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503章

姜姬-第503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倒沉得住气。”他道。
  徐丛说:“现在人死得越多,他越高兴,他正等着把长公主一口气干掉呢。”
  长公主如果不冒出来想抓权,陶然也不会把目标放在她头上,他本来一直都对着徐公使劲,不然徐公也不会一直称病了。
  但长公主冒头了,陶然当然不希望这凤凰台上的事再起波折,再多一个人出来,所以他才要把一口气把朝阳长公主干掉。
  徐公叹一口气,把奏表扔掉,说:“都只顾着眼下,也不看一看身后都成什么样了。”
  徐丛看着奏表说:“还是我去吧。”
  徐公摇头:“你不行。”徐丛是他选的未来会成为徐家领头人的人,比徐树还重要,在他死之前,徐丛绝不能冒头。
  他想了又想,决定还是让徐树去了,提前百般交待徐树,只说他教的话,别的一句都不要说,说多错多。
  徐树都答应下来,去凤凰台递奏表了。
  他还特意提醒了接下奏表的侍人,“事关大祭,不能怠慢。”
  侍人答应着,就把奏表带走了。
  徐树回来后,徐公叫他来,问他宫中情况怎么样。
  徐树说:“我问了那侍人,是死了一些人,但都已经运出去了。长公主那里,估计是还不知情。”
  徐公发愁:“你说这封奏表,她多久能看到?”
  如果不是事关祭祀,他就根本不需要经过朝阳长公主,正因为是祭祀,这就必须要皇帝亲自下旨,还需要皇帝的玺印。这两件东西都在朝阳手中,只有她能替皇帝下旨,他这个奏表,充其量只是一个提醒。
  如果朝阳看到了,同意了,就把这奏表在圣旨上再抄一遍,盖了印,发下来就行了。
  徐树说:“要不要再提醒一下?”徐公想了想,摇头:“不,还是不必了。”
  他也不喜欢朝阳长公主冒出来。如果能凭这个把她再送回深宫中,也不是什么坏事。
  徐公等了几天,都不见凤凰台发什么圣旨,祭祀的事也无人提起。凤凰台下却已经户户挂白,处处哭声了。
  就在这一片哭声中,朝阳长公主举办的万花会如期召开了。
  各家女眷,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乘车前往。
  车帘关得紧紧的,严严的,一丝风也透不进来,可哭声却不绝于耳。
  一个少女难以忍受,对母亲说:“娘,我们回去吧!我今天真的不想去!”
  她穿着她最好看的衣服,涂着胭脂,戴着她最好看的首饰,怀里还抱着一个玉盆,盆中是锦绣堆成的假花。
  冬天哪来的万花?当然只有假花。
  她母亲摇头说:“不行,你必须去。我也必须去。我们不是为自己去的,是为了家里人去的,你想想你二婶、三婶,你忍心叫她们去吗?”少女的眼圈红了。那夜大雪,她死了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小弟弟才三个月,就这么冻死了,她三婶几乎想跟着小弟弟一起去死。
  她低下头,眼泪掉下来,“我也不想去……我笑不出来……不想赏什么花……”她的小妹妹还不到五岁,她们还在一起玩游戏,就这么没了。
  她的母亲替她擦了泪,说:“忍住。你今天是替家里来的,你要记住,你是何氏女,你要把眼泪藏在心里。”
  少女抬起头,深呼吸。
  母亲赞赏道:“做得好,你的父亲会为你骄傲的,我也会为你骄傲的。”
  少女握紧手,她终于问出那句话了,这已经堵在她心里快半年了。
  “你们想我去做陛下的夫人吗?”母亲沉默了。
  少女转头问:“你们想过……陛下可能……不是个好人吗?”她生在凤凰台下,长在凤凰台下,从记事起就听着陛下的故事长大。她当然知道,陛下今年十六岁了,没有人见过他。如果他好好的,为什么不见人?
  和她一辈的少女中有的憧憬着陛下,因为她们都有可能会成为陛下后宫中的一员。
  但也有人担忧着,她们怀疑……嫁给陛下可能并不好。
  母亲没有回答她,而是转开头,轻轻擦泪。
  少女哽咽道:“我想你答应我,我去就行了,只让我一个人去,别让妹妹们再去了。”
  母亲良久没有回答,在看到凤凰台的宫门时,她轻轻点了点头。


第543章 乱命
  今日的凤凰台; 是一座银妆素裹的水晶宫。
  这样的美景,自从朝阳降生起就从未见过,她命人作画、作赋,誓要把这样的美景留传后世,而这样的日子; 正合她的万花会。在这一片银白之中; 万紫千红的花朵不正是为它添彩吗?
