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9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9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润生三两口将手里的包子吞下去,擦了手,将匣子塞进怀里,磕个头,又匆匆去了。
    江夏跟着去关了大门,转回来,目光不由自主地又在妆台上扫了一下,却随即转开了。
    下雪了,拥炉赏雪,再生个锅子吃涮肉是最好的!
    想到就做,江夏去厨房里弄了一块肉,天冷,厨房里停了火之后也上冻。肉冻的不是太硬,用来切片倒是刚刚好。先找出木耳、山蘑菇、腐竹、笋片等干货来泡发,然后动手切肉片。
    等翠羽彤翎打着伞从外头回来,江夏已经收拾妥当,锅子满满的鸡汤恰恰好滚开了。一家子大小四个丫头欢喜说笑着,围着火炉吃着锅子,一片欢乐。
    第一场雪,一般都不会太大。这一场雪也不例外。
    第二天一早,雪早就停了,明晃晃的太阳又升起来了。只是,相对于夏季的热情似火,这会儿只有太阳光很亮,却几乎没了什么温度。
    吃过早饭,江夏穿了一件珍珠皮大氅,带了翠羽,脚步从容地出了门,一路往景家去了。
    “玉翠姐姐也快生了吧?”翠羽随口问着。
    “快了,最多一个月……”江夏点点头应了一声,回头看向翠羽道,“你今日也别在门子上等了,进去看她一眼,等再有人过来,也好给芷兰捎个信儿回去。”
    翠羽笑着应了,觑了觑江夏的侧脸,道:“姑娘,咱们的身契都拿出来了,您自己的还没……”
    她的话没有说完,江夏却听得很明白了。
    她侧转脸瞥着翠羽笑笑,神情淡定,却似乎答非所问,道:“二少爷就要进京了。”

  ☆、189。第189章 开业舍糕

刚进了十月,就连着下了两场雪,第二场雪特别大,从傍晚开始下,一直下到了傍明天,算是溜溜儿下了一宿。
    第二天早起开门,好多人家发现,自家门窗都被雪封住了。
    江夏与掮客钱纹约好了,这样日子巳时末在府前街上的四海茶楼碰面。这位钱纹乃是王大有介绍江夏认识的,五十岁开外年纪,据说在临清掮客中属于领军人物,当初就是他带着王大有入得行,算是王大有的师傅。
    之前江夏购买的宅子,就是钱纹介绍,并经手交易的,之后落户、换契书等事宜,也是钱纹一手操办的,价格不算是最便宜,但绝对称得上公道,关键是各处细节掌握的很到位,让江夏对他有了有了初步的信任。
    这一次钱纹约了江夏茶楼见面,却是之前托付他寻找的铺面终于有了着落。就位于仅次于府前街的寺前街上,玲珑塔寺以玲珑塔闻名,据说乃是隋朝隋炀帝修运河时,几次修到临清段都会出现事故,请了当时有名的天师占卜,方知乃是修河徭役民壮死伤太多,违了天和,这才频频出现事故。修塔祭祀,镇守河边,终于让工程得以顺利完工,成就了贯通南北的八百里运河。
    这玲珑塔寺的香火极旺,每逢初一十五礼佛日,不分贫贱富贵,众多香客信众进寺礼佛进香,时日久了,寺前街也成了仅次于府前街的第二繁华处。只不过因临着玲珑塔寺,这条街上有一天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得买卖荤食,也不得开设青楼妓馆,歌舞瓦肆。
    江夏要开的是糕饼铺子,并不涉及荤食,倒是恰得其所。
    出了景府时辰尚早,天太冷,江夏也不爱四下里逛去,干脆叫了顶软轿,直接来了四海茶楼。
    雪大,茶楼里的客人也不多,江夏在二楼要了个座儿,点了一壶碧螺春,又要了几碟茶点,正喝着茶吃着点心,等着钱纹到来呢,江夏突然听到另一边几位客人很神秘地议论。
    “哎,哥几个听说没?昨儿夜里那场大雪可是压塌了好些房舍,据说西城那边儿,好些个人又没了去处,冻死好些人……”
    “唉,西城北城那边儿大都是些贫苦的、码头上的力工什么的,那房子十年二年的也不修一回,平日能够将就着遮遮风避避雨的,真的风大一点雨大一点,有哪回不出事的?这也不是啥新鲜事儿了!”
