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64章

姜姬-第664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给他送礼的人都是送书居多。
  所以他的藏书也格外的多。
  毛昭发现有几个年纪小的已经两眼冒光了,微微一笑,道:“今日我在殿上听起公主说道一个题目……”
  只这一句话,屋里所有的人都看过来了!
  他最小的儿子忍不住问:“父亲,公主又出了何题?”
  “父亲快说!”
  风迎燕倒不觉得失落,也很好奇地问:“毛公不要吊我等的胃口,速速道来!”
  公主最近非常沉迷地图。
  但整个大梁其实没有一副特别精确的地图,毕竟至少三代皇帝没打过仗了。
  宫中藏卷最近的一副地图也有一百七十年历史了。
  最近七十年里,皇帝打仗都是用这一副一百七十年的地图。
  为什么不知道更新地图呢?
  姜姬百思不解!这群皇帝!做事都不准备好的吗?
  一百七十年间,大梁水土不会有太多变化,各座城池也不会突然换个地方,所以这副地图哪怕重新绘制也差不多?
  这大概是皇帝们的想法吧。
  但姜姬想用更新一点的地图。
  姜武早就趁着现在外面乱糟糟的,不会有人注意到几支不名身份的兵马,到时随乱说个名字来历也能过关。
  他就派人出去探地型了。
  想打仗,就必须熟悉地型。不然怎么知道何处适合伏击,何处会让敌人逃走呢?
  可惜大梁过于大了,只靠他的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把地型给摸熟的。
  花万里倒是早就献上了自家珍藏的地图。
  就是也是一百多年前的!
  在外面撒欢,把义军给搅和的七零八落的霍九弈也身负记熟地型,绘制地图的重任。
  这些都远远不够。
  想获得更精确的地型图,其实有一个“捷径”。
  那就是各城世家之子。他们肯定知道本地的地型。
  他们会知道何处是硬土,何处是软土;何处地势低,何处地势高;何处有树林,何处有湖泊。
  他们会知道春天是不是会下雨,附近会不会有野蜂。
  他们会知道冬天会有多长,是晴天时多还是阴天时多。
  这些他们都清清楚楚,因为世居此地,可能每年春天都会去同一个地方游玩,每年秋天会去同一片山林打猎。他们熟知这一切就像了解自己的家。
  但她不能明明白白的对凤凰台的各地世子说“我想知道你们本地的气候、天向、地势、人口等”。
  这说了,只要不太傻都能明白她这是想干什么。
  她只能绕个圈子。
  所以她最近非常喜欢出一道题:就是给出一本书,让人画圆图。
  圆图顾名思议,就是一个圆形。圆点中心位置为线索,然后圆圈内则需要填入各种内容。
  姜姬出的题是:填入与圆点相关联的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从她给出的书卷典藉中找出来。至于士子们从书中找出什么样的关联信息,她是不过问的。
  这考的就是士子们读书的精熟程度。完全没读过的书,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挑出其中相关联的内容呢?
  这道题可不简单呢!
  她拿出的书卷多数是宫中藏卷,各地递送的奏章奏表等。
  但为了“保密”,所以担出来的只是各地每年递送的贡品表章,并不涉及国事机密。
  藏卷放在那里,任人抽取。
  很快就有人发现“作弊”的捷径了!如果能找到家乡或熟知的城池,不就能轻松答出来了吗?
