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532章

姜姬-第532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她以后,比见到她之前更觉得她不一样,跟她们平生仅见的女子都不一样。
  原先讨厌她的觉得,传言无误,这鲁国公主果然是个不识礼仪的粗人,鲁妇。
  原先不讨厌她的觉得,原来这鲁国公主竟是这样的,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在传说她的事,恨她的人和爱她的人都那么多。
  送这些淑女来的黎家人都去见段小情了。他们需要商量一下何时才是送姜姬和黎氏女去凤凰台的好时机。
  段小情份外茫然。
  ……呃,公主还要去当皇后?
  他以为她不当皇后了。
  不过,当也行。
  反正,他都做不了主。
  段小情陪着黎家人,两边互相试探。段小情在徐家住久了,多多少少也学聪明了点——姜姬觉得他的胆子变大了。
  他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竟然没落下风,跟黎家人商量来,商量去,套去不少消息不说,还说动黎家利用在凤凰台下的亲友打听凤凰台上的事。
  黎家这个土生土长的梁人,可比他们鲁人能打听来的多得多啊。
  于是,段小情就替姜姬打听来了花万里的信使在凤凰台上对朝阳公主的七次大哭。
  花万里畏惧陶然如虎,这才不敢回凤凰台。
  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手握数十万兵马,在外据说焚了好几座城,杀的人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这样一个恶鬼一样的人,竟然会怕陶然怕得不敢回来?
  这陶然,实在是太过分了!
  一手遮天!
  权欲熏心!
  姜姬感叹,这凤凰台上的人把嘴炮玩得是真溜,以言杀人的技术是真高。不服不行。
  前有陶然用流民来黑朝阳与花万里;今天花万里和朝阳就联手黑陶然了。
  其实这黑来黑去的,都是在替自己的行为找理由,表示如果我之后杀了这人,那是他罪有应得。
  现在应该是时机了。
  姜姬把公主城中的蓝家人找来,让他们给蓝如海送信。
  蓝如海就在凤凰台下,他住在陶家。从上一次登门拜访以来,蓝如海就借着一张老脸,死赖着不走了。
  他的理由是久病,家中无药,陶公人好,心好,家大业大,有医有药,能治病,所以他就不走了。
  多少有点赖皮。
  但蓝如海是真病,身体是真不好,一是年纪,二来还是当年被姜奔给关在羊圈里时受了苦。身体上受的罪还是其次的,主要是蓝家被姜奔这个白眼狼背叛后,他自己心里过不去。
  如果蓝家真是大好人,被自己捡回来养到成人,助他成家立业的姜奔背叛,那确实令人痛恨遗憾。
  可蓝家不是大好人啊,他们当时投资姜奔,打的主意是拿姜奔当敲门砖,目的是将蓝家变成第二个八姓——结果,被自己手中的刀剑反伤已身,落得不得不举家离开鲁国的地步。
  蓝如海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如果他不能再替蓝家找一条出路,那他死了都闭不上眼睛。
  现在有公主替蓝家指路,蓝如海别说舍下老脸赖在陶家了,就算让他现在下毒把自己毒死来陷害蓝家,他都能不眨眼的把毒药当仙药喝下去。
  蓝如海是个老病之人,从来陶家后,没有一天不喝药。逢到下雨、下雪、变天、换季,他都在病一病,有好几次大夫都觉得救不回来了,可几碗药灌下去,他又挺过来了!
  这人命真硬啊。
  陶然自然也知道自己家赖着这么一个鲁人,还是鲁国一个不大不小的世家。不过他们一家人都被赶出了鲁国,所以深恨鲁王,深恨姜氏。
  因为当时赶他们走的正是鲁王的义兄之王。这个人还是他们蓝家的女婿,娶了蓝家之女,受蓝家提携,结果翻脸不认人,抢了蓝家的家产,把蓝家的男丁抓起来要杀了他们,最后没杀成,蓝家的男人们却只能背井离乡,到凤凰台来。
  如此深仇大恨,陶然觉得这个蓝如海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所以,他也不介意一直养着他。
  他觉得蓝如海一定想报仇,报家仇。
  所以蓝如海让人给他送信,说有一件密事要告诉他时,他来了。
  蓝如海不用装都是一副重病的样子。
  他喘着问陶然,可知他现在有多危险吗?
