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388章

姜姬-第388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三人没有以八姓赵氏之名进城,而是扮成久居乡下的穷读书人,这样一来,就不适合带着家人住个大房子了。但三个人一起住,吃喝都可以从外面买回来,家里打扫的事就一下子成了大麻烦,三人都不会洗衣,不会做家务,第一次点灯险些烧了桌子和床榻后,三人商量过后,还是假装“买”了一个从人,充做管家。
  因为只有一个人,平时也需要他们三人帮忙干活。现在从人正在灶上做饭,三人中就分出一人跑去开门,让人进来后,发现正是家中长辈派来看望他们的,三人都松了一口气。
  赵理就把此人让到屋内,送上茶水。
  那人问:“二公子,老爷担心你们呢。平时生活可有什么难处吗?”
  赵理苦笑,拍拍桌上快被翻烂的纸牍说,“我从未想过,读书竟是这么苦的一件事!”
  他自从开蒙后,就不以读书为苦,深受师长夸赞。但这一次他是真觉得读书读得脑袋疼。
  不止他,两个侄子也是一般无二,他还听到两人偷偷抱怨“大王不喜读书,就叫他好好读啊,他不肯读书就折腾出这新鲁字来难为全天下的人!好没道理!”
  不过在他面前,这两人倒是不敢说大王一个字的坏话。
  赵理来之前怕这两个侄子不听管教,所以一直都很严厉,现在两个侄子就总是躲开他讲悄悄话。
  可他心中也有很多不安,平时不敢在两个小辈面前露出来,对着自己父亲的人,就敢直言了。
  “父亲有没有说,我们要怎么见到大王?”赵理问。
  此人道:“难道二公子竟然认输了?”
  赵理道,“不是我认输,而是这样下去……连什么时候才能登殿面君都不知道了。”
  他们现在就被这新鲁字给难为住了。
  这所谓的新鲁字,不止有字,还有词,还有许多释意,可这些字大半全都是瞎编乱造的!听说还都是乡野之人写在他们的文章里,大王就郑重其事的选其为新字,这也太不像话了!
  除此之外的新鲁字还有拿纪字大改特改的!这些纪字都是上古真神送给人间使用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上古真神的意识!怎么可以如此不尊重呢?
  赵理第一次看到时都气得头晕,他想不通!这种大逆不道的字冒出来,怎么鲁国的公卿都不管呢?
  那人解释道:“当时我也没来,不过听人说,一开始这些字只在乐城城外的流民村里用用,而且用这字的全是流民村的小孩子,所以才没人去管。”
  赵理还是不解:“就算是流民村的小孩子用,也不能让他们用啊。就该在一开始把这些字给烧了!砸了!”
  那人笑道:“二公子,你在街边看到一个乞丐拿根树枝在地上乱画,你会从车里跑出去把乞丐手里的树枝打掉吗?”
  赵理愣了。
  那人道:“你不会,因为你根本不会注意路边的乞丐在地上是写字还是乱画。这乐城的世家也是这样啊,他们怎么会把流民区的小孩子在学什么放在心上呢?”他顿了一下,“等发现时,这种新鲁字又被冠以大王的名号,世家自然就有些不好下手了。”
  赵理:“那……他们为何不规劝大王?”
  那人道:“因为大王没有用新鲁字。一切都是传说。大王到现在还没有一篇文章流出,在大王身边的人写的文章,用的全是纪字。就连投书用新鲁字大王才会看也都是传言,不过是那些贫家之子,以为这样会更容易获得大王青眼才推崇这个新鲁字。”
  赵理:“……然后呢?”
  那人道,“然后,似乎就渐渐流传开了。”
  那人走后,赵理端坐不语。他的两个侄子还在桌前默字,除了新鲁字让他们不太习惯之外,新的纸牍和毛笔倒是用得很顺利。
  两个侄子见赵理好像在发呆,又像是在思考,都不敢去打扰他。
  练到半夜,两个侄子告退回去睡觉。赵理却铺纸研磨,等到天亮,两个侄子前来问安,就看到赵理在榻上合衣而睡,案几上却摆着一篇写好的文章。
  两人悄悄把文章拿到外面就着阳光看,看完两人都是一脸惊讶。
  这……是一篇在他们看来“很不要脸”的夸奖大王的文章。
  他们可是知道赵理有多恨那新鲁字,可在这篇文章里,他却称这新鲁字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称大王只此一功就可名垂青史。
  两人又惊又怒,候到赵理起来,不等他洗漱就拿着文章去逼问,非要他说出个理由来。
  赵理说:“理由?理由就是……大王走这一步之前,已经算了上百步。他把一件本来应该会招千夫所指的事,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办下来了。世家目下无尘,却忘了,他们眼中看不见是人,是比他们多上百倍、千倍的人!”
