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547章

姜姬-第547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俭摇头:“我本是鲁人。”然后就坐下跟阿陀说他的故事。
  姜俭的故事也十分曲折。听他说他原是鲁人; 蒙公主赐姓; 后来追随赵国大夫季平游历各国,最后因为被晋国公主所救; 才肯为她所用。
  阿陀听说那晋国公主不比他大几岁,按辈份算; 那是他母亲的侄女; 应该算是他的表姐了。
  “她在凤凰台还好吗?”阿陀忍不住问。
  他对魏王没什么感情; 却向往母族。他能有现在的安稳,都是因为母亲在临死前把他送到了鲁国; 送给了姨母。虽然他也不怎么喜欢对他不闻不问的晋王; 却对晋国公主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情。
  姜俭摇头; “夫人进宫已经有一年多了; 陛下还没有见过她。”
  阿陀叹了口气,就把这件事丢下了。
  他自身尚且难保。何况,他也能去帮晋国公主夺取皇帝的宠爱啊。他只会站在姨母这边。姨母现在也没说就不当这个皇后了,应该还是会当的吧?如果真有那一天,他帮不了这个堂姐的忙,只能从现在起就忘了她。
  姜温看到姜俭几乎是立刻就得到了阿陀的信任,不免感叹,他这几年真是历练出来了。他退到一边,就看阿陀请教姜俭关于凤凰台的事,姜俭也知无不言。
  在座的人人都猜到了阿陀的打算,看他在认真努力,没有一个人去告诉他,公主是不会让他去送这本魏国国书的。
  魏国国书既成,接下来就是使者的人选了。
  阿陀在听说这件事后,就跃跃欲试。他以为自己会是人选之一,还是最合适的人,就很想自已主动站出来一回,好叫姨母和爹爹都为他骄傲。
  他并不是一个只会逃避的人啊。
  他还打算在办成这件事后,再跟姨母坦然如何操作“在鲁国当魏王”这件事。
  他觉得无非就是跟现在的鲁郑之间一样,郑虽有王,却与鲁国附庸无疑。他打算日后他这个魏王就在鲁国,魏国嘛,就是第二个郑国啦。
  至于魏国会不会因此有什么危害,魏人会不会恨他,他会不会成为魏国历史上有名的昏王,他觉得这都跟他无关。
  是啊,他是魏人,他还是魏太子。可魏国庇护过他吗?他的生父,庇护过他和他的母亲了吗?
  既然对他没有恩情,他又何必顾忌呢?
  他知道这样不对。为子不孝,为王不道。可他还是决定这么做。哪怕他知道这等于是把魏国送给鲁国也没关系。
  因为他就是要送!就是要给鲁国,这个庇护了他,爱护了他,养育了他的鲁国送上一份大礼!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阿陀的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狂喜之情。
  这甚至比去想像他会成为魏王,坐在魏国王座上更让他激动快活!
  他的生父魏王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悔恨交加,会对他恨之入骨,会恨没有早一步杀了他!
  魏人也会骂他吧,整个魏国的百姓知道了,一定也会仇恨他吧?
  可他却觉得这样的人生也不失精彩!
  如果能以这种方式留在魏国历史上,想必会令后人啧啧称奇吧?
  姜姬看着姜俭和阿陀坐在一起相谈甚欢,好奇的问卫始:“阿陀想做什么?”这孩子一看就是心里藏着一个让他激动的大计划,就像考个第一名就能对父母说让他去在耳朵上打十八个眼一样。
  一定是一个糟糕的计划。
  卫始苦笑,小声说:“还请容臣细禀。”
  姜姬就与他换了个地方,为了避免途中三宝冲进来,她特意叫姜温带三宝出去玩。
  三宝现在“喜新厌旧”。从小陪伴她的侍人都是熟人了,她更喜欢这两天才冒出来的新人。
  有姜温陪着,三宝立刻就愿意去玩她早就玩够的游戏了。
  姜姬想起姜旦小时候爱砸人,她担心三宝也有这样的毛病,所以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砸球的游戏,好几种呢。有往大缸里扔木球的,木球落入缸中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有篮球变形的,准备一个架子,下悬网兜,让她往网兜中抛球;有对着球门踢的;还有在殿中摆设许多面大大小小的锣,让她往铜锣上砸球,击中锣面越小,位置越高,得分越高。
  等等。
  但就算有这么多游戏,三宝还是很容易就玩腻了。
  亲妈不能因为她这么快就玩腻了游戏而打她啊。
  虽然真的很想打!
