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32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32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日的跨马游街,第二日就没有人再要风度了,个顶个裹得跟熊一样,看着都强壮威武了不少。
    一番折腾下来,武科考试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实职授官了,这就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毛阔功在川陕总督任上,瑞霆就不用想西南的职位了。
    过了两日,赵宝儿匆匆赶过来对江夏道:“你问问瑞霆可愿意去水师?我三哥那边刚刚组建水师,倒是缺人,若是他愿意过去,我跟三哥说一声就行,刚过去职位太高不了,也就是个五品武威将军。”
    现代军种,空军比海军待遇高,海军又比陆军待遇高,都是常识了。
    虽说大庆水师初建,最初的条件可能艰苦些,临时海上还算肃静,只有零星的海盗、倭寇,并没有大型的海上战争,但水师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是没有疑问的。另外,部队初建就过去,熬上几年就是元老级人物,日后的成就自然水涨船高。比人才济济、派系复杂的边境驻军好出头的多。
    是以,赵宝儿一提,江夏心里先愿意了。
    她再去与瑞霆说,就将各方面的形势分析给瑞霆,最后的决定却让瑞霆自己做。
    瑞霆也是个干脆的,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给江夏回话,他愿意去赵三哥的大沽口水师。
    对,就是大沽口,随着水师的初建,军港也正式圈地投入建设,既然是守卫京师,自然是镇守着海河河口,在河口两岸建立高地要塞,因临近大沽镇,就得了一个名字:大沽口。
    江夏当时修建港口的时候,刻意避开了河口位置,而是入河三十里处,修建民用港口。她的临海庄子更是在河口以四五十里处,并将那边沿海滩涂连接的大片土地买下,北边几乎接近冀州和永平山海关一线。
    这一大片土地,因为临海,滩涂占一大部分。又有大片的盐碱地,之前大都是抛荒之地。江夏购买之后,沿海种植红柳、芦苇等植物,改良盐碱地,阻挡海潮侵袭。然后修路、建设海鲜加工场,从港口收购大量的渔获后加工,制作鱼干、鱼片、鱼松、对虾、海米、烤虾等等。芦苇地、红柳林中养殖鸡、海鸭,活鸡、鸡蛋大量运往京师销售,制作鱼干鱼片的鱼骨鱼刺等下脚料,又能粉碎后成为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霆决定入水师之后,江夏将几本书交给他:“这是我让人从西洋搜罗回来的,你拿去看看,或许有用。”
    陆军最机动的部队还是骑兵。将领作战也多是骑马。但入了水师,一下子没了战马的用武之地,练习了十数年的马背作战,突然也没了用武之地……瑞霆能够这么短时间做出决定,入水师,江夏都忍不住赞叹:够果决!
    果然,瑞霆随意一翻手中的书,就亮了眼睛。
    江夏给他的书,一册是《火器入门》、另一册则是《西洋舰艇》,讲述的西洋海船的构架制造原理,另外几本则比较杂了,有西洋船队的航海日记,有国内远洋商队的《南洋见闻录》、《海上指南图》……这些,正是瑞霆进入水军急需补充的知识!

  ☆、1101。第1101章 会亲

入水师真的是临时状况,但既然决定入水师了,江夏反应也极为迅速。第二天,就给了瑞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三十出头年纪,个头都不高,却特别结实,皮肤黝黑发亮……瑞霆初见之下觉得这两人身上都有一股特殊的气势,却没弄明白究竟是什么,等他后来到了码头上,见到那些常年在海上跑船的人,才知道,这些常年在船上讨生活的人,都有一股子见惯风浪的沉稳和淡定。
    给了瑞霆两个人,江夏就将他打发出京,让他先行往大沽镇码头去。那边不但有形形色色的海船,还有已经颇具规模的船坞,船坞里日夜建造的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大船,是结合了西洋船和大庆船的优点后研发出的船只,吃水深,载重大,更重要的是稳定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能够更好地抵抗海上的大风大浪。
    瑞霆在船坞里还见到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看着就是个炉子,但炉子却不是建在地面上,而是装在一艘船上。最让瑞霆感到震惊的是,炉子点火后烧开水,热气就成了动力,能够推动船只前进。
    只是,目前蒸汽动力系统还不太稳定,据说会炸……
    就这样,也足够瑞霆激动了。他满心惊喜地畅想,若是能够实现蒸汽推动船只,那么千百年来的人力风力船,就能够被蒸汽代替,那么人类航行的能力和范围也必定会大大提高!