    旁边一个尖嘴猴腮的凑过去,涎着脸道:“听说西城那边可是好多暗窠子,一说压塌了房子,有没有那些……这大风大雪的,要是那么光溜溜地跑出来……啧啧啧……”
    这人越说越不上道了,前头两个人厌恶地挥挥手,将那人打发走。
    那人悻悻地退开去,呸了两口,顾自回自己桌子上守着一盏没了颜色的茶水继续喝起来。
    雪压塌了屋子,死了不少人……
    这样的消息听在江夏耳朵里,也有一刹那的难受,却有很快被她丢到一旁去。她只是一个人,不是菩萨,没办法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没多久,钱纹到了,一看见江夏提前到了,连忙笑着上前告罪。
    江夏也笑着寒暄几句,钱纹喝了杯茶,就离开了茶楼,一路往寺前街看铺子去了。
    这铺子原本是买香烛香炉的,斜对着寺庙山门,左手边是茶馆,右手边是售卖礼佛用品的香烛铺子,这两家邻居都好,都不影响糕饼铺的生意,处理好了,还能有不少助益的。
    自从江夏打算开设分店,就跟商秋生交待过了,让他着手挑选合适的后生带几个徒弟出来。
    这找铺子前后也花了小两个月,商秋生倒是带出了两个徒弟,一个是他的街坊家的孩子,另一个则是他本家的侄子。上一次刘水生过来时,江夏也曾问过,那两个孩子都是淳朴敦厚的性子,手脚也勤快,做糕饼已经能够上手了。普通的米糕、发糕江夏都不在意,由着人学去,她只需要将调补糕方子握紧了,就不怕被人学了去。
    这间铺面既然看好了,江夏立时就交待那姓钱的掮客联络卖家商量价格,交易签订契约,再去衙门里办好红契。其中大部分手续都不用江夏操心,她只需看好铺子商讨好价格掏了银子,剩下的手续诸般,都有掮客给办的妥妥的。
    定了铺子,江夏就着人送了信回三岔镇,第二天刚吃过早饭,商秋生就带着其中一个徒弟过来了。
    江夏将他们带到铺子那边,铺面后边有个小院,有大小五间房,仓库、柴房,以及商秋生和小徒弟的住处都有了。
    这铺子原来也是香烛铺子,铺面只需粉刷裱糊一番,重新吊一下顶棚,支起锅灶,再挂上块门匾就能开业了。这些,江夏也不管了,都甩手交给了商秋生去处理,有了三岔镇开铺子的经验,商秋生已经是熟门熟路了。
    看铺子买铺子,一直到装修开业,前前后后总也忙碌了小半个月,商记糕饼铺临清分店,就于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一天正式开门营业。
    十月十五,秋收秋播完毕,农活收尾,百姓有做糕饼斋天的风俗。道家则有‘斋三官’,即斋祭‘官、地官、水官’,也有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一说。
    玲珑塔寺则借着这个节日,每年都会有连续三日的寺前庙会,临清府周边的城镇、乡里百姓,在这几日都会赶来斋祭,赶庙会。
    江夏那一天从景家出来,也带了囡囡往寺前街过去。彤翎和翠羽更是一大早就赶过去帮忙了。
    只不过,这一次商记糕饼铺开业酬宾又与三岔镇时不同,不再是买二送一的赠送优惠,而是面向五十岁以上,五岁一下的孩子,每人每天能来铺子面前免费领取两大块米糕,一块米糕,一块小米丝糕。若是有钱,只需再加十文钱,还能领一块精致的茯苓膏,茯苓膏同样限量,每人每天限购十块,也就是一斤的量!
    等江夏牵着囡囡的手随着人流到达的时候,铺子门口已经被买糕饼的客人挤的水泄不通了。
    江夏将囡囡抱在怀里,站在远处看了片刻,果断地转身,走了。

  ☆、190。第190章 拐子

糕饼铺子帮不上忙,出来逛庙会的一大一小很嗨皮。
    走出没有几十步,就有人挑着担子高声叫卖,“馉饳儿,山鸡崽子馉饳儿……”
    小贩走到江夏近前时,正好有个六七岁的小小子扯着娘亲的衣角过去买,那小贩儿将担子往靠边儿的地方一放,手脚麻利地捅开担子一头的炉子,从另一头的匣子里,摸出三个鸡蛋大小的团子来,炉子上的油锅热了,就将那团子刚进油锅里炸,团子一入油锅,就吹了气儿一般迅速膨胀起来,没多会儿就发出劈啪劈啪的清脆爆响儿,一股股浓郁的香气,也随着这爆响四散弥漫,钻进人的鼻子里来。
    江夏转眼看看怀里的囡囡,笑着问她:“要不要吃这个?”
    囡囡眼睛弯弯的,一根手指咬在嘴里,看看江夏,终于点了点头。
    江夏把她的手指拿出来,用帕子擦擦手和嘴上的口水,转头对那小贩儿道:“给我来两串儿!”
