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姜姬 >

第119章

姜姬-第119章

小说: 姜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给我的。”她说,“就给……姜将军吧。”
  冯瑄沉默不语,半天才道:“公主,此事要等我回去与大王商议之后才能……但历来有封地的只能是大王亲子。”
  “给还是不给?”
  “……”冯瑄咬牙,但怎么想,粮食的事才是迫在眉睫的,封地……一地的税收丁口这些东西,公主拿了也没用。何况她给了姜武,就笃定姜武日后不会反脸不认吗?姜武,就一定会一直听她的?
  到时姜武没了公主的支持,取回封地也轻而易举。
  冯瑄缓慢的点头:“此事,我可以应承公主。”
  “我要丁口不下十万的封地。”
  “五万。”
  “八万。”
  “六万。”
  “再说就滚回去!”姜姬突然一喝,把冯瑄给吓了一跳,“十万!”
  冯瑄连忙作揖,“八万,八万。公主,八万的丁口已经是个小城了。”丁是指男人,女人不算丁口。八万男人,至少再加上六万女人,那就是个十几万人的城市。
  姜姬笑一笑,“什么时候我见到封地,什么时候我再去替你给将军说情。”
  冯瑄急道:“公主,此事不能拖延……公主!”
  姜姬施施然起身,“既然不能拖,先生就快一点。一个十几万的小城,难道那里的太守还敢说个不字?”
  冯瑄大惊:“公主要换太守?”
  姜姬奇怪的看着他,“不换太守,我怎么知道他每年交给我的税赋是真是假?”
  冯瑄劝道:“再换太守也一样……”
  “若骗我,就砍了。”姜姬轻描淡写的说,“这世上缺种地的农人,却不会缺做官的人。”
  冯瑄走出摘星楼后,越想那句话越心惊。
  是的,哪怕公主砍上十个八个太守,她也绝不会缺下一个想当太守的人。


