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公主有姝色 >

第15章

公主有姝色-第15章

小说: 公主有姝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金钗金镯都在西院的草丛中找到,柳氏眼前一黑便撅了过去。
  吴氏觉得这其中有事,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白氏和柳氏的为人她清楚。白姨娘嘛,说她傻都不为过,柳氏倒是有心思,此番像是想泼脏水,溅了自己一身,倒让她看了笑话。
  这件事可大可小,吴氏本不想轻轻揭过。可当天下午便从京都来了消息,吴氏初一听闻便病倒了,想处置也有心无力。只狠狠训、诫了柳姨娘一番:“你那点心思,当我看不出?如今是看在柏哥儿、纤姐儿的面子上,饶你一回,若再敢生事端,瞧我不提脚卖了你!”
  这个节骨眼儿上,吴氏正心气不顺呢,柳姨娘哪还敢得罪她,只一个劲儿道:“妾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虽是没罚她,可这事儿在家中闹得沸沸扬扬,柳姨娘出了大丑,连西院的门都不愿出了。
  家中欢天喜地,只吴氏的正院和柳氏的西院安静的很。
  新帝登基,年号章和。才没几个月便来了旨意,说念李昭当年救驾有功,册封他为谕恩候。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李家一下子改换门庭,从土地主成了尊贵侯爷,老太太喜得直吃清心丸。可夫人吴氏却病倒了,因为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道赐婚旨意。
  新帝将寿光县主杜甄,指给了李昭,说是不分大小,做平妻。
  这夫君一步登天,骤然成了侯爷,吴氏做梦也没想到。可她实在乐不出来,平妻?说得好听,可对方是县主,又是新帝亲自指婚。没见给了老夫人诰命,却没自个儿?这是皇帝在告诉她这个原配,别想越过县主去呢。
  本来好端端的主母做着,以后却要看别人的眼色过活,吴氏越想越是委屈,这便病倒了。
  老夫人和李绣来安慰了一遍又一遍,吴氏还是一脸的灰败,躺在床上起不了身。直到李绾来了,对她说:“母亲别急,该是您的,终归还是您的。”
  吴氏闻言一怔,眼中重新亮起光彩,一把握住李绾的手:“好阿绾,你别哄母亲,这话可当真?”
  女孩儿的凤眼清清亮亮,一笑便是十分的好颜色:“当真。”
  第二日吴氏的病就好了大半,让丫鬟给自己重新梳了头、换了簇新的大衣裳,还是那个端庄稳妥的主母模样,径直去了老夫人的松鹤院。
  婆媳二人相对无言,直到喝完了一盏茶,吴氏才道:“娘,我留在老宅,不去京都了。”
  老夫人哈哈大笑:“这就对了,这精气神儿才是我家的媳妇儿。娘也不去京都,咱们都留在老宅。”
  “娘。。。。。。”吴氏红了眼睛,愣愣的看着婆婆。
  老夫人握住她冰冷的手拍了拍说:“不管她是县主还是什么主,娘只认你是我们李家的儿媳妇。你陪昭儿送走了老爷子,为昭儿生儿育女,操持家事,这些娘都记着呢。可你也别怨昭儿,那是皇帝的旨意,谁也不能违抗。总不过咱们娘儿俩还在一起,什么时候你愿意去了,娘再去,你不愿意,这就还是咱们的家。”
  吴氏再止不住眼泪,伏在老夫人膝上哭个不停。
  “娘,媳妇儿心里委屈。。。。。。”
  “娘知道。”
  吴氏知道,老夫人留下完全是为了她,否则大可去侯府做人人称羡的老太君。吴氏不愿去京都受县主的闲气,往大了说那就是对圣上的旨意不满,真治她个不敬之罪也不是不可能。可老夫人也留下就不一样了,可以说人老了留恋故土,也可以说身子不好不能远行,那她留下来就是尽孝道,谁也挑不出她半点儿毛病。
  吴氏眼泪根本止不住,婆婆以往的话不是在哄她,是真拿她当做女儿在疼。
  心里的怨气散了,也就要开始为以后做打算。
  李昭成了谕恩候,继续为皇帝效力,必定要留在京都生活。她与老夫人不去,可家里其他人呢?让谁跟去伺候,让谁留在家中,都需要再细细思量。
  吴氏琢磨了半宿,第二日叫来了胡姨娘和裴姨娘。
  “你们二人自打来了家里,三爷就在外忙着,也没见着几次。如今京都那边也得有人跟去伺候,我若再拦着,倒是亏待了你们。回院子收拾东西吧,后儿个来人接榕哥儿、柏哥儿进京读书,你们也跟着去。别懈怠,好好照顾三爷。”
  裴姨娘是真心惦记李昭,一听能去京都,喜得跟什么似得,登时就要给吴氏磕头:“谢谢夫人垂怜!妾一定尽心!”
