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337章

姜姬-第337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健壮的男人,他会保有财产,保存自身,等到安顿下来后,他可以再建立新的家庭,把家族延续下去。
  排除掉人为的道德感,这其实是很有效率的。
  但这不是她需要的,她需要在百姓中建立起新的秩序与道德。
  用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她现在就用粮食和钱,给女人买一个地位。
  龚香没有再多说什么,虽然他觉得女人的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女人可以生下许许多多的孩子,一个女人,一生中可以生下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所以就算少,百姓们也不至于就无法繁衍,而且鲁国很大,乐城周围没有女人,别的地方有,此地的一点小失衡不会影响什么。
  可他觉得公主此举是有深意的。因为她没有说什么时候就不给女人和小孩粮食了。
  现在流民们已经有了维生的手段了,之前给他们粮食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大王的忠心,维系他们对大王、对姜氏的爱戴。但这当然不是永远不变的,只看这段时间花费的钱就知道,这可能永远这么下去。能这么快就告一段落,他都忍不住庆幸。
  可只给女人和孩子粮食,又是为什么呢……
  公主也是个女人,她在想什么呢?
  又要开始重新登记了。据说这叫人口调查。各个村长、区长都忙碌起来。好处是这次简单很多,只需要跟以前登记的内容做一次对比,有改变的才需要登记,比如某家有人去世,便销户;有人出生,就添上一口人。
  一边登记,一边统计。龚香很快发现统计上来的女婴的人数比男婴更多,甚至有几个区都是女婴,没有男婴的情况。
  龚香:“……一定有人冒认。”将男婴当做女婴养育,为了那一份口粮。因为男婴到十三岁后就没粮食吃了,而女婴长到十三岁后还能继续领粮食。
  如果大王在十三年后改变主意了,不给女人粮食了,那再改回来就行了。
  姜姬:“这是肯定的。”人都是趋利的。
  这还不算,去年因为郑姬来而被家人典卖、抛弃,送入行宫的宫妇、宫女,如今也有很多人怀揣着钱或干脆不带钱,就带着一副嗓子到行宫门前哭求,要把妻子、女儿、妹妹、母亲给带回去。
  龚香这回是真生气了,二话不说就命人去趋赶。
  送入行宫中的宫女和宫妇都是大王的人了,换句话说,她们是属于姜氏的财产,哪能由得这些人再给要回去?
  姜姬连忙拦住,劝他不要生气。
  “公主!此例不可开!”龚香气得真是不轻,世家“欺负”大王,他习以为常,百姓跑来“欺负”大王,他就受不了,认为他们大逆不道。
  姜姬只好翻来覆去的劝他。
  “宫中也用不了那么多宫女、宫妇。”
  “正好显得大王慈爱。”
  “这又没什么,我都没生气,你也不要生气了。”
  龚香深吸几口气,平静下来,问她:“公主,你是早料到了吗?”现在想起来,当时公主敞开大门来者不拒,把商人送来的女子都留下时,他就该觉得不对了。只是后来公主让人给她们找了活干,折腾出来的那个成衣制作很有用处,他就以为那是她的目的。
  “我还没有那么高明。”姜姬笑一笑。她确实希望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以为不会这么快,在她的设想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明年或后年时,会有小批量的人希望能接回宫妇和宫女,哪怕没有发生,她也打算开放宫女和宫妇出宫的渠道,让她们不必在宫中空耗岁月,不管是想嫁给侍卫也好,还是有别的打算也好,只要有家人在外接纳她们,都可以回家。
  现在嘛,算是意外之喜。
  没想到只是一份人头粮,就能让这么多人想起她们来。利之一字,确实动人至极。
  赵荟扮作商人,来到乐城城外时,就看到许许多多的妇人被家人引领着,哭泣着走来。周围围观的人都在感叹。
  “大王真是太心软了。”
  “竟然真的把这些女人都放回家了。”
  “听说还让她们把宫中的衣物都带上呢。”
  “大王仁爱,天佑我鲁国啊!”
  “不止呢,她们有的不是在宫中的织工局缝衣服吗?开始还有人担心出来后没办法做衣服,不能领钱,结果大王说想回来做衣服也可以回来,想天天回家都行。”这人啧啧摇头,“叫人想都想不到!大王真是……”就算是街上开店的老板掌柜也不会说店里的小工每天都能回家,这生意还怎么做?
