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漠的东北边缘,发现了大型煤矿,也是大型国企进驻了,圈走了不少地。
听了半天报告,李东文终于发言了:
“把库布沙漠那张图,重新放一下。”
蓝局长一听李大老板终于开口了,赶紧示意助理调出来那张图。
李东文又问:“这一片,你们能拿出多大地方,搞防护林?”
能拿出多大地方?
这个问题助理可做不了主,立刻把目光集中到蓝局长身上。
蓝局长真的很想说,你们要是保证能治理好,都给你们都成。
这地方,距离京城太近了,风沙一起,都吹到京城去了,严重影响首都形象啊,一直受到社会各界诟病,也是生活在京城的大佬们的一块心病。
这要是治理好了,那是功德无量啊,个人仕途都是小意思了,那是要名留青史的。
蓝局长似乎有些激动:“这地方有上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我们局里能做主,至少给你一半的面积。”
蓝局长没有把话说得太满,留了一些余地。
李东文:“好!就要一半。但是,你们局里有那么多补贴费用吗?我们这次承包,是要先收一部分补贴的,怎么也得给十分之一吧?”
这个问题,还真把林业总局给难住了。
5000平方公里,折合750万亩,每亩2万元,那是1500个亿,对于林业总局来说,妥妥地天文数字!这谁答应得了?
哪怕是先付十分之一,也是150亿,也不是那个领导能轻易做主的。
洽谈会一下子就僵在了这里,大家仿佛都无话可说了。
过了几分钟,蓝局长弱弱地问了一句:“能不能参照凉州的案例,你们先做,验收合格,我们再拨款?”
李东文微笑摇头,说道:“凉州,就别提凉州了。我们绿化开发了1200万亩,按理说你们应该补贴多少?2400亿!可是我们好像只拿到了10个亿,这买卖亏大了啊……”
蓝局长有些迷糊了,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吧?
“我记得,当初是签了合作协议的,我们局里是按协议划拨的补贴……”蓝局长解释说。
李东文:“吃一堑长一智嘛。这次我们要把面积签的大一些,而且要先收百分之十的启动资金,完不成任务,我们双倍返还,可以写在协议里面,这点钱,我们桃花仙还是赔得起的……”
李东文坚持先收一部分启动资金,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蓝局长想了想,说道:“咱们能不能分期开发,比如第一期开发500平方公里?”
蓝局长用的是缓兵之计,500平方公里,先付百分之十,就只有15亿了,数目小了很多,局里咬咬牙也能做主。
李东文摇了摇头:“地方太小的话,不利于我们总体规划,施展不开手脚,意义也不大,我们还不如干点别的。”
难题又抛了回来。
狠狠地将了林业总局一军!
蓝局长无奈地说:“这个事,我现在答复不了,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李东文说:“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风险和收益成正比。5000平方公里沙漠治理,我们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风险不能让企业独自承担,你们局里也要有个态度。不能只想着出业绩,还不敢承担责任,好事哪能独占……”
金珠传说
第460章:风雪朔方2005(求推荐)
