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81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81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孩子刚踏上船板,江夏也正好从船舱里走出来,一眼看见迅哥儿和曦儿拉着手走过来。
    明明满心欢喜,明明是看见孩子们放了心,却有一股子酸涩伤痛……混合了后悔愧疚从心底冲起来,一下子窜过鼻腔冲进眼眶里,让她瞬间红了眼。
    “娘!”看见娘亲,曦儿再按捺不住,娇呼一声,飞奔过去,扑进了江夏的怀里。
    “曦儿,曦儿……”江夏伸手紧紧搂住唯一的女儿,一双手下意识地从头摸到脚,又摸摸胳膊摸摸手,好像要确定怀里的女儿是真的,也好像要检查女儿哪里磕了碰了……
    重新回归母亲的怀抱,曦儿哭得稀里哗啦的,江夏也是一脸的泪。
    好半天,母女俩才收了眼泪,江夏又抬眼看向长子、次子,还有长安和长生连生哥仨,擦着泪水见过,重新回到船舱里整理一番,这才离船登岸,江夏带着几个小的坐车,三个大的仍旧骑马,簇拥这马车一路逶迤,往天长县去了。
    小小的天长县虽然历史悠久,却因为不临运河,平日里到这里来的陌生船只、人员并不多。
    但是,这一天却颇为反常,早上刚刚有一艘大船靠岸,不到晌午,又有两艘陌生的大船先后靠上了码头,同样,一肃穆、一富贵的两队人马离船登岸。不多时,又传开了一道消息,这三队人马没有进城,而是先后入住了城门外的蒋记车马店。
    城门外的车马店,顾名思义就是给往来赶路行商歇脚的客栈,可一般做的都是中下层老百姓的生意,也就是个宽敞干净,档次实在谈不上。那消息一传出来,众人不由地惊讶了,什么时候,那些贵人们不住客栈,改住车马店了?
    来的人是徐襄和顾青茗,也不知其中什么缘故,远在苏州和近在淮安的徐襄竟前后脚地赶了来,而且,徐襄比顾青茗早到了大半个时辰。
    江夏见到徐襄还算镇定,只是想起那一夜的事情来,难免觉得愧疚:愧对孩子们,也愧对孩子的父亲。
    孩子们却没办法像江夏这样,特别是曦儿,扑到父亲怀里又哭了一回,连之前一直很坚强的朗哥儿和迅哥儿都掉了泪。
    怀里抱着女儿,徐襄的一只手却朝着江夏伸过来。
    江夏抬眼看了看他,略一迟疑,抬起自己的手,放在他的掌心,随即,就被徐襄修长却略显清瘦的手掌紧紧包裹住……因为用力,她的手骨被握得发疼,一直疼到心里去。
    她默默地低下头,从身后甚至旁边看,也只能看她微低头坐着,看不出半天异样来,只有近前的徐襄一个人,清楚地看到了妻子的衣襟点点水渍洇开去,渐渐连成一片。
    好一会儿,江夏才抬起来,脸上已经是一片挂了微微的笑意,只有,泛红的眼眶彰显着她的心情变化。
    “曦儿乖,别哭了!”江夏伸手牵过已经止了哭声的女儿,一边拿帕子替女儿擦着眼泪,一边微笑道,“看你,你你爹爹的衣裳都滚成干菜了!”
    “……嗤……”曦儿还抽噎着呢,听了这话抬眼一看,就见自家一贯风清月朗的爹爹,搜索狼狈成一团的样子,竟隐忍不住地笑出声来。
    几个小子也跟着笑,却不敢这般明目张胆,只低头、侧脸,甚至背转身去,只为了掩饰自己的笑意。
    徐襄并不在意,伸手招呼过长生和连生两个小子来,抬手摸了摸两个小子的头顶,又关切地询问了长安几句,最后叹息道:“让你们跟着受惊了!”
    长安连忙躬身道:“伯父不必如此……那夜,亏得夏姨以身为饵,引开大半人手,否则,我们也不能顺利脱身。”
    徐襄点点头,看看长安,又看向旁边的朗哥儿和迅哥儿,道:“此事对你们也算是一次考验!”
    长安和朗哥儿几个都连忙齐声应着。
    江夏就起身催着徐襄去更衣整理,徐襄没在坚持,随着妻子起身,一并进里屋去了。
    他们夫妻刚刚走进去,孩子们还没等松一口气,外头就有人进来通报:“回各位少爷、姑娘,顾家二老爷到了!”

