是算了吧,随便养点地球的东西吧,懒得折腾了。
李东文夜里巡视了一遍公司的百万亩农庄,发现小动物有泛滥的趋势,又招出几只松鼠和夜枭,让它们看守这片庄园。
目前通远县最棘手的问题,还是交通。
尤其是今年,降雨频繁,原来的土路,如今都变成了泥路。
桃花仙农场的场长孙雅慧,这些天都在跟廖寒风要钱。
农场要建仓库,要买运输车辆,花生要成熟了,收割运输都要花钱。
花生秧苗可以做饲料,喂牛喂羊据说都不错。
孙雅慧还申请自建饲养场养羊,总之是各种要钱。
何安江正忙着养蚕育种的事情,就把小廖推了出来。
李东文这几天正在农庄里四处巡视,他琢磨着寻一片地方,栽点桃树。他对桃树桃花桃园有着天生的热衷。
神鸟县的桃树苗已经培育得差不多了,是今年秋天移植过来,还是明年春天移植呢?
李东文正想着,电话响了。
电话是孙运圣打来的,“老板,咱们桃花仙酒的配额,官府想要一些,数量很大,我做不了主,您能回来一趟吗?”
“官府?哪一级的官府?”李东文追问。
“是县里的,李书记和吴书记亲自来谈的。不过,听那两位的意思,是上面的任务,甚至不是州里的下达的任务,至少是省里下达的。”孙运圣回答。
这是闹得哪一出?“我回去看看。”李东文说道。
李东文和官府打交道已经两年多了,多少还是有所了解。
官府对于投资的外商,还是比较照顾的,一般不会做得太出格。
官府招商,基本是怀柔策略,先让投资落地,再图长远发展。
三湘官府,难道是对我去外省发展,有什么想法?
这种苗头,坚决要打压,老虎不发威太久了,容易被当成猫的。
李东文跟张俊茹和何安江在电话里交代了一下,就只身赶往了神鸟县。
第133章:配额知多少
要配额这事,李东文有点冤枉三湘官府了。全本小说网https://。三湘要的也不是配额,是特供指标,被孙运圣理解成配额了。
这不是刚开过关于“配额”的会吗,大家还存在惯性思维。
要特供指标,这事还真不是三湘省官府调的事,虽然三湘也想弄点特供指标,谁不想喝点好酒呢?
这事的起因,是来自京城。
国家政务院下属的一个部门,因接待一个米国的商务代表团,宴会的时候,有位米国人表示,贵国的“桃花仙酒”不错,能否品鉴一下。
对于外宾指名想见识一下的东西,如果不太出格,负责接待的部门,一般都会满足的。
比如,你要品尝一下熊猫肉,这就出格了,自然是没有的。再比如,你要吃佛跳墙,这就要提前预约,正宗的至少要提前七天。
米国客人想喝“桃花仙酒”,是第一天提出来的,接待处没有这种冷门存货,米国客人当然就没有喝到。
但是,这个商务考察团并不是马上就走了,而是要逗留三四天。
三四天的时间,再冷门的产品,也足够备货了,这关乎到官府的办事效率了。
官府的效率还是很高的,第二天就在京城的一家专卖店里采购到了这种酒。
采购人员心理也琢磨,难怪米国客人指名要喝这种酒,卖的真够贵的,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