  两个侄子不妨他竟然发起了怒,都被他吓住了。
  赵理深深吸了一口气,又浑身无力的吐出来,摆摆手说:“你们不要多想。大王神智天成,乃……千古之君。这新鲁字,我们这一代的人骂,但除我们之外的百姓们却都用得顺手,等我们这一代的人没了,新鲁字就会成为真正的鲁字流传下去了。”
  两个侄子不信,都道:“叔叔说错了。没了我们,还有我们的子孙后代,纪字才是正统,梁帝承大纪千载江山,都不曾改纪字分毫。大王……只是年幼不懂事,等他再大一些,自然就会知道错了,那时也就会改过来了。”
  赵理:“大王改了,百姓也已经用惯了新鲁字。”他不敢说,日后纪字……只怕会被人渐渐遗忘吧。
  两个侄子笑道:“叔叔又说错了,百姓中才有多少识字的人啊。”
  赵理往外一指:“街上的都是。他们都识字,而且一开始识的就是新鲁字。”
  两个侄子这下说不出话来了,乌云突然压在他们心头。
  “……他们早晚也会明白,他们学的字是错的。他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可走到街上,百姓们的面上并不见羞愧,城门口的《说文解字》前仍是挤满了人,街上的店铺招牌,小摊上挂的幌子,统统都是新鲁字。
  三人前往学府,这里就是考试的地方。
  学府据说是大王选官吏的地方,但也有人说这里全是流民区的小孩子,大王是嫌他们在外乱跑乱撞,才把他们收在其中。
  而赵理三人在船上听说,大王收集天下英才放进学府。
  这学府到底是什么来历?
  考试的地方就是学府里面的大广场,广场周围还有箭靶。
  赵理暗自点头,这样看来,这座学府还是会教授一些技艺的。
  夏天太阳大,大家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案几,全都是用纸牍答题,题目是早就公布出去的,自来自答,答完就能走。其中不少人都是在家答好了,背好答案,来这里重新写一遍。
  如此简单,赵理坐下时还看到隔壁有个人写的字难看极了,全是一团一团的黑墨渍在纸上,有的人还能把那么厚的纸牍给撕破,实在是……
  日后要真跟这样的人同殿为臣,那就真成耻辱了。
  不过,这样“儿戏”,可见大王确实并不打算在此取才。
  赵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失望。三人答完起身,径直出去了。
  二十日后,他们去学府前看名次。不出所料,三人都在榜上。
  两个侄子的感受比较复杂。他们事后也学赵理写了一篇那样的文章,其中有多少真心就只有天知道了。结果真的靠这样一篇文章选上了,他们又觉得……
  两人找上赵理,说不想上殿了。
  “靠这样的文章见大王也太羞耻了,日后被人提起,怎么见人呢?”
  赵理问:“那你们俩想怎么样?”
  两人道:“我们想再写一篇文章,见到大王时递给大王,如果大王肯读,那我们就留下,如果大王不肯……”
  两人为难的互看一眼。
  虽然大王“荒唐”,但鲁国确实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其实是他们最想不通的,大王如此“荒唐乱来”,公卿们又“尸位素餐”,那鲁国是怎么变强大的?