这个三边防护林防风治沙项目洽谈会,只开了一个上午,就草草结束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李东文的态度坚决,不肯让步,林业总局一时间进退维谷,洽谈会已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冬日的凉州,风平沙静,天空湛蓝,阳光慵懒,大地一片银白,落了一层清雪。
蔬菜大棚已经披上了草帘子,第一批大棚菜已经上市。
李东文正在视察葡萄酒厂。
所有的橡木桶,都已经装满了葡萄酒,等待醇熟。第二批订购的橡木桶,有些还在路上,有些还在生产,看来今年是指望不上了。
木桶制约了葡萄酒的产量,让李东文很是惆怅。
他立刻电话马小龙:“你带几个人,来一趟凉州,研究一下这个葡萄酒桶,咱们自己能不能做,材料不一定局限于橡木……”
两天之后,张红霞在渡假村接待了马小龙一行。老板召唤,必须要快,马小龙马不停蹄地赶路,从莞城来到武安,还是用了两天时间。
马小龙对葡萄酒不是很懂,但对于木材,那还是很专业的。
“橡木这个东西,不是什么珍惜不才,美洲和欧洲都多得是,米国佬甚至把橡树当成了国树。欧洲人,也很迷信橡树,很多国家把它当成了一种神树……”
“橡木除了做酒桶,更多用途是做木地板用的,也有做家具的……这个橡木桶的制作,对于我们厂的大师傅们来说,小尅思,一点难度没有,我们生产的家具,全部榫卯结构,一颗铁钉都没有……”
“国内木材市场,也有橡木卖。如果你们不信任国产橡木,回头我们进口一批木料,就能开工了……”
马小龙见到美女县长,口若悬河。
进口木材的生意,自然落在了鹏城天仙国际贸易的头上,马小龙非常清楚,这是大老板的御用进出口商,千万不能找别家,都懂的。
李仙琼接下了这个单子,忙活了一圈,又打电话给李东文。
“欧洲的橡木,有点贵,出于保护环境,出口关税定得很高……米国,木材出口限制,一般出口的都是成品,高附加值的产品,橡木桶,地板和家具……欧洲和米国,都有成品橡木桶出口,不过都不便宜……”
嗯?买点木材这么难么?
“那他们还真替我省钱了,我自己去找,好久没去米国割韭菜了……”
“米国?你可别瞎搞,做酒桶的是白橡木,不是红橡木,你别搞错了……”
李东文的米国之行,波澜不惊。
米国人都在干什么呢?大片大片森林几乎无人打理,森林深处,很多成年的树木枯萎老去,就那么自生又自灭了,这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
唉……谁让哥们有好生之德呢,看着这种浪费,于心不忍啊,行行好,就帮你们都收了吧。李大仙又化身森林清理工,乱七八糟的木材收了一大堆。白橡木肯定是重点关注,单独收了几百箱。嗯,几百集装箱。
李东文顺便逛了逛米国,发现米国人貌似有点不务正业。都特么扎堆在大城市,高档写字楼里,对着电脑,敲着键盘,研究各种数字,不事生产,这特么是要完蛋的节奏啊。总这样搞,你们吃啥?喝啥?穿啥?
李东文回到鹏城,马小龙就接到了李仙琼的通知。
“有一批白橡木,你们过来拉一下。木材不用入库了,算葡萄酒厂委托来料代加工,你们收点加工费就可以了……”
主要是这批木材,没有进出关的记录,任何手续都没有,纯属私货。好在橡木桶是自己用,不对外销售,不用追根溯源。
“另外,我们还从开曼群岛转口了一批美洲杂木,价格很便宜,如果你们需要,就一起拉走……”
这批货的货单,已经倒了五六道手,过了七八家公司,其中有两家公司,做完这单生意,就已经注销了,再也无从查找了。最后的船运记录,是港岛香江港转到鹏城蛇嘴港的,在蛇嘴港被天仙公司把货提走了。
马小龙一听,这批货我们当然需要了,我们也必须需要啊。哪怕你价格不便宜,比别人贵,我们也必须需要啊!
