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52章

姜姬-第652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迎燕赏识的又更想再观望一番,他们中间更容易出现愿意去河谷的人。
  从这些人中,选中的激进派,狂热派,正是她需要的说客。
  现在问题是人选有了,可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他们,就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引领着他们去该去的地方,找到该找到的人,说出该说的话。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本心,是真心真意认为自己在为天下人谋福利,是在追随英主。
  他们就不会被人看穿。
  龚香和王姻听她说完,各自陷入沉思。
  “我需要的人必定要胆大包天才行。所以他们势必都会走你的路子进宫来亲眼看一看,我这个安乐公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姜姬对王姻说。
  王姻默默点头:“公主英明睿智。”
  龚香:“公主现在可有人选了?”
  姜姬拿出名单,“白哥那里的人反倒没有风迎燕的人多。”守规矩的没有不守规矩的人多,现在一门心思盼着义军获胜的人比盼着云青兰回来的人要少。
  也就是说,在凤凰台底下,云青兰的名声比义军反倒更好一点。
  这个真有点叫姜姬想不通。
  龚香见到名单后,感叹:“乱世显英杰。”
  他解释给她听,说这其实不奇怪。实在是这一任皇帝早就让凤凰台下的人失望了。皇权旁落,权臣辈出。凤凰台下的人对权臣的印象比对无能的皇帝更好。
  他们对义军一无所知,对云青兰倒是还算熟悉。所以他们都认为,如果一定要在义军和云青兰中间选一个的话,云青兰更好。
  就算加上安乐公主,云青兰的形象也比公主更鲜明。
  因为一个女人当皇帝,接下来的事让人没办法去想像。
  换成一个男人,大家就熟了,就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了。
  哪怕是坏结果,已知的坏结果也比未知的坏结果更好。
  没人知道安乐公主接下来会做什么。哪怕他们猜到安乐公主想当皇帝,可当上面是个女帝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他们更无法想像。
  所以凤凰台下的文会不管开上多少次,都是从三个坏结果中选一个可以讨论得下去的继续讨论。
  若安乐公主登基,那还是大梁吗?
  公主若是嫁人,大梁会改姓吗?
  如果公主当皇帝,天下不认,各城各世家不来臣服怎么办?
  公主是有许多兵马,但这些兵马真能把天下打下来?
  未必吧?
  讨论到这里,就没办法再往下设想了。
  确实安乐公主到现在都做得很好,可没人认为她能一直做得这么好。
  换一个人选,如果是义军呢?
  义军有三股,李、包、伍。异日他们真的打败云贼,进入凤凰台,这三家谁为首?谁登龙位?
  只怕到时又是三家混战,天下难安。
  再换一个,云青兰呢?
  首先,云青兰的性情他们已经知道了,为人量小,少智,唯勇之一字可取。
  可如果是他的话,反而是最简单的。
  首先皇位不会再有争议了;
  其次,一个量小又少智的皇帝也不是那么难侍候,各家的典籍中不少类似的皇帝。
  最后,他是一个男人。
  所以,除掉一些因素,单纯以三方势力来说,云青兰是公认的最好侍候的一个胜利者。
  姜姬听完就懂了。凤凰台下的人也真是什么都敢去议,他们这是把“皇帝”给放在秤上一一秤量,最后秤出一个最合适的。
  虽然过于理想化了,但也不失智慧。
  生存的智慧。
  如果让他们来决定皇帝人选,最后当选的说不定还真是云青兰。
  因为这个“皇帝”他们最熟,也最好应付。
  龚香:“但此计可行!”
  这种间人,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公主没有提出之前,他也想不到。公主会这样挑选说客。
  可再仔细推演一番后就会发现,这类说客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
  王姻也点头,“公主此计高绝,当行!”
  姜姬见这二人都说好了,就道:“那就照这样去做吧。”
  真正动手的肯定不能是姜姬。
  连王姻都不敢出面,他只得七转八绕的寻到这些人的亲友身上,想方设法送出一笔“外财”。
  为了刺激这些人有反应,姜姬也做了一场戏,特意大腹便便的出来,与风迎燕在殿中交谈,再亲自送他出来,好叫在阶下等候风迎燕的士子们看到她的肚子。
  风迎燕出宫途中就被人拦了,他并不介意公主有子,可别人介意!他平时颇为追捧安乐公主,称其有帝王之才,结果当街被人逼问“何曾见帝王大肚?”