  赵理点点头,让他们去写,但是……
  “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赵理道,“就算大王是庸才,我们也要留下,也要成为大王的心腹之人。”
  两个侄子沉默了一会儿,都认了错。是他们太天真了。只是因为现在长辈们都不在眼前,就有些放纵了。他们不该忘,也不敢忘,他们是赵家人。
  赵理说:“何况……大王是不是庸才还不知道。”他深深的叹了口气,“最可怕的是,大王是天才,但却与我等理念不合。与大王为敌,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件好事。”
  行宫内,姜旦正与郑姬一同用饭。
  两人虽然是“夫妻”,却还没有同房。因为郑姬还小,姜旦也很难把郑姬看成女人。
  郑姬却已经有了身为王后的自觉,对姜旦曾经宠爱过的女婢都很客气,还赏赐给她们衣料和首饰。
  姜旦见过后,问郑姬为什么这样。
  郑姬说:“我是王后,自然要爱你所爱啊。”
  姜旦:“但我并不爱她们啊。”
  郑姬有些高兴,虽然还不明白,但她直觉这些女婢是她的威胁。
  “那大王爱谁?”她问。
  姜旦想了想,说:“我爱阿智,阿仁,姐姐,大哥,还有你,还有太子。”他想起龚獠的教导,又加上一个:“还有鲁国和百姓。”
  郑姬敬了姜旦一杯酒,道:“只要能在大王心中占一席之地,妾已心满意足了。”
  两人饮了这杯酒后,郑姬好奇:“大王那么喜欢阿智和阿仁吗?”
  那不过是两个臣子而已。
  姜旦点头,叹气:“阿智已经走了很久了……不知他什么时候才回来……我还没告诉他,我的球已经越踢越好了呢!”


第421章 局中局
  曹非已经在鲁国各地辗转了一年半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太子。
  他曾经三入商城; 扮成商人、士子、逃难的世家等各种身份; 最后一次还成功成为了县令府上的一名师爷。他一直怀疑摘星公主把太子藏在商城,但这一次他终于打消了怀疑; 对莫县令说要回乡后就走了。
  现在他开始怀疑浦合与安城了。
  这两个地方都是姜大将军管辖的城市; 城门管束极严; 闲人难进。
  他数次游走到两城边缘处的小村庄,这是他能离的最近的地方; 但在这里什么也打听不出来。
  现在只剩下这两个地方了。
  他先去浦合,因为在浦合不远处的小村庄是允许商人逗留的,这个村庄就是被商人建立起来的; 但在这里停留的商人,无不是跟商城一起发达起来的大豪商,偶有小商人想跑到这里来撞撞运气; 但他们的身家跟这些豪商比不了,最后都灰溜溜的离开了。
  曹非前几次过来都是因为跟这些豪商斗富斗输了才不得不离开的,这一次,他把在商城用各种方式积攒下来的钱全都砸了进去; 终于在斗富中占了一席之地; 席终之后,这些豪商“允许”他参加下一次的招商大会。
  这个招商大会也是公主的把戏。因为商城也有同样的招商大会,不过商城的商人多,货物也多,如果一个商人在这个招商大会上受挫; 他可以到下一个上去碰碰运气。
  但在浦合,却只有盐。所以这里的商人根本没有第二次机会,只这一次,他们就要表现出他们的实力可以去购买浦合这一季出产的盐。
  小村庄的事自然一五一十的都禀报到了浦合。姜智终于又看到了曹非,不由得感叹:这人终于找来了。
  公主指示他不能对曹非帮助太多,他和卫始最多只能在曹非要带走魏太子时不多加干涉,但如果曹非连这点小小的劫难都闯不过的话,他们怎么能相信他能护得住魏太子回国呢?
  他拿着手中的画影图形去找卫始,刚好魏太子也在,他道:“曹歧人又来了。”
  魏太子,也就是阿陀在这一年半里又猛得蹿了一截个子,头大脖细,手足细长,看起来倒像是吃了苦的。他的手足上还有很多练武时留下的伤口,再加上刻意养出的一身雪白的皮肤,他就像个小可怜一样。
  可他一蹦起来,就还是那个活泼的孩子,他说:“他又找回来了?太好了!这回他能成功找过来吗?”
  从那时起,他真的已经等这个人等得太久了!多少离愁都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消磨得快差不多了。
  卫始拿手中的竹板拍了他一下,叫他继续坐下背书,拿过画影图形,看了后道:“确实是曹歧人。对了,他那个儿子也该有而立了吧?那个儿子生了几个孩子了?分别是多大年纪?”
  姜智说,“上回来的人说,曹歧人的继母已逝,他的私生子至今不知自己的身世,他有三子两女,最长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已成亲。曹家人现在隐居在魏国六安城,他们倒是没有隐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