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女学堂 >

第247章

大汉女学堂-第247章

小说: 大汉女学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来到这里,是带着黄金白银来的,她们在这里置下产业,在这里发展出单身女郎文化。
  由于有公主府保护,缴了罚款以后,金麦县衙并不能强行婚配。
  令人诧异的,这些女孩反而成为男子追逐的目标。因为没有“娘家”,而且懂得思考,一旦嫁人,往往会家庭和谐,标准的旺夫。
  总而言之,一句话,反正他们爱抄就抄。能进入他们脑袋,就算他们的。何况,他们进图书馆抄书,可不是偷偷摸摸,而是经过钱汝君同意的。
  因为瘟疫的关系,导致他们必须回金麦城,不能长久待在学堂岛,还令他们感到很委屈。有很多人表示想留下。
  钱汝君一系,都听过淳于意和淳于缇萦的名声。
  有他们在,有什么不放心的。
  钱汝君被老师们吓出一身冷汗。淳于意是好大夫没错,但他不是万能的。在他手下,不治而亡的人数,并不少。
  由于空间列印和影印机需要扣掉太多积分,绝大部分的书籍都只有一份。
  所以他们能够抄,这本书才有传播的可能。
  以后世的书籍量,钱汝君可以保证他们抄一辈子也抄不完。
  幸好淳于意没有亲自动手抄,淳于缇萦也懂的把费力的劳动工作转嫁给别人。两人都很清楚,现在两个人都不处于打基底的阶段,抄书的工作,适合需要打基底的人。
  要不然钱汝君会觉得太浪费力气,不得不出马劝说他们了。但要别人做这种奴役别人的事,她说不出口。
  人家老师,交待学生学生办事,本是应当,但她这个外人去插这个嘴,就显得有点过份了。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分工合作,适合的事,还是让适合的人去做比较好。
  有些人虽然没有各种技能,但是抄抄写写,能够一字不漏,甚至仔细到不会有错字,字又写得漂亮,又有耐心。
  最适合抄书这一碗饭了。现在金麦城里,就有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他们抄完的书,甚至运到洛阳、长安去贩卖。跟长安钱汝君分店打对台。
  幸好,书籍的市场,远不到饱合。有些书,甚至需要预约,才能拿得到。
  现在大汉流行黄老,说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庄子等,都是热销,已经卖到脱销了。
  钱汝君也很配服那些读书人,他根本看不太下那些书。
  最苦脑的是句读。
  句读在大汉,根本没有标准版本。而有些字,逗点在上面或下面,意思就截然不同,让钱汝君很苦脑,乾脆发行句读版,和非句读版。而且句读版还要收集各家版本来发行。
  说起来后现代的人很多工作都被机器取代掉了,正常的工作,不能做。其实有点可怜。
  很多人被推到服务业,人的个性里面都有不好的一面,特别容易享受服务的时候发挥出来。
  除非他能够提供的服务是像当初淳于缇萦的按摩一样,拥有别人没有技能。
  说起来,这个社会不管是到了哪个年代,精英分子总是有出头的机会。
  拥有比别人厉害并且有用的技能。就算别人私底下不见得佩服,但表面上必须对你客客气气的。不然他就没有办法享受到这种服务。除非他们要想当强盗或者土豪。把你绑架,并且威迫利诱。
  由于长久实践,淳于意和淳于缇萦,即使是简单的描述,都能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甚至有些学生主动加入淳于意的麾下,开始帮他抄书。
  抄书的过程,学生也能够从里面学到东西,尤其是钱汝君的这一些学生。基本上抄过一遍,就把整本书倒背如流了。根本也不用看。
  他们之所以把书抄下来收藏起来。是觉得这些书是经典。
  所以钱汝君也很烦恼。学生抄书的踊跃性越来越低。