  宫道掸扫干净; 旁边厚厚的雪却未动分毫; 这样似轻似柔,却又冰寒刺骨,触之化水; 只能远观的美物; 真是叫人爱不释手。
  只是太寒冷了,不然朝阳是想在庭院中办这个万花会的,可惜; 如今只能移到内殿。
  内殿中,火烛把一切照得晃如白昼,无数年轻娇美的世家女子捧着玉盆锦花; 端坐在那里; 朝阳带着众人从这些女子身前走过,既是赏花; 也是赏人。
  谁都知道这一场万花会是为什么; 殿中有的人在笑; 有的人在奉迎朝阳公主; 也有的人沉默不语。
  殿中捧花的少女也少见喜色,还有几个眼中带泪。
  朝阳就算一开始高兴,看到不是所有人跟她一起高兴也要生气了。她的脚步越来越慢,脸色也越来越不好,最后她站在殿中央,伏身问身前一个捧花端坐的少女:“你哭什么?”少女被她一说,眼泪就掉下来了,她身后的妇人顿时惊慌起来,急着要替少女解释。
  朝阳说:“我问的是她!”
  少女放下玉盆,跪下说:“奴的祖母,前几日去了,奴奴想起祖母,实难欢笑,还望公主恕罪。”
  朝阳皱眉,怒道:“你既然如此晦气,就不该进宫来!滚!”
  少女就起身,又深施一礼,被那妇人拉着快步出去了。
  朝阳也气的不想再赏花,转身走了。她一走,殿中的乐工虽然仍在奏乐,但刚才那虚假的欢乐气氛还是瞬间消失了。一些贵女、贵妇追着朝阳而去,还有一些人就上前把自家的少女扶起来,走了。最后殿里剩下的就是既不敢走,也不敢追的,纵使殿中温暖如春,也静的像坟墓一样。
  万花会到底还是开下去了,连着开了十天,选出了一百四十二位少女,她们日后都会进凤凰台,如果皇帝喜欢她们,就会封她们为夫人。皇帝的夫人是没有定数的,想封多少就封多少。先帝在位年数少,宫里也有三十几个夫人呢。
  朝阳公主以广选世家女的方式来拉拢世家,这一招可以说是相当有力了。至少陶然身后就又多了几个人追着骂,而徐公递上去的奏表也被“发现”了,并很快变成圣旨颁下来,经过上百次的卜算后,定下一个吉日举行祭祀,祭祀之后,当然就不会再有这么大的雪灾,不会死这么多人了。
  朝阳公主觉得雪这么美,怎么会死人呢?冻一冻怎么就会死人呢?一定另有邪恶之物在作祟,一夜之间死了这么多人,这场祭祀一定要非常盛大才行。
  她又连发了几个圣旨,要求各诸侯王必须都要亲临祭祀,一定要虔诚才行。
  她还想更多的祭品,更丰盛的祭品,金银谷物牛羊还在其次,她想选人祭。
  她还想再祭帝陵,一定是因为帝陵没有修好,所以先帝才没有保佑大梁,没有保佑大帝的百姓。
  圣旨颁下,段小情有点头痛。据说,他这个长史是个摆设,据说上一任长史当上这个官以来,干过的活十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了,但怎么轮到他了,就天天都有活干呢?
  皇帝颁下圣旨,他需要将其抄录数份,原旨留档,他抄的要发给各位大人观看,至于抄几份,谁有份看抄本,谁连抄本都没份看,这个就要靠长史本人去判断了。
  段小情不敢忽略任何一个,所以他给徐家送一份,给陶家送一份,给毛家送一份,给公主再送一份。
  毛昭坐在家里,忽然接到了三本圣旨,他展开第一本一看,头昏,看了第二本,头疼,看了第三本,直接揣上跑徐家来了。
  “徐公!徐公!”毛昭大呼小叫的进来,徐公也在看圣旨,眉头皱得死紧,一脸杀气,一脸烦恼。
  ……不能杀了朝阳公主。
  虽然他真的很想干掉这个女人。
  她把圣旨当成什么了?任她许愿的东西了吗?
  朝阳公主手握先帝、当今两枚御玺十五年,从来没有这么自作主张。
  ……一切都是从修帝陵的圣旨开始的。那一副圣旨,让朝阳公主的胆子变大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她的胆子会这么大!
