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39章

姜姬-第639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凰台的人都是傻子。他们不听公主的话,早晚要后悔的。
  他跟随公主从鲁到此地,什么时候也没见公主犯过错。
  既然公主城和万应城都开始种马草,那马草一定是好东西!
  他还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外面,果然听说的人得知是公主城先做起来的,都纷纷响应。
  所有的商人都知道,只要跟着公主,就能赚钱。
  马草种得多了之后,公主果然就拿出办法来了。只不过是在地上挖坑,将马草压实,压成方块,立刻就可以运出去了!这样还不易发枯,哪怕放上十几天,运到地方后打开,里面的还是新鲜的。
  现在除了凤凰台之外,河谷那一片全都需要大量的马草。他们打来打去的,自己的事都不干了,连喂马的马草都要从外面买。
  价格再低贱,走这一趟也不亏。
  那些城里的有钱人都想逃出来呢!
  再说了,路上还能拾些奴隶带回去。来回都不空手,他怎么会不发财呢?
  这时,外面的护卫过来说:“捡了一个人。”
  商人点点头说:“死了没?没死就喂点水扔到车上去带着吧。”
  护卫说:“没死也只差一口气了,已经灌了水,放在车上了。不过看起来是个当兵的,手脚都不错,没残废。”
  商人:“看他的命大不大吧。命大的话,回到凤凰台,公主肯定愿意收下。”
  他路上拾的人,基本都“免费”送给公主。这样的礼物,公主一定会收,还不用多花钱,多好!


第702章 送行
  夏季; 往年这个时候; 城外应该都是旅人和商人; 走亲访友的百姓; 来往两地的歌伎乐伎等。
  “看看外面; 看看城里。”毛峰指着街上:“现在是夏天; 外面却一个乘凉的人都看不到,连小孩子都不出来了,你见过这样的华城吗?”
  仇道千沉默着不说话。
  毛峰是凤凰台毛氏子弟。少年就出门求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凤凰台。他三十四岁时投到华城仇氏门下,成了仇道千的宾客; 两人之间亦师亦友; 后来他娶了仇道千之妻的妹妹,两人更加亲密无间。
  仇道千的心事只有他知道,在整个仇家; 他也只敢以毛峰面前说说心里话。
  毛峰之前就不太赞成仇家掺和进去; 可那个云贼来索了三次粮后; 又打起了华城丁壮的主意; 要在华城征丁; 仇道千这才转而投向了义军。
  可华城并没有自己的军队; 族中也没有擅长领兵的勇士; 哪怕投入义军; 对华城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个找它要粮要钱的而已。
  这段时间以来; 仇家已经把城中富户都给要遍了; 城中百姓也吃了大苦头; 街上没有哪家店铺还敢开门,百姓也只敢把家门紧紧关上,男人和女人都不敢出来。
  毛峰建议仇道千从义军中脱离出来,不要管什么义军了。
  仇道千发愁他现在离开,反而会被义军中的其他人记恨,就是云贼那边也不会放过他。
  毛峰说:“我愿意去凤凰台,见一见我的族兄,或许……如果凤凰台那边愿意站在华城这边的话……”仇道千不报希望。凤凰台外强中干,皇帝连云贼都放走了,现在这里打成这个样子,各家都在拼命的集结兵力,屯集粮草,打造兵器,皇帝不是一样管不了吗?
  可现在除了找皇帝求救之外,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仇道千最后只能答应毛峰,让他去。
  他亲自替毛峰挑选从人和护卫,准备行装、马车,把毛峰送出了城,依依不舍地对他说:“如果不成,就早些回来吧。”
  毛峰握着他的手重重的拍了拍,“放心交给我吧。”
  仇道千目送马车远去,仍旧愁眉难解。
  凤凰台。
  姜姬正在听风迎燕解说战报,顺便吸引一点地理知识。
  云青兰和义军发生大战的地方,是一片平原,也正是她当年到凤凰台时经过的那一大片眼馋的好地,非常适合百姓耕种居住。
  但正因为那里适合人居,所以那里的大姓、小城特别多,星罗棋布。可以说走两步就能碰到一个村镇,村里能随随便便找出两三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姓。
  人多、地多、粮多,云青兰在挑选抢劫对象时,理所当然选了那里。
  她之前接到的不交税不交赋的奏表,也在其中——人多胆子大。都觉得自己可以站起来伸伸腰,不听皇帝的话了。
  她把奏表挑挑选选,送给了云青兰。
  云青兰就借着这把刀,捅上了这些城。
  这些城当时肯定没想到,他们试探皇帝,起反应的却是云青兰。
  要说挖皇帝的墙角,云青兰才是第一个挥锄头的人啊!明明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他怎么对他们下手了呢?
