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97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97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支撑着,并没有再做出什么错事……
    顾青茗将那母子送到苏州,资助那孩子上学的同时,也会给那母子生活费用。还愿开铺子,就给她一间铺子。不愿开铺子,就给她们母子一份不谈奢华,却绝对衣食无忧的生活。关键是,苏州够远,距离京城、距离保定,不虞短期内那那母子被林家、林六娘发现……
    那孩子是不能认祖归宗,享受顾家小少爷的优渥生活,但至少与母亲在一起,平静安宁,又何尝不是为他们最好的安置?真进了顾家,这样一个私生子身份,还是庶长子,林六娘如何能够善待?或者反而断送了母子俩,也难说。
    至于,那个惹祸的顾三,顾青茗基本没报什么希望了。能做出那等始乱终弃之事、又半点儿责任心没有的男人,还指望他隔了这么多年,突然对这母子有什么周全么?退一步,即便顾三有心,他就能周全得了么?
    小鱼儿心思飞转,只一瞬,就想明白了顾青茗思虑的种种,登时一片心安——眼前的男人不但俊美,而且有担当,有责任感,心地也好——毕竟,生在皇家的小鱼儿,见得太多了,只为了一点点可能的麻烦,就会铲除障碍的,哪怕那个可能的障碍只是个不懂事的幼儿。
    小鱼儿的笑容深刻起来,脚底那种漂浮感没有了,转而成了一片踏实,她含笑回望着自己的男人,含笑点头:“嗯,女人带孩子不易,就把我在苏州洗衣巷的那个小宅子给她们吧。”
    苏州的洗衣巷是枕河宅院,两进院落,前面的两层小楼临街,既可以自己开铺子,也可以租出去吃佣金。后边一进院子临着河水,有自己的小码头,母子俩居家过日子也便宜。而且比较好的是,走出洗衣巷,过一座桥,就是苏州府学,孩子上学方便。
    当然了,只要那两个母子愿意,让那个孩子直接上府学,对小鱼儿和顾青茗都是大事。
    顾青茗眼底的温度明显也上升了些,握着小鱼儿的手不由自主地紧了紧:“多谢……”
    尽管,他买栋宅子轻而易举,但妻子能做到这些,远比他自己买宅子令他更惊喜。没有谁不希望被人认同,何况还是相伴一生的伴侣呢!
    小鱼儿没让顾青茗说完,就抬手打断了他。她望着他的目光如水:“你我夫妻敌体,我做的不过是妻子本分……我不要你的谢!”
    顾青茗的眸色一沉,看着小鱼儿也绽开一抹笑:“嗯,我不道谢……”
    二楼上,江夏招呼着两个孩子吃着水果,隔着窗子往下瞥了一眼,恰看见底下两个人执手相看……
    她翘着嘴角转回了目光,信手拈起一颗樱桃来送进口中:希望这两个人,越来越好吧!
    顾青茗和小鱼儿化解了龃龉,感情意外地有了升华,小鱼儿一顿晚饭吃的都有些特别开心,那亮晶晶的眼睛,还有嘴角一直挂着的笑意,活脱脱就是个深陷恋爱的少女模样。
    江夏和囡囡都将她的异样看在了眼里,姐妹俩交换着目光,善意地会意一笑。
    刘蓉娘母子有了着落,江夏也算是搁下一桩事。这一夜睡得特别沉……
    她竟然梦到了许久未想起的现代,她顶着四十度的高温,挥汗如雨地走药材市场上,寻找师傅给她指定的某味药材的五种替代品,抬头看见前头有一家冷饮店,橱窗上大大的柠檬冰茶四个字仿佛发着光,让她瞬间精神一振,她抬脚就往那边走,却一脚踏空……心瞬间悬空,然后忽地醒过来!
    睁开眼的瞬间,她的脑海中还闪过一个念头——哪个缺德的偷了窨井盖子啊!
    下一刻,却听到徐襄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夏娘醒醒,秋娘发动了!”

  ☆、1032。第1032章 郑氏归西

四月三十日黎明前,囡囡经过两个时辰的阵痛,生下一个五斤半的女孩儿。在囡囡的请求下,江夏给小姑娘起了个乳名:启娘。
    因为,小姑娘出生时,恰好是启明星升起的时辰。启,也表示她是江家这一辈第一个孩子的意思。
    前半夜惊醒,后半夜辛未眠,又怀了将近四个月的身孕,江夏回到屋里就瘫软在了床上。
    之前江夏没让徐襄陪着,毕竟,他一早还要去上朝。等她回到屋里,徐襄恰好准备上朝,一看妻子脸色苍白地回来,立刻关切道:“怎么了?不是母女平安么?”