马小龙亲自带队,赶到天仙公司的仓库一看,三百多箱白橡木,两千多箱杂木,仓库都快堆满了。
这批杂木是真的便宜,3000美金一箱,每个40英尺的高柜,都装得满满当当的。总价750万美金,打包拿走。这价格,简直就是柴火价啊。
12月7日。大雪。
李东文又回到了凉州。
林业总局那边终于有了消息,准备博一把,大致认可了桃花仙提出的条件,但有些具体细节,要进一步商谈。
就这么一个决定,林业总局足足研究了一个月,才统一了意见。
这次商谈的细节,还是钱的问题。
总局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砸在一个项目上,全国每年多少个植树造林项目呢,都要钱的。
总局没钱,但银行有钱,由总局牵头,搞来了150亿的无息贷款,一年期的,做为项目启动资金。当然,贷款的主体还是桃花仙公司,尽管没有利息,但本金还是要还的。
桃花仙公司,第二年可以继续使用这笔贷款,但是要支付利息了,如果不用,归还本金就可以了。
总局承诺,在贷款到期之前,会对桃花仙这个项目进行验收核查,一旦验收合格,立刻兑现拨款。
总局的算盘打得不错,基本没什么风险。
桃花仙公司也不用自己掏钱了,150亿无息贷款,启动这个项目绰绰有余了。
再指望林业局做出什么让步,也几乎是不可能了。李东文大手一挥,就这么着吧,立刻召来张俊茹的团队,签署协议,圈定地盘。
为了方便集中管理,划地图的时候,都集中在了库布沙漠的腹地,5000平方公里,在地图上也没多大,就是70多公里长宽的一个小方块。
协议签了,地盘也划了,但是现在,数九寒天的,貌似啥活也干不成。
如今,地是自家的了,使用期有30年呢,必须要干点啥才成。
于是。
这个冬天,朔方州库布沙漠大雪纷飞。
一直下到了2005年。
金珠传说
第461章:几家欢乐几家愁(求推荐)
桃花仙公司又拿下了一块地。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不但没花钱,还有150亿启动资金支持。
李东文望着眼前的华夏地图,看着地图上插着的一些小红旗,有些小得意。神鸟,神龙,莞城,通远,徽城,武安,铜城,甘州,万州,吴州,三边,朔方……还有港岛,鹏城,井德镇……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了。
蒙省朔方州库布桃花仙公司成立了,但是严重缺人啊。
距离朔方最近的分公司,就是三秦省的三边公司了,就从这里调人吧。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三边公司推荐了一男一女两位负责人。男的叫万大鹏,是三边的一位大队长,女的叫米小娜,是乔红丽当初从通远带过来的姐妹。
王大鹏和米小娜,每人挑选了十人,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就开赴到朔方州。
……
2005年1月17日。腊月初八。
桃花仙公司从今天开始,进入了大面积休假模式,开启了40天的春节长假。
农民,尤其是北方的农民,进入冬季,基本就没有什么农活了,桃花仙公司大部分员工也是这样,辛苦一年了,休息一下是理所当然的。
放假,不等于放羊。何况桃花仙公司还有不少活羊呢,它们可不懂的什么叫放假。
鸡鸭鹅马牛羊驴鹿,都需要有人看管,蔬菜大棚也需要有人干活,各公司都在紧张忙碌地安排春节值班事宜,同时安排的年终奖。
李东文此时又发布了一个惠及所有员工的好消息:2005年,桃花仙公司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月2000元!
消息一出,全员热烈拥护!
这是提前奔小康的节奏啊。
在个税起征点只有800元的年代,能有2000元工资的人,那绝对是满满的幸福感,市长的工资都没有这么多。
几家欢乐几家愁。
桃花仙的员工是集体欢乐了,然而有些人却开始犯愁。
谢安平首先找上门来。
“李大师啊,您这么搞,让我们很为难啊……”
“怎么啦?”
“我们两家,睦邻友好,合作紧密,一直是以您的马首是瞻……”
“说人话!”
“咱两家的公司都是挨着的,你看,徽城煤矿,咱们是一家吧,我就挂个名,就不说了,给工人开多少工资,您说了算……可是,三边,我这里既有煤矿,还有油矿油厂,多少人啊,你们涨工资,我们这边压力很大啊……”
“你们在三边没赚钱吗?跟着涨就是了。”
“不止三边这一个地方啊,铜城,那个铜矿,甘州,那个铁矿,也好多人呢,咱们还是邻居啊……乔山还在甘州呢,他已经跟我抱怨了……”
李东文一听,觉得有必要教育教育这帮脑满肠肥的家伙了。
“你知道什么是以人为本吗?没有员工,谁帮你赚钱?你自己下井挖煤吗?就你这体型,挖煤我都不要你。”
“鲁迅曾经说过,你能赚多少钱,关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