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八十年代锦鲤运 >

第392章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392章

小说: 八十年代锦鲤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蕊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马过去清理那个不知道是谁丢下的破了半边的水缸。

  她自己当然不肯碰鸡屎,仗着常年被娇惯,只坐镇后方,指挥着表弟完成蚯蚓养殖基地布置工作。

  舅妈看两个小的坐在水坑边聚精会神地钓海虾,暗自松口气。乖乖,这俩小家伙可算是安生了。

  今天的小龙虾没有比昨天更聪明一些。

  林蕊原本以为水面上涨不少,小龙虾会难钓一些,不料依然接二连三有虾子咬住钓绳。

  她几乎要怀疑小龙虾是嫌弃眼下自己名声太臭,希冀经由她的手,完成网红身份的蜕变。

  郑鹏在边上念叨“二姐,咱们就直接烧虾尾呗。我看你连虾黄都不吃。”

  单弄虾尾的话,刷小龙虾还省事儿。

  “不一样的,味道不同。光烧虾尾的话,鲜味会跑掉,没有烧好整只虾以后的尾巴好吃。”林蕊手一提,又是一只红袍小将。

  霍,这块头,足有一两多重!

  林蕊双眼放光,这分量,三十年后她光钓小龙虾卖也能挣钱。

  身后响起一阵笑声,她看见水坑里头多了道影子。

  “请问,郑家村是在这边吗?我该往哪个方向走?”

  这声音听着耳熟,林蕊立刻扭过头,见到人就笑“哟,敢问施主意欲何为?”

  白衬衫跟板寸头是检验帅哥的大杀器。

  绿荫过滤下的阳光,摇摇晃晃地落在卢定安脸上。光斑调皮地跳跃,陌上公子真是明眸皓齿温润如玉。

  林蕊下意识地要捂胸口。

  她男神就是她男神,怎么能帅得如此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呢。

  卢定安启唇轻笑“天热口渴,准备叨扰一杯茶。”

  他目光越过林蕊跟郑鹏,不动声色地四下张望。

  林蕊立刻打断他的左转右转“别看了,我姐在家呢,没出来。”言罢,她扯着嗓子喊舅妈,“这位大哥要喝水。”

  卢定安被她闹了个大红脸,只能无奈地摇头,从随身带的包里摸出一把奶糖“蕊蕊,你跟弟弟吃糖。”

  林蕊上辈子倒没发现,原来她干爸还有当人贩子的潜质。

  看看,见到小孩就塞糖,总叫人觉得居心不良。

  舅妈端了杯自家煮的冬瓜茶过来,见状立刻制止儿子“不能要,再吃糖牙齿就掉光了。”

  卢定安倒是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舅妈好,我是林鑫的同学,到港镇来做乡镇企业调查,打扰你们了。”

  舅妈听说是外甥女儿的熟人,立刻热络起来“你是鑫鑫高中同学?要去哪个厂子调查啊?找到人了没有?”

  “大学也一个学校。”卢定安笑出一口白牙,“镇上的几个厂子,我准备都走走。”

  林蕊觉得她干爸好像有点儿腹黑。

  多狡猾啊,直接强调他大学生的身份。眼下,这简直就是金字招牌。

  看看,就连外公跟鹏鹏都眼睛发亮,视他为国之栋梁。

  外公放下手上的耙子,高兴地主动邀请“中午来家吃饭啊。你喜欢吃什么,我喊鑫鑫外婆给你烧。”

  卢定安笑得温文尔雅,说话却丁点儿不客气“那就打扰外公外婆舅妈了。我没什么忌口,就喜欢吃豇豆烧茄子,还有酸辣椒炒山芋藤跟西红柿蛋汤。”

  林蕊突然间明白为什么上辈子他干爸生意能做那么大了。

  这也太会看人下菜碟、投其所好了吧。

  她都怀疑卢定安看过早上外公从地里头摘的菜了,不然怎么刚好全部命中?