  “行了,起来吧。”
  倒是胡姨娘揪着袖子:“夫人,纷儿还小,离不开人,若不然。。。。。。妾带她一同去?”
  吴氏听了气得一拍桌子:“你拿我当了什么人?她一个孩子,在家我还能苛待她不成?”
  “姑娘们都留在家,你自己看着办吧。若不然你也别去了,柳姨娘还眼巴巴等着呢。”
  胡氏一听立马改了口:“妾、妾不是那个意思,夫人肯照顾纷姐儿妾是一万个感激。这就回去收拾东西,夫人别恼。”
  白姨娘等了两日,见夫人让胡氏、裴氏进京,虽说不上埋怨,可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李绾见了安慰道:“姨娘也别难过,母亲这是让人去探探路呢,谁知道那寿光县主是个什么性子?万一是个不讲理的,咱们去了也是遭罪。”
  呵,其实这位寿光县主杜甄,岂止是不讲理,还是个心狠的。
  在她手底下可落不着什么好,不去反倒是好事。
  白姨娘也点头 :“我不埋怨夫人,她有她的道理,只是那么久没见你爹。。。。。。唉。”
  “姨娘别急,夫人总有想通的时候。”


第21章 初绽
  连着好几日,整个乘安县都像过大年一般热闹。他们这犄角旮旯的小地方,也没什么能耐人,谁家子弟考中了秀才都叫有大出息。如今出了个侯爷,那就更了不得,人人都跟着面上有光,走路都带风。
  柳州府和附近几个县的百姓,也有不少特意赶过来沾喜气的,三三两两垫脚站在李家大宅外:“你说这侯爷是个啥样人?咱们能见着不?”
  “我看你是傻。侯爷!侯爷懂不懂?那是超品二等爵,听说陛下还在京都赐了宅子,那样的大人物能让你见着?”
  对面茶摊的老头儿听了,笑着招呼道:“你们也是来沾李家喜气的?来来来,进来喝碗茶水,今日不要银钱。说起那李家三小子,还是我看着长起来的。那孩子,从小看着就不一样,如今果然有了大出息!”
  两人一听,连忙问道:“老伯还认识谕恩候?”
  老头子那叫一个得意:“认识!他做典史时常到我这喝茶呢。。。。。。”
  李家虽是地主,可却做事厚道,遇上灾年便减免租子,救济穷苦。再加上李昭做典史时,古道热肠,处事也公道,如今大家说起他来,全是夸他的好。但凡听说是来瞻仰李家祖宅的外乡人,乘安县的百姓便热情招待,渐渐的,在柳州府附近,谕恩候的好名声便传扬开来。
  老太太这两日也没得空闲。亲朋好友全都赶来庆贺,李家大摆筵席,知县亲自到场,就连知府夫人也来了,一连串的恭维,就差把老太太捧上了天。
  最难得的是,崔家也遣人送来了贺礼。
  老夫人握着礼单半晌不语。昔年她父亲去世时,宗族中也不闻不问,如今她的儿子成了侯爷,一向清高的崔家,终于记起了她这个人,但也仅此而已。尽管她得了诰命,成了侯爷的娘,可尊贵的清河崔家也只是差遣门人送了贺礼来,老夫人心里一时滋味儿难明。
  “娘,家中这是大喜。总共这么几口人,柳氏是买来的罪奴,暂且不提,可白氏到底是聘来的良妾,要不您也给她个恩典,让她娘家人来瞧瞧?”
  吴氏这一开口,老夫人才回过神来,仔仔细细收起了崔家礼单,道:“是这个理儿,昭儿那个脾气啊,闹得人家这么多年也不好意思登门。。。。。。你瞧着安排吧。”
  李昭对白姨娘有情意,吴氏不瞎,看得出来。若是搁在旁人,定是恨得牙根痒痒,想方设法的磋磨,可吴氏却不,李昭不爱她,她同样也不爱李昭,这便和谐的很。
  她看重的是儿女前程、是当家主母的体面,只要李昭不为了别的女人来打她的脸,那他愿意怎么宠爱旁人,就怎么宠爱。何况白姨娘是个憨傻的,没有挑事儿的心,也没有那个脑子,又只有一个女儿,与自己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李昭喜欢她,总好过喜欢旁人。
  家中这几个妾,白姨娘最省心,李绾又讨喜,所以吴氏愿意给她们脸面。
  没几日,李绾便见到了白家舅舅。
  白忻松三十出头,与白姨娘一样生了一副好样貌,留着一把美髯,身穿灰色长袍,瞧着倒有几分仙风道骨。
  兄妹二人多年不见,此刻未语泪先流。
  “月牙儿啊,是哥哥带累了你。这些年我都快埋怨死了自己,哪还敢再去赌?要再赌我可真不是人了!”