    三天后,瑞霆接到信,姜老太太和郑夫人已经到了沧州,三日后进京。祖母母亲为了他的婚事千里迢迢赶回京城,瑞霆自然不能继续呆在船坞里了,多少有些不愿不舍地离开船坞,骑马赶上去,迎接祖母和母亲了。
    娘儿仨进京时,已将近十月下旬,正赶上第一场大雪。
    如仪长公主去后,公主府已经被收回,毛家在京里早就没了宅子,是以,进京后,娘儿仨毫无意外地直接住进了徐家。
    姜老太太和郑夫人是女眷,又认了亲,自然不好住在外边的客院,江夏就将西路的一个三进的跨院收拾出来,连瑞霆瑞震也搬了过去。
    这个跨院紧邻着徐家的西便门,毛家娘儿几个住在这边,出入可以直接走西便门,方便许多。
    将毛家娘儿几个送到西院里安置了,江夏陪着说了一会儿话,就告退出来,临出门跟郑夫人道:“到了自己家里,舅妈别跟我客气,有什么不合心的,需用什么,尽管吩咐。”
    这院落房舍虽说谈不上富丽堂皇,但里里外外都是修整一新的,床帐帷幔等物,也处处精致舒适,看得出真用了一番心思的,姜老太太都一脸满意,郑夫人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合心的。不过江夏这么说,她也就笑着答应了,表示一定不会客气。
    当天,毛家娘仨回来已是傍晚时分,姜老太太和郑夫人一路颠簸辛苦,江夏当天晚上就没有办接风宴。
    恰好第二天是休沐日,就将接风宴放在了这一天。姜老太太进京,譬如睿王府、福宁公主府,还有恭谨伯府等亲戚们,少不得要上门来拜见问安,正要一起接待了。
    热闹了一天,见了许多女客,其中自然也有小鱼儿和长乐。
    姜老太太就在西院里见客。郑夫人则亲自陪着江夏接到二门里,看着福宁公主小鱼儿带着长乐从车上下来,郑夫人连忙含笑应了上去。
    “天寒地冻的,公主受累了!”郑夫人笑着曲膝见礼。
    小鱼儿略屈膝还了一礼,双手扶住郑夫人道:“夫人这般客气,可就太生分了。”
    郑夫人只好作罢,笑着跟小鱼儿寒暄了,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小鱼儿身后的长乐身上。
    小鱼儿了然地笑笑,微侧身,将长乐让出来,笑着道:“还不见过夫人!”
    长乐微微垂首,大大方方走上来,曲膝见礼:“长乐见过夫人!”
    长乐身材高挑,体型匀称苗条,虽然随了扎昆的丹凤眼,却极好看,衬着她莹润如玉的肌肤,真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很。再说气质上,也比一般闺秀大方从容的多,这一点上,还是很符合将门毛家的审美观点的。
    是以,一见之下,郑夫人就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这个姑娘,心里暗暗欣慰,儿子眼光不错!
    心下满意,自然心生怜惜,郑夫人都没让长乐行完礼,就伸手将长乐扶住了,一面又就近端详了几眼,一边回头对小鱼儿道:“这孩子生的真是好。这份大方从容也好,真真是招人喜欢得紧!”
    说着话,郑氏干脆将手腕上备下的一对镯子撸下来,直接给长乐套在手腕上。
    小鱼儿连忙道:“哪有一见面就偏夫人这等贵重之物的。”
    郑氏仍旧执着长乐的手,不舍得撒开,一面笑道:“不是什么贵重物儿,不过是当年老太太给的,是前朝宫里留下来的蓝田玉,如今却是少见了!”
