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41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41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19。第1119章 儿子长大了

御驾回到大名府,江夏在第二日就受召见驾。
    大名府并无行宫,大兴帝住的同样是一座民宅,却比江夏住的三进宅子大出去许多,又有花园楼阁,乃是大名府大粮商胡家的宅子。胡家乃是半个皇商的身份,胡家老爷子也在裕兴帝时捐了个七品的流外官,不能算是商户,家里的宅子才能修成这般规模形制。
    学生们对大名城乃至周边府县的调查很详尽,何处水源临近污水道,需要改造;何处脏污秽物需要清理;又有各街巷居民人口卫生状况等等等等,江夏总结之后,汇报给大兴帝,并就防疫事务做了统筹的计划书。
    只不过,江夏送上这份东西的时候,心里也知道,相对于成庆帝,大兴帝并不重视疫病的防治,这份计划书估计估计得不到什么回应。
    果然,大兴帝只是关切地问了几句,在大名府可住得惯,吃食上可习惯等等,然后,由江夏请了一次平安脉,又赏了几篓从淮安带回来的马蹄、菱角、长鱼等物,这才让江夏告退。
    遇上这样不重视自己工作的领导,总会让人觉得灰心。好在,江夏经过几年之后,也早习惯了。不管皇上重视不重视,她照旧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
    将菱角马蹄等物分出大半来,送给了学生们,让那些年轻的医学生们个个激动不已,一副发誓效力的模样。
    顾青茗之前盘查核算粮仓如出入、大名府的赋税、河工的账务等等,本就忙的天天不见人影,大兴帝回来之后,他更是被大兴帝带在身侧,时时询问,商议河堤修缮加固,河道清理等等事务,是真真忙的焦头烂额了。
    转眼,进了五月中,天气越发溽热难耐起来。
    医学生们继续轮番去街巷、村镇游医走访,这几日屡屡带回一些奇闻来。
    城东三十里的顾家庄,有井水翻涌发烫,热气蒸腾如沸水锅。同样是城东,距离顾家庄不远的卫河畔,突然出现大批蛙类上岸迁徙,从官道上经过,遮蔽如洪水,在官道上延绵数百步……之后,又有几个医学生带回消息,好几处都出现了田鼠迁徙,蛇群过道,言之如云彩流水,密密匝匝,遮蔽田野道路村庄。
    接连得了这许多消息,江夏再怎么也无法当聋子瞎子了。
    五月十八日晚,两个孩子都睡下了,她还在院子里挥着扇子,默默等着顾青茗回来。
    将近三更时分,顾青茗放归,竟饮了酒,神态迷蒙着,看着江夏咧着嘴傻笑:“夏娘等我归家?我可是做梦?”
    江夏白他一眼,脸上展开一抹笑,伸手过来扶他,一边道:“不是做梦,千真万确的!”
    顾青茗咧嘴一笑,正待再说什么,那笑容却凝固在了脸上,随即,他看着甩开他的手撤开身子的江夏,愕然之后,连忙躬身致歉:“实在是饮了酒糊涂了,并非有意冒犯……”
    江夏瞥他一眼,咧嘴一笑,却也不解释,有些事误会着也好。
    眼看着顾青茗神色清明起来,江夏正色道:“我等你回来,是想给你说这几日发生的异象……”
    然后,将近几日学生们听闻的种种动物异象一一说给顾青茗,就看着顾青茗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揉着头,黑着脸默了片刻后,霍地起身,抬脚就往外走:“赶紧收拾行装,我这就去向皇上示警……”
    说到这里,顾青茗对上江夏的目光,透出一抹坚定来:“不管怎样,今夜你都要带两个孩子启程……”
    大名府地势较平坦,出城向西近百里方有低矮丘陵。
    是以,山体滑坡、泥石流之类的灾祸却是不会有的,眼下江夏最担心的是地震和黄河洪水……甚至,可能因为地震,引起河提坍塌、溃口,从而继发洪水。这个时候的黄河已经是一条悬河,一旦决口,河水滔滔,大名府将成泽国。
    江夏点点头应道:“行李我已经收拾好,孩子们自行离开便是……我与你一同去面见圣上。”
    顾青茗就要拒绝,却看厢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来,朗哥儿和长安想跟着从屋里出来,俱是穿戴整齐,哪里有半点儿困倦,明显没有睡下。
    顾青茗和江夏同时看过去,同时露出一抹诧异之色来。
    江夏更是直接问道:“你们一直未睡?”
    朗哥儿大步走过来,扶住江夏的胳膊道:“娘亲数日眉头紧锁、忧色重重,我们看在眼中,自然知道母亲忧心所为何事……”
    朗哥儿虚岁十一了,还没有蹿个头,刚刚及江夏的耳垂处,此时挺拔地立在身旁,却让江夏一时有些恍惚:儿子真的长大了!
    长安没有做声,却只是目光镇定地站在两三步处,看着继父和夏姨。这两位都是性子开朗乐观之人,若非大事故,不会让他们两人都为之色变。
    江夏拍拍儿子的肩头,又抚抚长安的胳膊,正色对两个孩子道:“我们有要事要去面见圣上,你们哥俩略事休息后,赶在天一亮出城,天黑之前一定要赶到广平府,然后在广平府四喜客栈歇息等候……若无意外,我们至多明日,也能够启程离开,届时再与你们会合。”
    “娘,让儿子留下来陪您……”朗哥儿下意识地就开口反对,争取留下来的权利。
    却被江夏一口否决。
    顾青茗也镇定下来,过来拍拍朗哥儿的肩头,郑重道:“我会照应好你娘。听你娘的话,你们离开了,你娘才能安心。”
    有了她这一番话,两个小子即便不甘,也不再多言,恭恭敬敬送着江夏和顾青茗一起牵了马出门,两个小子面面相觑一阵子后,一起回房略作休息。
    只打了个盹儿的功夫,东方的天际渐渐露出一抹鱼肚白的时候,朗哥儿和长安就带着人和装好车的行李,一起出城,往北向着广平府去了。
    江夏和顾青茗前去请见,大兴帝也饮了酒,刚睡下不久,就被两个人从床上拉起来,气呼呼走出来,一眼看见与顾青茗站在一起的江夏,气息略略缓了些,却仍旧瞪着顾青茗道:“你小子,若无话说,我定不饶!”

