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金珠传说 >

第46章

金珠传说-第46章

小说: 金珠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孙运圣这个法人代表还真不知情,专卖店的事情一直是朱洪江在负责。

    孙运圣打电话联系朱洪江,朱洪江说这事吧,是李老大发话的,省城的店,既然被封了,就封了吧,暂不开门。

    至于啥时候开门,怎么开,你得问老大。老大就在你身边啊,我都挺羡慕你的,和老大这么近。

    洪州长亲自传话了,孙运圣就赶紧向李东文请示。

    李东文此时正在酒厂,指示每吨粮食搭配一颗桃子,一起酿酒。

    酒厂这一千多条窖池,一万多吨粮食,要搭配一万多个桃子。桃子是刚刚采摘下来的,正在运往酒厂的库房。龚志听说这桃子要卖十块钱一个的时候,赶紧叮嘱库房,严加看管。

    听完孙运圣的汇报,李东文皱了一下眉头。

    随即叹息一声,“强龙不压地头蛇,既然洪州长带话了,那就给州长一个面子,安排开门吧。”

 第90章:仙桃上市

    桃花仙公司的仙桃,高两寸,广五寸,正是传说中玉桃的品相。(全本小说网,https://。)

    仙桃每个重足足有两斤。刘春溥厂长原来的估计一斤多重,看来是估算得少了。

    桃子在桃园采摘,现场装盒装箱,然后整箱运下山,再运到蜂蜜厂的库房。

    采茶女刚好采摘完秋茶,接着过来采摘仙桃。工作无缝对接。

    工资按箱计算,装好一箱五块钱。一般情况,每天装10大箱桃子很轻松,卖力干,都能装出来十五箱。

    这四万八千多亩桃园,一万人采摘装箱,也需要十来天时间。

    从山上运下来也很费劲,每箱都上百斤了,一个人一次只能背一箱下山,个别力气大的能背两箱,但是刘春溥坚决不让,这桃子这么贵,磕了碰了怎么算。

    距离装车的地方远近不一,平均背一箱的工钱是也五块钱左右。这活计当然是男劳力干了。

    刘春溥心疼钱哪,这桃子从山上下来,到山脚装车,每箱就花掉10块钱了。从桃园运到厂里,还要花钱啊。

    这种短途运输,基本是本地的农用车解决的,几乎整个神鸟县城的农用车都出动了,活好,钱多,大家都抢着干啊。

    第一批仙桃,首先发往了全国的茶叶专卖店,每家先发100箱。第二批仙桃,直接发往港岛,先发一万箱。

    仙桃大丰收了,产量有貌似点多了。一百多万箱呢,怎么卖呢,真是有点发愁。

    李东文估计,港岛的一万箱,基本上已经饱和,平均10个人都能分到一个桃子了。

    港岛的仙桃,虽然李仙琼家的公司是总代理,但销售主力还是赵灿光手下那帮兄弟。

    水果这东西是走量的,赵灿光那帮兄弟,都是底层的小混混出来的,最熟悉菜市场,水果摊,小超市和小店了。

    每家店里先放一箱,只收成本价600港币一箱,卖不了的,包退货。零售价20港币一个,仙桃论个卖的。

    600港币对小店来说也不算个事。这大桃子,看着就喜庆,实在卖不出去,自己吃了呗,也没几个钱。

    还是港岛的消费能力高,也勇于尝鲜,第一批仙桃很快售罄了。

    凡是吃过仙桃的人,就觉得以前吃的桃子都是垃圾,包括连带其它水果也跟着受牵连。俗话说,宁吃仙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这仙桃,一个能全家吃饱。

    粤省也是消费的主力军,吃在粤省嘛。粤省有钱人多,吃货也多。谢安平那一百箱仙桃,不到一周就造光了。

    赵灿光的莞城娱乐城更是消费大户,他现在招待客人的水果,清一色是仙桃,切成片,装成果盘。第一盘免费,再要,就收费了,10块钱一盘。一个桃子切四盘,那是很轻松的。赵灿光也不亏,还有赚。

    这个季节北方已经转冷,但京城的疗养院里依旧温暖。

    张元中老将军正抱着一个大仙桃不松手,在那跟医护人员较劲。“这是我外孙女孝敬我的,你们别想抢走。”