  白姨娘捶打了他好几下:“你还说这些做什么?可吓死了我,以为你。。。。。。唉,那马氏如何了?”
  “那贱人。。。。。。”话才出口便想到不该当着孩子说这些难听的,改口道:“她、我把她休了,她既觉得那小白脸子好,便跟人家过去吧,只是一两银子也别想从家拿走!一想到她险些骗了你,我就来气!”
  一错眼,见八九岁的小姑娘,歪头看着自己,眉眼竟比她妹子小时还要精致些。
  白忻松顿时没了脾气,笑道:“不说她了,这是阿绾?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要是走在街上我都不敢认了。”
  “舅舅。”
  “嗳、嗳,阿绾可真乖。”他从袖中掏出一个锦盒,不好意思的挠头:“我也是傻了,竟不知外甥女都这么大了,还买了个金项圈来,真是闹了笑话。阿绾先拿去玩吧,舅舅下回送你好的。”
  赤金的璎珞项圈上镶了个龙眼大小的珍珠,也是用了心的。
  李绾甜笑道:“谢谢舅舅。”
  白忻松见妹子满眼疼爱的看着女儿,心中一酸,低声道:“三爷有能耐,你也得为自己打算才是。我知你那时生产伤了身子,可这么多年了,还是没动静?”
  白姨娘笑容一僵:“我可不爱听你说这些,只有阿绾好好的,比什么都强。咱们兄妹好不容见面,说些高兴的才对。”
  白姨娘轻轻揭过,李绾听着却心中一惊。上辈子她年幼时,没少听宫人说酸话。
  人人都说怜贵人倒霉,挣着命生下孩子,却是个女儿。为了个不打紧的公主,搭上自己性命,心中不定多后悔呢。
  那姨娘呢?她后不后悔?
  先前李绾便觉得奇怪,父亲在家时多半时间都宿在跨院儿,可姨娘就是没再有身孕,难道都是因为生自己时伤了身子?
  这年月,后院儿的女人们都道,只有生了儿子才是指望,姨娘若真是。。。。。。那她会不会怨自己?
  白姨娘送走了哥哥,便见女儿盯着绒毯出神:“阿绾,怎么了?”
  谁想女儿一抬眼竟是眼圈通红,白姨娘吓得赶忙搂住她:“乖乖,这是怎么了?你可别吓姨娘。”
  “姨娘,您是因为生我时伤了身子,才再没有孕?”
  “这、是有这么回事儿,可。。。。。。”
  “那您怨不怨我?可曾后悔?”
  女孩儿清亮的凤眸中藏着惶恐不安,好似只要自己点点头,就能把她逼上绝境。白姨娘心都拧成了一团:“你这是说的什么傻话?姨娘怎么可能会怨你?”
  她抱住浑身僵直的女儿,轻轻拍哄:“起初是有过那么一点儿不甘,可我第一次抱你时,你小小一团缩在我怀里,从那一刻起,什么埋怨啊不甘心啊,便通通不敢有了。我只感谢老天,幸而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只要你能好好的,姨娘怎么都甘愿。我不羡慕别人有儿子,我的阿绾那么好,比谁都好。。。。。。”
  李绾缩在女人温软的怀里,叹了口气:“姨娘,谢谢你。”
  “你瞧,又说傻话了不是?”
  。
  。
  李昭做了谕恩候,便越来越忙。
  可无论再忙,每月寄到老宅的三封书信却从未断过。除去松鹤院和正院的,还有小跨院儿的一封。
  纸上满满都是思念之情,说京都繁华,可天实在太冷,他很不习惯。说发现了一家酒楼,做的小菜很有家乡味道。说陛下赐的宅邸外,有颗枣树,结的枣子又圆又甜,他时常偷摘。
  每每说完自己近况,还要问白氏好不好,阿绾好不好?一遍又一遍,絮絮叨叨,可却又是熨帖人心。
  每次李绾念完都惹得姨娘又哭又笑,可这家书中,却从未提及要接她们到京都去。白姨娘失落,李绾却有些担心,这条路,看来父亲走的很艰难。
  三年间,除了越堆越多的书信,李绾的日子没什么波澜。真要说有什么困扰,大概就是这张脸吧,就连她自己照镜子时,也时常会愣住。她不得不承认,两世加起来,李绾的这张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