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569章

姜姬-第569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他比父,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称赞了。
  姜姬就转头指示卫始,两篇赋都要着重描写诸侯王穷奢极欲的生活,还有天高皇帝远的自由自在。
  卫始想了想,担心会不会太露骨了。万应黎家未必会看不出来啊——他们就是商人背后的人。
  只是万应黎家不肯自己亲自出面求购,这才转托给商人,宁可让商人赚这个钱,也不要这件事明面上跟黎家有太多牵扯。
  “他们也没安好心啊。”姜姬笑道,“不然,何必要吹捧庆王大公子呢?黎家习惯了,不选老大,总是挑老二下注。”
  这话粗俗,但卫始明白后就皱了眉:“这么说,这黎家打着这个主意?”
  黎家一开始选的就不是庆王,而是庆王的大公子。如果当真让他们计成,那庆王与其长子就不可能和睦了。
  挑动父子不合,这黎家其心可诛。
  卫始很讨厌黎家这种做法。他虽然信服公主,但那是因为公主有大智慧。黎家只是想从河谷取利,就能对一国诸侯父子下毒手,可见其趋利之心何等热烈。
  既然黎家存心不良,就算看出赋中文章也不会在意,说不定还会以其为宝呢!
  他用心揣摩数日,终将两篇赋写了出来。
  姜姬拿来读了一遍,只觉得满目金光耀眼,美人的玉臂纤腰触手可及。
  卫始先用三分之一篇幅夸诸侯王的权柄之大,虽上有皇帝,但皇帝之下就是他,这一方天地水土皆在王之掌中!四方神明,山河草木,春夏秋冬,皆听王之号令!
  当真是非常威风了。
  然后再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夸庆王的宫殿,何其广大,何其华美!
  崇山之上有宫殿,四海之滨有宫殿,山川秀美,皆为王土,王号令一声,三月即建一宫,宫中有南海宝树,有西山巨鼎,有东涯的美人,有北地的盈盈白雪。
  天下之珍,皆在其中。
  最后,夸奖庆王是何等的雄躯英魂,天上的神女在云端看到都会脸红,水中的仙女听到庆王将要到来的足音就浮出水面,娇羞欲滴,又有一个出生在神山仙树中的神女,因为听到庆王的事迹而对他日思夜想,终于忍不住在深夜之时潜到庆王的宫殿帐中,欲与他春风一渡。
  总之,在结尾时仍叫人意犹未尽,因为又有一个神女对庆王神魂牵系,百般思念了。
  姜姬把这两篇赋打包给了商人,商人哪怕没读过多少典故,读这篇赋时也忍不住一再咏读,爱不释手。
  他甚至觉得付给姜姬的钱太少了。
  姜姬轻描淡写的说是她的某个情人从她所请才写的,非常难得呢。
  她的“情人”也算是有免检标志了。
  商人就立刻以为是哪家的公子,悄悄做了鲁国公主的入幕之宾,又在公主的软语相求之下写了美赋,啊呀,他赚大了啊!这种公子他可是见都见不到的,捧着重金上门都会被赶出去呢。
  商人将赋视如珍宝的捧走了。
  河谷粮的收取工作已经进入了良性的进展。价格不用她再托就一飞冲天,而且在一个月以前,就开始有大批的河谷粮一批批的冒出来。
  据查,这些真的是河谷粮。
  姜姬当然立刻全都收入囊中了。
  河谷粮的粮种都是优种,她已经命人送回鲁国和郑国进行试种,虽然植物这种东西,可能在原产地才能长得好,但谁知道呢?如果河谷粮到鲁国和郑国后,刚好因为没有针对它们的病虫害而丰收呢?如果河谷粮中有合适的谷种可以在鲁国和郑国的土地上生长呢?
  那就意味着,鲁国和郑国那个地方又多了一种粮食啊!