    那小贩儿笑嘻嘻地高声应着:“好嘞,小公子两串野鸡崽子馉饳儿,馉饳儿,外焦里嫩,鲜香满口的馉饳儿……哎,哥儿,这是你的馉饳儿,拿好嘞!……十文钱!谢谢大嫂……”
    那小贩儿一边吆喝,一边张罗生意,一边麻利地拿团子下锅,炸成金黄膨大时,用竹签子串了,又用一小片毛边纸裹了,交到顾客手中。
    江夏看那刚刚出锅的馉饳儿怕是很烫,也不敢给囡囡拿着,只取了钱丢进小贩儿面前的盒子里,然后自己将两串馉饳儿接过来,拿在手中,慢慢地吹着,自己先咬了一点点,觉得不烫,这才送到囡囡的嘴边:“试着咬,有点儿烫!”
    囡囡乖乖地试探着,小小地咬了一口,咀嚼一下,随即弯了眼睛点头道:“唔,好吃!姐姐吃!”
    江夏答应着,借着囡囡的小牙印儿又咬了一口……这东西有些像是面圆子,面皮裹了肉馅儿制成的,入口香浓,仔细咀嚼品尝,大概还是能品出那么一点儿鸡肉的鲜香来。
    野鸡崽子或许不是,鸡肉还是有的。也不算欺骗消费者了。
    略待片刻,馉饳儿不烫了,江夏就将囡囡放在地上,让她一手拿着串馉饳儿,另一只手由她牵在手中。自古就有拐小孩的拐子,又称拍花子的。特别是这种人多拥挤之处,更是拐子最容易出现的地方,江夏是片刻不敢让囡囡离手的。
    一大一小挑着人少的地方边吃边走,没走几步,又到了一处扎了台子卖大力丸神仙水摊子,江夏拉着囡囡远远地站在人群后,看着台子上表演胸口碎大石,表演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围观的人叫好声、唏嘘声一片,她也吃一口馉饳儿,跟着傻乐一回。
    囡囡看不见那高处,就专心地对付手中的馉饳儿,没多会儿,一串馉饳儿就吃完了,江夏因为看热闹反而吃得慢,手里的竹签子上还有两个……囡囡就仰着脖子,抬着小脸,看一眼,又看一眼的。
    一个四十来岁,穿一件青色布袍子的男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囡囡身边,笑容温和道:“小妹妹,那边有送米糕的,你要不要吃?我带你去领米糕好不好?”
    囡囡紧了紧握着江夏的小手,警惕地瞪大了眼睛,摇了摇头,抬眼看看仍旧看的投入的江夏,转回来,又对那人摇摇头:“不要。”
    “哎?怎么不要呢?那米糕可好吃了,又甜又软,比你哥哥手里的馉饳儿好吃多了……”那人继续诱哄……
    囡囡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好一会儿,就在他以为囡囡抵抗不住诱惑,终于意动的时候,小丫头再次用力地摇摇头:“不要,姐姐给做!”
    “哎?你姐姐给做,那这会儿不是没有么?我带你去领了,这就能吃上……怎么样,走吧?我抱你去?”说着,竟伸手就想来抱囡囡。
    江夏手一拉,就将囡囡护在了身后,笑嘻嘻地对上男人,道:“我也想吃米糕,你带我一起去吧!”
    说着,另一只手伸过来,好像主动来拉男人的手……
    那男人却警惕地把手缩了回去,站直身子,看着江夏微微眯着眼睛笑道:“江姑娘倒是爱玩笑!”
    刚刚还一脸拐带孩子的猥琐大叔,眨眼间,气质完全一变,青衫落拓,气度清逸,竟有了几分温文尔雅的帅大叔味儿!
    江夏含笑睨着对方,挑着嘴角道:“小子眼拙,不记得在哪里见过这位大叔,失礼处,还望大叔多多海涵!”
    嘴里虽然说的客气,但江夏就那么一手牵着囡囡,腰板挺直着,半点儿客气的动作都没有。
    “哈哈,果真是个有意思的!难怪二爷评价不凡!”那人感叹一回,这才略一抱拳道,“敝姓白,与郑家二老爷相交莫逆!”
    郑家二老爷,姓白……
    江夏再不知道这位是谁,就真是白痴了!当初回春堂事件出来,郑家二老爷不就是派了一位白先生过来处置么,只是,那位白先生行踪神秘,她的身份又尴尬,没能见上罢了。
    只不过,此时这位白先生突然出现在这里,刚刚还提及米糕……江夏可不认为这样的人物会与她有什么偶遇,当然也不会以为,白启文提及米糕是意外巧合……她开糕饼铺子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