第142章 起
  龚香听说公主要封地倒是笑了,“这是钱不够花了?”
  历来公主从封地中要走的都是税金,而封地中的人也更愿意成为公主的封地——没听说哪个公主征兵役打仗玩的。所以他们只需要付出一点钱,别的公主就都不会管了,不止是贵族觉得公主省事,就是百姓也更喜欢少抽丁、少服役,只要不服兵役,那就只剩下修路、修河一类的活了,不容易死人啊!而且公主要是喜欢盖府邸庄园,那不是把金子左手右手转一下的事吗?
  从大梁到几个诸侯国,给公主封地一向比较大方,但从不、或很少给公子封地。永安公主就是早早的把封地抓在了手里,才能从东殷王的王宫中一走了之。
  冯瑄见他不像反对,道:“既然这样,那你去找大王说吧。”
  龚香道:“慢慢慢,大王如果听说这封地名义上是给姜将军,事实上是给公主——但不管怎么算,这笔钱肯定是攥在他们自家人手里的,他就肯定会答应!我们先来看看给公主哪个地方吧。”
  大王苦哇。朝午之乱后,鬼知道朝午王那么多年收的贡奉都收到哪里去了,王宫宝库是全空了。结果大王只能借着公主的名义去搂钱。不过今年各城来上贡之后,大王的腰包也该鼓一鼓了,只是不知道大王想怎么花钱。
  “修陵。”冯瑄道,“肯定是修陵。”大王今年都四十岁了,再不修,说不定等他闭眼的时候还没地方住呢。
  “我猜也是。”龚香笑道,扳着指头数了几个印象中不大不小的城市:“大江、寒山、妇方……妇方吧。”他眯着眼睛想,“我记得妇方的县令是丁家的人。”
  丁家已经完蛋了,把这个县令赶走也不难。一句话的事。
  冯瑄也觉得这个地方挺好,周围既没有大的城镇,也无山无河,丁口在先王时期是九万余人,朝午王时没理会过它,现在到底有多少人也不好说,不过朝午王时每年的贡奉可不少。公主应当会满意的。
  两人一起去找大王,果然姜元听说让姜武替姜姬先占着,连连点头大笑,“我儿实在聪慧。”
  然后就迫不及待的把姜武给喊进宫来了。
  姜武来时还带来了四十个军奴,看起来也是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都好好的扎成髻,就是个个都把头皮绷得死紧,一抬头,额上青筋直冒,竖着眉毛眼睛,颇为可笑。
  龚香先笑了,赞道:“将军手下的人果然威武!这些人可习得什么武艺?”
  姜武回头,让人上前演练。龚香问可需武器?刀枪剑戟都有。结果上来的七八个人都不用武器,就是拿拳头互捶,拿巴掌互扇,着急时牙都上了,掏鸟掏蛋,专朝下三路招呼。
  殿中的人牙都快笑掉了,龚香笑得浑身无力,趴在案几上直不起身。
  姜元只是含笑点头,等这几个大汉满脸通红的演练完,温柔的对姜武说:“我儿纯孝。”
  冯瑄跟着赞道:“将军只是对大王一片孝心而已。”眼光不好不怪他。
  殿中的其他人也只是呵呵笑,都好奇这样的粗汉,大王真能摆在殿前当侍卫?他们连站都不会站,大王不会嫌丢人吗?
  姜元当然不嫌丢人,不但四十个人都留下了,还拉着姜武去内殿说悄悄话。殿中有龚香与冯瑄在,也不见冷清。
  一人道:“我是看不懂了。大王竟真的留下了?以后我等进来,这样的人给大王守殿门?”
  另一人也笑,对龚香道:“如果他国来使看到我王用这种人守殿门……还以为我国中无人呢!”
  龚香笑道,“这是将军的孝心,大王怎么忍心拒绝他?大王从小亲手抚养他长大,如今这个孩子会报答他了,大王只会欢喜高兴,是绝不会嫌弃他的。”
  “但这样也不行啊。”第三人说,“如果有人来……”
  龚香压低声,“到时先把他们喊开就是。”
  “正是,正是!”
  “只能如此了,唉……”
  一个忍不住道,“大王样样都好。”也不管他们,他们说什么大王都笑,虽然也是死了一些人,跑了一些人,但……至少还在的都不觉得大王不好相处。“就是太宠孩子了。”公主是如此,将军也是如此。
  “共患难过,自然不同。”一个老头子叹道,“大王在那个时候,身边只有这些人。你看看,回国后不但都带回来,亲生的就算了,不是亲生的,也都好好的安排照顾。可见大王是个念旧的人啊。”
  此时就有人拿话去讽刺冯瑄,“玉郎,令尊与令堂可是琴瑟相谐?”
  大王心疼养女,两人都嫁给了世家。这是大王的好意,但愿意娶这样只有一个大王养女名份的乡野女子为妻,冯蒋两家的脸都掉到地上了。
  冯瑄笑道:“我父我母恩爱非常,日日同进同出。我父还赞我母心如赤子,貌若春花。”
  一群人本想看冯瑄的笑话,现在都面面相觑。他们也没见过那养女长什么样,只听说以前是公主身边的侍女。现在听冯瑄都敢把冯宾的话说出来,再回忆公主那爱美爱色的习惯,说不定这两个侍女都很出色!
  “也是,谁见过冯家吃亏?”
  “说不定还是他们先起了色心,才去向大王求娶!”
  “我听说冯宾为了娶这个妻子,把小徐氏都给赶回娘家了。”
  “听说是去迎大王,结果就看了一眼,家都来不及回就送信让小徐氏归家。可见其容貌不凡啊!”
  这些人议论也不避人,龚香悄悄对冯瑄说:“改日我去贺伯父。”
  冯瑄抓起案上的杯子就把里面的香汤倒在龚香的头上了。
  “呀呀呀,你这人真是的!”龚香手忙脚乱的站起来去旁边收拾整理了。
  内殿,姜武还在推辞,“爹爹,这样不行!不行!”姜姬没跟他说过!他绝不能要!
  姜元看他越推辞越喜欢他,劝他道:“你不要担心妹妹生气,到时你多送她些礼物就行了。你想想,那一地给你,日后也是妹妹的东西啊。她就算嫁出去了,你也可以一直给她送钱,让她不会缺钱花。不然她嫁到他国,只能带一些嫁妆,花完了多可怜。”
  姜武仍在犹豫,反复说:“那、那我去问妹妹,问问她,看她愿不愿意。”
  姜元道,“你告诉她,又该被她敲诈了。”
  因为姜元不肯放姜武出去运粮,冯瑄与龚香也不敢把和公主的私下交易说出口。所以找的借口是“替我王分忧”,大王啊,你的手头是不是很紧啊?等今年秋天各地上贡之后,你的日子就好过了。不过我们看到大王这样捉襟见肘也很替大王难受,又知道大王高风亮节是绝不会现在多征一遍税的!所以为了让大王开心高兴,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借公主的名义,给大王送些钱花好不好?因为没听说过大王给自己搞封地的,封地给养子也不行,所以这个封地名义上给公主,实际上给姜武,其实就是落在您的腰包里,您看我们是不是很忠心很体贴?
  所以姜元不太想让姜武再跑去告诉姜姬——一定会被她敲诈。
  但姜武坚持要去,他也只能再三叮嘱。果然姜武去了不一会儿就抱头鼠窜从摘星楼里跑出来,公主还让小童在他身后喊:“一年三百金!一年三百金!!”
  姜武灰头土脸的回来,姜元看他头上还挂着白色的粉末,心疼得不得了,拉他坐下来,“这是又被什么打了?”
  姜武低头说:“几个点心,沾着粉,没事,不疼。”
  一个侍人怎么看怎么像公主在摘星楼吃的那个叫白玉糕的东西,白白软软,里面裹着枣泥,外面洒了一层雪一样的糖粉。他借着要替姜武擦拭的理由上来,拿手帕擦了几下后,忍不住舔了舔手指,再看姜武就一脸可惜:怎么用来砸他了呢……想必是公主手劲小,唉……暴殄天物。
  结果他擦几下,舔舔手指,还一脸垂涎。姜元注意到了,伸手指在姜武领子口的白粉上沾了一下,一尝,甜的,他还以为是面粉呢。
  晚上,姜元看着案几上的食物不动筷子。蒋龙自己吃饭,侍候他吃饭的是怜奴。
  “大王因何不动筷?”怜奴问。
  姜元举起筷子,又放下,半天才说:“……以为孤不喜饮食,所以才怠慢孤吗?”
  怜奴一愣,不解这话从何说起。
  “因为孤平时不喜奢华,公主爱好享受,所以这宫里的好东西都先送到摘星宫去了?”
  怜奴不知该不该笑,犹豫了一下,上前道:“大王多虑了。公主那里怎么比得上大王?”
  “那为何公主尝过的食物,孤不记得尝过?”姜元皱眉道。
  “何物?大王从何处听来的?”
  “不是听来,是今日亲眼所见。”姜元叹道,“公主拿来砸我儿的一块点心,上面撒的粉,孤从未尝过。”
  怜奴恍然大悟,跟着就想起听侍人说过,“据说是公主窗下长的一种冰糖,看似冰,吃起来却是糖。”
  姜元惊讶道:“果真?”
  怜奴摇头,“我不曾见过……”他转了下眼珠子,小声说:“大王稍待一日,明日必见分晓!”


