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58章

姜姬-第658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皇帝一直没人见过呢?
  不是徐公等在把持朝堂,而是皇帝是个傻子,身形如山,行如幼儿,举步即需从旁扶助,不然连走都走不成直线。
  这样的皇帝,怎么敢让他站在大殿上受众臣叩拜?
  他说到这里,在座的人已经不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了。
  但他敢把大家只敢耳语的东西这么直白的说出来,这次文会就不会再有人敢上来驳斥他了。
  大家只能坐在下面听,听他接下来还会说出什么吓人的事。
  皇帝的罪就不用说了,他是个痴儿,他本来就不该当皇帝。
  风迎燕说到这里,算是把题给点出来了。
  然后他话锋一转——人人都以为他前面说这么多,后面该说谁能当皇帝了。
  他却说,大梁皇帝的错,不该叫天下人来背负。是大梁段氏这三代都是不肖子弟,但这本来应该跟天下人无关啊。
  人们本来应该过着好好的日子,百姓该按四时节气耕种收获,女儿该在年轻时出嫁,男子该好好读书,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
  但现在天下人都被大梁段氏这三个不肖子弟给连累了。
  你看外面战火连天,你看这家里没吃没喝。
  连这老天爷都看不下去,降下旱灾以警世人。
  风迎燕认为,大梁皇帝的错,应该让大梁段氏自己去收拾。天下人还是应该照旧过自己的日子。
  所以他决定出发,去对这天下每一个人说,休息止戈——你们别打了,不就皇帝是傻子吗?咱不管皇帝,过自己的!
  然后风迎燕让崔酒上来哭因为打仗的缘故,他们不得不离乡背井,逃到凤凰台来。
  崔酒诺大的年纪,银山崔氏还挺有名的,他在堂上哭诉,底下人也是心有戚戚。
  这场文会圆满成功后,风迎燕隔五天开一场,终于让整个凤凰台的人都知道他骂了三代皇帝,他说出了先帝与朝阳公主的私情,还有当今皇帝是个傻子。
  徐家立刻就被堵了。
  无数确实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士子在徐家门口哭,问徐公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点也不管徐公现在根本不在。徐家只有下人。
  白哥一看这样,根本也不敢回徐家,只能交待徐家下人把门关紧,平时小心点有过激的人放火翻墙闯门什么的。
  徐公不在家还好,黄家也被堵了。黄松年无可奈何,只好“病”了。
  花家也被堵了。花万里听说以后,先命人关门,然后跑进宫问姜姬该如何应对。
  姜姬道:有话实话就是。
  花万里想了想,虽然这话难出口,但他觉得他现在也不算大梁皇帝的人了,说就说吧。
  于是他开门迎客,面对质问他事情到底是真是假,风迎燕这个偏远小城之人怎么会知道皇帝的秘事?他说的肯定是假的对不对?
  花万里就沉痛万分地说虽然他没亲眼见过先帝与朝阳公主的首尾,但当今皇帝是个傻子的事是真的,话都说不清,走路要人扶着,不然他喜欢撞墙。
  比起安乐公主奏帝乐改法典行鲁律,这件事才是真真正正打击到了凤凰台底下的士子们那一颗火热的真心。
  从风迎燕说破此事,到花万里侧面证实后,凤凰台底下自尽的人又来了一批。
  站在宫墙下,听到宫墙外的哭声,姜姬的心里酸涩难当。皇帝有时就是渣男,这天下的读书人,却都是对他一心一意的坚贞妇人。他们读书的每一天,都是为了皇帝能看上他们(的才华)。现在得知,他们读了一辈子的书,上面的皇帝却是一个傻子,这叫他们怎么受得了这个打击?