  她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粮食的。
  接着,她从商人那里听说了河谷的另一个传闻:那里开始征丁了。
  商人叹气:“十室九空啊。听说很多人都想往外跑,但他们都被抓回去了,没几个人真的逃了出来。”
  不过另一个商人送来的消息不太一样,他说不是征丁,而是选美。
  为了庆王而选美。
  各家都准备送上家族中的淑女,而庆王的宫中也需要婢女服侍,这才广选良女。
  良家女有着非常高的标准。
  姜姬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以前她给姜旦以选美的名义把乐城附近的女性,特别是奴隶出身的都给征到了宫中。
  那时的标准只有一个:女的。
  现在她才知道,要想进宫服侍诸侯王,宫女的出身家世都要经过挑选。
  首先,父母俱在,并且父母没有劣迹。这个其实是要求良女的父母不是出族之人。
  其次,五代以内,没有恶疾。也就是说没有突然得急病死了的。在这个时候,突然暴毙好像被认为是有大罪,才会被上天索命。
  疯了的也在其中,还有久病不愈,又不知是什么病的。
  再次,本人没有病。不是天聋地哑,手足俱全,身上没有伤,行止坐卧都没问题,在外名声很好。
  最后,良女哪怕嫁了人,有了孩子,只要符合以上几条,都要入选。瞒选者家族亲人都要受罚。
  从这一条上,姜姬发现凤凰台这里也没有形成要求女子贞洁的风俗,也没有完壁的说法。
  这一点比鲁国那里更开放些,或者说总体形态上选择更多。
  当然,少部分的世家已经产生了“如果这个女子以前没有交过男朋友,是纯洁之身,那她就更好”的意识,他们开始将自家的女孩子关起来,不让她们在嫁人前爱上什么人,发生一段恋情。
  但这只是属于小众的爱好。
  世家女们自己爱上什么人再嫁给他更普遍一点。徐公家就是这种做风,徐青焰也是自己看上的白哥,谈过恋爱后,才嫁过去的。从开头和结果看,其实是她选白哥,而非白哥选她。
  虽然她嫁人后就想当贤妻去了。但谁也不能否认,一开始她才是那个挑选者,白哥是被选者。
  世家也更鼓励年轻男女们自由恋爱,然后结合。
  他们最多会给于指导:某家少年不错,女儿你有没有喜欢的?
  我观此家家风很好,你可以认识一下他们家的女孩子。
  但谈恋爱就有失败的可能。虽然谈上三四次会让人侧目,但谈上一两次却是很常见的。世家子孙从小读的诗歌中,描写男女情爱的并不算少,青春年少,与爱人春风一度是情到浓时的情不自禁,哪怕日后不幸分手也不会裹足不前。
  她还曾听徐青焰提过一个女孩子在婚前生了个孩子,然后此子只能以奴仆之身归于其父,因为女孩子最终嫁给了另一个公子。
  这都说明凤凰台这里的风气并不封闭,相反,它还相当开明。
  不过,姜姬觉得这个风气的产生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皇帝。
  皇权缺失,世家权大。当世家需要仰望皇帝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变得畏缩很多;可皇帝变得可有可无了,世家自然自大起来。
  当世家们各自为政,他们就会专注于谋求自身的发展。
  换句话说,皇帝不在时,世家会百花齐放。
  现在凤凰台的皇帝十七年都没出现,这十七年里,徐公虽然霸权,却没有当无冕之王的兴趣,他对世家一直是很放任的,除了他选来当垫脚的几个之外,别的世家都不管。
  所以世家才能在获得极大的自由的同时,开始成长起来。
  卫始再来见姜姬时,不得其门而入。
  侍人说:“公主已经沉思好几天了。”
  卫始只能暂时退下,改日再来。
  他站在宫门前,百思不解,公主到底有了什么烦心的事。现在明明一切都很顺利啊,河谷那里,庆王大公子正在自取灭亡,段小情也已经到了凤凰台,很快就会见到庆王,想必一切都会如公主所料。
  他更不安。
  能叫公主为难的事,难道会是小事吗?
  宫里,姜姬靠在姜武身上:“我要做的事,很可能会让这个社会重新变得……封闭。”
  自由的萌芽,会因为她的所作所为,重新缩回去,等待着下一次破土而出的机会。
  这可能会在几百年后。
  甚至,她可能会让女性的地位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可她能因为这两件“小事”而放弃她的目标吗?
  不会。
  她只是觉得有点遗憾。
  她再一次的,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将要除掉本来无辜的事物。
  上一次让她有这种感觉的,是冯瑄。
  异日的冯瑄,今日换成白哥,她就有了应对之策;那今日的为难,异日她也会有办法吗?
