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483章

姜姬-第483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想建个村镇,叫段小情炮制一篇好文章; 到时递到凤凰台; 好叫这个小城名正言顺。
  至于理由,就找公主思乡心切,所以咫尺之遥有个全是鲁人的村庄叫她心情舒畅; 类似的吧。
  段小情:……
  他是万万没想到,公主是带着兵来的!公主跟他说只有五千人; 可他不敢信!但历来嫁皇帝的诸侯国公主有带兵的吗?
  没有!
  都是带钱!
  对啊,你一个诸侯国公主; 嫁皇帝,当然是要以下奉上啊。送钱才对,有送刀的吗?送刀; 这意思就不对了!
  于是,段小情病了。
  他既不敢劝公主改主意,又不敢去想到底有多少兵。每天睁眼闭眼; 都是凤凰台发现鲁国有不臣之心; 他被宣到殿上; 面对着殿前武士,皇帝与大臣的森森冷目、逼问,哑口无言; 只能撞柱一表清白。
  可他又不敢死!
  但不管怎么想,被皇帝发现、上殿、自尽,这就是他接下来的命运啊!
  他病得没有一点折扣。
  姜姬的队伍里有好几上三品、四品的御医呢,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至少治一治段小情这点心理问题不成问题,每天两帖药,段小情除了脸变白了点,身体变轻了点,人还是活得很好的。
  姜姬一句话,要他带着礼物去访客。御医来给他再灌下一帖药,他就能坐直身,乘上车,出去也。
  出去就被人堵了。
  两个。
  一个是熟人,老熟人,蓝家。
  段小情在鲁地时跟蓝家不太熟,但也能认个脸熟,毕竟蓝家靠着姜奔还是稍稍热闹过几年的,那几年,段小情也在家中宾客里见过座次还比较靠前的蓝家子弟。所以碰上拦路的,一递名帖,就知道了。
  既是蓝家,段小情就命人停车,叫人到车前来,问:“有何贵干?”为什么拦我的车?蓝家来拦路还真不是普通子弟,而是蓝如海的亲生儿子。
  他在段小情面前不敢放肆,所以话说得很利落,就三件事:第一,问公主好;第二,问段小情好,他们一直一直想拜访公主,可公主根本没通知蓝家她到凤凰台了!他们还是从外面打听来的!然后公主就进凤凰台了,然后公主从凤凰出来进徐家了,蓝家进不去啊!蓝家很委屈!
  段小情不太想应酬蓝家人,含糊道:“我知道了,一定把你们的忠心告诉公主。”
  说完就要走,蓝家人赶紧再说一件事:他们家一个人,叫蓝田的,不知有没有跟公主一起回来?
  蓝田回了鲁国后,很快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一直没给家里送个音讯。蓝家盼到公主到凤凰台了,赶紧问一问家中子弟是否平安啊?不会是发生什么意外了吧?
  “哦,蓝田!”段小情想起来了。
  公主带过来的小吏中有一个是姓蓝的,叫蓝田,应该在准备新建的城那里,公主说,暂定名就叫公主城。
  真是……一望即知。
  蓝家人:“公主城?”段小情:“解县后面,你去找吧,有座新村子。他在那里替流民登记姓名来历。”人,应该是累瘦了,不过性命无忧。
  蓝家赶紧再谢过,段小情的车终于走了。
  他到了那一家,送上礼物,那家人也不怎么想招待他。鲁国公主现在虽然声势很大,但毕竟还不是皇后。这一家就不太想这么快就被算成鲁国公主的人,收下礼物,简单致意后就送段小情出来了。
  跟着段小情就遇上了第二个拦车的人。
  是王姻。
  段小情不认识王姻。在建城,王家是老大,在乐城,那就没人在意了。段小情知道王家,但不知道王姻。王姻也没怎么在莲花台露脸,所以段小情听到他报出建城王家,又报出自己的名字后,仍没什么印象。
  因为公主来凤凰台,本来就有不少人追随而来。他把这王姻当成也是一个追过来的人,就道:“你一路辛苦了,随我去见公主吧。”他想,公主见了他之后,估计也是扔到公主城去。