第143章 入
  姜礼惊慌失措的跑到姜姬身边,小声说:“公主,冰糖少了一块!”
  乔银送来的一箱冰糖都是很整齐的砖形,用这里的度量衡来计算,一个刚好一斤左右——就是一个小铁疙瘩。她每次让人用锥子砸开一块,大块的给姜礼他们放荷包里出去招摇,小块的就拿去给役者陀陀做点心……她怀疑那个冰糖是从她窗户底下长出来的传闻就是从役者那里先流传出来的,姜智说上回听到几个役者说她走过的路会生金子,他还认真跟了她好几天,想把金子捡回去用,“家里”一直都很缺金子,不但常常把收的礼物卖掉,收到的金子一转眼就都花光了。
  “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金子的问题了。”在搞定封地后,她真是松了一口气。
  这个算是她的失误吧,也小看了两千多人的吃喝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值钱的金子,如果换成盖将军寨的土木砖石,马匹粮草,那就很不值钱了,至少现在给她一箱金子,她立刻就会转化成“这值多少粮食?买什么能买最多?”
  到这时,她才觉得之前让姜武靠打劫养活一个山寨的人有些儿戏了,这种来源不稳定的收入是不可能提供长久的支持的。她迫切要给姜武找个别的活。
  因祸得福的是,因为抢劫造成了社会动荡后,有商人就想请姜武去赚外快,借他的人手用用。姜姬立刻让他答应下来!而且一定要把价格抬高!
  一来,这是无本生意,警察和劫匪是一伙,还有比这更方便的生意吗?二来,如果以后打劫赚不来钱时,说不定还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恐慌来推动一下。
  但她没料到竟然还钓到了冯瑄这条大鱼,她就狮子大开口了——为了给他留下还价的余地,她的嘴张得很大。
  ……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
  姜武来时还有些忐忑,她让他如果方便,就多打听些魏国的动静。
  “上回我就觉得奇怪,魏国怎么会在冬天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