  只好想别的办法,挑选三宝最喜欢的侍人——全是容貌出众的——让她每天抽签选哪个侍人陪伴她,剩下的都要归她这个亲妈,帮她干活,不能陪她玩。
  这样确实增添了一点乐趣。至少三宝现在已经明白殿里这些漂亮的侍人有她亲妈跟她抢。小兔崽子有一次就把来叫她起床的她最喜欢的侍人藏在了柜子里,想先把她喜欢的侍人留下来。
  那个侍人一边发笑一边乖乖躲进去。剩下的侍人就来向姜姬报信了,她只好陪女儿又玩了一回找人游戏,亲手从柜子里把那个躲进去的侍人找出来。
  那次三宝气得大哭。
  姜姬竟然有种诡异的快活感。
  她发现亲手养大一个小孩子时,总会经历相爱相杀的阶段。现在想起姜旦小时候的可恶样子,竟然升起了怀念感了。就跟三宝一样,小孩子都是这么简单直接的给大人找麻烦,他们还没感觉。
  所以,当她听到卫始说阿陀想在鲁国当魏王时,竟然没有多生气。
  “你怎么会把阿陀养成这样?”她笑话卫始。
  当年卫始就是怕她把阿陀故意养坏才接手过去的。她也以为在卫始这种正统的士大夫教育之下,阿陀会是一个有点教条,有点严肃,可能还会有点软弱,不知变通的人。
  结果,他竟然是个暴君的料子。
  再回忆一下历史上,被一群正统士大夫养出的暴君可不少呢。
  可见物极必反。
  卫始摇头,叹道:“他回魏国那几年,受苦了。”
  阿陀在鲁国时对魏国还没有那么大的怨气,对鲁国,也只是稚鸟识巢的眷恋。
  结果在魏国待了几年,再回来时就完全不同了。
  卫始觉得,阿陀当时回魏国时未必就对魏国没有期待。他当时肯定希望魏王能接纳他,爱惜他,或者希望魏国的人能够接纳他,承认他。但这两个愿望都没实现。
  魏王不但不接纳他,还越来越想杀了他;魏国的人也没有接受他这个魏太子。
  他太敏感了,也太聪明了。当他知道魏王和魏国的人都盼着他能无声无息的死掉,而他之所以能当上太子,能活下来,都是因为鲁国站在他身后的缘故。
  这样此消彼长之下,他出身魏国却恨魏入骨,不是鲁人,却心甘情愿为鲁谋利。
  站在鲁国的立场上,会觉得这魏太子没白养。可站在魏人的立场上,阿陀如果登上王位,一定会是昏君。
  姜姬看到卫始头痛,颇有一种看好戏的姿态,她指着卫始说:“阿陀就交给你了。不求他当一个正人君子,至少心性不能偏邪至此。你要想办法把他给教回来。”
  卫始领命。纵使被公主嘲笑也无可奈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阿陀怎么会变成这样。难道当真是他当时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阿陀做了几日准备后,特意在早饭时郑重其事的向姜姬请命去送魏国国书。
  姜姬问:“你知这国书中写的是什么吗?”
  阿陀点头:“我知。”
  姜姬:“这可比你父王写的还要严重。你父王的那一本国书递上去,你最多在凤凰台当人质;这一本递上去,你可能立刻就会被人绑下殿去了。”
  阿陀用力点头:“我知!姨母!让我去送吧!我去送最合适,我是魏太子,他们一定会相信的!”
  姜姬笑着赞许他:“好孩子,你这么有勇气,有毅力,不愧是阿始教出来的!”
  阿陀鼓起胸膛。越是此刻,越要表现得沉稳!
  姜姬:“下回有事我一定让你去办。”
  阿陀:“……啊?”