  当殿内变成了大型作弊现场后,姜姬心满意足的笑了。


第731章 李家败矣
  李芯跟许多人站在一起; 仰望着面前这座伟大的宫殿。
  上一回学府里有人跟着龚相去参加“殿试”回来后; 学府里的其他人都知道了题目,也都纷纷做了起来。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考验了许多东西; 让人越想越入迷。
  谁都想把题答得比别人更出彩。
  后来就有人可惜自己不能去“殿试”。
  等龚相派人过来时就被这些人给围住了,纷纷都要去参加“殿试”。
  后来龚相就派人来告诉他们; 公主非常宽容; 愿意让他们参加“殿试”。但需要先在学府里考一次; 考得好的才能去凤凰台。
  李芯也参加了学府里的考试; 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他想去亲眼看一看安乐公主。
  在没有来这里之前; 他和滨河的所有人都以为安乐公主不重要。她只是一个深宫中的女人; 有皇帝替她撑腰的话那她也只是第二个朝阳,可当李家的人知道皇帝根本不在凤凰台之后; 他们就认为安乐公主只是凤凰台诸世家送到台上的一个傀儡。他们连一个段氏子弟都找不出来,只能送上去一个身份有暇的女人。
  这样的凤凰台诸家令人看不起。
  李芯来之前也看不起他们。他甚至觉得他会趾高气昂的走进凤凰台; 敲开任何一个能上殿的人的家门; 说他来自滨河李氏,然后就会在对方尊敬的视线中递上奏表,说出李家对皇帝的关心与担忧。
  他只担心自己到时会因为年纪太小; 气势不足; 没有办法表现出滨河李氏的威风。
  毕竟李氏现在正带领义军与云贼作战!
  凤凰台应该给李氏嘉奖!
  他还悄悄作了一篇文,打算当殿诵读呢。
  但走进凤凰台后; 他那在家里膨胀的妄念就像阳光下的露水一样消失了。
  他不敢再小看任何一个人; 更加羞愧自己以前的自大。
  而在凤凰台的这些人中; 他对安乐公主的好奇心是最大的。
  他无数次在梦里描绘着她的面孔和身影,她的香气……
  凤凰台。
  姜姬面前是几百份的“圆图”。这些都是经过筛查后有用的,余下的就是胡写乱画的了。
  这样搜集来的信息来源杂乱,可信度并不高,但好处在于非常不容易被人发觉,而且辐射很广。
  可以说凤凰台现在能吸引到什么人,这些圆图里就有可能有他们的答卷。
  这也是她能在此时此地想出来的最有可能成功的办法了。
  不然真的派可信的人走遍整个大梁?
  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这一份有趣。”三宝很快找到一份好玩的,姜姬伸头看了一眼,发现是画得很好看的。
  “卷面分”也很重要。在挑选答卷时,绘画功底也是一个很可靠的筛选条件,毕竟在这个读书都读不起的世界里,家里能有条件供其学画,还有这个闲心把画技磨练得能见人,这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至少也是个中等世家了,还要不差钱才行。
  三宝手里这一份圆图画的是城外的农田,中心圆点写的是“非”城。
  非不是姓。姜姬才补习过大梁各城,这个非城指的是斐姓。
  很多世家弟子出门时有隐姓瞒名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安全,另一方面就是谦虚了,不以姓氏骄人嘛。
  我不是世家,我只是个小虾米。
  写自己家姓氏时常这么搞。
  久而久之,哪怕外人都知道非代指斐姓了,他们在外面就直接自称“非”了。
  世家子弟虽然有“隐姓瞒名”的意识,但他们大多数都是骄傲的。越不常出门的越骄傲,越年轻的越骄傲。
  哪怕现在外面都快打起来了,但他们也不觉得自己会沦落到跟流民一样的地步。好像身上自带光环,哪怕真被卷进来了,刀也不会砍到他们身上。
  书中——就是书这么告诉他们的——确实有类似的故事流传。
  说的是一个有名望的老人,某日坐着家中的破车,让一头老牛拉着,一个老仆跟着,一不小心就在山野间撞上了两伙打得正热闹的军队。
  当一队野兵准备砍他的时候,这个老人的家仆就报了姓名。
  于是指着他的刀剑都收回去了。
  老人的名字被一重重报到领头的将军那里。两边每报一人,那人都要震惊一下。如此排比了大概五六段吧,终于到两边对战的将军面前了。
  于是两个将军先挂出免战符,然后再一起重新沐浴更衣,亲自出营见这老人,拜见他。
  再亲自送老人回家,送礼道歉,表示不好意思,我们在这里打来打去打扰您了。
  再三致歉之后,两边退兵了!各自约定改日另外订地点重新打。
  这是一则有历史背书的真实故事。当然写出来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姜姬是不信的。
  真打到那个地步了,那牛怎么不跑呢?怎么会拉着车往战场里钻呢?