  毛昭一来,反倒让他冷静下来了。
  “坐。”他把圣旨放回盒子里,看到毛昭怀里抱着跟这一样的盒子,笑道:“你也吓到了?”毛昭点头,叹气:“这可如何是好?”徐公点点圣旨,“驳回去。此乃乱命,如果她再乱来,我就要求面见陛下,亲口问陛下此是何意。”
  毛昭一怔,松了口气。他都忘了,虽然他们都猜出了皇帝有问题,但朝阳公主估计以为她一直把他们瞒得好好的。
  她是无法让皇帝出来的。
  虽然解决了眼下的难题,毛昭还是不安。
  “就算这一次没事,以后……”
  他们能驳一次,还能永远驳下去?最后的结果不是朝阳公主把他们视为眼中钉,就是他们必须把朝阳公主给彻底的压制下去。
  可徐公动手,陶然在背后就会把徐公一举推翻;陶然动手,徐公也不会坐视,一样会除掉陶然;让毛昭自己来,他自认也不是如此舍生忘死之人啊。
  “我要不要先去见一见陶公?”毛昭道。
  动手前,最好大家先通个气,达成共识,再一起把朝阳公主拉下来,不管是杀了她还是关了她还是夺了她的尊位,都要一起动手才对大家都好。
  徐公摇了摇头,说:“陶公未必会信,先等等吧。”
  等?等到几时呢?
  毛昭稀里糊涂的走了。
  徐公在毛昭走后屈指算起来,他喃喃道:“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已经五个月了,再等五个月就行了。”
  徐公以为这样就算完了,结果没想到送女入宫的班家,班世朝从朝阳公主那里得知了圣旨之后,自行拟令,没有经过陶然同意就将旨意送出了城。
  一个月后,天已经放了晴,路上的积雪也在慢慢移除,凤凰台与各城的交通也开始恢复,此时才被徐公得知班世朝做了这种事。
  班世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谒者,竟然如此大胆!
  但现在就算把班世朝抓来也没用了。
  徐公想了想,让人把这件事传给了陶然。
  陶然大怒,命人从班家把班世朝抓了来。
  班家连忙向朝阳公主求救,朝阳公主就下令召班世朝说话。
  班世朝在陶然手里呢,不在家。朝阳公主的侍从就装模作样的去陶家要人,陶然理所当然的没给。
  侍从说:“公要留他也无妨,只是记得,长公主有话要问他。”
  这就是对陶然说,你想怎么罚他都没关系,命留下来。
  这已经是在讨价还价了。
  陶然说:“长公主有何事要问外官?不如写下来,我来问,问后再禀报长公主。”
  陶然这话一说,就是不但不放人,还反将朝阳。
  侍从皱眉,凭着良心提醒陶然,“陶公,此时何不退一步?”
  他们这些在身边侍候的已经发觉朝阳公主与以前不一样了,她现在像是一个找到新玩具的孩子,她对它一无所知。所以,她是不会怕陶然的。
  陶然摇头,谢过侍从,道:“此时我不能退。”
  他不但不退,等侍从走后就对班世朝用刑,逼着班世朝承认这圣旨他不是从皇帝口中听来的——理所当然啊——他是从朝阳长公主嘴里听来的。
  这就是乱命!
  皇帝的圣旨,只能由皇帝自己对着臣子下发,怎么能让一个公主说了算呢?
  就算皇帝下了圣旨了,但他还没跟公卿大臣们讨论呢,他们还需要商量,怎么可以在没商量好之前就颁布下去了?
  第一道,要诸侯王前来,那先通知哪一国?后通知哪一国?各国大王前来时用什么仪仗?能带多少兵马?大梁要用什么仪式来迎接诸侯王?
  这难道不要商量?
  第二道,只说要祭祀,要人祭,这人祭怎么选?从何处选?什么样的人才能入选?是选品德高尚之人还是以罪人充祭?
  第三道,祭祀先帝也可以,但跟大祭相比,何者为先?何者在后?哪边更盛大?祭品都从哪里出?等等,这都需要商量!
  没有商量好就把圣旨送下去的班世朝是何居心?为何胆敢行此大事却不经过上官?为何自行其事?
  说!是谁指使你的?
  班世朝受刑不过,吐露,乃是朝阳公主之意,他其实是无辜的。
  本来,他对朝阳公主就没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