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381章

姜姬-第381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江想让阿九活下去,那他就会保证阿九能活下去。
  阿江肯为他赴死,他就不能让阿江最后的心愿也无法完成。


第412章 新鲁国
  阿江独自上路,刚走到合陵就发现单独一个燕人; 并没办法在鲁国通行。
  哪怕他是商人也不行; 因为合陵就不许他国商人进城。只有合陵的商人能进城。
  而且阿江因为自小习箭的缘故,肩宽背厚; 双臂鼓胀; 一看就是个武人。
  又是燕人; 又是武人,说自己是商人要进城?
  合陵城门不由分说就要将阿江拿下; 幸好他跑得快,不然只怕就要下大狱了。
  他这才想起两回横穿鲁国都是蟠郎带领,而他以前也只去过商城; 就以为鲁国所有的城池都像商城一样,任由商人进出。
  从合陵起,阿江就不敢再走大城了; 他转道向小城、小镇。因为他必须要补充干粮,要打听消息。
  但小城、小镇一样不好进。他们倒不是反对商人进来,而是要先问问阿江是卖什么的。
  阿江只带了一匹马,身上倒有一些盘缠; 就说自己是来买东西的。
  小镇城门有也跟没有一样; 但城门口拥挤的很,许多人都围着城门,看到阿江,都朝他看。
  城门守卫也是伍长、什长、士兵聚在一起喝茶闲聊,人数太多; 不好打,也不容易跑。
  那个可能是挨打受罚才站城门岗前盘问的小兵问他:“那你买什么?”
  阿江哪里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只好随口说一个:“我想买些黄豆。”
  小兵笑道:“黄豆?家家种的都有,你买它,卖给谁去?”
  身后另一个兵喊道:“那是个燕人!”
  小兵哦了一声,道:“原来你是燕人啊。这样吧,城里的黄豆贵,你到下面的村子去,那里一样的钱可以多收一车呢!”阿江:“……”他是来打听消息的。城里消息灵通,只要在街上转一转,多数都能听到乐城的消息,哪怕有闲人编造的,但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内容。
  他要去找蟠郎,当然不能傻头傻脑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直接去。
  他这么一路打听着去,心里就会有底了。
  “我还想买些书。”阿江道,“在家乡听说,鲁国有识字书,我想买些带回去。”
  小兵笑道:“说什么来收黄豆的,你其实就是来收书的吧?”
  鲁国现在最出名的书,莫过于《说文解字》。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大家编撰,据说就是由一群不及弱冠的学童编写的,大王的乐城建了一座学府,收容了整个天下的学童,只有不及弱冠的人才能进去。
  这部《说文解字》就是由这些学童编写的,为的是要编写出一部连梳着羊角辫的小儿和从来没读过书的人也能看懂的一部书。
  这部书到现在还没编完,人人都认为它会永生永世的编写下去,最终把鲁国的名字永远流传下去。
  虽然《说文解字》才刚刚在鲁国出现,但鲁字已经流传到相临的郑、燕、魏等国内了,普通平民百姓只需要稍加学习就能认出几十上百个字,这吸引了许许多多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认字的人。
  所以,当《说文解字》以一月一章的形式出现在鲁国后,就迅速流传到了周边诸侯国内。
  目前,仅仅只有六章的《说文解字》说是名动天下也不为过了。
  跟着《说文解字》一起流传出去的还有鲁国公主纸,又叫摘星纸。
  在燕国,也称草帛,树锦。
  回燕国一趟,阿江就见识到了燕国世家有多推崇公主纸。因为漆离回到漆城后,留下守城的漆氏旁系太守就非常郑重的送了漆离一份“大礼”——五十担最上等的鲁国公主纸。
  也就是树浆而非草浆制成的,雪白的摘星纸。
  阿江这才知道,蟠郎闲时自己造的公主纸,竟然已经流传到了燕国来,而且成了非常贵重的礼物。
  配套的当然有文房四宝,只是看太守的样子,他大概从来没用过。他只把这个当成宝贝,收藏起来,挑个好时候用来送人。
  阿江记得公子看到之后,当晚就试着用了用,过后洗手时说:“看蟠郎用时简单,自己写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
  他看了眼桌案,只见桌案上原本雪白的纸皱得厉害,破破烂烂,这都是公子用的劲太大了。上面的根本不成字,全是一团团的墨迹,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他当时还发笑,因为他见过蟠郎写出的字,说不出的风流雅致。
  公子看他笑,趁他端水盆出去时故意绊了他一脚,害他把水泼了自己一身。
  他就故意引阿九进来也笑话了公子一场。
  想起前事,阿江不免怅然。
  不知他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踏上燕国的土地?