    “张老啊,这个糖分高,你要少吃。”医护人员劝慰。

    “一天才吃一个桃子,也叫多?”张老将军瞪眼睛。

    这话怎么说,如果是普通桃子,一天才吃一个,那当然不算多,而且算少的了。但是这桃子太大了,比一般的香瓜都大,都快赶上哈密瓜了。

    张老将军的家乡特产,向来是全院跟着沾光的。可是这回呢,王爽送来一小盒,只有9个桃子,根本不够老朋友分的。王爽不是不想多送,关键是太沉了,这一盒都小二十斤了,不方便多拿。

    张老将军就让秘书打听,这桃子哪里还有卖的。

    秘书终于打听出来了,这桃子咱京城就有卖,而且跟您喝的茶叶,是一个店里卖的。

    “那先去买个十盒回来,家乡特产,我要送人。”老将军吩咐。

    这仙桃在京城,也算反季节水果了。

    初冬时节,能吃上一口仙桃,那就是有口福啊。

    仙桃在京城的热销程度,一点都不比粤省差。

    此时的京城有上千万人口,尽管有十几家专卖店,但每家店那一百箱桃子,还是很快被抢购一空。

    不为别的,就为尝个鲜,咱也得买一个。

    二十块钱一个,十块钱一斤,贵是贵了点,但贵得也有限了,更何况咱哥们就是“贵族”,你不贵我还不一定买呢。

    京城人就是这个范儿。

    刘春溥还在神鸟为桃子的销售犯愁呢,全国各个专卖店纷纷发来了订单。最大一单来自莞城谢安平,他一次订购了一万箱。

    对谢安平来说,一万箱桃子,六百万元,真不算个事。这仙桃生意是李仙琼家代理的,跟厂里的结算价是540元一箱,李家每箱加价60元,第一年图个薄利多销。

    而且李家是赊销的,根本不存在资金压力,甚至是先收了专卖店的钱,再支付货款都可以。就连运费,都是桃花仙公司负担的。

    税票什么的,桃花仙公司负责开,反正这几年不用担心纳税问题,免税的嘛。出口港岛的,甚至可以享受出口退税。

    呵呵。李仙琼也是有后台的,而且是很硬的后台。

    谢安平之所以一次性订购了一万箱,这是基于卖茶叶的经验,下手慢了就没货了,这玩意是独家买卖,今后一定有配额的,今年先抢到货再说,明年桃子下来,还要等一年呢。

    不只谢安平一家专卖店这样想,其他专卖店也不是傻瓜。

    第二轮订单,至少都是一千箱起。其实也没多少钱,一千箱也才六十万,这些专卖店经销茶叶,早就赚回来不知多少个六十万了。

    不到两周时间,李仙琼统计了一下订单,突破一百万箱了,赶紧叫停。今年的仙桃产量一共也才110多万箱,这都不够卖了。

    刘春溥厂长现在笑得都合不上嘴了,仙桃几周时间就卖光了。算一算卖出去多少钱,将近5个多亿将近6个亿啊。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前年,神鸟县全县的gdp也才不到7个亿,去年上报的11个亿多一点。这一个桃园的产值,顶去年大半个县的gdp啊。

    今年咱蜜业公司这是赚钱啦!赚大钱了!虽然比不上茶业公司,但也能排第二了。

    至于成本,那才有多少,一百多万箱,摘桃子背桃子运桃子,三千万够用了。包装盒和包装箱也花了不少钱,这些纸盒纸箱,花掉了八百多万。

    桃园的护林员和园丁,再加上蜂蜜厂全体员工,一年工资才多少,两千多人,平均每人四万,也才八千多万。

    修整桃园和修青石路路,那是去年的投入了,即便算到今年,也才支出一千多万,还有买地的钱,好像也花了两千多万。

    还有啊,蜂蜜咱们还收入了五千多万元呢。

    这么一算,今年蜜业公司至少赚了五个亿啊!

 第91章:秋后算账

    桃花仙公司进行秋后算账的不止蜜业公司一家,茶叶厂也在秋后算账。//全本小说网,HTTPS://。)//

    周应良和张迁,正打着小算盘。

    春茶的收入有25个亿,已经到账了。

    秋茶收入应该有30个亿,正在陆续发货,到账也是早晚的事。

    卖鸡蛋的收入,是陆陆续续的,每天30万的样子。算到年底吧,大约100天,能收入个三千多万。

    卖公鸡的收入,比较好估算,40多万只公鸡,一百块一只,总收入四千多万的样子。

    支出方面,项目有点多。

    最费钱的是包装了,茶叶罐子的钱,就用去了一个多亿啊!