  ☆、1202。第1202章 义诊和查办

顾青茗的到来,让长生连生欢喜异常。两个小小子撑着面子保持坚强,见了爹爹都有些委屈,但红着眼却愣是一滴泪没掉,让大家颇有些刮目相看。
    劫后相聚,自然是格外欢喜的。孩子们起得早,吃过午饭就去睡了,剩下几个大人时,徐襄郑重起身向顾青茗致歉。
    江夏也跟着起身,拱手一揖,道:“都是我的错,若非我当时慌了神,也不至于将孩子们置于险地……”
    顾青茗一把扯住徐襄,又对江夏道:“何至于此……你若是这般说,倒更让我等羞惭愧疚,无脸见你了!”
    徐襄看了一眼顾青茗,回身扶起江夏道:“你不必理会这些了,如今,有我们了。”
    江夏抬起眼来,展开一个放松的笑容,看看顾青茗,又落在徐襄身上,道:“那我就撒手了……我也真是累了,进去歇息去了。”
    顾青茗点点头,目送着徐襄扶着她一路出了屋门,他不由自主地跟到了窗前,透出半开的窗棂看过去,一直目送着那一对夫妻互相扶持着走进另一侧的房间里去。
    在她的身影隐入门帘的刹那,顾青茗眼底的柔软就倏地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和狠绝——居然想伤了他的一双儿子,居然敢加害于她……不论是谁,他总会报了此仇,一雪此恨!
    正如徐襄说的,江夏将得的信息和掌控的那些人交待给徐襄,就安心休息去了。
    等孩子们醒来,她就与朗哥儿和迅哥儿说起分开后的各自遭遇。朗哥儿三言两语就把经过交待了,听着似乎并无危险,江夏却知道,孩子们经历的危险指定少不了,能大大小小都囫囵的,也真是不容易。听着孩子们的讲述,江夏竟下意识地轻声念了好几声佛号。
    是的,她感念上天,感念各路神佛,护佑孩子们的周全。
    当然,那些奋力维护的护卫、丫头们,她也特别特别感念。活着的好说,以后慢慢回报。那些确认遇难的和失踪的,江夏都交待给朗哥儿、长安去处置。
    又交待迅哥儿和曦儿、启娘、长生、连生几个小的,去跟车马店的掌柜商议,替出两间屋子来,她要做三天义诊。她不信佛,却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感谢上苍,能让孩子们全全乎乎地回到她的身边来。
    孩子们的行动力很强,当天晚上就给掌柜的说好了,就在临街的店面里,用屏风隔了两间屋的地方来,摆了桌案椅子,并笔墨纸砚等物也置办地齐全妥当。
    孩子们转回来,一个个的脸上都带着笑,看得出,对能帮着大人做些正事儿,很是满意和骄傲。
    江夏看着欣慰,索性将列出来准备采购的药材单子也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分头去城中药铺购置。既然义诊,就备一些常用药物,家境实在贫寒的,索性连药也赠了,省的看了病买不起药,治不了病去。
    这一次,江夏没有大撒手,玉竹那一夜失踪了,至今没回来,别的人不懂药材鉴别,只能她亲自跟着,给孩子们做专业顾问。
    江夏换了一身青布衣衫,跟在几个孩子身后,直接去了天长县口碑最好的药铺子,孩子们出面去跟药铺子议价、协商,江夏就安闲无比地等着孩子们谈好了,她出面鉴别药材。
    天色完全暗下来,母子几个才回到蒋记车马店。因为他们要的药材多,药铺子会连夜备货,第二天一早送过来。
    第二日,江夏走到前头去义诊,坐了小半个时辰也没个人上门。还是车马店的袁掌柜陪着笑进来请东家替他看一看……
    江夏苦笑,她想着回馈百姓呢,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买她的账,还得自家掌柜来给捧场。
    一诊脉,这位袁掌柜还真的有肝脾不和的毛病,江夏就沉了心思,仔细地替他诊了脉,然后将症状给袁掌柜说了,袁掌柜微微惊讶地连连点头,片刻后,捧了江夏开的方子下去,寻曦儿和启娘几个抓药去了。
    没有抓药的小伙计,江夏就让曦儿和启娘带着两个机灵的丫头一起来抓药。至于迅哥儿和长生连生,都被她打发出去做宣传了。
    既然义诊三天,怎么也得让周围的老百姓知道才行,干坐三天,岂不浪费……也尴尬吧!
