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92章

姜姬-第692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为了和平而来!
  临安诸家商议过后,都觉得鲁将只要不打临安,打别人跟他们其实没太大关系。
  何必去管别人的生死呢?对不对?
  于是只派兵监视江岸边的鲁人,提防他们袭击临安城,却没有送信给外城,告诉他们鲁将带兵就要过去了。
  姜武这一路是走得相当顺利。他来到江北才发现,江北全是大城,几乎没几个小城,城的周围也有一些村落,但都是各城世家的奴隶,几乎没有自由民。
  徐茶:“将军不知,江北各氏族的历史有的比大梁还要长久。”
  活得越久的家族越庞大,他们会吞下周围所有的姓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所以各城相距都不近,也很少跟周围的人联姻。
  “闭城自守。江北人多是如此。”徐茶叹道。
  江北的人比江南那边的氏族更闭塞。他当年来江北游历查看天象星相时,对江北不同于江南的风俗文化感到特别好奇,那时他才体会到书中所载的当年大梁开国皇帝改纪为梁时只争取到江南各族的支持是什么意思。
  晋江乃天险,隔江而望,大梁皇帝对江北各城实在是无能为力。
  所以当年封诸侯时,才大多都封到了北边。魏赵都在江北,鲁与郑在江南。其中鲁横跨两界,一半北一半南。
  这些诸侯就代表着皇帝对江北各城的警惕与防备。
  遇上第一股流匪时,徐茶还以为天边打雷了,再一看才发现竟然是姜将军换旗了,头顶上升起了数杆长旗,长旗散开,身后奔跑声隆隆而响,仿佛奔雷。
  然后前方的流匪根本不加抵抗,直接跪地投降。等缚到眼前,这些流匪泪流满面。
  ——原来全是鲁人!
  他们看到旗帜才跑出来的。
  姜武就命人将其收拢,问清他们是受何城所害,哪座城中还有他们的亲人朋友,还有鲁人后,立刻命人出阵!
  顷刻间,两只长旗就仿佛长箭,遥遥射出,身后是奔腾不息的人流。
  徐茶震惊的发现姜武发令竟然这么快!他连想都不想一下,这边得到消息,那边就派兵出去了!
  再一想,他从下船起就没有浪费片刻时间。派出探马,探出路来就出发,边走边探,随时修正方向。
  迅如闪电,疾如奔雷。
  他跟在队伍中,车行缓慢。渐渐的就无法跟上前面了。
  等黄昏时,他的车停下来,前方已经传来捷报。
  姜武带兵攻打合山,不过半日就已经胜了。城主带人出城投降,不但还了所有被抓来的鲁人,还送上重礼以求姜武原谅。
  徐茶都不相信:“怎么这么快?!”
  来报信的小兵轻蔑道:“城门都被锤出两个大洞,他还敢不降?”
  徐茶震惊道:“莫非将军刚才带着攻城器吗?”
  他做足了准备!
  他喃喃道:“此为虎将……”
  如猛虎下山,咆哮山林,百兽伏首!
  凤凰台。
  姜姬捧着一丸头颅大小的黑色粘土,放在手里颠着重量。
  “似乎也不是很重。”她放下这丸,问下首的人:“这个是多大的?”
  底下人是个清俊的青年,端的是仙风道骨。他自号奇云,自称是曾在郑国出没过的仙人奇云。
  ——其实他是奇云的儿子。
  奇云在去世前,命人把他从晋国接到了鲁国,转而送到了姜姬面前。
  姜姬可是吃了一惊!
  奇云这个儿子是他七十岁的时候,与郑国先王宫中的一个仙女所生。生出来以后,奇云就把这个儿子和仙女都送到了晋国。
  后来仙女在晋国改名换姓,另嫁他人为妻。儿子也养在那一家,不过只是收为养子。
  奇云本来只是想留一分血脉在这世上,并没打算认他。直到他在鲁国定居下来以后,才想方设法与儿子相认,再辗转把儿子接到鲁国来。
  这个儿子在晋国为奴仆,被奇云派人接过来后,就一心一意认奇云为父,听其教导。
  也不愧是奇云的亲生儿子,对这些东西真是有天分。
  姜姬曾经提过一次想找一种剧烈的火药,其中应有炭一味,这个人就真把这方子给配出来了!
