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515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515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三,有不少城郊的小贩挑着担子进来叫卖。有吆喝:三月的荠菜赛灵丹嘞……这是卖荠菜煮鸡蛋的。有吆喝蒿子饽饽香又甜嘞……这是卖嫩蒿子饽饽的。又有卖花儿的,卖糖人儿的,卖各色初春野菜的……推车的挑担的,你来我往,吆喝声阵阵,一片安宁繁华景象。
    江夏和徐襄也不催促船娘,缓缓泛舟,一路往北水门那边儿去。临近北水门处,因为通连着城外的一大片水面,又通连着水门税关,这边船只特别多,岸上摆摊儿买吃的买茶水的也特别多。
    两个人远远地看了回热闹,就准备回去,却没注意到,岸边儿一个黄脸干瘦婆子在看见船头的江夏后,猛地转开脸去。等江夏和徐襄的船只转头走远,那婆子才转回头来,盯着船影子,从眼底透出浓重的仇恨来。
    江夏娘,你大概想不到我还能回来吧?
    外头挑担子卖小吃的吆喝声,勾起了江夏的兴趣,回到府中,她就拉着徐襄去了后园子。暖棚旁边一小片菜园子里,有越冬后又长出来的菠菜、韭菜、鲜葱、芫荽……菜畦子边缘也有一簇簇的荠菜、嫩蒿子、面条菜……
    江夏将一只小篮子交给徐襄,让他去棚里摘西红柿、辣椒等,她自己则带着几个丫头婆子一起下手,将菜畦子里的韭菜菠菜、野菜等收割采挖了不少。
    会合了徐襄,夫妻俩满载而归,却没回前院,而是来到竹篱茅舍中,摈退一干婆子丫头,由着徐襄提水、劈柴,她和面择菜做饭……
    穿了最简单的粗茧绸衣袍,搭了襻膊,夫妻俩一阵子忙,就都出了一身汗,可是微微喘息着抬起头看向对方,却都会意而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田园生活,原来如此清净惬意……放松,只可惜,他们一时半会儿是没办法真的回归田园,只能在自家后院中,偷半晌空闲,寻一刻适意了。

  ☆、1069。第1069章 刘氏灵芝

王嬛娘确定有孕后,虽然反应不严重,却仍旧被江夏和江齐一起限制在家中养胎,不许她乱走乱动。
    眼看着要满三个月了,又眼看着屋外春色正好,花红柳绿,阳光明媚,王嬛娘在家里实在待不住了,趁着休沐日,就想让江齐带自己去看一看大姐,顺便也请一个平安脉。
    两家隔得不太远,又顾忌王嬛娘的身子,就乘了一顶小轿,江齐骑马随在轿子旁边,一起往徐家过去。
    走到拈花寺前,听得有叫卖榆钱饭的,王嬛娘在轿子里听到吆喝声,隐隐觉得舌下生津,嘴馋的很,就挑起轿帘子招呼丈夫。
    不过是榆钱饭,妻子想吃,江齐自然不会不给,当然了,买是买了,却要问过大姐确定无碍,才能给嬛娘吃。
    “那你等一下!”江齐叫停轿子,下马,将缰绳交给小厮,自己抬步走向路边那个挑担子的小贩。
    榆钱饽饽是加了面粉和小米面捏在一起蒸熟的,有的人家会在和面的时候加一点点油和葱花,再加一点点盐调味。爱吃甜味的人也会放一点点糖来蒸,蒸出来的就是甜味饽饽。
    北方人一般吃的都是咸味儿。江齐问过价钱,十文钱三个。他寻思着,大姐没准儿也爱尝一口呢,于是拿了一个约莫一钱多不到两钱的银角子,要了三十个。
    那小贩儿的筐子里也就三十二个了,干脆把最后两个也搭上。江齐没有东西盛放,干脆也不让小贩儿找钱了,连筐子也拎了回来。
    看天色不早了,江齐拿了筐子转身往回走,想着快点儿会合妻子,尽快赶到姐姐家去。没留神,从他斜刺里的卖干果子的铺子里突然冲出一个婆子来,直直地撞在江齐身上,将他手中的筐子撞翻在地,三十二个榆钱饽饽滚出来大半,骨碌碌滚了半个街面。
    “哎哟,你这人怎么走路的?”江齐的小厮四喜冲上来扶住江齐,又将歪在街上的筐子捡起来,一边大声质问那个冲上来的婆子。
    那婆子也不知怎么地了,扑在地上不出声,也不动……
    江齐拉了四喜一把,四喜一看自家主子,心里有了一种猜测,连忙推着江齐离开:“爷,时辰不早了,你还是赶紧带着夫人去姑奶奶那边儿吧,这里交给小的来处置。”
    江齐也与四喜猜测的差不多,只想着是遇上碰瓷儿的了。这样的人,所求不过是赖点儿银子,留下四喜处置也好……眼看着有看热闹的人围拢上来,人多眼杂的,若是被某个有心之人看了去,说不定就能扯到德行有亏上去,影响了声誉可就不是几两银子能够找补回来的了。
    决定了要走,江齐也就不再耽搁,转身分开人群就走,却不妨,袍角被一双干枯的手紧紧抓住,一揪一扯之间,差点儿把齐哥儿绊倒了去。
    他一个趔趄后稳住身子,转眼看着趴在地上却死死抓住自己袍子一角的婆子,真是郁闷、上火,可也知道,这不是发火的时候。
    世人天生同情弱者,他一个衣衫光鲜、年轻健壮的男人,对上一个年若干瘦衣衫陈旧的老妪,又是一个趴着生死不知,一个好端端站着,世人的心会偏向谁,是不言而喻。
    一沉吟,江齐的表情反而镇定了,俯身,却放大了声音道:“这位大嫂,你不必害怕,我不怪你撞散了我的饽饽就是!”