  ☆、1120。第1120章 送驾与避险

大兴帝很是决断,立刻唤来侍卫吩咐下去,带人去河堤上查看——此次出巡就是视察河工,又是在水患连连的大名府,大兴帝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也是‘水灾’。
    若仅仅是动物异动,更大可能是水灾,但有井水突然变烫翻滚,却更像是记载上的‘地动之兆’。怀疑地震,可以到开阔平坦处暂避,但加上水灾呢?
    大名城紧邻黄河,一旦地震引发溃堤决口,面对滔滔黄河水‘天上来’,大名城十万百姓,能逃出去多少呢?
    ——江夏不敢想!
    不等派出去查看河堤的人转回来,随行的钦天监官员也匆匆赶了来。
    大兴帝神色轻松地笑道:“今儿怎么都赶在夜半觐见来了?”
    那监正姓吴,江夏和顾青茗并不熟悉。
    大兴帝这么一说,双方略略颌首算是见过,然后,吴监正拱手一礼道:“夜半搅扰陛下安寝乃微臣之过,只是,微臣夜观星象有异,推测大灾不日将至,故而微臣漏液觐见,还望天子千金之身莫立危墙,即日起驾回京才好。”
    此话一出,大兴帝又看了顾青茗和江夏一眼,脸上已经没了笑容。
    三位大臣都是他信任之人,钦天监夜半报讯也还罢了,顾青茗和江夏一个经商出身一个行医出身,却也赶着半夜里来说什么大灾之兆……大兴帝读书不少,自然也曾在史书野史中看过关于天灾征兆的记述,诸如群蛇过道、老鼠搬家等等,再结合着钦天监观测到的天象异常,还真是不由得人不信。
    “哈哈,这倒真是巧了,”沉吟着,大兴帝再次哂笑出声道,“你们三人是不是通过气?怎地异口同辞?”
    江夏以女子之身,位列三师之一,又历经三朝,圣眷不衰,早已成了大庆朝的一个传奇。
    顾青茗则是以商人之身,娶了长公主,从而进了吏部,一入职就是五品员外郎,虽说有一个‘吃软饭’的名声,但朝中也几乎无人不识的。
    吴监正认得这两个,却几无往来,更没想到,一个吏部员外郎一个太保,居然也是来报‘异象’的。
    三个人目光一对,吴监正搞技术出身的人,也颇有些直率,也不拐弯,直接拱手道:“不知二位大人对天象星辰也有造诣,失敬失敬。”
    江夏只是一拱手算是还了半礼,顾青茗却回了一揖,客气笑道:“吴大人误会了。江太保与顾某都不懂什么天象星辰,此次觐见陛下,只是听闻几件异事,前后联系,颇为惊惧,故向陛下示警。”
    吴监正自然又问是何异事,顾青茗也不加隐瞒,就将学生们打探来的异象一一给他说了。
    初闻两人不懂天象却来‘示警’,吴监正心中还有些不屑,但听完顾青茗所说的一系列异象,他的脸色就变了。
    本就清瘦无肉的脸颊一片苍白,几无半点儿血色,胡须微微颤抖着,失魂落魄道:“吴某妄为监正,竟不及……”
    说到此,吴监正话语一顿,噗通一声,跪在大兴帝面前,连声道:“微臣失职,辜负了圣恩,但结合江太保顾大人所言,微臣已能断定,大灾就在即日,臣恳请陛下,立刻起驾,回銮避险!”
    吴监正这样说,皇上一行一动,却影响甚巨,牵动朝野乃至天下,若半夜突然离开,势必引发恐慌……
    江夏和顾青茗是三更请见,吴监正到了的时候已打了四更。刚过五更,江夏已经离开了大名府,在她的车子前头,还有一辆看似普通的车子,正是大兴帝宋抱朴。
    意外地,江夏竟然与朗哥儿、长安会合,随驾一同离了大名府。