  至于剁碎的酸辣椒,前天晚上在她们家吃饺子时,她妈就说是外婆亲手做的。

  卢定安抬手看了眼表,礼貌地向外公跟舅妈欠了下身“我先去村里的手套厂看看。”

  “别急。”外公抬头看看天,“这时候也不早了,差不多该吃中午饭。蕊蕊,海虾钓好没有?你带你定安哥哥回家吧,喝杯茶歇歇。”

  林蕊目光落在水桶中爬来爬去的小龙虾身上,抿嘴一笑,仰起头,冲卢定安笑得如盛夏骄阳“卢哥,我们走吧。”

  卢定安被林鑫妹妹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吓了一跳,总觉得对方笑得大有深意。

  他不是神经过敏,而是林蕊的确看上他了。

  “卢哥,中午我烧海虾给你吃,保准你拍案叫好。”

  卢定安手里头拎着海虾桶,闻声哂然,点点头“好,下次我给你带好吃的。”

  “不要老拿奶糖忽悠人。”林蕊端正颜色,“你要是觉得好吃的话,我们合伙卖小龙虾吧。”

  卢定安没想到她思维跳得这么飞跃,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啊?”

  “这是门非常有前景的生意。你想啊,近两年是不是不少厂倒闭了?这么多下岗职工国家肯定得鼓励再就业。那干嘛呢?大部分人没钱没尖端技术,只能做小本买卖。”

  卢定安打断林蕊的话“下岗职工?”

  这又是从港台还是国外传来的什么新词?

  “就是被国企踢出去的职工。”林蕊想了想,“大概有买断工龄吧,不过钱很快就会花完。总之,在这种情况,夜市肯定会火爆。你看现在晚上外头是不是卖吃的不少啊。啤酒尤其好卖,小龙虾配啤酒,绝配。”

  她前晚买灯泡的时候,问了下啤酒的价格,吃惊不小。

  一块钱一瓶,卖的好得很。

  这说明什么啊?说明老百姓的购买力根本不低。人们手上揣着钱呢,就等着有好东西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万元户怎么来的?像她爸那种一样每月九十八块五,怎么也攒不成万元户。

  虽说按照既定路线,林蕊今后肯定能混得不错。不过先挣钱改善一下生活环境总不是错误吧,她起码得能每天都在浴室痛快洗个热水澡。

  卢定安被林蕊逗乐了“你这么小就想着下海啊。”

  林蕊摆摆手“我明年就初中毕业了。”

  卢定安端正了颜色“蕊蕊,还是要上学的。虽然现在整个环境都浮躁,停薪留职的,急着下海的,挣快钱的人不少,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作为支撑,他们很容易成为浪潮下的牺牲品。”

  文化人就是文化人,什么时候都能扯到宏观上。

  林蕊赶紧强调主题“实践出真知。□□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要调研乡镇企业发展,还不如自己先尝试如何挣钱。这样一来,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卢定安将来可是要当大佬的人,哪有这么好忽悠。

  他正色道“蕊蕊,做生意没你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市场经济,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

  林蕊不以为意“计划经济照样也能亏死一堆人。这就好比鹅吃草,吃进嘴里头的,才知道好不好。”

  她随手一指路边摇摇摆摆排成队的大白鹅,“你看,抢在前头的鹅就能吃到草,好不好吃也只有它知道。像后面的这些,撑死了也只能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不知道是不是郑家村的鹅跟狗一样,都认生;还是林蕊擅自对它们评头论足惹毛了鹅大爷;领头的大白鹅脑袋转过来,灰蓝色的眼睛直直地盯上了林蕊。

  大事不妙。

  别看白鹅脖颈颀长,貌似温顺优雅,文人墨客素来不吝溢美之词。那是肯定是因为他们没被鹅追过,人生不完整。

  大鹅脖子一伸,长着嘴巴朝林蕊啄过来。

  林蕊花容失色,拔腿就跑。

  不是,鹅大哥,世界呼吁友爱,人畜和谐相处,这都是一场误会。

  是啊,学校都组织补课了,他们学校的老师这么厉害,哪里需要出去花冤枉钱啊!是啊,学校都组织补课了,他们学校的老师这么厉害,哪里需要出去花冤枉钱啊!是啊,学校都组织补课了,他们学校的老师这。

  人群散开,邱老师也被保安勒令以后不许再到学校附近散发传单。

  林蕊坐在苏木的自行车后面,恍恍惚惚。

  这群人都是人精子,哪个是简单角色呀。

  丁子霖骑着车从旁边经过,陈乐冲他吹了声口哨“可以呀你,真人不露相。”

  被夸奖的高中生一本正经“他们本来就做错事情了嘛。”

  同为班干部,陈乐看着丁子霖,有种莫名的亲切“嘿,兄弟,你怎么想起来管狄老师的事情了?”

  陈乐瞠目结舌,难以置信地看着夜色中渐渐远去的背影。

  他知道林蕊胡说八道惯了,干脆直接跳过人,只问苏木“真的?”

