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95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95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仙居的掌柜郑凤三对白启文擅自做主拿留仙居送人情多少有些不自在,可毕竟不是什么大事,又知道白启文在郑二老爷面前的分量,不是他一个酒楼掌柜能违拗的,也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这郑凤三在留仙居做了二十多年掌柜,自然也在店里安插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其中管着接待客人的二掌柜,约摸相当于现在的前堂经理的人,就是郑凤三的内侄刘崇。刘崇年纪轻,刚二十出头,却八面玲珑,圆滑无比,在二掌柜的位置上干的很出色,很得郑凤三看重。
    有些心里话什么的,郑凤三就不太避讳他,偶尔也当着他发几句牢骚。白启文拿留仙居送人情的事儿,郑凤三就对着刘崇嘀咕了两句。若是平常江夏安安稳稳地吃饭也就罢了,偏偏小鱼儿那一张嘴实在是……刘崇就有些受不了了,偷偷叫了给江夏服务的小二过去,嘀咕了几句。
    小鱼儿出来逛街,满心想着给江夏挑几块好皮子做衣裳呢,谁成想满大街的皮货店,就拿不出一块好东西了,别看她得罪了一溜儿人,这会儿她自己个儿的心里也不痛快呢,窝着一肚子火气,一进留仙居,就忍不住又是一通挑拣指摘,评头论足,将留仙居批得一文不值。
    江夏笑着倒了杯茶递过去,嗔怪小鱼儿道:“你也不嫌累,不过是酒楼罢了,哪里能处处如你得意去?咱们就是来吃饭的,你歇一歇,留点儿精力,待会儿对付美食吧,别好吃的端上来,你却累的吃不动了,到时候可就都便宜我啦!
    安抚住小鱼儿,江夏离开软榻,走到门口与小二沟通,要什么菜色、酒水。
    可江夏点了两道菜,那小二都说原料没备下,做不了!
    江夏就笑了,走过去与小鱼儿打了个招呼,出门点着那小二道:“带我去见你们掌柜!”
    “哎呀,江公子怎么得空儿来了?呵呵,江公子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让人早备着些!”郑凤三作为掌柜的,自然圆滑周到了许多,说话让人找不到缝儿。一看江夏单独找他,就猜到必定有什么事了,立时满脸笑地迎奉着,不能让江夏挑出错儿来。
    江夏笑笑,也不多言,只道:“是我的不对,来得突然,没有提前预定,让你们准备……只是,今日这客人疏忽不得,我也不知道你们厨下有什么了,你就带我去你们厨下,我要借你们的锅灶食材用一下,自己做几个小菜待客好了。具体费用,你让人记这些,去找白启文来算!”
    “江公子笑话了,哪能让您下厨……”郑凤三还要客气,却被江夏冷着脸打断。
    “郑掌柜不用跟我客气,我做的菜别人做不出来,待会儿你也可以尝一尝,若是觉得还入得了口,就过来找我拿方子。”江夏这话一出,郑凤三就不说话了。
    沉吟片刻,还是答应了江夏的要求。
    相留仙居这样的大酒楼,别的可能没有,或者没来及准备,但高汤却指定是备好的,其他诸如肉糜、肉末儿、肉片儿、肉段儿、鸡肉羊肉这些常见食材,厨下也是有的。
    时间不多,江夏也没做什么复杂菜式,看着留仙居厨下有一小筐子小油菜,还有几根黄瓜,就有了主意。
    高汤扒油菜,加了几粒泡发的海米提鲜;黄瓜最简单的就是生吃,切成段,搭配一个小酱碟子端上去。另外鸡胸脯茸加高汤做了个鸡豆花儿,又看见有大个的鲢鱼,剁了鱼头下来,炖了个鱼头豆腐汤,鱼肉也没浪费,片成片,做了个干炸鱼排。
    简简单单四菜一汤,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做完了。
    几个当家大厨原本没将江夏看在眼里,还多旁边看热闹呢,看着看着就不自觉地围了上来,有一个年纪小一点儿的大厨更是主动地接了大下手的活儿过去,后边的鱼排、鱼豆腐,基本上都是他在做了,江夏不过是在旁边指导一下步骤。
    四菜一汤做出来,江夏每样都留了一点出来,除了黄瓜,那个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她也不管那几个大厨的种种诡异眼神,招呼了两个伙计断了菜,自己挑了一坛梅酒拎着,一路回四楼吃饭去了。

  ☆、200。第200章 银子扎堆

“哎,你怎么一去这么久……我都以为你不想请我,偷偷溜了呢!”小鱼儿一见江夏就抱怨开了。
    江夏欺上身,捏了捏她的鼻子,斥道:“你个没良心,居然这么猜我,我没有溜,我去厨下,亲自做菜喂你个小馋猫了!”