  “朝阳长公主和花家,欲取你性命。他们现在就快要来杀你了!”蓝如海说。
  陶然平静地微笑,“不会的,蓝公多虑了。”
  蓝如海说:“我深受陶公大恩,不能见你被小人欺压。陶公,可知花家有兵,朝阳公主也有兵,陶公无兵,只有这墙这屋来充作护卫,到时陶公必会被这些人冲进来抓走。”他凄然道,“就像当初的蓝家。”他抓住陶然的手,哭道,“陶公!不可信他们!他们都是不顾廉耻的恶人!”
  想起蓝家当时的遭遇,就是陶然有戚然感,觉得姜氏真是太没规矩了,一个乡野村夫,竟能闯进蓝家把蓝家大大小小全抓走,事后鲁王竟然也没有砍了他的头。真是悚人听闻。
  蓝如海说:“我知道一件事,陶公可用它换鲁人出兵,护卫陶公。”
  陶然来了兴趣,伏首道:“何事?”竟然能令鲁国出兵?是能威胁鲁王的事吗?能叫姜氏动荡的秘密?
  蓝如海:“我国公主,姜幽,不是我王之女。”
  陶然一时没明白,明白过来后想起那道圣旨:“……难道,姜幽是永安公主托负给鲁王的?”
  蓝如海眼一翻,开始装病。
  陶然喊了他两声后,只能立刻叫人取药叫医生。而蓝如海死扛着没醒,不管扎手还是扎脚,都一动不动。
  直到陶然急匆匆走了以后,他才放了心,总算完成公主的嘱托了。
  事实上在他得到传信后,以为自己和蓝家都死定了,后来再一想,又无所谓了。因为不管真假,这件事都无法求证了。因为永安公主和姜元都不在了。
  而公主还在。
  现在的公主,早就不是能被这样的传言动摇身份、地位的人了。


第577章 姜俭
  陶然与心腹商议; 如何利用鲁王与鲁国。
  心腹道:“何不令鲁王发王书谴责朝阳长公主呢?”
  陶然也觉得这样合适。他不能明着指责朝阳公主; 只能借众人之口。他只能对花家下手。
  可鲁王却可以责问朝阳长公主!
  “只是这样要用不少时间。”陶然叹道。
  让人去鲁国拜见鲁王; 顺便点出鲁国公主身份有暇之事; 责问鲁王送这样的公主到凤凰台来是不是对皇帝不敬云云。
  如果鲁王愿意伏首,就让鲁王发国书;如果鲁王不愿意; 那就要把这个消息送给魏王或赵王; 让他们借此对鲁发难,然后借魏或赵之势力威胁鲁王从命。
  一来一回间; 少说也要大半年到一年才能成事。
  心腹道:“这样其实正好。这次的事可以把花万里给关起来,收了他手里的兵马; 令其遣散归家。等这件事了结; 鲁国那边的国书也该到了; 正好可以对朝阳公主发难。”
  陶然与心腹一番商议后; 定下此计。于是他一边挑选去鲁、魏或赵的亲信,一边撰文,上书奏请花家散去兵马,令士兵归乡为民。
  每年征丁; 服役过后; 征来的壮丁大多数都要放人还乡的。不然那么多地谁种呢?
  但虽然“应该”如此,但真正放还的,十个人里面能有一半都是好的了。十征九不还,这才是最常见的。
  何况现在花万里还没有回朝; 没有论功行赏; 是胜是负还没有开始打官司; 一切为时尚早。
  但陶然的这封奏表递上去,响应者众多。就连凤凰台的大将军,云青兰也说花万里该把兵都给放还了。
  第一,因为没人种地了。
  算上打仗的这一年,已经近三年没有好好种地了。再这样下去,良田变荒田,整个大梁的人都要开始吃不上饭,那就会激起民变,麻烦就大了。
  第二,花万里现在不肯回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兵。他手中的兵太多了,他开始不太服管了。
  所以把他手中的兵给夺了,他就会乖乖听话了。
  云将军的话,朝阳都听进去了。可她当时没有答应云青兰把花万里的兵都给遣散了,她召来心腹,询问心腹的意见。
  心腹却是说,让她把花万里的兵保留下来一部分,不要全都遣散掉。
  其一,花万里确实不驯,心大了,需要好好教训一下。但他也很有用,他是个将军,他的用处就是替朝阳打仗,把不听她的话的人都给杀了,把他的兵都给夺了,他这个将军就没用了,所以夺一部分,给他剩一部分,让他重新变得听话就行了;
  其二,留下花万里,可以警惕云将军。
  心腹说,他觉得云将军有贰心了。
  之前朝阳想打那八座城时,明明问了云将军的意思,可云将军不想自己去打,这才把花万里给推了出来。
  朝阳问心腹:“那他为什么不想去打?他去打,打来的钱粮他可以占去不少啊。”她感觉到了云青兰不像她想像中的那么忠心,但她想不通,一个将军居然不想去打仗?为什么?