  她对龚香说:“等过了这一段,重开学府。”是重新让凤凰台上的人学鲁字的时候了。


第724章 苍海遗珠
  得知“噩耗”之后; 凤凰台的街上就多了许多新鲜看。
  披发赤足像疯子一样在街上跑的;
  当街大哭的;
  当街大骂的;
  先诵唱诗歌再哭再大骂的;
  拿头撞地的……等等。
  这些人中奇异的并不全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还有很多头发还乌黑的年轻人。
  从姜姬的观察看,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早衰; 普通人三十岁左右基本都可以看见白发了。所以头发乌黑; 可以判断人在二十岁左右; 未及而立,还是个年轻人。
  这样当街发疯的年轻人真是多不胜数。
  宫墙边上最多。
  时常能看到宫墙边窝着一个像是乞丐的人,身边围着一圈衣著正常的家人,苦口婆心的劝人回家; 别在外面发疯。
  比起自尽的,这些发疯的已经算是想得开的了。
  信仰崩塌确实容易让人发疯,他们本是天之骄子; 自视都挺高的,突然被人把脸皮揭了,体无完肤了,怎么还能见人呢?
  自尽不敢; 再不疯一疯,都不好意思说了。
  反正姜姬觉得这里头装疯的怎么着也该有一半。
  白哥:“公主高看他们了,我觉得八成都是装的。”真受不了的早死了,还肯活着的都是不肯死的。
  再说,世家对皇帝真没太多敬意。特别是他这一代。徐公当时告诉他时,他也就害怕了几天吧。
  ——是害怕; 不是难过; 不是觉得没脸见人。
  他怕皇帝这事瞒不了多久; 被揭穿后,天下将乱,无人可扶。
  徐公就赞他有高智。
  这是说他不是一般的聪明人,他比一般的聪明人还要再聪明一点。
  白哥跟着递出了一封写给他的“密信”。
  “这才是真正想做事的人呢。”
  信是写给他的,或者说是希望他能提供帮助的。认为他虽然身在敌营,但仍心在大梁。
  这还是徐公弟子给他添加的光环。人们到现在都还相信徐公的操守,连带辐射到白哥身上。哪怕这人白哥都不认识,见都没见过,也把信送给他了。
  白哥拿出来时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姜姬发现……其实徐公真把白哥教得不错。白哥虽然心存善意,但不是没有原则的,不是把善意随便给出去的。
  他对这封信的主人,可以称得上冷酷了。
  信是几个人合写的,或者说这是一个文会的思想结晶,是他们商量好的,这才写出了这封信。
  信上说,既然现在的皇帝是个傻子,安乐公主身为女子之身又不可托负,所以他们需要再找出另一个皇帝备选来。
  大梁皇帝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皇帝继位后,跟皇帝一辈的公子们都必须“弃位出宫”。
  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当官,皇帝也不会给他们封官封爵,他们甚至不能留在凤凰台,只能出走。
  还必须主动出走,表现出一点也不眷恋权位的洒脱来。从此后徜徉于天地之间,逍遥山水,何等快意?
  他们离开后多数——也是必须——改名换姓。起一个假姓,借一个假名。然后从不在一地长久停留,这里住几年,再去那里住几年。
  当然,他们不会缺衣少食。当地的著姓旺族都很乐意供奉他们。
  他们也会收下当地之人献上的女子,当然也会生下孩子。但这些孩子都不会姓段。有的会被当地世家收养——兴高采烈的。
  也有的会留下与当地世家联姻,不管男女都很受欢迎。
  所以其实备选一点都不少,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虽然都不姓段,名份上也许会有问题,而且天长日久,血脉到底还剩下多少都很难说……
  但现在不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吗?!
  这些人就打算按图索骥,照着曾经留下的些许线索去找大梁段氏遗脉。
  最近的就是瑶光帝,也就是当今皇帝他爷爷的弟弟了。
  白哥当即翻出宫中典藉,指出瑶光帝继位时,宫中有八位公子出走,一年后就死了四个。
  姜姬听到这里很感兴趣的问:“是瑶光帝下的手吗?”
  白哥也很有讨论的兴趣——他以前还跟徐公研究过这个呢!
  “不是。那四个据说都是因为从宫里出去后,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死的。”
  徐公是认识瑶光帝的,他觉得瑶光帝没那个脑子。
  姜姬心有戚戚。这个世界最容易死的病不是别的,其实就是拉肚子和食物中毒。所以她从能扶着姜武的腿站直起就命令全家饭前便后要洗手,锅碗必须每顿都刷干净,喝的水必须煮沸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那四个人根据记载是没有留下孩子的。剩下的四个,有一个失踪了。按说这些公子们说是“出走”,事实上从出宫起就是有人送车送马送人,一路送出去的。每走一步,都有人跟着,有人知道。
  外面的世家都会抢着招待这些公子。
  但是就有一个在某城之外丢了,生死不知,大概率是死了。瑶光帝听说他弟弟不见了还特意在第二年召见某城城主时“亲切询问”听说他弟弟去某城玩了,现在人在哪儿呢?