    出身莱王府,如今身为长公主的小鱼儿自然见识不凡,刚刚瞥见郑氏给长乐戴的镯子,就看出了质地不凡。听郑氏这么一说,她才记起,曾经母亲也有以支凤头玉钗质地相仿,王妃去了之后就给了她。只不过,正因为是王妃心爱之物,她一直悉心珍藏,却从未佩戴过……这么一看,两件东西的质地倒是极相似,颜色纹理都是相仿的,倒像是一块料子上起出来的。
    唔,若真是一块料子做出来的,长乐及笄时,倒是正好合用。
    几个人寒暄着,重新上了暖轿,一路往西院见过姜老太太。
    说起来,小鱼儿还叫姜老太太一声表姑,加上两家如今议亲,自然格外亲近起来。
    寒暄过后,又有客人陆续到了。
    晌午,就在西院里布置了接风宴,老少亲疏分了三桌,老夫人们一桌,夫人太太们一桌,奶奶和姑娘们又是一桌。
    西院的大厅里左右都用的可拆卸的折屏,抬下去,就露出一个不大的小戏台子,四喜楼的说书先儿早就候着了,点了故事之后,就绘声绘色地说起来。
    听了先生说书,又行了一回酒令、玩了一回击鼓传花,一顿接风宴直到未时末刻方散。
    也有男客们上门,徐襄带着朗哥儿迅哥儿,还有瑞林瑞震在前头接待招呼,等女客们尽兴了,这才一起告辞离去。
    等客人们都辞了去,江夏询问过姜老夫人,才转回正院去。徐襄已经早一步回来了,正在窗前的暖榻上看书。听到动静抬头看过来,却见妻子面染桃花,目光如水,明显带了些熏染。

  ☆、1102。第1102章 做媒和添弟弟

姜老太太和郑夫人到京之后,只隔了两日,梁皇后就打发了个内监过来,召两人进宫觐见。
    等两人从宫里回来,竟带回一个好消息,梁皇后主动提出让靖南王和王妃替瑞霆和长乐做媒。还赏了一对玉如意,上好的和阗羊脂玉。
    郑夫人有些受宠若惊,姜老太太倒还算镇定,回到徐家见了江夏,姜老太太仍旧谈笑风生,一脸平静,只吩咐郑氏:“你去收拾几样表礼……虽说是娘娘关怀,可也不能真等着人家主动登门,明儿还是要去靖南王府一趟,诚心地请一请才好!”
    看婆母这般镇定,郑夫人也略略安心了些,答应着下去准备表礼。
    看郑氏出去了,姜老太太这才回头看向江夏,未开口,先忍不住吐出一声叹息来:“唉,就想着给瑞霆寻个好媳妇儿,能与他相互扶持爱护地过日子……却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江夏伸手握了将老太太的手,抚摸着她的手背,微笑道:“夏娘之前还琢磨着,请谁来做这个大媒最好,没想到娘娘替咱们想得周到。靖南王,论年纪论资历人气,可不正是朝中一等一的么。咱们能请了靖南王去提亲,公主府那边也没话说了!”
    听她这么一说,姜氏脸上的叹息淡了些,凝视着江夏片刻,终于又展开一片笑来:“嗯,嗯,咱们就是去公主府求亲的。”
    就是求亲而已,也不会就塌了天去!
    虽说,毛阔成如今镇守川陕,却远离京城,对朝中之势影响不大,似乎没什么值得皇后娘娘和靖南王府费心拉拢的。更别说瑞雷和瑞霆哥俩,瑞雷从军不过是个从五品,瑞霆得了武状元,最多也就是授个五品武威将军,同样不值得费心……
    “哈哈,到时我老婆子多心了!”
    姜老太太还是给自己留了几分颜面,没说他们家没什么值得人家拉拢的!
    江夏笑着道:“毛家自来都是忠君之臣,皇上看重的,也是毛家的一片忠心!”
    毛家忠的是皇上,至于皇位上坐的是哪个,与毛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话听着有些绕,但姜老太太显然听明白了。
    她脸上的笑容放松起来,反握住江夏的手,连连点头道:“就是这话。我老婆子空活了几十年,倒不如你看的明白。”
    “舅婆就笑话我吧,这话我可担不起!”
    两个人笑容放松着,转眼看见郑氏挑帘子进来,于是默契地转了话题,说起瑞霆和长乐的婚事来。
    姜老太太说,她来之前就看过黄历了,虽然她盼着瑞霆成亲,但长乐毕竟年纪小。
    “……先将婚事议定了,等长乐及笄礼后,再过六礼……到时候跟福宁公主商议着,若是她舍不得,再让瑞霆等上一年,等长乐满了十六岁,再迎娶也行!”
    “就知道舅婆是个宽厚的。”江夏笑着赞叹,让姜老太太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菊花。
    看着她们两个这般说笑从容,郑氏心中最后的一抹忧虑也搁下了,陪着笑,让人把礼单子拿上来,让姜氏和江夏替她参详起来。
    既然是梁皇后主动提议,靖南王府那边自然是一说就通的。
    姜老太太亲自带了郑氏登门,恳请靖南王做媒。王妃都没去给王爷说,就一口应承了下来。
    媒人一般需请两人,靖南王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