    “你亲自下厨?”小鱼儿一脸震惊,根本不敢相信。
    江夏喝了口茶,回头睨着她道:“就你那挑剔劲儿,我怕大厨做上来的菜你入不了口,没办法,只能自己下厨了。反正我在这里,你抱怨就抱怨……喂,我忙乎半天可是累了,你不来吃我可要开吃了!”
    “喂,那是你给我做的……”小鱼儿眼睛一瞪,握了汤匙先舀了一下鸡豆花儿。
    别看小鱼儿说话咋咋呼呼的,但真的涉及到一行一动的礼仪教养上,就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去了。那汤匙送进嘴里,垂眼、低头,小口吃下去,吃干净了,这才抬眼笑道:“唔,真是不错!”
    江夏笑笑:“喜欢就多吃几口……”
    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吃了一回垫了肚子,那边下鱼儿的丫头白果白薇已经将梅酒温好了,两个人斟酒浅酌一边说着话一边吃着喝着,竟是少有的投契。
    那种投契和信任,仿佛来的有些莫名,但两个人却都非常欣赏这种难得的感情。
    简单的几个菜,江夏和小鱼儿吃了小半个时辰后,也有些杯盘狼藉了。被她们打发出去的小二突然在外头敲门,白果去应门,进来的居然是厨下的那个年轻厨师。这位又做了两道山珍送上来。
    江夏谢了,又道:“今儿喝了酒,握不得笔了,明儿我打发人给你送过来吧。”
    那厨子再三谢了,才退下去。
    小鱼儿看着江夏,好奇道:“你握笔,给他,什么东西啊?”
    江夏垂了眼,笑笑道:“刚才借了他们锅灶一用,这位帮了不少忙,我就说把几个做菜的方子教给他。”
    小鱼儿应了一声,再不多问。
    至晚,两人才尽兴而归。
    来到家门口的时候,从门房里跳出一个小子来,“见过姑娘!”
    “长贵?你怎么来了?”江夏略感意外,却并不疑惑。
    她搬出来,没有宣扬,却也没有刻意隐瞒,徐襄想知道很容易。
    果然,长贵随着进了屋之后,就将一个江夏很熟悉的匣子捧上来。
    江夏接了,用手指默默地摩挲了好一会儿,这才打开盒子,入眼又是一支木簪,只是,木簪之下还有几张纸质的东西。打开来一看,竟然是大额银票,一张面值两千两,一共五张。
    ——一万两银子!
    江夏挑眉看向长贵:“你们少爷啥时候的银子?”
    徐家的家底在那里,也就是几个小庄子,外加两个铺子,收入有限,有钱不差,却也没有成万两的银子让徐襄一下子拿出来。是以,她一见之下,就基本判定,这些银子并不是徐家拿出来的,而是徐襄自己挣的钱。
    她就好奇啊,那位病秧子好了几天啊,都没见怎么出门,去哪里挣了这许多银子来?
    长贵拱手作揖,却给不了答案:“小的就知道是二爷光明正大得来的,至于怎么来的,小的也不知道呢。”
    江夏垂了眼,将银票放进盒子里,这一次,连盒子也没往回交待。
    “天也晚了,今儿你也回不去了,让翠羽带你下去洗漱一回,一会儿饭就得了,热汤热水地吃些,早歇着,明儿一早再回程吧!”
    长贵谢了,跟着翠羽退下。
    江夏重新拿起盒子里的发簪来,细细地欣赏一回,摩挲一回。
    簪子送来的,江夏从没退回去过,这银子也是,江夏并没有想着给徐襄退回去。先放着吧!