  而且手中竟然有圣旨!起旨的还是徐公!
  所以从一开始,义军的气势就有点不太足,还有点摸不着头脑。
  后来还是有人抓住徐公不再是徐公,而是庆国丞相的事说徐公已从贼,这圣旨也有问题,算是多多少少挽回一点颜面。
  不过这个仗仍然让他们打得节节败退。
  云青兰那边气势如虹!
  虽然在姜姬或徐公看来,云青兰从凤凰台逃走是一步臭棋。但在云青兰自己和他的属下看,这明明是一步好棋!
  当皇帝显然有点太难了,退而居其次,当个诸侯王不是很好嘛!
  他们到了河谷以后,王宫也建起来了,封官授爵人人有份,比以前屈居在皇宫里当个护军好多了呢。
  而且有徐公和姜姬在背后给云青兰鼓劲,云青兰打起仗来一点都不怕的。
  别人说要去凤凰台告状,要告诉天下人,云青兰擅动刀兵,乃大不敬之罪。
  云青兰哈哈一笑,竟然说“凤凰台与家无异”。就差说安乐公主对他真心一片,谁去告状都没用了。
  他这里上下一心,都觉得自己走在光明大道上。
  义军那里,各自为政,各有心思。
  姜姬还发现,她算错了一件事,就是各城拥有的兵马,可能根本没有她想的那么多。
  风迎燕以灵武打比方,他实话告诉他,灵武真正的兵马数只有两千余人,而且非常单一,没有步兵,全是骑兵和弓兵。
  在他后面的固卫,虽然有着看守诸侯王的“职责”,但崔家到固卫后,觉得花钱养兵没有必要,反正这固卫又不是他家的,真大军压城了,出城投降就是,这样方才不伤一民一物。所以固卫的兵数可能只有一千左右。
  她恍然大悟。
  在这样一个“和平”的世界里,以打嘴仗为主要模式的世界,任何一个城池都不可能花大力气养兵。
  只有那么几个比较特别的。
  剩下大多数都是不想白白花这个钱的。
  他们可能会屯集许多兵器,比如箭头、刀、枪头等铁器,因为打仗时武器的消耗是很快的,打造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但他们不会长年累月的练兵,更不会没事屯上几万兵。
  各城屯兵大多以千为单位,过万的很少,小城更可能连几百人都没有。
  平时根本用不到,等到真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把城中的男人都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兵器,临时操练一番就让他们上战场了。
  等到这一群乌合之众联合到一起时,手里有兵的,当然不愿意白白消耗掉;手里没兵的,只能给钱给粮,当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一直给。
  这就是义军最大的矛盾。
  所谓的义军,其实是由某几个家族倡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顺便扩大地盘。
  风迎燕从商人送回来的情报中告诉她,这段时间里发生的联姻代表着什么,又有哪几家因为无法支撑而有了退意,更有浑水摸鱼的人。
  比如安城,他们那里就不出人也不出粮,只出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美文,以振奋军心!