  以前他们还会看不懂。抄回去研究研究。
  现在他们不懂得东西,正在逐项减少。
  害钱汝君不得不加入阅读的行列。
  因为他总觉得她已经快被学堂学生超越过了。
  自从淳于意来了之后。图书馆就除了多了淳于意和淳于缇萦以及一千多个学徒的身影之外,除此之外就是增加了钱汝君。
  本来淳于意还以为钱汝君怕他们偷拿东西。后来才知道。钱如君也有心虚的时候。


第四七三章 学习
  当你认真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得飞快。
  钱汝君太久没有好好的像一个乖学生一样,待在图书馆里看书。在钱汝君的印象中,即使是石渠阁也比不上后世的乡镇图书馆。里面的典藏是很珍贵没错。
  很珍贵,且远超后世的乡镇图书馆,但是并不适合坐下来看书。
  老实说,钱汝君穿越前,去图书馆看的是各种故事书。穿越以后,除了看一些网路小说解解闷,钱汝君离开书很遥远了。
  每次换书,都是为了改变世界、改变技术。但她似乎忘了改造自己。书如果不安安静静的看,是没有办法改造灵魂,构成新的想法的。
  坐下来后,待在图书馆里,有别人陪她一起看书,钱汝君突然发现,即使是苦涩的医学书籍,她也看得下去了。
  总地说来,经过玄舞飞华和灵水的改造,她的智商已然不低。
  之前不好好看书,或许有点瞧不上大汉的心里存在。但真正的认真看了,她发现,加上别的老师帮她加的句读以后,她也能够理解当代的书。
  加上看到许多后世失传的典籍,钱汝君突然开始向学者转变。当她来愈了看得懂这些书,看书对她而言,变得有趣味其来了。反正她也没事,乾脆晚上进空间里看书,白天在图书馆里看书。
  因为,在空间里看书,虽然安静,但太过寂寥,一段时间之后,她反而会看不下去。
  而图书馆看书有气氛多了。所以钱汝君往往在图书馆看一些新书。然而进空间里面看一些她觉得能沉迷进去的书。
  钱汝君发现。
  她找出来的这些书已经够她看不完了。要知道,她可是有十倍的时间呢!
  至于成长问题,经过五年的时间,钱汝君早已经知道,空间里的时间,不会影响她的成长。让她进空间里使用空间里时间快速的便利,更为安心。
  学堂学生,对钱汝君的敬佩,几乎是高山仰止。有人看到钱汝君在看跟他同一本书。就跑来跟钱汝君讨论。
  即使是钱汝君,她借阅也需要在图书馆登记的。现阶段,她还不准备让图书馆像后事一样变成开放空间。
  而且,她也是故意的。
  虽然以后,所有人都会成为洗脑者,但钱汝君想给他们一个印象。她是深不可测的。一个人打从心底佩服你,能表现出来的能力举止行为,就会变得不一样。
  她很享受被人真心佩服的快感。
  或许,穿越前,她一直渴望这种感觉,但得不到吧!在金麦城,不管是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她得到的敬佩也不少。不过,人家对她敬佩的原因,是因为她会用人。而不是她本身有多了不起。
  或者是因为她是神女。
  神女这玩意,凭借着的是电纸书,跟钱汝君没有一丁点关系。
  但她读得书,是她实实在在的成就。以前的记忆里的东西,多多少少有些残缺不全。
  例如肥皂,她的确是弄出来了。但她只知道原理,弄出来很多亏身边的人进行很多的研究。
  有许多东西几乎都是这样,钱汝君好像天生缺乏研究的头脑。
  她知道,电子书里面还有更多更多的书她还没有看过,想要看完那些简介,就要耗尽她的人生。
  因为那些书,有很多原文。
  知道什么是原文吗?
  如果是英文,钱汝君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这些字是原文,原本的语言。
  钱汝君大学时代,主修英文、副修日文。
  日文只会基本几句话,其他是一窍不通。
  这世界,还有许多许多的语言。
  幸运的,她发现电纸书的隐藏选项有翻译功能。这个功能还没有开放。不过,钱汝君可以看到功能简介。
  翻译一页书,要十积分。看起来不多,但整本书呢?