  “大王心这么软,真叫人担心啊。”
  赵荟发现,街上人人都在真心实意的称颂姜王,赞美他,爱护他就如同爱护自家的孩子。
  这叫他始料未及。
  他从没见过有姜氏大王如此受百姓喜爱。
  他记得小时候听兄长说过,道曾经的姜氏姜青,也就是朝午王之兄,姜鲜之父,那个大王倒是极受爱戴。百姓们都从心底心疼爱护他,与现在的这个姜氏大王何其相似?
  如今的姜旦,会是异日的姜青吗?


第362章 白清园
  赵荟跟姜氏没有深仇大恨,一定要说; 也是赵家先得罪了姜氏; 但谁叫上头那个是大王呢?既然已经得罪了,就只能把姜氏连根拔起; 才能保住赵家安康。
  郑王现在是捏住赵家命脉; 而且赵家也不能离开郑国; 离开后,他们还是无处容身; 在知道赵家的底细之后还能接受他们的地方不多,郑国是最好的一个。
  正因如此,赵荟才不得不顺从于郑王。但是他也没打算一回到鲁国就跟姜氏不死不休; 总要先看看情况。
  情况很不乐观。
  姜氏现在尽揽鲁国民心,跟朝午王那时不能比。朝午王得位不正的事是个鲁人都耳熟能详,这也是朝午王这个大王始终没能得到鲁国民心的原因; 同样也为赵家、蒋家的擅权埋下了祸根。
  可是从姜元起,姜氏的立场就正回来了。现在这个大王虽然名份上也有一点差距,但他最好的一点是姜元没有另一个身份更好的公子来跟他相争。姜元的两个儿子,现在一个是大王; 一个是太子; 也就是说,哪怕他想办法把现在这个大王推下去,再上来的还会是姜元的血脉,对姜氏来说并无损失。
  赵荟打听来打听去,发现如果想攻击姜氏; 有三个人算是姜氏的污点。
  姜武,身为养子,拥兵自重,手中有三座城,一座盐城,一座铜城,一座凤城。如果能挑动鲁王不信姜武,则事半功倍;
  姜奔,此人凉薄自私,性窄贪权,目光短浅,如果能鼓动百姓对此人深恶痛绝,倒也能替姜氏找一些麻烦;
  最后就是摘星公主了。此女贪权好色,爱财善妒,似乎是最好下手的一个,但仔细数来,她却没犯过大错,能数得着的就是一个白姓公子被她强留宫中,不过街上说的都是白公子的美貌和他被公主留在帐中的逸事,百姓对此事的戏谑多过厌恶,甚至还有少年少女追捧此事,津津乐道。
  赵荟盘算了一圈,打算先拿姜氏的两个养子来下手,看看行宫中大王的反应。
  很快,街上流传起来姜武和姜奔的丑闻。
  说姜武,就是凶残狠毒,杀人如麻,有渴饮人血,抱着人头大嚼的暗夜传说,能止小儿夜啼;
  说姜奔,则是与人密室相商,如何争权夺势,如何暗害忠良,说得姜奔好像摇身一变成了龚香。
  街上一直都有他们两人的流言,但这一听就是新鲜货,还编得有鼻子有眼的,幕后必有高人指点。
  ——在一个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一的社会里,能把一个故事编得圆满,属于特种技能。
  一看就不是百姓自我发挥出来的。
  百姓的发挥都带有朴实的特色,比如关于她从天上摘云彩这种故事,让她自己编,绝编不出来。但百姓们就能深信不疑。
  姜姬一听就知道背后有人搞鬼,她问龚香:“最近姜奔又抓了什么人?”
  没有蓝家约束,姜奔就放飞了,他对刚发现的发财门路爱不释手!以前抓人,好歹还有姜姬事先命人暗示给他的名单,现在抓人就纯属他的个人兴趣了,一通乱抓,抓完给给安一个罪名关进大牢,然后明示其家人交银赎罪。
  姜姬和龚香都没管。
  为什么要管?姜奔很有才华!他挑选的人家都是有钱的!有钱的世家,通常也都是有权的,他们大多跟其他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姜姬盯了很久,无奈没有理由下手的或暂时不好下手的家族。
  她现在发现,为什么历代帝王的人生中都会有一两个那么不太讲理的人才,贪官也好,权宦也罢,必定曾经一手遮天,最后被喜闻乐见的斩于马下,帝王成功踩着权臣的尸体刷一波英明神武。
  因为不讲理的人才实在太好用了!