  “叫小哥看穿了,我正是来买书的。”阿江道。
  小兵笑道:“那对不住,不能让你进去。这书啊,不卖外人!”
  说完又仿佛是解释般的抱怨起来,“上回来了一个商人,说要买书,让他买了,竟然把书和纸都买完了,等我们自己人想要用纸抄书,只能去找他买。幸好县令把人给抓了,东西都搜了回来。”
  阿江这才知道缘故,不由得深恨自己找错理由,只得遗憾离开。
  他走过几个城后,渐渐的也变圆滑了。这是他在燕国几十年都没学到的本事,如此想来,在蟠郎身边时,阿九贪玩总爱上街,他就一直守着蟠郎,极少出门。
  说不定,公子要阿九来,并非是故意要害他,而是看出阿九比他更适合这个任务。
  阿江来到了涟水大关,刚好看到一伙被索走的人,这些人奇怪的很。
  他们都被绑住双手,一个牵一个,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少说也有几千上万人了。
  队伍中大半的人都在哭,但其中几人一看就是商人,因为他们都在问押送他们的士兵:“赎钱几何?”
  “要多少才赎?”
  鲁国的商人多数不惧刑罚,因为鲁国公主爱商人,特许他们以钱赎罪。虽然赎钱极高,但商人却都毫无怨言。
  士兵也很客气,“大人还没说,不过估计少不了。”
  商人笑道:“既是我等犯法,那自然该交钱赎罪。”
  阿江和这队人走在一起,又听到一个商人问:“不知我等身犯何罪?”
  士兵:“还不知道,不过等回营了就有了。”
  阿江:“……”
  鲁国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啊。
  他好奇心起,跟着这队人往前走,快到涟水城时,就看到前方圈了两个木栏,一个里面是男人,一个里面是女人。
  有商人连忙朝女队那边喊:“贤妻!一会儿大人问话,记得替为夫多多美言!”
  这一声起,喊的人就更多了。
  这个叫“爱妻”,那个就喊“亲娘!”,还有人当即洒泪,却是教女儿说:“儿啊!你要对大人说,为父每晚都亲手替你造饭!亲手替你烧水净面!哄你入睡,替你关窗!你要对大人说,没有为父,你是不肯回家的啊!!”
  女儿也非常机灵的喊:“那爹!你答应我招赘了吗?”
  “……”亲爹哭得一噎,想了一瞬,喊道:“爹答应了!”
  女儿欢跳起来,对爹保证:“爹,我一定对大人说你特别特别好!”
  阿江到这里就跟这队人分开了,意外顺利的进了城。但在城中,不管是住店还是吃饭,都要先去官衙登记。
  阿江不是商人,又没办法隐瞒自己燕人的身份,只好登记为燕人,漆江。
  他看到官衙的小吏给他写了一块牌子,用烙铁在木牌上烙了一下,递给他道:“这块牌子要是丢了就回来补,一次十个钱,记住自己的编号就行。”
  阿江看到“编号”,有些茫然。因为他认不出这些横竖都是什么意思。
  小吏见此也不生气,指点他道:“去门外看,有个《数经》首章,去看一下就知道怎么记了。”
  阿江走到门外,门外立着许许多多的木板,上面是锲字。
  《数经》前的人最多,不少人在拿两只手比划。
  阿江走过去,看了一会儿,也不由自主的比划起来,“一竖是一……一横是十?”他像这些人一样点着数,嘴里默念“一、二、三、四、五……”
  乐城,行宫。
  姜姬和田分正在吵架。
  龚香坐得远,嫌他俩声音大。
  姜姬一捶定音:“我说了算!”
  一开始她还跟田分讲理,最后发现这人就是个死脑筋,根本说不通,让他体会一下百姓们的认数的艰难,他只会说:“这本来就很难!”
