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63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63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转眼也快满周了,犊儿小子不知哪一天突然开了窍,爬着爬着,突然站起来就走……结果,当然是在奶娘的惊呼声里摔了个屁股蹲儿。这小子也皮实得很,摔了也不哭,还一个劲儿咧着嘴笑呢。
    从那天开始,这小子就迷上了走路技能,只要醒着,断不肯坐着躺着的,一定要在地上来来回回走……他那个身高,大人扶着他总要深深地弯下腰去,一时半会儿也罢了,半天一天的下来,即便两个奶娘换着,到晚也总是腰疼得直不起来。
    江夏不是第一次养孩子,自然早又准备的,即刻让人拿了早就备下的兜儿带,裹住孩子的胸腹,并像倒褂子一样穿了胳膊在背后系住,如此,大人扶着他学步,就不必时刻弯着腰了,只松松的拎着兜儿带上留出来的带子,等孩子要摔了拎一下就好。大人轻省许多,孩子们也少了禁锢,小腿小胳膊自在放松,学步也快。
    看着两个奶娘都是一脸倦色,江夏就将犊儿接过来,打发她们下去洗一洗歇息一回,吃点儿东西回来,正好能替着江夏吃晚饭。
    奶娘们跟着江夏时间长了,了解了她的脾性,都笑着道了谢,答应着去了。
    江夏抱了犊儿,给他洗了手脸,抱在怀里,给他吃准备好的苹果泥。
    犊儿身体很好,健壮结实的像头小牛犊一般,而且特别好动。这样的小子不怎么生病,却爱上火。这小子又不爱吃蔬菜,江夏就给他捣一些水果泥,加一点蜂蜜喂他。在京城的时候,冬季水果不多,也就是些存储的苹果、梨。没想到,到了江南,连苹果梨都少了,倒是比较容易买到橘子,偏偏橘子上火……只能让人再从北边买了苹果和梨送过来。
    这种时候,江夏就有那么一点想家了。若是在家,冬天至少有暖棚里的西红柿黄瓜,过完年还能有草莓……
    喂完了一个苹果的苹果泥,江夏这才给犊儿脱了鞋子,将他放在床上走,她只站在床边看护着。
    小鱼儿这别院虽说多年不来住,却打理的不错,屋里的家具都是上好的苏工,精巧又合用。这张拔步床有三面都有雕花围栏,刚刚好与犊儿齐胸,他的小手正好扶着那床栏杆来回走动……这小小子大概也觉得不用人扶着走很自豪,走两步就回头朝着江夏嘿嘿笑啊,露出上下两对小牙儿,笑得口水绷不住,顺着嘴角淌下来。
    “犊儿真是厉害,能自己走路了呢!来,娘擦擦嘴巴哟!”江夏念叨着,一边拿帕子给儿子擦了口水,一边干脆把孩子身上裹得兜儿带解了,让他轻装上阵。
    果然,少了一层拘束后,犊儿的动作又灵活轻便了些,顺着床栏杆竟然一步一步,越走越稳越走越快,转了一圈,然后隔着两三步,就笑的口水沥啦地朝着江夏扑过来。
    江夏连忙微蹲了身子,前倾了身体,张开手将小儿子接住,搂在怀里:“犊儿能自己走路了,长大了呢!”一边说着,一边亲亲,又给儿子擦口水……
    鼓励着犊儿围着床转了一刻钟功夫,犊儿还精神百倍的,江夏却给他转的头晕。正好厨房里先把犊儿吃的蒸蛋送了来,江夏就伸手将犊儿抱住,给他洗了手脸,这才抱着他开始吃饭。
    如今,犊儿每天都能添三个蒸鸡蛋,再添一些肉粥、海鲜粥之类,小东西爱动弹,饭量也极好,吃饭都是一大勺一大勺地吞下去,好喂的很。
    一个鸡蛋做的蒸蛋,只用了半盏茶时间,就喂完了,之后,又喂了一小碗雪梨百合粥,因为是素淡无味的,小东西不怎么爱吃,江夏就哄他:“好好吃粥,明儿,娘就给你做肉圆子吃!”