  公主见到士子就一个念头:这是个会写字的,去当官吧。就把人扔公主城里当官去管流民了。
  姜姬见到王姻多多少少有点吃惊,又不是太吃惊。
  她手上已经有了当时被姜旦绑出去砍头的人的名单,也有了当日“劝诫”大王的人的名单。
  其中有赵序,没有王姻。
  但报上来说王姻早就因病去世了,她就以为王姻被赵序给干掉了。这个结果她并不意外,她早料到这两人会干掉彼此,或者最后同归于尽。
  她以为赵序干掉了王姻,现在看来,是王姻干掉了赵序。
  赵序的脑袋虽然没掉,不过姜旦的“优容”之下,他现在生不如死。快跟刘箐一个下场了。
  都是被放在祭台上用来显示大王恩宠仁慈的对象。他们越受宠,就越招人恨。那些不敢恨姜旦的人的恨意就会冲着他们去了。
  王姻是乔装过的,蓄了一把大胡子,脸也好几个月没洗了,一看就很苍老。
  姜姬让他去洗漱过后再来见。趁机跟段小情又交待了两句,中心思想就是:别躺床上了,听说现在街上到处都是鲁国公主讨论会,你找几个参会者众多的进去听一听,回来跟我学一学,当然,如果会上有人骂我,你记得发挥一下,替我把骂声扭转过来。
  段小情能说什么呢?只好答应了。
  王姻匆匆回来了,听到了个尾巴,马上说:“公主勿忧,我已经在街上纠集了一些人,他们都向往公主的德惠,一定会维护公主的!”
  王姻并不是毫无准备就上门的。他甚至比姜姬更早到凤凰台,并已经在此把该认的门都认清了,该认的人也都认清了。他还以鲁国士子之名结识了不少人,等姜姬到了以后,他早就开始在百姓中间替姜姬摇旗了。
  今天会上门,也是因为他觉得他该把这段时间的功绩向公主表白一番,顺便扭转一下公主心目中他的印象。
  他不能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跟赵序同等的地位上啊。
  他可以为公主做一把利剑,一柄宝刀,但他不是只能做刀剑的。
  他还可以做许多事。
  姜姬颇为惊讶,挥退段小情,留王姻在此说话,这一说就说到了半夜。
  因为王姻很聪明,超出她想像的聪明。他不但把凤凰台的事摸清了大半,他还替她带来了更多鲁国的消息。
  这都是他身在前线时的第一手消息。
  现在鲁国的形势其实已经有点分裂了。
  下层百姓和一些贫穷的世家都向往大王,他们都很喜欢大王继位以来的种种德政,因为大王替他们开通了一条又一条的晋身之阶。
  而各城较大的世家、著姓,却反对大王。
  当然,现在王姻知道这全是公主的手笔。
  他对公主的佩服之情也是由此而来。
  公主是一个粗暴的人。她虽是女子,手段却不见脉脉温情,她不婉转,不回旋,直来直去。
  虽然有所掩饰,但结果总是很直接的就显露出来了。
  王姻看出来一件事,而百姓们、世家们或许是察觉到了,或许也是看出来了。他们有的为此惊慌,有的为此兴奋。
  公主在打破门户。
  她以贪玩、贪财、贪权为借口,为掩饰,在大世家的眼皮底下,替小世家,替普通百姓建设了一条条通天道。
  现在鲁国涌现出的新城、新村,任用的全都是新官吏。这些新官吏不是世家举荐,不是世袭传承。
  他们是考出来的。
  而考他们的人是公主,选他们出来的人也是公主。
  不管选官的条件标准有多儿戏,他们都当上了官。
  不管他们当的这个官有多下流不堪,他们都成了官,都身倚王权,手握律法。
  他们的确是官啊。
  苍蝇官就不是官了吗?
  管束流民,替百姓女子打丈夫的就不是官了吗?这些官,每人所辖区域人口平均过万,多的,甚至手上要管四万、五万人。
  这是能小看的吗?
  不能。
  那这些人已经慢慢填满了从莲花台到涟水大关的一大片区域,眼看晋江沿岸也要住满了人。
  到底有多少人在这里?
  各城不知,但他们可以估量。
  只是数字叫人心惊。
  鲁国的王城已经成了一只叫人心惊的巨兽。
  它太大了!!
