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500章

姜姬-第500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哥说:“我这就让人把医生送来。”说完转身要走,被姜姬叫住,他回头,看她一手抚腹,满脸慈爱的摇头:“不用了,我没病。”
  白哥已经面无人色。
  徐青焰也明白过来了,惊呼一声,左右张望,连忙把人都赶远了,然后又张惶了一阵后,把白哥拉到外面说:“我在这里陪着公主,你快回去,送我奶娘来。”
  白哥点头,又茫然:“好,我回去……送你奶娘来干什么?”徐青焰理所当然的说:“我当时生孩子都稀里糊涂的,公主也不懂啊,我奶娘懂,让她才好啊!”
  白哥初听觉得有理,后又一想,怒道:“这……怎么……难道……”
  被徐青焰推走后,仍忿忿难平。
  等他见到徐公,如此这般说完之后,就,“这种事,我们怎么能帮她呢?!”
  太过分了!
  太过分了!!
  太过分了!!!都要当皇后了!你怎么可以生私生子呢?你你你太过分了!
  白哥接受不了!
  等他气完,就见徐公吩咐徐树:“送青焰的奶娘过去吧,多带些东西,还有嘴严又熟悉的侍婢也带一些,对了,还有厨师,找到会做鲁菜的灶工了吗?”徐树点头:“都有了,那我这就去吩咐。我看只是青焰一人的奶娘还不够,我媳妇有个很会服侍产妇的仆妇,我把她也送过去就万无一失了。”
  白哥:“……”
  徐公看也不看他,徐树走了,他让人把徐丛叫来,吩咐徐丛,最近不要再提皇帝迎鲁国公主为皇后的事了,先冷一冷,找点别的事给凤凰台的人做,一年后再说。
  徐丛虽然不解,也点头说:“没问题。爷爷,是有什么事了吗?”白哥已经迫不及待的发火了:“先生!难道我们要容忍此事?”
  徐公瞪他:“不要说孩子话!你娶青焰之前不是也与家中歌伎有过一子?我说什么了?”白哥闹个大红脸,那个孩子后来就送到乡下一户人家去了。
  徐丛听懂了,笑道:“之前听说公主有情人,现在这样也不出奇。”
  白哥都觉得自己发火是件特别没道理,特别幼稚的事了:“难道还让她做皇后?”徐公道:“不让她做让谁做?一点小事,一年后孩子肯定也落地了,她继续去当皇后,有什么关系呢?”白哥:“……这样,真的可以吗?”徐公和徐丛都笑了,徐丛退下,留徐公教弟子。
  徐公把白哥叫到身边,温柔的说:“傻孩子,重要的是姜幽,而不是她的品性、容貌、德操。如果要贞洁,世上的女子贞洁的多了,难道都能当皇后?”这样一说,好像……是……
  白哥多多少少还是受了一点刺激,他有点失落,但更多的却是另一种新的体悟。
  别院中,姜姬受到了很好的招待。
  徐家送来了熟知妇人之事的侍婢和仆妇,把她照顾得很好。
  徐青焰也一味的叫她宽心,半点不见责备。就是白哥来了,也要被她叮嘱过后才能来见她。
  “你们说话吧。”徐青焰出去前还瞪了折白哥一眼。
  白哥却是沉寂多了,以前他身上有种跳脱感,像个走路都要蹦蹦跳跳的少年,现在却长大了,沉稳了。
  “公主可安好?”他问。
  “一切都好。”她说。
  “那公主可知,赵姬在宫中已经可以坐在朝阳公主身边了。”他说。
  “嗯。”她点点头,问:“朝阳公主见了花万里以外的人了吗?陶公是个什么反应?他还没动静?”