    江夏摆摆手,无力道:“累,我歇会儿,你去上朝吧!”
    听她这么说,徐襄才略略放了点儿心,小心地帮妻子拉好被角,放下床帐,这才起身出门,上朝去了。
    江夏这一觉睡起来,已经到了晌午时分。
    一起身,她就觉得不太舒服,隐隐脊背发紧、嗖嗖冒冷风的样子。怎么觉得像是感冒的最初症状啊!
    想着自己半夜惊醒,汗未退尽就赶着起身去给囡囡接生,大概被夜风吹了,着凉了!
    考虑到肚子里的孩子,江夏要了一碗姜汤,简单梳洗了,穿了最舒适的衣裳,窝在暖榻上喝姜汤。又临时打发人去宫里告假,让宁侯替她一天的课程。
    这一碗姜汤下去,汗却没能发出来,没过多长时间,体温先烧起来了。
    愁人啊,看样子不吃药是不行了。
    江夏自己斟酌着下了方子,因为时刻想着肚子里的孩子,开方子的时候,用药用量难免轻了许多。结果,服了药之后,竟只是略略缓了片刻,就再次高烧起来,而且,烧的江夏自己都觉得昏沉欲睡起来!
    徐襄到家时,看到的就是正赤红着一张脸,裹着厚厚的棉被仍旧瑟瑟发抖,却仍旧坚持着等着新的汤药熬好的妻子……
    一看这样,徐襄就恼了:“病成这样,怎地不给我送信?”
    江夏烧的两颊似火,两只眼睛水汪汪的,泫然欲泣状看着徐襄:“只害怕伤及腹中孩儿,用药未敢尽量,不想竟至如此……”
    徐襄抿抿嘴,伸手扶住妻子,接了丫头手中的帕子,给妻子擦拭额头、手、脚……
    不多时,药送上来,徐襄又亲自给妻子喂药。
    喝了药,江夏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还没忘叮嘱:“迅哥儿让奶娘看着呢,你去看看。还由朗哥儿,你叮嘱门上一声,放了学让他回自己屋里,别过来了,别过了病气……”
    徐襄连连点头应着,安抚着妻子躺好睡下。这才起身去照看两个儿子。
    江夏别看瘦弱,却鲜少生病,这一病就来势汹汹。连续烧了两天,一直不能真正退下烧去,都是吃了药略缓,没多久又烧起来……后来,江夏取了半颗犀角丸服了,这才退了烧。
    烧是退下来了,人却折腾了小半条命去,至少瘦了五斤去,让本就偏瘦的她更是瘦得脱了形,那样子,怕一阵风都能给吹跑了。
    五月初二,江夏刚刚退了烧,还未曾痊愈的时候,山东突然送了加急信来,郑氏突然摔倒,病危!、
    郑氏的病,江夏最了解不过,曾经就说过,若是再犯,基本没什么救回来的希望了。
    这又犯了不说,而且远在山东,即便江夏紧赶慢赶回去,也来不及了。更何况,江夏这般情形,根本不容许她远途奔波,疾行赶路!
    徐襄当即请了假,只带了几个人,带了医术较好、年纪较轻的程太医,一路急赶回山东老家。因着郑氏病危,江夏情况特殊赶不得路,朗哥儿和迅哥儿两个孙子却要带回去的。
    这一惊一急,江夏刚刚退下去的高烧再次反复,她昏睡了一天后,醒来后才得知,昏睡中,王太医过来亲自诊治,给她服用了一粒犀角丸,一粒羚羊熄风丸。
    高烧退下了,病情也渐渐好起来。
    五月初九,从山东传回消息,徐襄带着两个孩子赶回临清,恰恰好赶上了郑氏一口气。已经得了一品诰命的郑氏,终于还是没能坚持下来,撒手归西了。
    江夏这时的病情已过了最紧急时刻。郑氏大丧,她作为儿媳妇,不能不回去,只能打点行装,向大兴帝告了假,将红菱姑姑留下照应坐月子的囡囡母女,自己起身乘船,出京,回临清去了。
    一路赶回临清,郑氏已经装殓好了,就等着她回去下葬了。
    这时候大丧,作为儿媳妇的江夏是要跪在灵堂里哭丧的,而且要送葬到城外……
    恰逢细雨淋漓,江夏尽管在身上裹了一层油布,等她送葬回来,整个人还是从头到脚都湿透了。
    她只觉得头重脚轻,脚底虚浮着,却压根儿顾不得自己,因为徐襄、朗哥儿和迅哥儿作为孝子孝孙要一直看着灵枢入土为安,方能回转。这会儿还在外头淋着雨呢!