  谁能想像得到?十年前,乐城与其他鲁国的城没什么不同。除了里面住着一个已经叫人没办法去尊敬的大王。
  十年内,不知从哪里来的流民蜂拥进乐城。乐城却没有被流民们拖垮。
  它吸纳了所有的流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王姻估算过,在大王——或者说,在以公主为首的姜氏所掌握的城池中,人口总数已经是鲁国其他各城的总和了。
  也就是说,把鲁国其他所有的城捏一块,大概才能跟乐城打个平手。
  这也只是在比人口而已。
  其他城,有晋江、涟水、滨河三条连贯的水道吗?
  其他城,有以姜大将军为首的几十万雄兵吗?
  其他城,有以商城、浦合为后盾的商路吗?
  他们有公主吗?
  王姻以为,这场姜氏与世家的博弈,公主已经胜了。
  所以,公主才会抛掉鲁国,来到凤凰台。
  因为接下来的胜负不用看了,差别只在姜氏想用什么方式去收服那些城。
  她把这个给大王和姜将军用来练手了。
  各城大世家、著姓已经察觉到了所处环境改变,可他们束手无策!
  他们想反抗,那就只能联合到一起,从几十家,几百家,变成一家,变成一个人,这才有可能和现在这个庞大的姜氏对抗。
  但这可能吗?
  而且以前会顺从他们的底下的百姓、小世家都变得不再顺从了。
  人皆向利。在一座小城里博前程算什么?何不去大王面前博一博呢?
  大王那里既接纳读书人,又喜欢勇武之士。而且听说在乐城种地不收税,经商不收税,会写字就可以当官,会数数就可以去上学,会一门手艺就可以去领俸禄。
  怎么能不去乐城?
  百姓要去,想换个地方好出头的士子们要去,人人都要去乐城。
  王姻估计接下来鲁国的世家会变成三种。
  第一种,带着人,带着城去见大王,献城以求安康,如果顺利,大王还叫他们继续留在城中,那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种,依附同样不想对大王,对姜氏投降的大城,联合起来,跟在大城身后捡便宜;
  第三种,观望。
  王姻说:“依我看,合陵只怕会是其中之一。”
  做为一座将要被依附的大城,合陵实在很有优势。从地理位置看,就不容易被乐城拿捏呢。
  姜姬笑了。
  王姻转口道:“公主必是已有腹案了。”
  姜姬摇头:“我并不知道合陵的情形啊。只是他若顺从,那就省事;他若不顺从,不是刚好吗?”有了出兵的借口了啊。
  王姻听得心都激动起来了,“公主,我只恨现在不身在鲁国啊!”
  姜姬:“你想回去吗?”王姻又一转颜色:“某只有一人,愿在此地为公主披荆斩棘!”


第522章 幸得君顾
  当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开始议论诸国公主的品德的时候; 凤凰台终于有了选后的气氛了。
  公主们都长什么样?
  年岁多大?
  长得美吗?
  长得丑吗?
  品德好吗?
  声音悦耳吗?
  她们的父母什么样?出生之地什么样?
  从出生到现在,有大错吗?有大功吗?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都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
  这就显出龚香之前让人吹捧她的好处来了。说起赵国公主、魏国公主、晋国公主,都没有鲁国公主的故事多。
  故事一多,就显得熟悉。在嘴边嚼得多了; 就好像认识了这个人。
  人人都说鲁国公主是神女下降。
  他们还说鲁国公主神性彰著——通俗点说; 就是性格比较鲜明,爱恨比较热烈,优缺点比较显著。
  但一旦冠上“神”这个名词; 哪怕是缺点都不那么刺目了。
  或者说,正因为有这些缺点了; 反倒让人觉得她平易近人了。
  总之,由于先入为主; 姜姬的名声在一众公主之间还真不错。
  与鲁国公主相比,赵国公主和魏国公主就成神秘人了。街上没人知道她们的故事,没人知道她们长什么样; 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缺点。结果就没有人提起她们。
  哦,还有一下晋国公主……她还在路上; 不知道能不能赶来呢。
  配上三个小透明; 姜姬的“皇后”之位看起来更加稳了。
  徐公是眼看着事情发生成这样的。他所做的; 也就是松开手,没插手。本想着鲁国公主人生地不熟的,就算想做什么; 也需要时间,需要时机。
  但没料到事情竟如此顺利。
  他都吃惊了,叫人去打听,打听的结果叫他不禁沉思起来。
  他叫来徐丛与白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