  她要做什么,总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换成姜奔就简单了,他就是要钱!钱钱钱!这个理由太充分了。所以他找上谁家都正常,都不奇怪。
  他也没有那个脑子去思考后果,比如他这么搞,后面会有什么下场?
  但他被蓝家养傻了。如果当时没有蓝家,他在乐城打滚十年后怎么着也能长出一两分识实务的脑子和眼光;但蓝家是不需要姜奔有脑子的,他最好就是当一柄蓝家指哪打哪的刀。
  后来她也添了几把柴火,最终把姜奔变成了现在这个天老大,他老二的性格,不可一世到了极点。
  他从来没想过这些被他抓的人都是有能力报复他的,等这些人背后的势力缓过来,联合到一起,能要了他的小命。
  姜姬在欣喜之下,不由自主的放纵姜奔搂钱,甚至还暗示过他一两回,比如抓什么人能要来最多的钱,抓这家的老爷还是小公子还是太老爷最好用,如果不小心伤了人或杀了人也不要紧哦,等等。
  龚香也是哭笑不得,他提醒公主:“这样下去,可能就非杀姜奔不可了。”
  才听说姜奔又打断了某家一个小公子的腿,他也是越来越嚣张了。
  “实在不行,也只能如此了。”姜姬点头。但为了不太早的引起众怒,她也避免让姜奔杀掉什么重要的人物,以便把他的“生命”尽量延长。
  所以一听到外面有新鲜话骂姜奔,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姜奔又打断了谁谁谁的腿。
  龚香让人把街上的闲话都收集回来,一个个品味后摇头:“以我看,倒像是冲着姜氏兄弟来的。”姜武和姜奔在传言中可是不偏不倚,都被栽了一头黑锅。
  那就不是近期的私怨了。
  姜武已经回去挑选好手准备去郑国大抢特抢了,他最近肯定没来得及得罪人;姜奔得罪的人太多,一时半刻也找不出谁是主谋。
  “再看看。”她道。
  只能等那个背地里的人出招了。
  不等街上再传什么新流言,白清园那里有动静了。
  据说是有个极为同情他的士子,在听说了他的遭遇后,特意写了一首安慰他的诗递了进来。
  已经与白清园鸿燕往来好几次了,却始终没有露出真容。
  姜姬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白清园孤坐在行宫的一处亭园里,这里没什么人来,他就时常自己过来,一待就是一天。有时带一卷书,有时带着棋。
  这里清静,没有人的窃窃私语,没有他们如腐骨之蛆的目光。
  他觉得自己活像一个笑话。
  家人和亲友都以为他风光无限,不肯信他在这里受尽折磨;那些士子只会用最恶毒的话去揣测他,评论他,却不能体会他的处境;公主的心意真假难辨,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他锦衣玉食,仆从如云……就算抱怨,又有谁肯听呢?
  “啾啾。”蒋胜从远处看到他,连忙大步过来。
  白清园立刻坐直身,抹了一把脸上的泪痕,把散乱的衣服头发整理一下,才起身相迎:“哥哥。”
  蒋胜与他早认了异姓兄弟。他们都是没有家族的孤家寡人,困在这一方世界,只能彼此依偎取暖。
  蒋胜走过来,与他一同坐在凉亭中,问他:“怎么躲在这里?不去看大王踢球?今日大王可输惨了!”大王的球赛人人都会去看,不止宫中的宫女侍卫喜欢,外面的百姓也喜欢,大王偶尔会在外面的野地里比一场,来看球赛的人都是人山人海的。
  白清园不说话,蒋胜自然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去,说:“那里人多,你不要跟他们站在一起就好了。”
  大王身边的士子们都爱奚落白清园,一个人不喜他还好,所有人都不喜他,他就胆怯了,不敢再到士子们的面前去。
  白清园缓缓摇头,“……我去了一定会被认出来。”他的脸太显眼了,一出去就会被人认出,到时就算他不去找他们,他们也会来找他。
  蒋胜看他心情不好,就又从怀里掏出一卷白绢,递给他说:“这是那人又送进来的信,你写了回信,我再给他送去。”
  白清园如饥似渴的把白绢拿在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