  待奇云死后,特意留下遗嘱,叫儿子将他悄悄埋葬,日后就让儿子顶着奇云的名字继续活下去,好借这个活神仙之名替儿子铺路。
  儿子也十分听话的继续做了奇云。
  这个奇云道:“此物可移动千斤之物。”
  为了试验炸药的威力,好将它们分出等级来,这个奇云就在地上挖坑,把炸药放在坑中,在坑上架木板放上重物,看炸药能不能将重物掀翻。
  之前做出来的炸药已经用在了攻城器上,这次去江北,她就让姜武带上了。
  不过那只是四百斤的。
  这个可动千斤,大概能把宫殿能炸塌一个半个的吧?
  姜姬笑道:“你制出此物,我就可以封你为博士了。”


第762章 我在这里等你回来
  “拜见将军!”合山郁氏族长携族中美女十分胆颤的跪拜在姜武面前,膝盖下是累累黄土; 连张席子都没有。
  “老人请起。”前来扶起郁氏族长的是姜武手下的幕僚; 姜武一眼都没有看这些人; 大步略过后; 径直往明显是被解救出来的鲁人那里去了。
  郁氏族长更加胆颤; 紧紧抓住前来扶他的这个人——听口音是大梁鸡西人!
  “世侄!世侄可是鸡西人?”
  这人亲热的低声道:“正是,在下鸡西翁氏。”郁氏族长颤声道:“世侄,我与你翁氏长辈曾有一面之缘!我二人曾同赴当年徐家徐公六十大寿的寿宴!”鸡西翁氏这个人也没说自己是偏支旁系; 这些说了也没用; 当即认下世伯:“原来是世伯!世伯; 小侄这里有礼了!”郁氏族长连声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他看到那边鲁人跪在姜将军面前,痛哭失声,更加胆颤:“世侄!世伯全家性命都托在你一人之手了!你一定要救一救世伯啊!”
  谁能想得到呢?午后; 他正在榻上午睡,突然听到下人传言说有望见远处有大批人马前来。
  他匆匆起身,命人去探问到底来者是谁; 有什么来意?一边命家中备酒,以备来客。
  不料来人车马不停,径直到了城下; 既不喊话,也不递帖; 运来投石车就往城中投石!
  他听到报信; 匆忙派将出阵; 兵马未集结起来就听到城门处爆发巨响; 仿若雷鸣!
  跟着城里就听到呼喊从城门处传来,乱声嘈嘈。
  他的将军匆匆带人去查看,两刻后将军跑回来,滚下马跪在他面前,声色齐变:“城……城门被攻破了!”
  “什么?!”郁氏族长顿时就站不稳了。
  将军话无轮次:“不知是何物……神器……仿佛是巨石……有火光巨响……有人在侧皆伏倒,唤不醒,如死一般……”
  其他人答的也叫人害怕。
  “地动山摇……”
  “地颤……屋倒……”
  郁氏族长逃又没办法逃,只好命人再去探。此时肯去的皆是勇士了!
  重赏之下,勇士带着人去了,稍后回来终于得知了来人的姓名和来意!
  此人乃鲁将!
  闻听鲁人在此受害,特意前来相救鲁人。
  郁氏族长颤道:“吾族亡矣……”
  唉,为什么要抓鲁人呢?又不好抓!抓来也不好管!还跑了那么多!
  之前跑了的还时常想偷溜回来救其他人,已经成了合山附近的一股悍匪。
  结果现在鲁国将军来替他们报仇了!
  跟着就听说了,闯进来的鲁兵四处烧杀抢掠,比强盗还像强盗。他们有原来逃走的鲁人带路,一路找到关俘虏奴隶的营地去,这一路上所有的房舍官舍都遭了殃。
  现在已经向这里来了!
  郁氏族长顾不上晕倒,立刻命人带上家里所有的财物,以及家中最美的女人前去求饶!