    所谓的肉圆子,是江夏用鸡胸脯肉剁成鸡肉茸后团成的,细软滑嫩,犊儿特别爱吃,一顿能是五个。当然,这个量是江夏控制的,就怕他年纪太小,吃多了不消化。
    这么哄着,犊儿一小碗粥也很快吃完了。江夏给他又擦了手脸,两个奶娘也吃过饭回来了。
    江夏跟她们交流了一会儿,犊儿玩的时间长了,又吃饱了,就有些困,江夏自然将他抱在怀里哄着,可是没哄多大会儿,小东西突然抓紧了江夏的衣襟,叫:“娘……”
    其中一个奶娘就上前,来接犊儿,一边道:“夫人,小少爷是要解手了,奴婢抱他去净房……”
    江夏低头看着扎在自己怀里的小儿子,笑着摇摇头,抱着他走进净房,把他上厕所。
    因着孩子多了,江夏要照料一大家子,要陪徐襄,自然地,陪犊儿的时候就不如朗哥儿那会儿多。犊儿却与娘亲并不生分,每每跟娘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特别欢喜。就像这会儿,哪怕是拉臭臭呢,他也蹬腿挥手的,一派欢喜模样,逗得江夏笑骂:“这么臭,还不老实点儿……”
    等弄完收拾干净出来,犊儿小子是真的困了,大脑袋歪在江夏怀里,眼睛一下子一下子地合拢了,又猛地睁开……一副怕娘亲离开的样子。
    江夏看着心疼,干脆将他放在床上,脱了棉袄棉裤,盖了被子之后,自己揽着他哄他睡觉。
    看娘亲陪着他呢,并没有想离开,犊儿小子终于放了心,眼睛一合就睡熟了。
    江夏陪着他躺了一会,这才起身,交待两个奶娘:“你们留一个人看着孩子,另一个也早去睡,夜里说不定还要起来哄他,两个人都熬着可不行。”
    两个奶娘连声应着,送了江夏出来,然后回去分班轮值不提。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芮娘就捧了自己做的糯米圆子来。
    江夏尝着很正宗的苏州点心,看着面前容貌艳丽的混血美女,只能在心里嘀咕:人生际遇如此,让原本该打胡饼的胡姬,竟学得一手丝毫不弱于江南女子的好点心,真不知该叹还是该赞!

  ☆、1166。第1166章 冬至添岁

昨儿,芮娘母女来的时候,孩子们都在沐浴歇息,就没有相见。这一大早的,孩子们却都过了,芮娘就一起见了。
    迅哥儿到年也才八岁,完全不通人事的,芮娘那样一张脸,也不过因着其胡人相貌多看一眼,并不在意。倒是曦儿和启娘两个,因家里男孩子多,少有姐姐妹妹,见了芮娘这样美貌的一个姐姐,稀罕的不行。
    在尝了芮娘送过来的圆子后,一边赞叹着,一边就此扯开话题,讨论起各种美味的小点心来!
    江夏看着芮娘和两个小丫头言来语去,说得煞有其事,即便曦儿和启娘说得不对处,她也并无嫌弃之色,反而坦承细心地解释交待,倒真像姐姐带妹妹一般,心中难免有那么一点点意外。
    贺佩娘当年算是个大咧莽撞的,去大漠经历了一番,倒是透出一种历经世事之后的豁达来。只是这十多年,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居住在这别院中,平静的如死水一般的日子,磨去了青春的光泽,同样磨去了她性格中的棱角,淡漠得有些萧索起来。
    感叹一回贺佩娘的人生遭遇,江夏再注意,芮娘和曦儿启娘已经从吃食说到女红针黹上,又谈论起苏州最著名的刺绣工艺来。
    曦儿和启娘在京里已经学了一年多女红刺绣,这会儿,就拿了自己做的小荷包、小手帕给芮娘看。
    芮娘也不嫌弃,拿在手中细细看了,先夸了两句,又指点着一两处,告诉小丫头们如何改进……
    吃完汤圆,江夏才回过神来,前一日的冬酿和这一早的汤圆,都因为这一天恰好是冬至日呢!