  心腹说:“依臣之见,云将军打不打……他都是您座下唯一的大将军啊。”
  朝阳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心腹说:“他自有云城养兵,又有您这座靠山在。他家祖辈都是凤凰台的御卫,带兵护卫皇城,可云家不入朝,不呈爵,不授官。所以这仗,他打不打,都一样。打了,还要费他自己的钱粮,自己的兵马。干脆不必打,您也一样要用他。”
  朝阳也感觉到了云青兰有自己的小心思,现在心腹这么说,真是说到了她的心里。
  她不由得更信服他,问他:“云将军不驯,这花万里也未必就忠心于我。这下该如何是好呢?”
  心腹还真给她出了主意。
  他说,花万里想把兵留在外面就留在外面吧,在外面可以做的事更多。哪怕花万里不回来都不要紧,他亲娘、媳妇都在呢。
  但也不能花万里要什么给他什么。他现在不是怕陶公害他,想先要一道保命的圣旨吗?
  圣旨可以给,但花万里需要先去做一件事。
  朝阳说:“难道,让他把陶然这贼给杀了?”她本想自己杀的,这样的恶人,如果不能亲手杀了,那可不解恨。
  心腹道:“长公主请想,如果花家的人真杀了陶公,那他不就有个把柄落在咱们手中了吗?”
  朝阳这才转过弯来,顿时高兴起来,对心腹说:“你如此忠心,我怎么能不好好赏你?你虽是晋人,可既然到了凤凰台,就不要再想晋国了。”
  心腹,原名姜俭,化名为简章的人对朝阳公主深揖一礼,“小人甘愿将全部身心都献给公主。”
  姜俭在赵国与赵国大夫季平分手之后,季平归乡,他想成为赵国公主的随从,跟她一起到凤凰台,好间接替公主效力。
  可赵王并不在意送到凤凰台的这个女儿,并没有替她好好选随从、陪媵。姜俭在赵国徘徊良久,一直没办法钻进赵国的王宫之中。
  恰在这时,晋国公主来了。
  姜俭假称自己是赵人,曾在赵国大夫家中为仆,成功成为了晋国公主的随从。
  晋国公主被赵国公主赶走后,日夜啼哭,害怕这样回到晋国会被晋王指责。她只是晋王的一个不起眼的王姐,没有家族支持,能被送到赵国来,还是因为她的这张脸。
  姜俭就趁机成为了晋国公主的心腹,对她说,她因美貌被晋王选中,也因为美貌被赵国公主赶走。
  他建议晋国公主不要再去找赵国公主了:“恐她会暗害了您。”
  晋国公主听了他的话,也没有回晋国。她藏在民间,一直等到听说赵国公主已经进了凤凰台才启程。
  等她到了凤凰台后,姜俭又四下钻营,替这晋国公主选了陶家。
  因为那时他的公主已经有了徐家支持,花千降又被砍了头,不如选陶公。这样陶公支持晋国公主的话,他在晋国公主身边,对他的公主更有帮助。
  可惜的是姜俭自从跟随晋国公主进了凤凰台后,他的公主已经闭门不出开始产子了。
  姜俭顾不上去与公主相认,赶紧建议晋国公主去与朝阳公主说,这是件好事!如果外面的人知道皇帝有了孩子,对皇帝更好!
  晋国公主早就对他言听计从,立刻就去找朝阳公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劝了一通。
  朝阳公主没有被惹怒,反倒觉得晋国公主是一心一意为了皇帝着想,一点都没有私心,对她更好了。
  晋国公主便趁机举荐姜俭,说她平日蠢笨,一切都是她的这个随从教导她的。
  姜俭这就到了朝阳公主身边。他曾跟在赵国大夫季平身边数年,走过燕、魏、郑、晋四国,学到不少东西。
  他知道他想要日后帮得上他的公主,就一定要在朝阳公主身边站住脚,让朝阳公主也相信他才行。
  所以他就一心一意的替朝阳公主打算,还替她笼络凤凰台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