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630章

姜姬-第630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要向皇帝告状; 不管是凤凰台里面的世家还是外城的世家; 都只有一个办法:找一个皇帝的熟人; 敲开他家的大门,求他帮你把表递上去。
  如果没找对人,没人愿意帮你递,那就只能在宫门前自尽看能不能引来宫中侍卫帮你这个忙了,万一不小心被当成刺客,那就白白丢了性命。
  现在公主身边全是鲁人,以前凤凰台的世家递奏表都是递到毛昭和白哥这里来,这几本却不是经他们的手递上来的。
  是谁?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获得了凤凰台下世家的信任?连这样的奏表都愿意交到手上?
  这表看似是向公主告状,事实上还是在探凤凰台的虚实。不管这台上坐的是皇帝还是公主,外面的人都想知道,这个人到底有多少实力?又有什么样的野心?
  他是坐在凤凰台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呢?还是想行使皇帝的权力?
  他是喜欢一个人吃独食呢?还是愿意与他们谈条件?
  他是一个强硬的人?还是一个软弱的人?
  这些都是外面的人想知道,想探明的。他们会不停的试探凤凰台底限,这决定着他们会如何对待凤凰台。
  凤凰台现在就像一个衣衫半褪的女人,围着她的人都想知道她的衣服好不好脱。
  这样的阴险谋算,不是相信的人是不可能托付的。至少这奏表递出去的时候,他需要相信这个人不但可以递到公主面前,还不会让这本奏表的意义打折扣。
  毛昭再问:“这是一起递上来的?”
  一本一本的递当然不如一起七八本的更震撼,这也显得云贼是何等的可恶,求救的人的求救之心又是何等迫切,何等逼真。
  王姻在左三点头示意,“正是某三日前奉于殿前。”
  毛昭目光如电,盯着王姻看了一眼,又慢慢收回来。他本是凤凰台上重臣,徐公座下数得着的,这一眼虽然没说话,也重似万斤。等闲人在这种地方,被问上这两句话,再加上一个眼神,背上都该出汗了,王姻还是那么平静。
  殿中一片静谧。
  就像刚才毛昭没有逼问王姻,王姻也没有避而不答。
  姜姬不管这些眉眼官司。现在这些人的□□味越来越浓了,日后还会更浓。
  她叫毛昭与白哥来是为了正事。
  “这些人的事,给我讲一讲。”她道。
  还是没文化。这些大梁世家的历史几乎与大梁等长,要想打败他们,就要先了解他们,不然前脚你定个计,派兵去打,后脚你才知道这一家早就分了支,远方还有他家同姓或同乡的三座城,因为离得远没能在这次一口气解决掉,等于打草惊了三条蛇,多气人。
  因为家族姓氏这个东西它有时不止有一个写法,搞不好不同的地区同一个姓有好几种写法呢,它们都曾经是同族,住在同一片山谷,后来才慢慢分化,或许肉不能一起吃,钱不能一起赚,但敌人一定可以一起打。
  其他还有很多种情况,她在定计之前一定要先彻底的了解他们才行。
  这就显得她身边的幕僚不足了。在莲花台时,她先有冯瑄,后有龚獠与龚香,都是本地土著,替她省了不少事。
  现在到了凤凰台,徐公早跑得没影了,只留下一个白哥,虽说是学富五车,但人到底还是太年轻了。
  毛昭又总是心有顾忌。
  她早就授意王姻与姜俭从世家中捡几个像霍九弈那样的,或是落魄世家,或是本人就没心没肺,对大梁皇帝没什么忠心的,荐上来她好用一用。
  目前还是没什么结果,看来凤凰台下的世家……说圆滑也好,说谨慎也罢,总之,个个都是缩头乌龟。她都摆出礼贤下士,愿许高位的条件了,硬是没一个敢上钩的。
  她都怀疑徐公是不是把凤凰台下的反骨都给杀光了,留下的全是软蛋。
  现在转一圈还是只能找毛昭和白哥。
  姜姬笑得很温和,心里叹了口气。
  人才难得。
  毛昭最后还是替这些奏表的世家说了好话,姜姬听着就知道其中必有不尽不实之言。
  但听个大概也行,然后就放他们两人下去了。
  等毛昭和白哥退下后,姜武问:“要不要我带兵去看一看?”