  白哥深深的看了她一眼,想起徐公的话“姜幽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陶公已经发怒了。”他说。
  花万里求见朝阳公主,一次不行,二次,三次,终于叫他见到了。
  朝阳公主对他不算很好,但也愿意见他。花万里不知从朝阳公主那里得了什么许诺,回来后就愿意当一个偏远小城的小将军,只领五万兵。
  但他随即举荐了许多花家子弟,他的兄弟们都被他举荐了。朝阳公主也从善如流的封了他们的官,许他们领兵。
  花家好像重新凝聚起来了。
  可花万芳也备上礼物见过朝阳公主后,朝阳公主也许他领兵,不过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花家旁系。
  已经有八十年,花家没有旁系领兵了。旁系想出头,只能依附在嫡系手下。
  现在旁系也有了自己兵马!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只是其他花家旁支蠢蠢欲动,更多人发现朝阳公主成了一座通天梯。
  徐公还“病”着,陶公坐不住了。先是据说他在家中生气,后来就把花家的好几人给拦了。
  朝阳公主封了官,用了印之后,到他那里,他把圣旨拦下,写了奏表,说这些人品德哪里不好,不能为将,递了上去。
  朝阳公主就接了,这几个人的官就没了。
  虽然花家还是当上将军的多,但陶然一出手就让朝阳公主收回圣旨,足以证明凤凰台不是朝阳公主说了算——她的大腿还没那么粗。
  一部分人发烫的脑袋冷静下来了,但也有一部分人看到花家成功的例子后,忍不住效仿花家。
  朝阳公主一时风头无两。
  已经把皇帝选后的事给压下去了,现在谁还管皇后谁当啊?徐丛所答应下来的并不难,反正百姓们其实已经忘了选后的话题了,现在最热闹的是花家,以及仿佛换了个性子的朝阳公主。
  但没人觉得朝阳公主不该弄权,事实上,她现在才弄权,已经很叫人吃惊了。几年前朝阳公主就一直在说先帝去后,她恐怕也活不久了。她都在等死了,怎么给皇帝的皇后还没选出来,她这又不想死了?
  白哥说:“陶公在接下来一定还有招数。老师说,陶公会借着朝阳公主再往上走一步。”踩着朝阳公主显名,这才显得他比朝阳公主,这个凤凰台事实上的拥有者更有权力。
  姜姬掩口打了个哈欠,她现在容易困。
  这不正好?
  她先躲一躲,叫这些雄踞凤凰台数代的大老虎们先斗一斗吧,斗完了,她再出去。


第540章 明年
  到徐家别院的第二天; 姜姬就没有晨呕了; 她也完全不像怀孕的人,每天都精神百倍。
  结果白哥怀疑她骗人。
  这让他对她的态度变好了。
  徐青焰看他太蠢,想点醒他; 被姜姬阻止:“没事; 再过三个月,他就会相信了。再不然,等到夏天; 脱去厚重的衣服,看到我的肚子; 他也会信了。就让他先自欺欺人一段时间吧。”
  徐青焰暗自嘀咕:“以前没觉得他有这么蠢啊……”宁可自欺都不肯相信眼前的现实?
  姜姬笑着不说话; 爱情; 它能蒙蔽人的眼睛; 以前徐青焰估计还觉得白哥这副蠢萌的样子很可爱呢。
  他其实就是蠢。
  凤凰台从六月起就开始有各城的赋税送到了; 鲁国今年也早早的送来了贡品; 带队的人是姜智; 姜姬看到他真的太惊讶了。
  “你怎么会来?”她问; “是国中出事了吗?”姜智摇头说; “没什么大事; 大王只是担心您。今年我国向皇帝进贡了许多黄豆……”话音未落,姜姬就说:“没进城吧?送公主城去,那里的人正需要。今年还是只给一道赋就行了。”
  姜智茫然了一阵; 点头答应了。
  姜姬又把鲁国送进的赋要来看; 觉得写得不够好; 她这一年多读了很多被凤凰台的人推崇倍至的美赋,当下背出一篇来,取来崔纸,请白哥写下来,准备送去当鲁王的贺赋,恭贺大梁又国泰民安了一年。
  白哥说这篇赋当贺赋是不错,但:“没有王印啊。”
  姜姬道:“我这里有。”白哥:“……”
  等她取来鲁王印盖上去,他才找到声音:“王印怎么会在你这里?!”
  姜姬看着他笑,捧着王印说:“我离开时,担心日后思念故国,才求来此印,带在身上,以解乡愁。”
  “少胡说了!!”白哥大叫,指着她,“王印给你,鲁王怎么办?”
  但王印确实在姜姬手中,还刚刚就在他眼前替赋盖了个印。
  难道鲁王手中无王印?
  这可能吗?!
  鲁国上下就没有一个人阻止这个女人把王印带走吗?
  太可笑了吧!