    那边四喜和另外两名护卫终于反应过来,见自家大人的衣袍被一个腌臜婆子拉扯着,登时又惊又怒,两个护卫二话没说,上前按住那婆子两条手臂,四喜则上前将那婆子的手指掰开,眨眼将江齐脱身出来。
    江齐看了看又皱又脏的袍角,微微皱了皱眉头,叫住四喜和护卫,淡淡道:“罢了,别难为她,给她二两银子,让她自己找个医馆看看去……”
    一听说有二两银子好拿,围观的人瞬间变了风向。原来这位衣着鲜亮的公子并非恶霸纨绔,人家给银子看病的。而且,刚刚也说了,把人家买的饽饽撞散了,人家都不计较了……谁知道,是谁撞得谁呢!
    甚至有个中年汉子叼着根牙签道:“……照我说,倒像是个碰瓷儿讹钱的!”
    齐哥儿看了他一眼,抬手朝四周人拱拱手道:“在下娘子怀有身孕,想吃口榆钱饽饽,没想到与这位大嫂冲撞了,没什么事儿了,劳烦各位费心,散了吧!”
    这话说的周到,江齐在京城生活了十多年,京城的官话早就说的很地道,一口京片子说的字正腔圆,又有礼有节,围观的人更是信他了。听说话,有几个抬抬手回个礼,大多数就那么低声议论着散开了。
    齐哥儿招呼四喜就要往回去,却听那婆子突然开口,声音沙哑的跟破锣一般,难听刺耳,齐哥儿却仍旧清楚地听出了对方浓重的山东口音:“临清府松林镇刘氏灵芝谢公子不罪之恩。”
    “罢了,你无妨就好……”江齐淡淡回应着,只是话未说完,他自己就顿住了。
    临清府松林镇刘氏灵芝?
    刘氏第一个男人姓王,带过来的两个孩子灵芝、富贵自然也姓王。只是刘氏为了不让江玉衡不痛快,就给孩子们改了刘姓,是为刘灵芝,刘福贵。
    松林镇的刘灵芝……怎么与他那位分离多年的姐姐同名?
    江齐愣怔一瞬,想问,却没问,而是转身就往马车那边去。却示意四喜跟上来,低低地吩咐道:“跟着她去,看她住在哪里,家中可否还有旁人。”
    四喜不明就里,只当自家老爷想着探听明白了婆子的来路,免得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背景、用意。于是也不多问,低声答应了,奉承着江齐回到马车旁,抬脚上马,护着马车一路往徐府而去。
    四喜则趁着车马行动的一刹那混乱,身影一闪,避到人群里去,掩住身形,眼盯着那婆子站在街边,怔怔地盯着江家车马随从渐行渐远,这才紧紧攥着手中的二两银子,转身穿过街巷,往城北去了。

  ☆、1070。第1070章 山东口音

却说江夏和徐襄两个,难得休沐日孩子不在家,倒是想起过过两人世界,效仿一下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也是出门一趟,听得街上卖荠菜鸡蛋、蒿子饽饽的给提了个醒儿,江夏回来就摘了好些个鲜菜、野菜来,连暖棚里早发的香椿芽儿、花椒芽儿也给她各撅了一小把子来。
    荠菜抽苔子了,有些老了,煮鸡蛋倒是不碍,仍旧有荠菜特有的香味儿。蒿子是花匠们特特寻摸来的,都是一水儿的麦蒿,为了衬这点儿嫩蒿子的味儿,花匠们种的时候,都是加了麦种一起种的,这样生出来的麦蒿就仿似麦子地里生出来的一样,仔细品,有一股清淡的麦苗儿的清气。将一根根嫩嫩的麦蒿洗干净,沥干水,放一点点盐揉软了,放进发好的面团中,加一点点油盐调味,继续揉至蒿子与面团混合均匀,揉成一个个饽饽,饧好蒸熟就成了。
    开春第一茬香椿芽儿和花椒芽儿,都是极鲜之物,味儿极浓的,并不用太过繁复的烹调,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做,方能彰显它们的本味。
    香椿芽儿用少许盐稍稍一搓,切碎末,加鸡蛋摊成蛋饼就好;花椒芽儿却只需要挂上一层薄薄的蛋面糊儿,放油锅中一炸,花椒芽儿就支棱起来,色泽金黄,有枝有叶的,煞是好看。吃的时候只需蘸一点芝麻盐,咬一口,酥脆浓香,又有一点点花椒特有的麻香味儿,就两个字:好吃!