  姜姬:“国书已经送出去了。”
  阿陀:“……谁?是谁?”他茫然的扫过在座的人,他爹爹在,姜温在。和他同行的人都在啊。
  姜姬:“就是阿俭。他熟悉凤凰台,让他去最合适。”至于为什么晋人会送魏国国书,这个嘛,姜俭说他有足够的办法说服朝阳公主相信。
  姜姬当时问他:“你要怎么让她相信?”姜俭说:“我就说,我在徐家发现了魏国国书。我猜测,徐家把魏国使臣给害了。”
  姜姬大笑,让他去替自己报仇了。
  姜温说:“阿俭从小就爱记仇。”他们几个一起长大,彼此都很熟悉。姜俭的容貌在他们八个人中其实是最不起眼的,不过占了年纪小,脸小的光,才显得比普通人好看些。
  那时年纪小,他们这些人之间也偶尔会争个长短高低。姜俭的长相比不上姜良、姜智,又没有姜礼、姜勇他们高大,所以时不时的就会受一点气。
  姜温记得,姜俭每回都悄悄报复回来了。
  他告诉姜姬,“他还在姜智褥子底下撒尿呢。”不是撒在被子上,也不是褥子上,而是褥子下,几乎是尿上去后没多久,就全浸在榻上了,再铺上褥子,躺在上面时根本不会有感觉。
  就是会一直闻到尿骚味,过上几天,会更明显。
  姜智因为一直能闻到尿味,气得把睡在他左右的人都给折腾了一遍,非说有人尿床了。
  姜姬发现问题:“你没有告诉阿智。”
  姜温微笑:“阿智小时候挺会气人的。”
  姜姬笑了两天,一想起来就笑。真想现在见一见阿智,问一问这段往事,看一看他的表情啊。
  唉,她有点想念鲁国的人了。


第595章 能者多劳
  姜俭抚摸了一下藏在枕下的魏国国书; 心中不停的回想着跟姜温和公主坐在一起时的情形; 对了; 还有小公主。
  公主说:“你多休息几天,这公主城中也有不少事要你去做。放心; 你这个晋人大夫的身份是不会浪费的,何必急着回去呢?”
  可他想尽快帮得上忙,尽快帮公主做事啊!他活着不就是为了这个吗?从一个奴隶到现在,他现在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他想回到凤凰台去!
  阿温说他也想去,“我跟你一起去。就说; 你是在徐家遇上的我。也是我告诉了你魏国太子被徐家所害的事。”
  公主摇头:“不妥。没人会信徐家暗害魏国太子。换个说法。”
  姜俭说:“你不要跟我一起回去。我先回去,然后你再想办法通过别人进凤凰台,这样你我说的话相互印证; 更能取信于人。”
  姜姬说:“既然你们都想好了; 那我也不会再拦着你们。阿俭,你想好怎么让徐家跟魏国扯上关系了吗?”
  姜俭跪在朝阳面前; 痛哭流涕:“我差点就死在徐家了!”
  他说,他刚到徐家时; 徐家对他很客气; 除了徐公一直想知道鲁国和魏国的事。
  朝阳不相信他; 怀疑地问:“为何问你啊?”
  姜俭说:“长公主不知,我王之姐; 曾嫁魏王为后; 后来魏王害死了她还不敢告诉先王; 先王得知实情后就一病而死。”
  他说; 晋王年幼,刚继位时不敢得罪魏王,也不敢追究王姐的死因,只好忍气吞声。
  而魏国先王后所生的小太子,却在先王后托负下,到了鲁国,由摘星公主收养抚育。六年前,小太子回到魏国,结果受到魏王的冷遇和虐待,不得不回到鲁国,一直被鲁王照顾着。
  这事,朝阳还真不知道。以前她也没关心过这个啊,现在她也不关心。诸侯小国的一个太子是生是死,在哪里长大,跟她有什么关系?她又为什么需要在意?
  现在听姜俭说起,只觉奇事奇闻,有趣。不过听过就算了。
  但鲁国养了魏国的太子,魏王又娶过晋国的公主,这样三国不就联系起来了吗?
  然后,姜俭自称自己在徐家时想借书看,就在徐家人的书房里,翻到了这本魏国国书。
  奇特的是,魏国国书为什么会在徐家,而不在凤凰台呢?
  他虽是晋人,但身为陛下的传旨,是有理由去问一问的。他就先藏起国书,然后再去找徐公询问。
  然后,徐家就这样害了他。
  这国书肯定有问题啊。
  所以等他逃出来之后,就立刻拿着国书来见朝阳公主了。
  之前他也根本没出城,就是被徐家藏起来逼问国书的下落呢。
  听了这么一大段故事,朝阳终于有兴趣去看一看这魏国国书上写的是什么了。
  至于姜俭,当然被带下去看管起来。他现在可不是什么传旨,是个待罪之人。
  看完国书,朝阳自然很生气。这魏王好大的脸啊!
  可她又不敢直接拒绝。再没见识,她也知道现在的皇帝管不了诸侯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诸侯王求见皇帝,皇帝是一定要见的,如果皇帝不见,诸侯王可以对天下人说皇帝怠慢他了。
  朝阳想像历代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