  姜武命人查清到底有多少鲁人被掳到这里,还有多少鲁人被掳到了其他地方。
  至于郁氏一家,自然要下狱了。
  但姜武并不是想占领此地的。
  所以立刻就寻出合山第二大姓邓氏,令其暂代城主一职,代管合山。
  邓氏战战兢兢,且疑且忧。
  但好歹还是走马上任了。
  至于抚军的那一套,各家都熟练得很。从郁氏换到邓氏,姜武的待遇不但没降,反而升高了!各家的小美人都送来供他消遣取乐。
  军中其他小将亲信嘻嘻发笑,看姜将军拒美。
  钱、粮、酒、肉、人。
  曲艺就算了,粗人不通管弦,真叫他们赏歌赏曲也赏不出来。
  其他管够就行。
  待查清此地到底掳了多少鲁人为奴为婢,又有多少鲁人不幸丧生于此,姜武待一一算清后,找郁氏要钱。
  郁氏等人被圈在屋外野地里,受风吹雨淋之苦,又亲眼见到合山城易主,纵使没受刑,也心肝俱裂。
  于是就病了不少。
  姜武是仁义之师嘛,病了的就移出马圈,放在外面搭个棚子,还有草席可以躺,很舒服了。
  如果有不幸归阴的,姜武也准孝子贤孙送其下葬。
  等郁氏赔尽家财后,姜武仍没熄怒,将郁氏一族男女尽皆赶到野外,称要让他们舍了华服美食,高屋广厦,尝一尝鲁人受过的苦。
  那个鸡西翁氏的世侄看在家中长辈的面上,特意替郁氏族长准备了一驾马车,很有面子了。
  于是郁氏一行人被姜武赶到野外后,眼睁睁看着姜武带军痛快撤退,没有留在合山作威作福。但等他们再去敲合山城门,合山城就不肯放他们进去了。
  徐茶从头看到尾,越看越心惊。
  这难道真是这个武夫的计谋吗?这等攻心之计,何其高明!
  他再见姜武时眼神都不对了。
  姜武命人将解救出来的鲁人送回江岸,让他们乘船回江南去河谷。
  不料鲁人送走家小后,所有的壮年男子都留了下来,愿随姜武去解救其他鲁人。
  姜武叫人挑出不足十岁的,不足常人肩高的小孩子,再将有病或有疾的都挑出来送走,剩下的愿意留下的,全都记成军藉,先发饷钱与粮食,再让他们报上家人或乡亲的姓名,等到了河谷以后,可减免税赋劳役,盖房子分地也都有好处可领。
  徐茶更惊讶的看到这一套烦琐的事情在姜家军中竟然轻车熟路。不管是军中小吏还是鲁人都习以为常,不见慌乱与马虎,轻轻松松的就全都做完了。
  之后新兵编入营中,也迅速熟悉起来。
  等到吃饭时,煮熟的鼎食一飘出香味,新兵老兵都放松了下来,有人落泪,有人哼唱着鲁音,整个营地都变得祥和了。
  徐茶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有这样的一支强兵,雄兵,何愁这天下不归于其手?
  但更大的疑惑冒了出来。
  ——手握如此强军,姜武为何宁可伏于公主之下呢?
  此军离开合山城,行出去不过十五里,就有另一城的人携礼前来赔罪,道情愿放出城中所掳鲁人,再加上重礼,只求姜将军息怒。
  这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救回了被掳的鲁人。
  再往前走,又遇上几拨被赶出城的鲁人。但紧接着就发生了有城为了防止被姜武找上门,竟然意图将掳来的鲁人全都杀掉,结果被鲁人反抗,最后打起来的事。
  幸好姜武洒出去的探马发现了那座城起了火烟,出于趁火打劫的念头引了两支旗过去,正好救了拼死反抗的鲁人。
  等探马回来后,姜武才命人过去。
  城已毁于一旦。
  姜武手下的士子们立刻挥毫泼墨,大书特书此城中之人的阴毒狠辣。衬着前几座城客客气气的把鲁人还回来的举动,更显得这座城的人死有余辜。
  姜武见此城已毁,自然不能怪自家人打起来时总放火,杀起来太没有节制。再看鲁人个个伤重,死伤不小,更不能善罢甘休。
  他让人去请距离此城最近的城中著姓来“主持公道”。
  使者去了,那边的人死活不肯来,说自己病了,爹病了,儿子病了,弟弟病了,要祭祖了……理由花样百出。
  姜武再三派使者出去,请人来“主持公道”。
  没有一家敢应,甚至没有一家肯来接收这座城。
  姜武“无奈”,只好留下两支军,再留下几个人,好歹整顿一下,不让这座城就此破败下去。
  然后继续往前走。
  他一路行,鲁人的“义举”就一路传播。
  姜武数次动武皆属“无奈”,挨打的城也纷纷把“鲁人有神武”这一传言送了出去,几乎没有一座城能有一敌之力。
  后面的城自然再也没有以身试法的了。
  等姜武到了江北腹中的定州,定州的池、农、尚、柴、温等几家摆下酬军酒,共同宴请姜武,以求和睦。
  姜武赴宴前,徐茶特意来提醒他:此宴不善。
  姜武谢过徐茶的提醒,道:“我早有准备。”
  徐茶无形中倒是替定州的这几家提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