    现代时,各种传统民俗被人遗忘,却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不过,江夏两辈子都是北方人,了解的也多是北方的习俗,对南方水乡的这些风情民俗不了解,却很感兴趣。
    于是,她问了芮娘和别院的婆子丫头,得了好几个答案:喝东阳酒,因是入冬时酿的酒,故而也称‘冬酿’。吃赤豆糯米饭,能够趋避疫鬼,防灾祛病。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故而又称‘冬至团’。而且,入夜后要合家团聚吃团圆饭,据称吃了冬至的夜饭,能够涨一岁,俗称‘添岁’……
    既然赶上了,江夏也就兴致勃勃地张罗起来。
    早上吃了冬至团不必说,晌午就包饺子、裹馄饨。包饺子是现代的风俗,裹馄饨则是这个时候的京城风俗。
    说起包饺子,可供发挥的余地就大了。馅料不必说,荤的素的海鲜的不一而足,倒腾吃食,江夏最不嫌麻烦的,立刻吩咐下去,很快枝儿过来了,将一大早苏州四喜客栈送来的各色食材报了一遍,江夏听得不但有鲜虾还有黄鱼,立刻笑了:“鲜虾挤虾仁做个三鲜馅儿,再做个黄鱼馅儿的,这个季节的冬笋最鲜嫩的,不仿多放一些。”
    枝儿答应着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就拿了五六种馅料和一大盆和好的面团来。
    江夏招呼芮娘和几个小的一起动手,开始包饺子、裹馄饨。
    厨下有做面食的厨娘,挥着一根长长地擀面杖,舞得生风,很快就赶了一大张馄饨皮儿,拿刀切好了,江夏和孩子们也换了简单的衣裳,带了围裙过来,正好动手开工。
    江夏拿了馄饨皮,给孩子们做个示范。在京城家里时,江夏时不时地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做吃的做点心,曦儿和启娘都做过的,虽不能说技术高超,却也有模有样的。长生连生却没怎么做过,刚开始还兴致勃勃的,包了两个包不好,很快就厌了,只拿着面团捏吧着玩儿,一会儿又拿了面粉互相往脸上摸……江夏干脆让迅哥儿带着他们到旁边玩去。
    因由人专门擀皮儿打下手,江夏带着芮娘和曦儿启娘两个小丫头包的顺手,大半个时辰,就包好了许多饺子和馄饨。
    看着差不多了,江夏就招呼姑娘们停了手,让丫头婆子将面和馅儿,连通包好的水饺馄饨都拿下去。她们娘四个去洗了手,换了干净衣裳转回来,馄饨、饺子也下好了送了过来,一盘一盘各种馅儿,白胖胖滑溜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几个小子倒是跑得快,已经坐到桌子跟前了。
    江夏招呼孩子们吃,一边问:“可给贺夫人送过去了?”
    水香回道:“贺夫人常年吃斋的,故而只挑着素馅儿的送过去的。”
    江夏点点头,回头看芮娘:“你娘一直吃斋的?”
    芮娘并不觉得怎样,点点头道:“自芮娘记事,娘就是吃斋的。”
    江夏听了,心中滋味莫名——芮娘小时候,贺佩娘也不过二十岁的年纪,正青春,却吃了长斋……实在是虚度了一片大好光阴。
    只是,人生的路怎么走,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自己,贺佩娘选择如此了却余生,她也只是叹息,却无心干涉!
    一问一答之后,大人孩子一起安安静静地吃饺子吃馄饨。
    到了晚间,吃冬至饭,江夏干脆连贺佩娘一起请了来,特特地给她做了素菜,又让奶娘连犊儿小小子也抱出来,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冬至夜宴‘添岁’。
    冬至开始数九,也标志着到了一年里最冷的日子。
    这个时候没有温室效应,没有暖冬,本就比现代冷,哪怕是江南,冬季也是经常下雪的。
    冬至夜里,就下起了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下了大半夜,第二日一早起来,晨光乍现,映着白雪生辉。
    迅哥儿一起来,就去招呼了长生连生,一起在院子里堆起了雪人。又堆了雪堆准备做雪雕——往年在京里雪还要大,他们每回都玩的。
    江夏一早起来,看到窗户上映进来的雪光,就连忙吩咐丫头们去看几个小子。片刻,就回了消息:“少爷们在堆雪人,都穿了小牛皮靴子,穿得也厚,夫人放心吧!”
    江夏这才安下心来自己洗漱收拾,又去看犊儿小小子。正给犊儿收拾东西呢,曦儿和启娘就跑了进来,曦儿小丫头都是一脸兴奋地给江夏道:“娘,梅花开了,芮娘姐姐在收梅花上的雪,娘要不要去看?”

  ☆、1167。第1167章 踏雪寻梅

腊月雪是入药的,能清热、明目、祛痱止痒……
    江夏看着曦儿和启娘两个小丫头满眼期待的,想着左右也无事,于是便欣然应允了两个小丫头的要求,略略收拾了,裹了一袭雪青色的羽缎斗篷,一手一个牵了两个小丫头出了门。
    院子里和门外的小径上已经有人清扫过,两旁花树、竹林、苍石上的积雪却完好地保留着,江夏娘儿仨一路缓缓而行,欣赏着路旁的雪景,两个小丫头指点着路边的景致,煞有其事地评论着,这个说那块透石如老翁垂钓,那个说那花树像仙鹤展翅……叽叽喳喳,说笑不停。
    江夏觉得有趣,也跟着一一看过去,心情自然而然地,也像小丫头们一样,轻松欢欣起来。
    正走着,却见一群衣着富贵、形容不俗的女子,从二门方向走过来,期间也有人说笑逗趣,引得一阵阵笑语不断。
    之前见贺佩娘那般素淡冷清模样,江夏自行脑补她们母女闭门度日,少于人往来的,是以,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女客,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