  姜姬看着白哥在那里纠结,跟他自己的三观做斗争,给徐青焰使了个眼色,让她把自己的丈夫拉走好好做做思想工作。
  她问姜智,“把国内的情形同我说一说吧。”
  鲁国现在形势一片大好。
  虽然在姜姬刚走的时候有一小部分人意图不轨,但姜旦突然发威,砍掉几十个脑袋后,想试试自己脖子硬不硬的已经少了。
  后面的人又今年送税赋时把身家性命都交给姜武想搞离间,毕竟人人都看得出来,姜武与姜旦“不合”,所以都以为这样可以让姜氏内部乱起来。
  结果姜武把人都送给龚香了。
  龚香拉着姜奔,叫他当大棒,先把人都给打一顿,再叫姜旦出面主持公道,骂一骂大棒,再给这些人一些“优容”,就尽揽人心了。
  而因为姜姬带着到凤凰台的商队大半都赚了钱,开拓了从鲁到凤凰台的新商路,所以今年除了各城的税赋之外,鲁国靠着商路赚了不少钱。
  这些大大的肥了鲁国国库,龚香就是看到这个,才建议姜旦让姜智来一趟,把这大好消息告诉姜姬:
  不缺钱了!!
  姜姬听了果然开心,叫姜智好好休息,在这凤凰台游览一番,明年开春了再回去。
  姜智说:“大王命我来,就是要我帮公主的帮的,公主如果有事,尽可以吩咐我去办。”
  姜姬想了想,说:“那你就去街上听一听街上的人都在说什么吧。”
  姜智就知道,公主在此地最发愁的应该就是信息不够通畅了。
  他决心就在这里做好这件事,如果做不好,那他就不回去了。大王那里有阿仁一个就够了,他还是应该在公主这里,多帮一帮公主。
  姜智来了以后的第四天,陶然上奏表,奏了一件不太好的事。
  之前因为朝阳公主要修帝陵,所以向各地征了许多民夫。本来大梁这些年没有大战,也没什么大灾,各地百姓繁衍生息,人口是有所增长的,按说征一次民夫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但巧就巧在,征民夫的地方,大半都跟花家驻军的地方重合了。
  现在想起来,就觉得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嘛。
  民夫多的地方,征丁更方便啊。花家的军队也养了有几十年了,兵不说要年年征,隔上三五年也要征一回吧?人总会老,兵总会逃,不征,过上十年这队伍就该缩水了。
  凤凰台在征民夫的时候也根本没想过个,只是照着十几年前的人口统计资料把圣旨下发,叫人按着时辰、按着天数、按着人数把征来的民夫送来。
  没有给人解释的余地。圣旨,本来也不会有人跟它讨价还价。
  各地前脚接了圣旨就开始发愁,但还是要征啊,千方百计都要把圣旨上规定的人数给收齐送上啊。也不管仁政德令中一家只征男丁一个,若父母无儿则免征这种话了,见家中有壮男,不管是爹是儿子都拉走,这时只怕人征不够,大不了等到时人数够了再把人放回来嘛。
  说是这么说,最后真放人的才是了了。
  等征完民夫,村野乡下,家家空户,连女人都跑光了。
  等把民夫征完了,释兵为民的命令又下来了。有的城奔走呼号叫好,也有的城哭天抢地。不管怎么说,都要先准备送行酒。不然这些大爷们不走,就留在本地为匪为盗怎么办?
  所以各城赶紧各户各家都征集钱粮酒水,送到军营里去,要走的都送盘缠送干粮,不走的也尽量劝走,本地穷困,他处富饶,还请诸位往他处而去。
  就算这些地方做得再好,还是有受害的。也有的城想把军营留下,不当花家的兵,可以当他们的兵嘛,这就需要犒军,不给够钱,怎么买得通那些将军叫他们带着兵留下呢?粮草更要给够。
  结果就变成了今年本该到了送税赋的时间,送钱送粮的少,都是送人进凤凰台哭诉的。
  哭穷。
  因为征民夫而受苦的就直接说“城小力弱,不堪重负”,因为之前送过民夫了,今年的税赋就不给了。
  没征上民夫的不知是真是假也跟着哭穷,都没掉队,他们哭的就是“匪祸”了。
  还不敢直言兵祸,但也大多都提及了“流窜而来,口音各异,擅使刀枪,成群结伙”。
  陶然是很会把握节奏的。
  先是一天一个奏表,都奏的是某城某处,因征民夫而民力衰弱,无力交税,非是故意,望陛下体恤云云。
  一连十几天,天天都是这样的奏上去,每次一两个城,三四个地,连起来好,好家伙!半个大梁都被征民夫一事给祸害的连给皇帝的税都交不上了!
  这样简直就是虐民嘛!
  如果是皇帝,此时就该被群起而攻之了。但皇帝,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