  钱汝君快心碎了,因为连简介都是原文。
  也就是说,她想知道这些书是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找出他的简介。也就是要十积分。坑。
  太坑。
  钱汝君的眼泪如长江水。涛涛不绝。
  只能专心的看中译本。有些书有中译本了。
  当然有大部分书籍,她还是选择没有印出来,而是在空间里面看。
  尤其是小说。
  因为复印费,可比兑换出来的积分多太多了。
  纸还必须由她提供。
  最近她产生了一个新的兴趣。
  那就是把这些故事浓缩再浓缩。
  几百万字变成十几万字。
  然后手写出来。这不算抄,算是改编吧!钱汝君发现,她真的有改编书的天份。
  她改编之后,把其中两本,并交由这个时代的专业学者,再去改编一次,然后交给印书房去印。
  没想到半年的时间,钱汝君笔名,金色之泪,竟然传遍了金麦城。
  并且随着书籍的抄写印刷,流传到更多的地方。
  在长安城也有她小众的读者。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金色之泪,就是钱汝君。
  大部分人仍然是没有买书,而是抄书。
  只不过这字数实在太多了,有些人就联合起来,一个人抄十分之一。到时候轮流着交换看。并成为共同的传家之宝。
  印书坊举办签名会的时候。
  钱汝君愕然的发现,大部分人来找她签名,竟然是手抄本。让她很想摔了那本抄写的书。
  在这个时代实在是没有版权概念。钱汝君要推,也不知道从何推起。
  报纸这种东西在金麦城也开始推广了起来,而已推广人,还不是钱汝君本人。
  城里的雕版印刷,早就不是秘密,不只是钱汝君在折腾。其他人也在研究。虽然印刷不良。但起码还是能看。
  原本只是金麦城里的市街小广告,但逐渐有人写些小新闻,例如金麦城某地方发生某事,吸引人来看这个小广告。
  别说,这个点子,真的有效。
  而且金麦城最伟大的事就是,全民都识字。就算不识字的,也在学堂里学习。除非是老人小孩。
  见到初等规模的新闻小纸,竟然在金麦城不可控的流行起来。钱汝君开始反思。
  钱汝君原本开始没有想到要发行报纸广告,因为她对报纸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第四七四章 编书
  钱汝君生活的那个年代,在进入网路社会的时候,新闻已经失去原本传播正确讯息的意义,新闻变成快餐文,追究的是奇巧,而不是真实。
  记者也没有原本的使命感,他们只要把新闻卖出去,自然会有大把的收入。而真实的故事,如果不受欢迎,结局是很悲惨的。
  但是这时候,钱汝君突然发现其实大汉民间此时搞出来的新闻还是比较有看头的。只是有时候,未免太不尊重人而已。
  好的新闻,大家都想上。但有时候,新闻报的消息是不好的消息,那就……
  或许新闻才开始萌芽,做得人也是一般的小老百姓,所以钱汝君发现,目前的新闻还是比较正面。
  看起来,不会让钱汝君心情极端不爽。
  在法治社会还没有健全的年代,报一些地痞流氓的事情,估计就要被砸了印刷厂。广告的生意也就没得赚了。
  目前,金麦城的社会,虽然比较合谐,但一般小型冲突,还是时有可闻的。
  而且这时候没有网络,报纸的讯息会比较受到重视。许多人都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报纸上的新闻,看的一脸享受。
  初时钱汝君很不解,后来钱汝君终于想到了,这是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新鲜感。
  而且一般人买书比较困难,就算可以去图书馆抄书看,但毕竟没有那个时间。
  报纸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她可以在报纸上面发行,一部分新闻,另外用半个版面来发展短偏故事。甚至是连载的故事,丰富它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报纸,内容不必很多。
  只要有足够的雕版师傅,每个人负责一个小版面,集合成四大页的报纸就可以了。每一面,可以有半页广告,另外半页,就放各种新闻和故事。
  最后,这些故事还能集结起来出版。一定会受欢迎。
  不过,金麦城估计会卖不动,得卖出金麦城外。
  金麦城内,大概一发行出来,就会被人抄走了。
  这个时代,文抄公万万岁。
  它可以让训练出来的雕版师傅,好好进行雕版印刷。虽然手抄本比较精致好看,适合书本。
  但是价格低廉的雕版印刷,其实颇适合这种人们不太计较的印刷式样的报纸。
  钱汝君突然发现当个编辑其实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尤其当写出去的东西有很多人看。真的能让人自信心爆棚。
  有了报纸,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