  气得风迎燕拔剑与人相斗。
  闹市街上,著名的灵武公子为安乐公主冲冠一怒。这下连姜姬肚子里的孩子的来历都成谜了。
  得了财资的那些义士很快就一次激烈的文会后,纷纷出走,不知去向。
  广御宫中,姜姬抚着肚子说:“让马商注意些,盯准了,看这些人到了哪里,又要去哪一家。”
  王姻道:“是,奴奴这就交待下去。”
  此时侍人过来道:“公主,风迎燕求见。”
  王姻询问地看向姜姬。
  “让他进来吧。”她道,“他应该是猜出来了。”
  不然何必当街争斗?
  这就是在替她浇油添柴呢。


第717章 储君
  凤凰台下有十巷十街十道口; 都是曾有一段故事的。
  十道口是一个有十个出口的地方; 里面七转八绕,相当复杂。听说原来一个大家族住在这里; 后来家势凋零; 各支都分家各过各的去了; 再后来有几支不在凤凰台了,剩下的地就归了别人家; 重新又盖了房子。
  如果是外地人,在十道口这里一定会迷路。
  时达刚到家就听说有人登门拜访; 请进来一看,原来是文会上的一个生人。
  “小姓时,与公子几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人。”这人生得矮壮,看举止应该是读过书的,但说话做事都不够大方,时达就不欲跟这种人结交,哪怕这人贴上来; 他也不怎么搭理。
  没想到竟然跟到他家里来了。
  既然是客; 那就只能招待。
  时达让人送上酒菜; 勉强算是一尽主人之谊。
  这个也姓时的; 自称叫时迈,跟时达聊了一阵后,结结巴巴的背了一段家谱; 最后坦白; 他确实是来找时达认亲的。
  不过两人的亲戚关系实在是远了; 一定要续的话,可能要从一百多年前续起了。
  时达让人送来家谱,两人对着家谱查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时迈所说的那个带着家人远走的祖宗。
  两人再续一续年齿,时达算是时迈的叔爷爷。
  但怎么看都是他比时达大多了。
  时迈一见找着“亲人”了,当即跑到庭院里对着月亮又哭又嚎,相当激动。
  时达见真是个便宜亲戚,只得认了下来,让时迈别住外面了,搬回来住吧。
  时迈高兴极了,自己都不走了,让下人回去搬行李。
  时达的父亲早逝,家中母亲也不太管事,全由着时达一个人做主。
  一个家中的老管家劝时达不要接济这些穷亲戚,时达反笑着问他:“时家还有钱让人图谋吗?”
  这就尴尬了。
  时家真是挺穷的了,穷到只剩书和家史了。
  时家也是传承相当久的一个世家了,但历史久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很有钱。
  家里房子很大——祖宗盖的。
  家里仆人很多——都是世仆,也跟家人没区别了。
  家里书多——都是一代代攒的。
  家里没钱——因为攒钱不是时家的爱好。
  一个家族想要长盛不衰,在这个时代只有一条路能走,那就是要一直保持有顶尖的人才,而且这个人才还要一直能站在皇帝的面前。
  直白的说,就是每一代都至少要有人能当官!
  一旦没有人当官了,那家族的生命就会很快消失。因为一代没有接续,那下一代就少了一个引路人,如果两代都空白了,第三代连上殿的门路都没有了。
  没有了亲友的帮助之后,到了第四代、第五代,想再往凤凰台爬,那就是难如登天。
  因为别人家没必要把已经占住的位子让出来给你。
  这样消失的世家有很多,而大多数世家都是这么自然消亡的。
  真正倒在皇权和阴谋下的世家还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因为人才断了顿。
  姜姬觉得,这也是另一种的优胜劣汰,社会达尔文。
  她挑选的说客中,有八成都是这样失去地位的世家子弟。
  他们更渴望成功。像黄家就没这么丧心病狂的子孙弟子,黄松年还在,黄家子弟没有前途未卜的急迫,他们背靠大树,十分安逸。就算想一展所长,也不必这么孤注一掷。
  她真心希望这些人可以成功。
  但由于这种做法实在太冒险,成功率不好把握。所以她需要源源不绝挑选出人来,不停的送出去。
  幸好她再次有孕的事已经传遍大街小巷,托风迎燕的福,名声响亮。
  她毕竟是“未婚”,而且前面已经有一个孩子了,再来一个,大家就不准备“原谅”她了。
  怎么能一错再错!