  或许等她登到那个位置之后,她会有新的办法吧。
  现在,只能这样了。


第621章 “虎口”夺粮
  想得再多; 真到要下手时,也只有一个选择而已。
  姜姬对着姜武——这个既不会背叛她; 也听不懂她的话的人倒了一通垃圾之后; 照旧哄抬河谷粮价,把源源不绝的河谷精米细粮收下后; 再把“珍宝”、“奇珍”卖到河谷去。
  一时之间; 公主城的商人手中突然多了许多奇珍异宝; 遗失古卷等物。
  市场也前所未有的繁荣起来。
  姜姬让卫始他们不停写一些吹捧的文章出来,不是吹捧庆王,而是吹捧美人; 吹捧奇珍; 吹捧宏大的宫殿和奢华的诸侯王。这里的诸侯王也不算是杜撰,名字都是真的; 毕竟鲁、魏、赵、郑多少代诸侯王呢,随便抓几个来写就够了。
  但事迹都是真假掺半。
  姜姬给这个诸侯王造一个能登上月宫的宫殿; 全是白玉所造,瑶池琼台。在黑夜之中,远处有人望见这个白玉宫,竟然以为是天上的月宫呢。
  ——庆王; 要白玉吗?造玉宫吗?公主城有白玉!大优惠哦!
  她再给那个诸侯王一个花颜玉肌的美人; 这个夫人声如黄莺,目如秋水; 她穿着最轻薄的纱衣; 跳着最美的舞; 躺在某大王的怀里,只可惜美人薄命,很早就死了,某大王想念了美人一辈子,说她是天上的仙女,求她再降世一次,再续前缘云云。
  她再再选了又一个诸侯王,这次,给了这个诸侯王一个好儿子。这个儿子是诸侯王身边一个不受宠爱的小夫人所生,唯一不凡之处在于,夫人生他之前,曾梦到有青龙卧在她的屋顶上。此子便生而不凡了,三岁就能杀贼,诸侯王前面的儿子全都不如这个幼弟,最后当然是这个小儿子继任当大王了。
  借着她出身鲁国的便利,她这里流传出去的关于“诸侯王”的事迹,当然可信度更高。正好适合庆王这个刚当上诸侯王,还不知道诸侯王怎么当的新手。
  看看前辈们,庆王应该就知道怎么当诸侯王了吧?
  虽然全是命题作文,但这回姜姬不要求质量,只要求数量。毕竟这些不是真要送到庆王和庆王几个儿子面前的,而是散布出去,让他们周围的人听的。当周围的人听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拿这些去讨好庆王了。
  卫始自己写不完,还把阿陀叫来,命他一天做一篇出来,把阿陀逼得直叫苦。
  姜姬宫中的侍人也被抓来凑数,专写吹捧诸侯王是何等享受的文章。
  这些人也都曾是宝马轻裘的公子哥,见识过世间的繁华,品尝过膏梁的美味,妻妾如云,依红偎翠。
  所以他们写得出大王的宫殿里,门前摆的什么鼎,殿内放的什么炉,侍人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系的是什么腰带,戴的是什么冠。
  大王喝酒用的是什么样的鼎、杯、樽;用的是什么筷子,盛汤的是什么鼎,鼎上刻着什么样的鸟兽花纹。
  汤是用什么煮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下之珍,皆在鼎中。
  是何人敬献?是殿前勇士射来的?还是忠臣良将献上来的?
  大王要歇息了,殿里烧的是什么香?来服侍的宫女是娇俏可人还是艳丽丰满?她们的手是何等的柔软馥郁?
  大王起来了,今夜要宴请宾客!殿前巨鼎倒入火油,这样的鼎要摆上九十九只,彻夜不熄。
  美酒佳肴,任人取用,哪怕放在盘子里直到冷了也没人去品尝,大王也不会觉得可惜。
  阿陀读了后问卫始,这文章中的诸侯王真是这样吗?
  卫始问:“你到过鲁国,也到过魏国,见过两位大王了。你觉得这文章写的是真是假?”阿陀犹豫道:“宫中的确有很多宫殿……也有许多美人……大王也确实时常举办宴会……”
  以他的眼光看,魏国和鲁国的王宫已经很宏大了,美人也是他生平仅见的多,宴会上昼夜不熄的火炬,川流不息的美酒佳肴也都是真的。
  他在鲁国时,也听过街上传说鲁王与公主的豪奢。
  所以……可能是真的吧?
  卫始再问:“你羡慕吗?”阿陀这回沉默良久,默默点头,“不怕叫阿父知晓,儿读时……心神荡漾,不能自已。”
  卫始点点头,又问,他还想在鲁国做魏王吗?
  阿陀此时才想起他曾发下的誓,顿时脸色大变。他在鲁国当魏王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