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292章

姜姬-第292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野豚东突西撞想逃出生天,那壮汉手有残疾,一只手似乎断过,不知被哪个巧夺天工之人接上了一只铁钩。他们就看到壮汉扑上去,拿铁钩钩住野豚,一手握刀,扑的一声就捅进了野豚的脖子,再拔出来时,一股还冒热气的血喷出来,洒在玉色的石阶上。
  然后他就在那里把那头野豚给捅死了,再把它的头斩下来,把肚腹剖开,把心、肝、肠子都给掏出来,最后把四肢砍断,切开背脊,抽出脊骨,再把身上的肉大卸八块后拿雪擦干净污血,再一块块背进来,投入鼎中,倒入牛油、泉水,鼎下升火。
  从看到此人在殿前追那头野豚起,殿中就是一片安静。
  看到那人把野豚砍成一块块,刘竹竟有种这人杀的其实是殿里的他们的感觉。
  这是示威。
  是对他们的警示。
  是在警告他们。
  他们都发现了,都明白了。但……是谁呢……
  有人悄悄观察大王。
  大王在此人杀野豚时不但半点没有惊惧之色,还在听身边侍从说那是野豚后大喜道:“今天可以大吃一顿了!”
  侍从笑道:“您想吃多少都有!”然后伏耳小声跟大王不知说了什么,大王惊喜极了,还有一点羞涩,小声问侍从:“姐姐是为了我吗?”
  侍从望着大王,笑着点头。
  似乎不是大王。
  他们还算了解大王。大王并不是一个高深的人。这不是大王安排的。
  也不会是公主。
  那会是谁?
  是……藏在大王身后的那个“高人”吗?
  人人都知道大王身后有高人指点。有人说是先王给大王请的一位老师,还言之凿凿的说是一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子,与先王相识于微末,后来先王归国,此人飘然远去。等先王被权臣把持,动弹不得后,此人又冒出来,愿相助于先王。先王就求此人:“不必助孤,等孤去后,盼先生能助我儿一臂之力!”
  此人就应下了。
  因为他不慕富贵,不喜权势,也不愿意当官,服大王的管,所以才一直隐在幕后云云。
  这个是流传最广的,其他还有很多。
  姜姬在金潞宫与龚香对坐,各捧着一只宽沿深底的陶盘吃炸酱面,边吃边说笑。底下还有做的干炸排骨、酱肘子、四喜丸子等菜,十分丰盛,而且全是肉食。
  龚香吃得头都抬不起来。
  姜姬从没想过还能用食物让人伏首,但眼前就有一个活例子。
  龚香近来口腹之欲大增,不知是不是失去了男性象征后只剩下吃这一个乐趣了,在她发现以前,他的体重就有上升的趋势。等她为了跟赵国、燕国的商人们套上关系而大肆收购各种禽畜后,当这些鸡鸭鱼羊猪狗都送到莲花台来,她亲眼看到龚香吹气一样胖起来了。
  ……看来肥胖是龚家基因。
  龚香现在和龚獠站一块更像兄弟了,还是亲的。
  龚香现在只肯吃肉,喜欢重油、厚油的食物。她不得已开始限制他的饮食,他竟然发怒。最后两人达成和解,一年五头猪,他可以两个月吃一头。她说。
  龚香立刻五体投地行大礼,说这辈子都卖给她了。
  “你本来就是我的人。”姜姬冷笑。
  龚香跪在地上也不起来,无赖的解释:“那也分愿意和不愿意的。公主,强取豪夺固然有趣,但让小美人柳腰款摆自己上榻解衣也是一种本事。”
  “那你的意思是,你愿意上我的榻了?”她顺着他的话问。
  龚香笑道:“我上的是案几。”
  姜姬笑了,坐下对他平视,温声道:“不,叔叔是坐在我身侧的人。”
  你不是我用过即丢的工具。
  你是我愿意分享权力的帮手。
  龚香稳稳坐着,心中却掀起波澜。
  ……老天作弄,让他现在才遇上英主,却是个不能现于人前的女儿身。
  但老天还是把她送来了。
  这是他今年得到的最好的消息。


第312章 献美
  龚香一直想知道他在姜姬……公主的眼中是什么地位。她是怎么看待他的?