    第二日,长贵一早就走了,带走了的还有江夏给徐襄做的坎肩儿——就是那个新来的王氏给做的,针脚细密,裁剪得体,着实不错。这是给徐襄贴身穿着的。
    徐昂属于肺寒哮喘,最受不得凉,出门有大氅毛皮斗篷,进了屋子,除去这些,难免就有些不够保暖,穿个坎肩在里头,正好能够护住前胸后背。
    当初徐襄所说,做皮靴的店铺,江夏也寻到了,定制了两双皮靴,一双鹿皮轻靴,另一双则是羊皮雪地靴,用的都是整张的好皮子,真正的皮毛一体那种,脚底下也垫了柔软的皮毛……江夏自己做了一双,穿着出门,脚下一点儿不会冷的。
    打发走了长贵,江夏又起身往景府去,回来时,自然地又多了一个小鱼儿。
    随后,江夏要了纸笔,将昨儿在留仙居做的几个做菜方子写了下来,折叠一下,打发了彤翎坐车给留仙居送了去。
    中午,小鱼儿自然又在江夏这边吃了饭,两个人也没什么事儿要做,江夏却不给小鱼儿备酒了,只备了鲜榨的梨汁子,又有暖暖的杏仁奶茶把个小鱼儿欢喜的不行,立刻就把不能喝酒的不快丢到一旁去了。
    下午未时两刻,郑凤三突然登门。
    他带了一块黄玉玉佩,还有几张银票。
    江夏觉得好笑,曾经她为了十两银子典当镯子,这两天,银票子却都长了腿,自己跑到她手里来了。银票子自然无法与徐襄给的数量相比,不过是一千两银子。
    郑凤三拱手道:“江公子所写做菜方子,皆是极精湛之法,在下知道,二百两银子不多,只是聊表心意吧。……玉佩乃是留仙居贵客之证,据此,可在留仙居吃饭挂单,并可调度两千两银子之下的银钱。”
    江夏微微眯了眼,略一思忖,就把玉佩和银票子都收了起来。
    郑凤三告辞,江夏与他说了一句:“替我带一句话给白先生:多谢!”
    转天,江夏从景府回来,家门口已经有一辆马车等着了。从车上下来的人,居然是她好多时日未见的顾青茗。
    双方寒暄两句,进了屋,江夏开门见山道:“不知顾公子登门所为何事?”
    顾青茗拱手道:“江姑娘是爽直人,顾二也不扭捏了。顾二厚着脸皮登门,实在是为即将进京赶考的小弟求药来了。”
    “求药?”江夏下意识问道,“顾家小公子生了病?”

  ☆、201。第201章 收人买房

待顾青茗说明缘由,江夏才知道,顾青茗的弟弟与徐襄一科,同样要进京赶考的。这不,不知道咋想到了江夏这里,知道她会给徐襄准备常用药物,什么感冒啊、拉肚子啊、发烧头疼、失眠安神啊,准备的很齐全,就想着上门来讨要一些,给他弟弟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儿,给徐襄做药的时候,也确实有剩余的,就搁在那里的。于是,江夏进去很快拿了个匣子来,里边整齐地放着六七个小瓶子。
    江夏拿起一只瓶子,指着上边的标签道:“每个瓶子上都贴了标签,什么情况用,用多少,怎么用,都写清楚了。”
    将瓶子放在匣子里,江夏往顾青茗那边推了推,道:“这些药只能偶尔应急,还望顾公子叮嘱令弟,身体不舒服最好找郎中诊治。”
    顾青茗自然拱手不迭,答应下来,也不多言,就告辞去了。
    江夏没把这个事儿当啥大事儿,回头就忙着找掮客钱纹,让他给寻找合适的宅子,准备开设商记糕饼铺的加工厂了。
    这些日子,似乎财神爷一下子看中了她,得了两注银子之后,当天下午,商秋生又来了一趟,原来是另有两家酒楼寻上门来,要求下长订大单,一家要的量不如留仙居,但两家加起来,也比留仙居多三成了。
    这两个长订大单接下来,糕饼铺子那边的后院当做制作间,就太过逼仄狭小了。于是,江夏动了念头,寻一个宽敞的院子,改造成工厂,到时候,在临清再开糕饼铺子,也不需要糕饼师傅和掌柜的了,就按上两个聪明伶俐的小子负责卖就行了。
    那六个小厮,都还算伶俐,经过二十几天的锻炼,已经能够独立制作各种糕饼了。由他们自己主持店面还是不行的,但拉回来放到工厂里只负责制作,基本已经没有问题了。
    卖货的小子,也得慢慢寻摸起来……或者,跟孙二娘说一声,再给她收拢一些激灵的小子?
    唉,虽然买过了一次人,但江夏心里还是纠结的,总记得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被她买回来的孩子,虽然基本上能够有个舒适平安的环境,让他们吃饱穿暖,有才华的她还会进一步培养,识字算账之类的,重要教出几个来才行。可,她有时候就会觉得愧疚,若是她不买,那些孩子就不会带离父母身边吧!
    平静地想一想,江夏也觉得有些过,但不是必须的情况下,她还是不要去买人的。
    转天,她又去景府为徐慧娘行针请脉,徐慧娘的反应越来越明显了,叫她的名字,她的眼珠会在眼皮下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