  但这种事又不能宣之于众。安乐公主坦然了,有劝诫之责的世家不能坦然,只好都冲着黄松年等人去了。
  这事,龚香等鲁派的都逃过一劫。
  黄松年被人堵了门,来人一点都不客气的质问他,“安乐公主行止失矩”之事。
  哪知黄松年特别自然的反问:“公主品德高尚,世人不及。你何德何能来指点公主?”
  来人一下子被问呆了,思考半天自己好像确实没有什么很出名的事绩能给他撑腰啊……
  第二个人见这人哑巴了,干脆跳过这个人,直接问“安乐公主有子否?”
  一屋子的人等着听黄松年的回答。
  都认为他必定会否认。
  谁知黄松年点点头,“自然是有的。公主青春年华,又有爱人在侧,怎会无子?”他又问这第二个人,“你与公主年龄相当,不是已有四子二女?公主有子有何稀奇?”
  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强得多,在黄公这种自然的态度之下,仍坚持质问:“我与我妻有子,乃夫妻之道!公主无夫,因何有子?”
  黄松年:“你只与你妻有子?”第二个人:“……”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家中宠婢爱妾多着呢。
  黄松年:“既然如此,公主难道不如你?你都能做的事,公主反倒不能做?”
  第二个人:“……”
  他当然不能说公主不如他。
  这下没人开口了。
  剩下的人也看明白了,黄松年是站在安乐公主这一边的!
  他绝不会帮他们去劝告、指责公主的。
  第三个人开口时,话就婉转了许多,改为提出安乐公主既然身在高位,那就必须要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所以对她的要求就要高一点,别人做不到的事,她需要做到才对。
  所以,她没有丈夫却生了孩子的事,是一定要给天下人一个说法的。
  黄松年这回笑了,问这个人:“几曾见过君王有法?”
  ——你见过皇帝需要遵循的法典吗?
  一群人全哑巴了。
  全都是读过书的人,都知道皇帝的职责除了四时祭祀之外,别的都不算强制规定。除了有天灾而需要皇帝认错之外,不管皇帝做了什么,他都不必向天下人认错。
  天下的法典,都是教皇帝如何管理天下人的,都是他去管别人的,没有人能管他。
  确实,每一个士子都有责任去告诉皇帝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
  但皇帝没有必要一定要听!
  他听了,那是美德!
  美德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十个皇帝里有一个能时常听一听臣子的劝诫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通常是十个里一个也没有。
  而黄松年,大家都知道。他不是徐公,他不以教导天下,教育皇帝为已任。他带着整个黄家的行为准则就是:皇帝说的一定是对的。
  第四个傻子——所有人在事后都骂死他了——开口道:“安乐公主非帝王!”
  黄松年:“行王事,未戴帝冕,亦为帝。”
  ——只要她做的事是皇帝做的,哪怕不戴皇帝的头冠,她也是皇帝。
  他可能还怕这句话不够吓人,又添了一句。
  “吾愿奉安乐公主为帝。”
  不到黄昏,这句“吾愿奉安乐公主为帝”就传遍凤凰台了。
  各家听到这句话后,不少都疑心消息有误,等确认是真的之后,皆大惊失色。
  黄松年跟徐公不同。他禀性人人都知道,畏难爱退,他永远都不是先锋,但如果该跪了,他跪得比谁都快。
  他都跪了,那意味着别人也都该跪了。
  安乐公主有意染指皇权这件事,世家们大概都心里有点数。
  前有朝阳,后面再来一个安乐也不奇怪。
  现在皇帝就是个空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