  林蕊下巴磕在少年的后背上,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涉案教师们的同情。

  造孽哦,领导都是资本家,会榨干最后一滴利用价值的那种。

  不让全校学生成绩提高个10分,估计校长都不会给他们好脸。

  苏木感慨万千“这礼拜六肯定就要动真章了。”

  林蕊长吁短叹“不容易哦,老师们打份工真不容易。”

  她的脑袋瓜子突然间咯噔了一下,礼拜六,老师补课。

  我勒个去,老师还能给谁补课?被补课的对象不就是他们吗?

  她双休啊,她心心念念盼望了半个月的双休!

  她穿过来这么久,才享受了几次双休啊!

  林蕊咬牙切齿,丁子霖你给姐姐等着,竟然坑到姐姐头上了,姐姐叫你好看!

  正文 女人不易做

  哪里需要等到礼拜六。

  第二天; 学校就雷厉风行的开始安排补课事宜。

  小礼堂阶梯教室还有实验室都被动员了起来; 老师们按照自己教授课业门数,分别排班。

  学生们则自己选择基础最薄弱的一门课; 奔波于教室间进行补习。

  林蕊又有种回归初三时代的感觉。

  盛夏天热; 林家没冰箱,猪肉摆一夜肯定会坏掉。

  林母操刀剁肉馅,笑着招呼上门帮忙的邻居“今晚大家伙儿敞开了吃,十斤五花肉必须统统消灭。”

  照常理说,包饺子应该用猪后臀肉最合适,白的少红的多; 调馅正好。

  不过1988年的江州,粮油肉票都还没退出市场,城市居民食用油按人头供应。

  大家肚里没油水,自然更欢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最好咬一口满嘴油的那种。

  林家住的是典型的筒子楼,钢铁厂给已婚职工分的宿舍。

  十几平方米大小的屋子装进一家人都艰难; 哪里还有地方烧饭。走廊、卫生间都是公用的; 楼道就是大厨房。

  现在煤气灶还不流行,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的都是煤炉,烧蜂窝煤的那种。

  不到两米宽的过道挤得水泄不通; 三四个人围在一处和饺子馅就转不过身。

  林家更小; 外屋一张双人床,白天掀开被褥支起小方桌吃饭,连张能擀饺子皮的大方桌都没有; 自然不适合当聚餐地点。

  然而人民群众的智慧无极限,不少邻居翻出自家备下的面粉,直接在家里头和好面擀出皮,然后再过来包饺子。

  林霏开,哦不,现在已经是林蕊,看着面前人头攒动的场景觉得稀奇。

  剁肉的,洗菜的,切葱的,剥蒜的,起煤炉的,婶婶伯母们挥汗如雨,忙的不亦乐乎。

  人人喜气洋洋,个个与有荣焉,好像考上大学的是他们自家的孩子。

  一时间,林蕊甚至有种置身学校美食节的错觉。

  她忍不住手发痒,垫着脚跃跃欲试。大一时,学院包饺子大赛,她可是第三名。

  林母腰一扭,直接将小女儿攘到边上“吃你的西红柿去,一会儿饺子就下锅。”

  小女儿身子弱,肠胃浅,明明大家伙儿都喜好油多肉厚,她却偏偏禁不住大荤腥。别说吃了,就是闻着都头晕。

  下午蕊蕊才刚睡走了神,可别又被猪肉熏晕了头。

  林鑫端起满托盘的饺子,安慰噘嘴的妹妹“水烧开了,饺子马上就好。第一锅就下你的鸡蛋黄瓜馅。”

  林蕊眨巴着眼睛,她真实年龄好像比她大姨,不,是现在的她姐还大两岁吧。怎么好像她成了个人人都要哄的小奶娃。

  她不知道的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人又生的小,林家人的确一直将林蕊当孩子看。

  后来林蕊初中毕业没升学,直接进河校当打字员时,林母还哭了一场,心疼孩子这么小就得上班挣钱。

  楼道两旁的煤炉齐齐红光满面,炉子上的汤锅个个白雾腾腾。

  元宝形的饺子乖乖巧巧排着队,扎猛子下锅,吸饱了开水后,又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摇摇摆摆。

  王奶奶已经调好蘸料,各家拿着自己的海碗或者饭盒,说说笑笑地依次盛饺子。

  这玩意儿娇嫩,不能闷在锅里头,得赶紧捞出来,不然会糊成一团。

  盛好饺子的人,有的站在林家吃,有的打声招呼恭喜过林鑫后,直接端回家去。

  林母看看四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