  从去年年尾——云青兰是十一月中旬发了疯一样点兵出征去打仗的,冬天带兵出征,这么蠢的事姜武都没干过——打到现在,也有半年了。虽然是停停打打,先骂再打,逃逃打打等多种打法相结合,听说真正交兵的次数可能还不到五次,但无法避免的是战场已经扩大了,被迫牵连进去的城也越来越多了,可以说他们打到哪里,那里的城都必须表态站哪一边,想闭门保持中立都很艰难。
  云青兰根本没那么多粮食,他带兵出来攻打别的城的最初目的有一个就是抢粮,所以他抢到粮了,就可以接着打了,没有粮了,就再找一座城去抢。
  被他抢的城有的反抗了,加入战局;有的无奈开门请他进去了,以为他会客气一点,结果反而被抢得更厉害了;也有的被迫跟他站到一起,带着兵加入了‘反军’中。
  “不用,他们现在打得更热闹呢,我们站旁边看着就行。”姜姬说。
  霍九弈一直带着兵在外头呢,随便他干嘛,姜姬没有要求他一定要帮着哪一边,随他自己判断情况。听说他现在也算小有名号。
  不知是不是凤凰台没什么人注意,还是她这个安乐公主封的将军不重要,姜武和霍九弈那天明明都受封了,但现在外面唯一有名的,安乐公主的座下大将只有花万里一个人的名字传出去了。甚至有人以为只有花万里,他就是大将军。
  霍九弈似乎也用了假名,但一直都没被人发现还是挺有意思的。
  最有趣的是,不管云青兰是不是一个被天下人唾骂的“云贼”,现在分属两边的人中,义军的盟友远远没有加入云贼的人多。哪怕两边只是跟她一样站岸上看着,对云青兰这个“庆王”示好的人也比“除贼”的人多。
  不知那些从凤凰台跑出去的人是加入义军,还是去从贼呢?
  从宫里出来后,王姻回了他在宫外的“家”。
  这座宅子是旁人所赠,只求王姻庇护。王姻笑纳了宅子以及主人家的女孩子,他在鲁国已经有了妻子,所以只纳了妾。
  他对女色没什么兴趣,龚相曾调侃道见过公主之绝色,世间再无女色能令他动心。王姻也觉得这话是对的,除了公主之外,世间女子任凭多妩媚动人,深情如海,也不过只有青春光景而已。他会收下女子,也是为了令凤凰台的世家放心接纳他。
  公主一直很喜欢世家的人才。
  王姻知道,哪怕是姜将军都在防备着公主身边出现新的人与他争宠。他又岂能免俗?
  但今日他发现,公主是真的需要凤凰台的世家相助。这不是他或龚相能弥补的。
  如果他晚一步,可能又会落到龚相的后面。
  所以他一回来就道:“有请灵武公子。”
  结果门外有一个男人朗声笑答:“某已到了。”说话间,一个年约五旬仍风姿绰约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到了门前就是一揖:“某日日都盼着大人回来,日日都盼着大人要见某。今日总算是得偿心愿!”
  他露出个笑来,竟还带着一丝天真之态。
  王姻下定决心后就不再迟疑,点头道:“我会荐公子上殿,但是否能得公主青眼,就要看公子了。公主并非贪图美色之人。”
  “我知道。”那人笑着说,“反倒是我,对公主念念不忘。”
  王姻也不见怒色,竟然说:“如果公子能令公主动心,那我倒要恭喜公子。”


第691章 新友旧人
  王姻第二日就向姜姬提起了灵武公子,当然; 他没说什么好话; 于是姜姬从他嘴里得知当年她在灵武就被这个灵武公子看穿了; 然后他就一路追着她到了凤凰台; 不知中间又出了什么事,反正灵武公子——风迎燕说见她得了徐家庇护后就回家了。直到这次听说她带着小太子进凤凰台了; 又匆匆赶来。
  姜姬好奇道:“他为什么赶来?”