    她回到家里,什么也顾不得,只连忙吩咐自己的丫头婆子动手烧水,给相公孩子准备沐浴热汤,她自己却只来得及拿干巾子擦一擦,换了身衣裳,连头发都没得空绞干去。
    等将一大两小都按进热腾腾的驱寒药汤里,又让人把熬好的药汤子给吴氏的三个孩子送过去,江夏自己几乎支撑不住,勉强由丫头们架着,脱去衣裳,泡进药汤里,她整个人几乎抖索成了风雨中的树叶儿!
    这一次,她没再迟疑,直接要了一丸犀角丸吞了,又用药汤拔了体内的湿寒出来,捂到被子里昏昏睡了一觉起来,虽然觉得仍旧有些头重脚轻,却好歹没再发起高烧来。
    再赶着问两个孩子和徐襄,也还侥幸,都没有被雨淋得生了病!
    母丧,守孝三年。
    徐襄上的丁忧折子却被大兴帝驳了。朝中诸事繁忙,少不得他,只给他百日尽孝,百日后,即夺情回京办差!
    郑氏圆了五七,出了月子的囡囡也带着启娘离京,到了山东。
    越哥儿的衙门在济南府,囡囡到了临清,却暂时停下。因为江夏已经七个多月了,徐襄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进京复职,江夏临近产期,却不能再长途跋涉颠簸,只能在临清待产了。

  ☆、1033。第1033章 添个姑娘!

八月十七,郑氏去世满百日,徐家做了大祭。徐襄恸哭一场,并在坟前烧了自己穿的斩衰孝衣,以示除服。因为太过悲恸,徐襄几个月来清减了不少,形容憔悴,此时换了一身靛青色素袍,越发显得清瘦。
    江夏怀孕已满八个月,大大的肚子颤巍巍几乎撑不住,祭祀后,江夏就只能卧床休息去了。这一胎怀的不顺,先是病了一场,又赶上郑氏离世,长途奔丧……虽然已经养了这两个多月,但江夏还是觉得心虚气短,体力不济。诊脉也知道,胎气也比越哥儿和迅哥儿弱了些,却好在一直比较稳,没出现流胎、滑胎的迹象。
    休息一日,八月十九,徐襄就收拾行装,孤身一人登船北上,归京复职。
    江夏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家里,备产。
    以免地方上人事搅扰,徐襄一走,江夏就让人以守孝名义,关门闭户,谢绝见客。
    其实,她几乎与徐襄同时,登车离了三岔镇,去了临清的庄子上。
    这里,是江夏置下的第一个庄子,当年也算花了一番心血,可再回来看到,却发现,这边的庄院、房舍,多少都有些粗陋了,却像家乡的老屋,给人一种归家的亲切。
    赵霖和金氏已经五十多岁了,江夏帮金氏调理好身体生下的小儿子都已经十四岁了。高高的个子,几乎与赵霖齐肩高了,微黑却秀气的一个孩子。
    因江夏回来后不止一次见过金氏,金氏倒是没有太过激动,只快步上前来接着江夏,扶着她进屋,一边絮絮地道:“古人,屋子里依着您的意思烧了炕,烘了三天,又晾了两天了,干爽爽的,指定舒坦……”
    赵霖在后边照应着朗哥儿和迅哥儿,一边还张罗着人安置车辆马匹。
    江夏进了屋,就见屋里的墙面、顶棚都是刚刚用新糊的,用的是最普通的纯白色棉纸,因为糊工细致用心,很是平整细致,几乎看不出纸张的接缝儿。
    窗户同样新糊了纸,却在两侧的起居室窗户上各装了一片五寸见方的玻璃,方方正正位于冰裂纹窗户中央,让屋子里明亮了许多,也通透了许多。
    江夏拍拍金氏的手,柔声道:“金嫂子费心了!”
    “哎,夫人可别这么说,夫人能信得过咱老俩,来庄子上坐月子,就是给咱老俩和整个庄子的天大体面呐!”金氏这话说的真挚、真诚,半点儿夸张的意思也没有,是本心里真正这么想的。
    江夏笑着摇摇头,握握金氏的手道:“老嫂子若是这么说,咱老姊妹的情分可就薄了。”
    金氏转开头,飞快地抹了把眼,连连笑着点头道:“不说咧,不说咧。夫人既然把咱当姊妹看待,咱就是姊妹,不说别的生分话咧……”
    江夏歪到临窗的炕上,倚着一个打靠枕坐好,略略有些气喘道:“嗯,嗯,就该这样!”
    金氏绽开满脸的笑来,一边拉了一床薄被替江夏盖在腿上,一边道:“夫人且稍稍歇息,老婆子去厨房里看看!”
    江夏笑道:“我一直记得老嫂子炖的茄子炖鸡好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