  “没有智慧的人就不该来学数!”
  “不能让有智慧的人去牵就那些连书都没读过的人!”
  姜姬发现说不通,就强权压制了。不管田分怎么反对,她都是一句话“我说了算!”
  “你你你……”田分被气到吐血。
  姜姬还火上浇油:“博士只管继续专心学问,我会找人校正的。”她的意思是,田分想怎么写书就怎么写书,她拿到手后会全翻译成大白话,来方便其他人。
  最后气得田分甩袖而去。
  姜姬看他走了才松了口气。
  龚香此时才过来:“公主,可尝到苦头了?”他在兴灾乐祸。
  当时公主一意孤行,要抬高田分,他就不太同意。明显,公主希望用田分来立一个标杆,最终目的应该是想动摇世家对“学问”的垄断。
  但田分自己就是个世家,他不可能反对世家。
  公主虽然根本没让田分做什么,但这个标杆立起来,不但她能用,别的看到的人也能用。
  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公主发明了新的记数方式。
  目前鲁国的数学都是来自纪字,不管是数字的表达还是数学的应用,全都用的是纪字。
  公主改鲁字会成功,是因为一开始根本没人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因为她“荒唐”,又是以教育流民中的幼童为理由,更被世家人以为这是替大王不会认字找的借口,帮大王偷懒而已。
  于是没人反对。
  当新鲁字开始流传,也只是在百姓、商人中使用。世家是根本不会用的,他们虽然鄙视,但“何必跟愚民计较?”的思想占了上风。
  而且从新鲁字发明开始,公主就没让世家们闲着,时不时的放一些消息出去,让他们没功夫来搭理这个鲁字。
  等到现在,郑姬已经成了王后,郑王认输送来粮食,大王的球赛已经踢了一千八百场了,姜奔从山陵回来还又成了大夫,姜大将军已经在大王的殿中扎下了根,众人忧心他会不会想也争个大夫什么的官当当的时候,转回头一看,新鲁字已经以堂堂之姿流传出去了。不但鲁人用它,郑人和燕人的百姓也用它。
  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再也不能阻止这种丢人现眼的东西以“新鲁字”的名称招摇过市。
  世家的肠子都悔青了,听说还有不少家的老人听说此事后气晕过去的。
  公主当然更成了“罪魁祸首”。
  恰在此时,公主又想改一改数字,哪怕这回她说破天是给商人用的,为的是避免他国商人陷害鲁人,所以要求所有进入鲁国的商人,都只能使用一种算数方式来计量货物,也不行。
  “同一个招数,不能老用。”龚香笑眯眯的道,“会被人发现的。”
  姜姬很光棍:“请叔叔教我。”
  反正,她是一定要改的。
  她又不是要改世家的东西,她是改给商人用的。至于商人用了以后,会不会带动着百姓们都用,最后影响到整个鲁国,那就不关她的事了。


第413章 席五与田分
  改良数字是姜姬早就想做的事,甚至还在文字之前。
  因为普通百姓可能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 能认清自己家门口的街道就能平安顺利的过一辈子; 但他的一生中不可能不买东西,不可能不跟数字打交道。
  但大纪的数字虽然很明确; 但一般人基本接触不到; 生活中应用的“数字”标准就有点乱七八糟了。
  比如买布; 论匹或身,扯一块布; 大多的意思就是扯一身布,卖布的都会估量一下眼前这人的身形,扯多一点。如果是小儿; 就问几岁大,男孩还是女孩,个头多高; 每天吃几碗饭;如果是男子,就问“比我高多少?比我胖多少?”来人比划一下,老板就直接扯了。
  尺寸的概念虽然有,但只有做衣服的行家才擅长使用; 百姓家的女子都有自己量布的方法; 以五指中的拇指和中指最长线为例是最常用的。
  如果是买菜,青菜是捆,萝卜是根,油是壶,粮是斗; 都是这么计量的。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没什么,但当姜姬发现鲁国最受欢迎的职业从读书人变成了商人后,她就不得不加快脚步,统一度量了,因为纪字的计数方式应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有点过于高大,而用纪字表述的加减乘除,她都一下子看不懂,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恍然大悟,这还是在她有基础的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