  王姻面无表情:“据他所述,是因为担忧公主与太子身处险境; 恐公主为人所乘,才赶来; 欲护公主周全。”
  姜姬笑道:“倒是一片真心。”
  王姻点点头; “他自从见了为臣,每日都要一叙衷肠; 自陈枯长岁月; 自从见到公主后才知月明花浓。”
  翻译一下就是他活了半辈子都没动过心,日子是白过的,一见她就动心了; 天也亮了花也香了。
  姜姬听了点头; 笑道:“他文章似乎不错?”瞧这男女勾搭的事,让他一说,又隐晦又动人,还一点都不低俗。
  王姻:“琴棋书画; 调脂弄粉; 堪称风月将军。”他留风迎燕在他家住了半年; 连他娶的小妾都对风迎燕情根深种,频频自荐枕席,有时王姻在旁,小妾都能对风迎燕眉目传情,哪怕王姻问起,小妾也不瞒,直言“虽父将奴予了大人,大人百般怜惜,并无不足。但自从见了灵武公子,心儿却系在灵武公子身上,只求一顾,此生无憾。”
  ——虽然我爹把我给了你,你对我也挺好的,但我就是对灵武公子一见钟情了,他是要肯搭理我,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在这方面他是服气的。
  王姻绘声绘色的说了一通,逗笑了姜姬,他方也笑道:“我也曾问过他可愿收下此女,不想他拒绝之后,那女子仍然心系于他。”说罢摇头。
  他说这么多,她都明白——他是说他只是荐上来一个“宠儿”,并不是什么才子贤良。
  不管他是为了打压风迎燕,怕他日后得宠,还是为了避免龚香记恨他,姜姬都愿意成全他,给他这个面子。
  她道:“今晚让灵武公子侍宴吧。”
  王姻心满意足的退下了。
  今晚他自然会把风迎燕打扮好了带来。
  他刚走,姜武和龚香一起来了。
  姜姬笑呵呵的先看姜武,他说他还是不太放心,担心战场扩大到凤凰台来,万一呢?虽然现在云青兰酣战着呢,不太可能脱身过来,但凤凰台边缘上还是应该再驻点军,建几个哨点、驿站。
  姜姬说可以,你去吧,想建几个建几个,钱不够出去抢,杀了谁都不用担心。
  姜武得了这句话就出去了。
  龚香等姜武离开后才状似不经意的说:“将军日渐成长,日后必可为公主的擎天之柱。”
  这话是夸,但也是提醒。因为姜武刚才的举动是第一次。
  第一次.
  他主动向她要了一份权力。
  哨点或驿站在这种时候不但意味着可以驻军,也意味着姜武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目前,姜武、霍九弈和花万里三人在凤凰台都是只有职,没有位。他们都是将军,但大军在城外营地驻扎,城中的城防早就由姜姬的侍人接管了。
  霍九弈被她放出去了,花万里递上来一本“名册”后不是在姜武门前站岗,就是在家里憋着生儿子,妻妾娶了一屋子,每天醉生梦死,好像根本不在意外面的事了。
  不管是真是假,姜姬也觉得他名声那么大,不出去也好。日后哪怕只靠这个名声让她养他一辈子也行。
  姜武就一直在宫中了,不是在陪她,就是在陪三宝。现在他自己打算走出去了,她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姜姬笑道:“可算是盼到了。”
  有她这句话,龚香就把下面的话全咽回去了。
  姜姬问:“叔叔可觉得手底下的人好不好使?”
  龚香笑道:“王大人荐上来的,怎么会不好使?”
  前段时间,王姻和龚香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一人举荐了一个人,她都留下了,还让他们自选贤才,以后这种事他们自己就可以做主了,不必次次都问她。
  龚香和王姻目前在凤凰台上的位置相当模糊,姜姬明明白白封的只有三个将军,其他就是底下的官吏,龚香和王姻却都还没有真正的职位。
  她也没有先告诉他们,日后会给他们个什么官儿,几品几级,什么位份,等等,一个都没说。只透露了相位会留给徐公,祭祀的礼官她自己兼了,所以能留给他们的位子一开始就缩水了两个。
  而且,龚香和王姻现在干的活基本一样,王姻甚至还多一点,他和姜俭还兼着实务。龚香一直在围着她转,虽然一天到晚都闲不下来,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但除了动动嘴皮子,别的基本没干什么。
  看起来,龚香略逊一筹,但他也一点都不着急。
  龚香荐上来的是鲁国蓝氏,蓝如海。
  蓝家子弟年轻一辈的几乎都被送到公主城当官了,只剩几个老头子还在凤凰台外,趁着姜姬进城,世家外逃,蓝如海带着家人把家从城外搬到了城里,并选择龚香当他的举荐人。
  蓝如海他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蓝家到这里来以后,与本地联姻生出来的六个孩子,三子三女,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