    徐家虽非大富大贵,徐襄打小却从未干过粗活。加之他体弱,日常里就更是养的精细。打水、劈柴这些粗活从未做过,他却半句话没说,认认真真干起来。经过这些年****不辍地锻炼、调养,他如今的身体比小时候好得多了,干起活来,竟没觉得多难,大半桶水拎起来也不算吃力。
    打完水、劈完柴火,又转过来帮着江夏烧火……江夏只告诉他一句:“人要实在,火要虚!”他就很快能把火烧得很好了,还能根据江夏的要求调节大小火……
    “看你这样子,怕是没谁相信,你是第一次!”江夏笑着感叹一声。
    徐襄坐在灶膛前,脸被灶火映得亮堂堂红润润的,特别是一双眸子,更是灿亮亮的,犹如星辰,他那么微微地笑着,俊美温润,“夫人用着可还顺手?”
    江夏微微挑了眉梢,装模作样地歪着头想了一回,方才忍着笑点头道:“嗯,不错,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徐襄坐着拱拱手,口称:“多谢夫人指点,小的一定尽心尽力,伺候好夫人!”
    话未说完,夫妻俩已经同时笑开了。
    这里,夫妻俩打着马虎眼,扮‘庄户夫妻’正扮得投入欢畅呢,就听得篱笆门外头,长贵的通报声:“回老爷、夫人,二舅爷和二舅太太到了!”
    江夏和徐襄都是略略一愣,对视一眼后,徐襄扬声道:“请到这边来吧!”
    江夏脸上的笑深了些,回头看看准备好的几碟子小菜,因为考虑着就他们夫妻用,分量都不大,再加上齐哥儿和嬛娘就不太够了。于是回头跟徐襄道:“你去湖边捞些鱼虾来,来客人了,我得添个菜!”
    徐襄答应着,拍拍身上的灰尘草屑起身,走出去,正好齐哥儿扶着嬛娘的小暖轿一起到了竹篱草堂门口,迎面看见徐襄穿着粗茧绸的青灰色长袍,头上的发髻上也仅仅裹了块同色的发巾子,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村子里走出来的清寒书生。再转眼看着特别安静的竹篱草堂,只有厨房里有袅袅炊烟升起,其他竟连个丫头都不见……
    齐哥儿和刚刚走下轿子的嬛娘都是一脸惊异,徐襄已经笑着招呼齐哥儿:“走,你姐姐让去捞些鱼虾添菜,让弟妹进去,咱们哥俩去湖边。”
    他这么一说话,齐哥儿和嬛娘即便心里惊异,却也只能暂时按下了,嬛娘曲膝向徐襄见了礼,垂着头往里去。
    徐襄还提醒:“你姐姐在厨下呢!”
    嬛娘只能答应着,由丫头扶着往厨房里去。
    到了厨房,一看江夏在包着头,同样穿着一身粗茧绸衣裳在灶上忙乎,旁边一个人都没有……再想想之前看到的,嬛娘大概也猜到了,这是姐姐姐夫闹着玩呢,连忙将扶着自己进来的丫头婆子摈退下去。
    江夏看着锅,没出去接着,一见嬛娘摈退婆子丫头,她连忙笑道:“你身子重,且回屋里歇着去……”
    嬛娘却没听话,径直走到灶前,毫不犹豫地在灶前的矮凳上坐了,一边拿烧火棍往灶下挑了挑柴草,一边抬头笑道:“姐姐别赶我,我打小就爱帮厨,只是我娘怕我烫着磕着,总管着我不让我去,这回没有娘在跟前管着我,姐姐可让我过过瘾头吧。”
    又道:“娘管着我,我也偷偷去厨下帮忙烧火,我烧火烧的好着呢,厨下的嬷嬷都夸我烧得好呢!”
    江夏看她气色好,精神足,只是坐着烧个火也不累,也没危险,也就不再多说,转而拿了一块干净的湿帕子递给她,让她擦了一只手,然后将做好的香椿煎蛋、炸花椒芽儿给她端上来,放在锅台一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