    卯时中,大明知府方才得了圣喻,立即召集青壮,加固提防,为此,圣喻里还破天荒地许了民工酬劳,五个土方为一个工,一个工付粮五斤,每日按人头,直接从坪山仓出粮。
    顾青茗没有跟着圣驾离开,而是去了坪山仓,监督开仓放粮。
    此时米麦价格八文到十文间,仓米多为陈米陈粮,故而稍贱,约六七文,五斤也有三四十文,而一般打短工一个月的工钱不过三四百文。是以,早上告示一出,响应者云集,很快就集合了两万多人,赶赴大堤,挖土固堤,并有抬夯夯实堤坝者……
    大名府都督同知、经历等武官,点齐大名府驻军,延大堤由近及远,开始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疏散百姓。
    百姓不舍,却被迫离开家园,一时嚎啕声连天。又有意欲违抗者,被官兵拿住丢在车上……接连处置了几人之后,百姓哭泣流泪,却畏惧不敢反抗,只能扶老携幼,紧着收拾一点点细软衣裳,就此离开家园。
    前脚百姓离家,后脚就有征集来的大批马匹车辆,赶着一户户将粮食、被褥等物搬上车运走……
    未时末刻,江夏随同圣驾到达广平府。
    圣驾并未打卤薄仪仗,白龙鱼服入了广平城,进了广平府衙,广平知府才匆匆奔出来迎驾。
    圣驾暂时在府衙里歇息、用膳,一边吩咐下去,安置随行诸人,并打发人去广平府周边打探消息,可有大名府同样的异象出现。
    几乎是略缓一口气,大兴帝又吩咐广平府,在城外圈地搭棚,准备接应大名府过来的‘百姓’。
    江夏带着孩子们直接进了四喜客栈,只略略梳洗一下,简单吃了些东西,就有消息陆续传回来。广平府周边也有蛇群迁徙之事,老鼠也似乎比平常里见得多一些,却没形成大规模迁徙……
    转给吴监正之后,初步推测,广平府可能会受波及,但应该危险不大。
    皇上的銮驾、卤薄、仪仗,在隔天一早离开大名城,并召集百姓出城送驾。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此次修大堤居然给报酬给粮食,百姓们竟对皇帝多了几分不舍,真正是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按照官兵指引,一路将圣驾送出五十余里。
    送到此处之后,发现路两旁都设了茅草棚子,棚中安置数十口大锅,锅内米粥熬得浓稠喷香……
    又有典仪官登高而呼,称米粥乃圣上为民心所感动,特命衙门组织熬制,免费提供给送驾百姓食用。

  ☆、1121。第1121章 来了

最前头的棚子里铺了竹席,略往后些的棚子里铺的是苇箔,再往后的棚子里干脆铺了些柔软的干茅草……
    即便如此,走了大半天路的大名府百姓,也是个个欢喜,人人称庆,乱纷纷跪地拜谢圣恩后,又杂杂沓沓地涌进各个棚子下。
    已是五月末,恰又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大名府百姓一路走来,早已是又热又渴又饥。
    棚子里准备的周到,锅里熬着粥,旁边却都有数口大缸,旁边放着一摞一摞的粗瓷大碗,缸中竟是上烧开过的水,手触尚有余温。大名府的百姓们纷纷涌上来,一人舀一碗温水咕嘟咕嘟喝下去,顿觉口渴立解,浑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