  诚实; 她留下了他的性命; 但很难说这是不是因为她本性残忍,喜欢看别人挣扎在生死之间,在人得到希望后再狠狠的推他去死; 享受那份绝望与哀求。
  如果说让他屈服于公主之下的是她的野心与睿智,让他在第一时间就跪下来的则是她的本性。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本性。
  她是个残忍的君王; 以臣民的喜悦与恐惧为食,不管是什么,都是由她给予的; 她为此快乐。
  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也可能发觉了; 但她在视而不见; 有意克制。
  龚香见过这样的人,事实上,他觉得父亲与他都与公主相似。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他们都是周围人的王。他们控制着一切; 如果有什么会脱出他们的掌控; 他们就会像被冒犯一样大怒。
  最后,父亲死了。奇特是阿悟很讨厌他这样做; 却始终没发现父亲才是家里他最害怕的人。因为阿悟跟他从小一起长大,那时他的手段还很幼稚; 所以阿悟才会看穿他。
  当年父亲突然生病; 再也不能起身,他能体会到父亲心底的愤怒和绝望,之后父亲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他身上。他从没告诉过任何人; 文伯也不知道……他一直盼着父亲死去的那一天。
  阿悟猜到了。他们朝夕相伴,从小一起长大,他不必说话,阿悟就能明白。从那以后,他就感觉到阿悟对他的反感,隐隐约约,但忠诚让他不会离开他。
  龚香很想告诉阿悟,父亲跟他是一样的,他讨厌他的手段,可整个龚家都在父亲的手心里,你讨厌我,为什么会崇拜父亲?
  但他没有尝试去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就算他这么说,阿悟也不能理解。因为父亲在阿悟的心目中就是龚家的神,龚家的一切,如果父亲对阿悟说必须杀了他才行……他都不知道阿悟会不会在每天给他端来的饭里下毒。
  他其实……不喜欢龚家。他一直想摆脱它。
  公主设计让蒋龙杀了龚家,杀了他的妻儿,杀了那些仰他鼻息而活的人……他却觉得终于可以畅快呼吸了!
  他不再是龚香!不再是龚嵋的儿子!他是无名无姓之人!他可以为自己活了!
  他不会让阿悟知道他视龚家为负累。他对那些人没有丝毫的留恋。
  他残酷吗?是的,在世人眼中。
  可他的心中却波平如镜。
  公主也是如此。
  他不知道她爱谁。她不能用常理去推断。父亲?兄弟?姐妹?爱子?子女?知已?
  一般人会视若泰山的,她可能轻如鸿毛。
  很多人的生死都无法令她的心湖泛起波澜。
  他当时会迫不及待的对公主伏首,一半是他已经等不及去看一看新的世界了,在脱去龚姓之后,他迎来了更广阔的世界!
  另一半则是因为他知道公主会眼也不眨的杀了他,只要他对她无用。
  那他就要让自己变得有用!而且要越来越有用!
  但得了公主那句话后,他仍是无法安心。因为不知她话里真假。真几分?假几分?
  以已推人,他信不过公主。
  这个年,上面的大王——也就是姜姬示意姜旦还是要简单的过。因为怀念先王嘛。
  莲花台仍旧是不会大肆庆祝,大王也不会站到将台上与民同乐,也不会有一个算一个的把大家都请到莲花台来做客。
  但照例会与家人、亲友同聚,搞小团体。
  这样一来,谁会成为北奉宫的座上宾?不但认为自己有资格列席的人盯着这件事,没资格的人也盯着。
  宾客名单是姜姬与龚香、蟠儿分别商议的。首先,龚獠是一定要来的。于公,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夫。于私,他是姜旦和姜扬的先生,与姜姬也似友非敌。
  其次,姜旦身边那一群也要挑几个让他们来。
  姜姬道:“听说六百石都到乐城来了?来几个都请进来吧。”
  蟠儿道:“有的来了,有的只是家人来了。”
  “谁来请谁。父兄不算。”姜姬道。
  龚香点头:“正是。”大王封的爵位是让你们如此儿戏的吗?姜旦在外面王威日盛,是该表现出一点脾气的时候了。都说时移事易,六百石那时,大王,或者说公主仍然要夹着尾巴小心做人,一年以后的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公主搞的那几题让大王的名字传遍了鲁国!现在人人都知道莲花台上的大王是姜旦,而不是姜元或其他什么人。这就是姜旦,或者说是公主的优势。
  以前,大王之名只在乐城附近有用。偏远地方的百姓多数只识太守、各城耆老、名门望族,而不知头顶上的大王是谁。现在则完全不同了。世家知道了大王,学子们知道了大王,大字不识的百姓们也理所当然的知道了能让他们头顶上的天动摇的大王,他们发现了,有人比他们日日会看到的人地位更高,是天上之天。
  龚香道:“剩下的,我看刘氏兄弟可用。”
  姜姬点头,蟠儿就将此名记下。剩下就不请了。名单越短,人越贵重。人请多了就不值钱了。何况说是小宴,家宴,人多了还像什么家宴?