  不过这却是一则相当出名的故事,它就是礼字的最佳注解。
  顺便也吹了一波世家到底有多牛。如果祖先够牛,姓氏够厉害,连误入战场都不必怕的。
  那些在这种敏感时刻还敢往凤凰台跑的人中不少这样想的。
  他们都以为姓氏与家族就是他们的护身符,最坚硬的铠甲。
  三宝手中的圆图应当是斐家子弟画的,他画出了围绕非城的耕田分布。
  姜姬就喜欢这种的。
  当即把这一副圆图留了出来。
  大部分的圆图都是画着这样的东西。因为贡品一般贡的最多的就是粮食,这个是每年必贡的,不管产粮不产粮,粮食在贡品一直都是前三名。
  第二名的是人。可以细分为壮丁、匠人、年轻女子、美女与贤良。
  然后就有一个圆图画的就是人口分布了。这一次是周城。
  画此圆图的人非常细致的画出了春天春耕和服劳役的两种人,可能觉得这还不够,他还画出了士子们扎堆的地方和商人群居的地方。
  这种人人都能一眼看清的东西,他们觉得画出来也无所谓,才肯这么动笔。
  对姜姬来说,她正是没办法派人亲眼去看,才需要这些人告诉她。
  不过圆图中没有铁器、兵器、军队等城中重要的地方。
  他们还是知道要“保密”的。
  她还看到了许多画城外哪里有鹿、猪、虎等可以打猎的地方,哪里又能钓鱼戏水,乘船游乐。
  这种本该得不着高分的答卷也都被挑出来了。
  姜姬见之心喜,立刻让人把这些圆图中的信息与以前地图中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
  “啊,这里有一个滨河李的。”姜姬挑出这一幅圆图。
  王姻笑道:“这就是滨河这一代的嫡长子,李芯的。”
  李芯刚住到他家来的时候,每天都来拜访他,还送了不少他的得意之作。王姻见过之后,再见就立刻认出来了。
  李芯画的很“收敛”,他连农田都没画,只画了河流与山林。
  跟地图一对照,半斤八两,没有半点新意。
  姜姬道:“这李家子倒是很警觉。”
  毛昭说:“毕竟是长子。李家家规森严,他虽然只有十几岁,在李家也能独挡一面了。”
  姜姬问:“李芯知道他父亲的死讯了吗?”
  她这里已经得到消息了。
  王姻道:“应该还没有。”李家在消息传递上根本比不上公主与将军的百里驿站。李芯那里至少还要再慢上一段时间。能有多快就看李家人的腿脚有多快了。
  还有李家对李芯是什么想法,现在李家那里对他有善意的人可不多。
  数日后。
  李芯刚从一个文会上回到租住的房子里时,就看到管家李叔带着家中下人全都披发赤足跪在庭院里,只围了一件粗麻布。
  李芯顿时脑袋一蒙。
  跟着他就得知,他的父亲病逝,母亲因为受了外祖家的蒙骗,引狼入室,致使现在李家腹背受敌。二叔被人攻讦,三叔孤身在外,支撑义军。
  他的幼弟已遭人所害。
  李芯只有十一岁,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不信,之后脑子里什么心没办法想,就要回家去。
  李叔死死拦住他,告诉他家里人担心他回去的路上被人害了,李家就真的没指望了。
  “大公子,老太太和二老爷想让你先藏身在安乐公主身边,等滨河事态平息之后再接你回去。”
  李芯从小受的教育都是他是父亲之后接下李家重担的人,现在父亲已逝,他怎么能躲在这里呢?
  他要回去!
  可他自己一个人根本打不过这么多身强力壮的下人和护卫,最后李叔见劝不住他,只能把他绑起来关在屋里,慢慢劝服。
  王姻这边很快得到了消息,想了想,笑道:“就让我助这小公子一臂之力吧。”
  李芯被关在屋里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能透过紧闭的窗户来判断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
  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是这么无能和没用!
  可他还是不能答应李叔躲起来。这是他的责任,他不能逃避。他现在躲了,以后还怎么回到李家去呢?他要怎么面对他的族人?
  这天,他看到窗外透进来的光就知道是白天了。
  院子里的护卫会出来走动,也会在院子里说话,偶尔他还能闻到他们在院中煮饭的味道。
  这时他听到身后的窗户动了一下。
  李芯立刻躲了起来。
  他很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