    顾青茗那边的河工上还忙着,所以没有停留太久,只住了一晚,就启程回淮安去了。
    江夏这边上午清闲了不到一个时辰,也不知识袁掌柜带了好头,还是小子们在门口、码头上宣传的起了作用,许多百姓扶老携幼地过来看病了。
    江夏吃了午饭转回来,蒋记车马店门前竟然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队伍。
    临近五月,天气渐热,江夏担忧门外的病人扛不住大太阳晒,就吩咐人在门口赶着搭个凉棚去,再吩咐袁掌柜让厨房里熬几锅绿豆汤送出去,给等候的病人喝。
    这一天,天色黑透了,才将来看病的病人打发完,江夏累得腿软,几乎站不起来。心里却觉得很充实,比在京城给皇帝后宫看病有成就多了。而且,病号多了,疾病也多,各种各样的都有,甚至还让江夏见着了两个不太常见的病症,也算小有收获。
    第二日一早,门外就排起了队。这一天,比第一天还忙。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比第二天又忙,到了天黑,门口还等着二三十个病人,眼看着天黑了,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在门口痛哭起来,跪着请求替她的孩子看病,别赶他们走……
    江夏不忍,强撑着把等着的病号看完,稍事休息后,连夜登船,离开了天长县。
    船行高邮湖上,徐襄拥着江夏坐在船头,两人沐着点点星光,共饮一杯。
    徐襄低声道:“水师指挥使被拿下,连通两名副指挥使同样被革职送京查办……”
    江夏微微眯了眯眼睛,幽幽地叹口气道:“他们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这些人大概送不到京城吧?或者进了京也不会审出什么结果来……能指挥动他们的人不倒,他们估计家中父老妻儿,怎么敢胡乱攀咬?结局不外乎杀人灭口罢了。

  ☆、1203。第1203章 姐弟

运河上行船的、码头上装卸的力工是沿运河各地的两大势力,被许多大小帮派控制。这其中,漕帮垄断漕运、盐运,绝对是运河上势力最大的帮派,没有并肩者。
    运河纵贯南北上千里,漕帮势力遍布,当然,各地也分了众多堂口,相对独立地管辖本地漕帮事务。
    江齐连续两年在徐州督造河工,特别是前一年大姐去广平府之后,他就动手把安置在那边的姐姐灵芝搬到了徐州府铜山县,也没给灵芝置太大的宅子,就在临河的街上置了一个三进的小院子,带着临街三间铺面。灵芝在云贵住了十来年,学会了一手酸汤粉的手艺,就将三间铺子租出去两间,留了一间给自己,开了个小小的酸汤粉铺子。
    因为她做的粉料地道、酸辣可口,又价格低廉,码头上出苦力的青壮们吃上一碗,酸辣酸辣地出一身汗,通体舒泰,渐渐地有了一点儿小名气,连河上经常往来的船只都有不少闻名而来的。
    年后,江齐再次来到徐州督造河工,看见灵芝的铺子开的很兴旺,人虽然忙累了些,精神却不错,收拾的利落干净,也觉得欣慰。
    大姐的养育栽培之恩不能忘,当年娘亲和哥哥姐姐对大姐大哥的做的事情,他也记得,虽不忍哥哥姐姐流落无依,病死在道旁,却也不想他们再去搅扰大姐和大哥,看到灵芝自力更生,日子过得兴旺起来,他自然也高兴。
    看着姐姐收拾过还不算太苍老的脸,他还琢磨,再替姐姐寻个人家,找个勤快厚道朴实的一起过日子,替姐姐分担分担,也让姐姐真正踏实过日子。
    只不过,这话一向灵芝提,就被灵芝一口拒绝了。
    她流泪道:“你那大外甥都十六了,小的也十一了,我就想着攒些钱,就能将他们接了来……”
    江齐愕然。他是知道灵芝在云贵有孩子的,只不过,因为她是外室,孩子生下来就被抱回本家了,她根本没养一天,说是灵芝的孩子,却跟没半点儿感情的。更何况,几年前她就被当家主母作伐子撵了,一路千辛万苦找回来,人早就磋磨的不像样了。那家也是当地的富商,颇有些家财的,孩子们怎么肯跟她来?
    若不然,姐姐挂念亲生儿子,他当舅舅的难道白看着,早就打发人去接来了,何至于等到她自己攒钱。
    姐弟俩话不投机,也不再多说。
    只不过,几天后,江齐再见灵芝时,却发现她眼底都有抑不住的欣喜和欢畅,行动都带风儿的……看这样子,江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灵芝自己动了心,有了看中的人。他不好直接询问,就留了人暗地里盯着米粉铺子,大半个月后,才得了消息,灵芝确实有了一个相处亲密的汉子,来回话的人对江齐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