  剩下的就是麻烦的人了。
  姜姬想请冯家,而且一定要请来。
  龚香觉得冯家不会来,“公主是想请姜夫人与其子吗?只怕冯家会怀疑公主的用心,到时他们宁死不尊,就难免引人怀疑了。”
  这个姜姬明白。在官方版本中,冯瑄是个大功臣。所以冯家与姜氏不该有仇,姜氏会感念冯家的恩情,而冯家也该表示没关系,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如果大度、正义的冯家记恨姜氏呢?大王召请,冯家托辞拒绝,再三请,再三拒绝,这就难免引人怀疑了。
  冯瑄死了,又不是冯家没有男丁了。前两年冯家闭门不出还可以说是悲伤过度,如果今年拒绝大王的宴请,那理由就站不住脚了。
  龚香道:“公主,不要心急,对冯家当徐缓图之,宜慢不宜快。”
  他能明白公主为什么现在要把冯家拉出来遛遛。因为现在对公主的攻击已经不复存在了,大王立起来后,没有人再怀疑她有窃国之心,也不会有人再借此攻击她,现在攻击她就是攻击大王,而攻击大王就需要面对整个鲁国年轻一代士子的质疑。
  没人敢这么做,连想都不要想。
  所以这是个很好的时机,想要彻底解决掉她的隐忧,就必须再用冯家。只要冯家在这个时候再入莲花台,肯服侍大王,哪怕只是领个虚衔不入职,都等于他们站在了大王这一边,日后也再难反口。
  除非冯家一进莲花台就骂公主,不然他们就再也骂不出口了。
  而就算他们现在骂公主,骂出来的也只是小节,现在大王强,公主弱,就没人在意公主的缺点,不管是爱财也好,好色也罢,都不重要了。
  可以说现在让冯家出来是害处最小,好处最大的时机。
  唯一的问题就是冯家肯不肯出来呢?
  公主是只看到好处,愿意冒险。他就必须替她拉住缰绳,让她悠着点。
  姜姬知道自己的毛病,她听了龚香的话之后,没有犹豫多久就点了头:“那好吧,再等等。”
  蟠儿不由得抬头看她。
  龚香却是大喜过望,连忙柔声道:“我深知冯宾与冯丙两人的脾气,依我看,公主如果能先说动冯丙,让冯丙去劝冯宾会事半功倍。”
  公主心目中的人选是冯家第三代,冯瑄的弟弟,冯宾与姜氏的儿子,冯班与冯理。
  对公主来说,冯班与冯理首先是姜氏血脉,其次这两人与大王年龄差不多,如果能一同长大,更容易产生情谊。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安全的。
  但他听说这两兄弟现在已经不在冯家了,在冯瑄死后就被送走了。
  他道,“公主,如果你在此时提起,很有可能会让冯家警惕,那就不好了……”
  本是打算和好,却让对方更恐惧怨恨,那又何必呢?
  龚香的这句话才算是真正打消了姜姬的念头,她深深的叹了口气,不无失望:“只好如此了。”
  在她没有想办法解决掉冯家对她的敌意之前,确实不宜提议让冯理或冯班进莲花台。
  问题是只怕她不管怎么表白也不会有人相信,她真的对冯家再无恶意,对逃走的那个冯理或冯班也没有恶意,甚至剩下的那一个,她也是真心希望他能服侍姜旦的。
  不然她何必要保存冯家的名声呢?把冯瑄塑造成对姜氏有恩之人,一半是对冯瑄的愧疚,另一半,当然是她想保存冯家啊。这种天然白道的大旗,她怎么会不用?冯家用几百年的时间才把自家塑造成这样,与其她再造一个,当然是现成的更好。
  龚香看公主无奈的神情,笑道:“公主,难得一知已。”这世上能懂你的人太少了。
  姜姬看过去,柔声道:“幸有叔叔陪我。”
  龚香苦笑,公主,他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