  把那个城主吓得不轻,不得不送出重礼才让瑶光帝息了怒,没找他的麻烦。
  余下三个都留下了孩子。这其中又剔除掉生下的是女儿的,这就又减去两人。
  结果最后就一个人……的子孙后代有可能可以被送来推举为皇帝。
  姜姬听到这里,不由得问白哥:“他们是故意不留下子嗣的吗?”
  仿佛是有些刻意了。
  白哥也在少年时研究过这个,当即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他跟着细数了一下有过记载的这些公子们,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没留下超过两个的孩子。
  而他们对那些孩子也不怎么看重。他们有的把生下来的孩子教成奴仆,不起姓名,随便驱使。也有的弃之于野——白哥说这个可能是故意的——后来被人捡走,收为养子。
  也有的随随便便就送人了,男女都是这样。
  还有另一点,姜姬一直觉得这个世界的世家其实不怎么追求结婚生育这种事,换句话说就是生育的欲望不强。大概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战争的缘故,世家的男男女女都不怎么着急成婚,没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意识。这一点上,男子尤胜女子。她见过的没成婚的男人就有不少,远的有冯瑄,近的有风迎燕。
  他们每年春天祭祀的时候会给青年男女交往的机会,但这也是唯一的一个跟男女相亲有关的了,其余时间,世家并不催促自家的子弟赶紧成亲生子。
  不过那是以前。她到凤凰台以来,就听说很多世家在悄悄的联姻,男女成婚的事也比往年多了。白哥虽然有妻子,都被介绍了好几次相亲,都被他气呼呼的拒绝了。他对青焰还很有感情,对徐公和徐家的感情更深,结果他拒绝之后,名声变得更好听了,都说他重情重义。
  那个唯一留下一个儿子的公子所有的记载都只到这里了。宫中典藉只对那个公子有记载,对他生的那个儿子毫无兴趣。
  所以现在没人知道那个公子的儿子在哪里,子孙后代在哪里。
  白哥认为这个“备选”不会是问题。
  姜姬也这么想,她看了那封信,只是感叹了一句:“遇上这些人,也真是够倒霉的了。”
  白哥转了一下脑筋就明白了。
  那个公子的后代应该早已成亲生子,子又生孙,过着平静又安祥的日子。五十年后,在祖先早以作古以后,他们一家人突然被这些人翻出来,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姜姬举着信问,“他们想怎么做?是把这后代的姓名家乡传出去,让义士去接他们进凤凰台?还是他们打算自己去?”
  这就好比是把一块肉挂出去让一群饿狼抢还是自己去独占。
  ……她觉得以凤凰台世家弟子的脑袋来说,有很大概率是前者。
  他们把这个后代的事说出去后,等于把他们送到了断头台。区别只在于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有十个还是一百个,最后是十个人来分他们一家人,还是一百个人来分他们一家人。
  白哥也觉得应该是先者,“他们肯定不止是把信送给了我。他们需要多找些人一起……共攘盛举。”他冷笑着说。
  换句话说,他们需要人手,需要钱,需要声势。
  跟着姜姬就听说这些人开了文会,在文会上倡议大家一起去寻找、迎回备选们。
  白哥没有出席这个文会,哪怕这个文会一再的邀请了他。
  “当年先生就从没考虑过这个。他们竟以为自己比先生还高明。”白哥气哼哼的。
  徐公早在发觉皇帝有问题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解决办法。将遗失在外的帝脉迎回来是下下策,因为这会破坏帝位继承的规则。
  为什么所有的公子必须在皇帝继位以后离开凤凰台?为什么他们不能再冠以帝姓,甚至不能在一地久留?不管这些公子的离开用多少美辞去称颂,都掩盖不了帝位之下的累累杀机。
  但至少大梁从没发生过兄弟相残的丑事。那些公子肯心甘情愿的离开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留下什么也得不到,离开至少还有命在,出了凤凰台,外面的世家也愿意追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