  姜姬听到这里就笑了。
  笑完就叹气了。
  她是真没想到这群人这么没用。一堆人打一个,都能让云青兰占上风。
  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这场糊涂仗已经有人想退出了。
  云青兰估计已经觉得自己战无不胜了。接下来,他很有可能会跑到凤凰台来。
  但她现在不需要天下人把目光集中到凤凰台。
  风迎燕走后,姜姬叫来了王姻,问他能不能找人把皇帝在河谷的消息送出去。
  皇帝在哪里?这个问题到目前根本没有人深究过。
  就算是这座城里的人还有人相信皇帝仍在宫里,安乐公主正是为了照顾皇帝而来。
  而外面的人更加不需要确认这个:皇帝当然在凤凰台。
  就算云青兰拿出过圣旨,也只是被人猜测他把帝玺带走了。没人想过他把皇帝也一起带走了。
  因为如果皇帝真的被云贼带走,凤凰台不该一点反应也没有啊。怎么说也要天摇地动一下的。
  凤凰台的毫无反应“证明”了皇帝还在家里,没跑到外头去。
  王姻一听就想摇头,“公主,三思啊!如果知道皇帝陛下不在宫里,那……”天下大乱。
  皇帝在宫里,这皇帝的权威就还在。哪怕云青兰把徐公带走了,把朝阳公主带走了,可能还带走了帝玺,但这一切都比不上皇帝的一根手指头。
  如果云青兰连皇帝都带走了,皇帝还一声不吭的,那这个皇帝就真是弱的不堪一击了。
  “皇帝”这个形象会彻底丧失权威性。
  一个傻子能当皇帝还十几年没出事,正是因为“皇帝”的权威性没有丢失。
  一旦皇帝失去权威,那就不会再有人畏惧皇帝了。
  王姻:“只怕马上就会有人到凤凰台,求见皇帝。或是求见公主。”话音未落,他就明白过来了!
  公主正是希望从凤凰台走出去。
  现在凤凰台上下都已经在公主的掌握之中了,公主开始想要外面的人进来了,她也想走出去了。
  他的脑袋转得很快。
  “这样一来,他们一定会对云贼群起攻之。”
  义军为什么出现?不是为了真的扶助正义,而是做第二个云青兰。
  云青兰是一个非常好的靶子。他不但用亲自经历告诉大家现在可以干什么了,他还能用自己的死来成全别人。
  打败云青兰,砍了他的头的那个人,不但成了“皇帝”和天下的恩人,还会接收云青兰留下的一切——包括河谷,甚至还有王位。
  “皇帝”到时一定要以重礼酬谢此人。庆王的王位和庆国的封地就是最合适的礼物。哪怕“皇帝”不想给,这人不让出来,“皇帝”也没办法把人赶走。
  如果再加上皇帝就在云青兰手中,这个人还救了皇帝呢?
  皇帝还非常弱小呢?
  共治江山都不是梦了。
  云青兰那里的“人质”还很充足。还有徐公呢。到时这人不但救了皇帝,还救了徐公,徐公难道不替他吹捧一番?
  在云青兰抓走徐公前,没人觉得徐公会屈从。但那是以前了。
  现在徐公除了一个好名声之外,他还变得非常容易打动了。
  至少那个将要打败云青兰的人不会觉得打动徐公是一件难事。徐公都愿意替云青兰拟旨,愿意做庆国丞相,会不愿意为一个忠臣说两句好话吗?
  王姻答应了。
  他回家以后,思考了数天,终于找出了两个人,可以去做这件事。
  这二人都是凤凰台底下的世家出身,都是曾经风光过,后来又落魄的家族。
  这二人比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们更有野心。有野心的人,才会愿意去冒险。
  这二人一个叫齐藉,一个叫梁藻。
  王姻分别请二人过来,分别与这二人密谈,然后约定了等二人成功回来之后,必定鼎力助二人列席公主座下。为了取信二人,他与这二人结为异姓兄弟。
  “等兄归来,弟为兄唱歌起舞,祝兄一路平安。”王姻站在官道旁,长揖不起,等他直起身,前方的马车已经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影子了。


第703章 路在何方
  风是热的; 里面有土。
  齐藉坐在车上; 车帘全都卷了起来; 但他身上的衣服还是湿透了,最后不得不像车夫一样把衣服脱下来,只穿一条短裤; 衣服就晾在了车顶上; 用石头压着。
  车里有四个长颈陶瓮用来盛水。出发不过半天; 他已经快把一瓶水喝光了。
  车夫是他的从人,也是他父亲的庶弟,从小伴他长大; 亦兄亦仆。
  从人:“不要再喝了; 我们距离万应还早呢。”这一车水是给他喝到万应的; 这才刚出发就快喝完一瓮了。
  齐藉:“我知道,但真的太热了。”
  他在家里时从没想过赶路会这么热,他喝了一上午的水,到现在一泡尿都没有,全变成汗了。
  “你要是能下车来,我们就可以在四天内赶到万应城。”从人说,“不然水可撑不下去。”
  齐藉看看头上的大太阳; 想了想; 答应道:“那停车吧; 我骑马。”
  他换了马之后; 速度就快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