    木头箱子居然也要花费了一千多万!

    好在这两个厂都是老板的自家产业,赚钱也是自家赚去了。

    鸡蛋的包装还没算呢,这玩意也要将近五百万。明年可以考虑弄个纸箱包装材料厂什么的。

    茶叶和鸡蛋以及公鸡的运费,竟然也花掉了一千多万!明年可以考虑组建运输车队了。

    买鸡苗,用掉了两百万。鸡窝,用掉二十万。修鸡舍倒是没花什么钱,人工费都是自己工人,另算。

    喂鸡的粮食,也是一笔支出,到年底怕是五百万元都挡不住。

    剩下的支出就是人工费了,这也是大头。

    先算临时工的。春茶采摘,人工费就花了两千多万,秋茶采摘花的更多,花掉将近两千五百万。

    再算全职工人的,茶园加上茶厂,现在有六千多职工,按平均3万一年算,将近两个亿的工资就发出去了。主要是人工包装和人工炒茶用的人多,明年可以考虑上自动化生产线了。

    炒茶的炭钱也不少,将近一千万了。明年可以考虑弄一个碳厂。

    这俩货是什么钱都想自己赚啊,典型的肥水不流万人田。

    算来算去,全年的大头支出将近四个亿。

    今年至少能赚50个亿!

    得出这个数字,两个人傻愣了半天。咱老板可真能赚钱啊。

    这俩货当然漏算了很多,比如去年修整茶园,盖员工宿舍,还有各种餐费补助福利什么的。

    公司的财务,都是张俊茹和孙运圣安排的人,这俩货是没有权利查账的。但是公司赚了大钱了,这俩货是心中有数的。

    想当初,多少人不看好这个项目,都认为是个赔钱买卖。现在呢,谁能想到是今天这个结果。

    木材厂今年也见到效益了,虽然做的都是自家生意。

    茶叶包装箱是大头,蜂蜜包装箱也做了一些。厂长华贵林还想争取鸡蛋包装箱来着,但是成本太高,被周应良无情地否决了。开什么玩笑,再增加鸡蛋的包装成本,你让我们怎么卖?

    可是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木材厂一千来号人,全年总收入不到两千万,这点钱,还不够发工资的呢,净亏损啊。

    华贵林感叹,酒包装如果用木盒就好了。可惜啊,据说老板定的是光瓶酒,啥包装都不用。好在外箱被木材厂争取下来了,这也是一笔大单啊,对木材厂来说。

    这木材厂还能干点啥呢?这么亏损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华贵林正在绞尽脑汁想出路的时候,厂里食堂开饭了,后勤科喊大家去吃饭。

    华厂长哪有心思吃饭。

    “厂长你可别后悔,今天加餐,木耳炒鸡蛋。茶园送来的鸡蛋呢。”办公室主任拎起饭盒就要走。

    “木耳炒鸡蛋?木耳……鸡蛋……木耳哪来的?!”华厂长好像发现了什么什么新大陆。

    办公室主任:“后勤科搞来的,我们厂的烂木头自己长的,据说很好吃呢。”

    华贵林抓起饭盒直奔食堂。

    “厂长你不用跑那么快嘛,谁还敢跟你抢?”办公室主任在后面追。

    华厂长吃完木耳炒鸡蛋,马上召集厂里中层干部开会,包括后勤科发现木耳的人。

    “咱们木材厂能不能大规模生产木耳?”华厂长问大家。

    然而没等大家回答,他又开始说:“你们看啊,茶厂,生产茶叶,二两茶卖一百块,赚了大钱了,还有鸡蛋,一块钱一个,也不便宜。蜂蜜厂,蜂蜜也敢卖一百,桃子,十块钱一个,便宜么?水果市场上,十块钱能买一筐。这些兄弟单位,就是我们的榜样。”

    华贵林接着说,“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你们说说是什么特点?”

    办公室主任:“特点就一个字:特贵!”

    “主任,特贵是俩字……”有人起哄。

    华厂长:“别起哄,认真点。贵,的确是一个特点。但还有一个特点,谁知道?”

    “还有什么特点?”

    华厂长见没人知道,也就不卖关子了,“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些个东西,都是农产品。”

    “我今天把大家召集来,有些同志已经猜出来了,我们木材厂,要大规模生产木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