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86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86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贤那也是志向高远,先立业再成家,等他金榜题名,有的是好姑娘给您挑,您就等着做婆婆吧!”
    由孝贤说到孝明,又说到毓娘。江夏才知道毓娘已经订了亲,是大理寺卿裴家的小儿子裴佑宣,这一科同样过了会试,得了个三十九名,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江夏连忙恭喜:“等金榜出来,您老一下子多了两个进士老爷呀!又是进士老爷的母亲,又是进士老爷的岳母……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这福气了。”
    愉快地谈笑了一回,因着江夏下午要上课,也就没在王家留饭,只叮嘱毓娘和嬛娘多过去,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家。
    回到京里,恢复了规律的生活,日子也过的特别快起来,一转眼,殿试已经结束,又到了放榜的日子。
    有了当初徐襄看榜和越哥儿高中的经验,江夏再打理起来,已经是熟门熟路。早早就让人换好了新钱,倾了银锞子和金豆子准备着。大门上也早就备下了鞭炮、喜饼,又备了几十套笔墨文房。
    吃过早饭,江夏在自己屋子里坐不住,干脆来到前厅里等着。
    看着日头一点点升起来,遥遥地听着宫门前传来一片乐声和鞭炮声,江夏忽地站起身来:“放榜了!”
    红菱姑姑特特地过来陪着,见她这般不由失笑:“夫人自管放宽心吧,齐少爷那般学识,指定能够高中金榜,说不定又是一个状元郎呢!”
    江夏又坐了回来,失笑着摇头道:“再出个状元郎我并不奢望,能顺顺利利中了就行。”
    不是她不看好江齐,主要是这个头脑是聪明,却不如越哥儿刻苦,而且性子相对跳脱些……总的来说,就是沉稳、缜密不够。从齐哥儿一直以来的科考成绩也能看出来,名次不错,却从未得过头名。
    正说着话,遥遥地有响锣一路过来,渐行渐近。
    红菱姑姑欢呼一声:“来了!”
    江夏也听到了锣声,也漾出满脸的欢喜来,快步走出大厅,往大门上走过去。
    走到门首,那锣声也到了门前,就听得锣声响处,报喜的报子高声吆喝着:“恭喜江老爷讳齐高中二甲第六名,进士及第,光耀门庭呐……”
    江夏脚步一顿,随即笑着高声道:“赏!”
    管家张守信也守在大门口,听得江夏一声赏,立刻拿出最大的一个红封来,递给两个报喜的报子。金灿灿的两个金锭子,足足十两,真真是晃花了两个报子的眼,惊喜满面地磕头谢了赏,脚步匆匆转身而去。
    早就知道江少保出手大方,上一回他们哥俩没赶上第一趟,只得了十两银子的赏,这一回,终于让他们抢了个头名,乖乖,还真是十两金子的大赏呀!这在整个京城也是头一份儿了!
    第一拨报子欢欢喜喜去了,锣声不断,第二拨、第三拨又陆续到了。
    江夏得了准信儿,心满意足地在一片鞭炮声里转回来,去准备给齐哥儿的庆功宴了。

  ☆、1009。第1009章 刘氏去了

齐哥儿这二甲进士第六名,搁在别家大概就是大喜过望,在徐家就不是那么醒目了,只因,前头徐襄、江越两位状元郎的光环太强,江齐这进士就有点儿不够看了。
    不过,江夏还是按照江越那会儿的标准准备了庆功宴,跟在江齐身边的人,也照例打赏。
    饮过琼林宴,中进士的庆祝活动告一段落,第三天晚上,江夏来到了江齐屋里。
    江齐晌午出去与同窗一起拜望座师去了,喝了酒,这会儿刚醒,还没从床上下来呢,一见大姐过来,连忙从趿拉了鞋下床,讪笑着迎上来。
    江夏端详着江齐的朦胧睡眼,抬手不客气地一巴掌拍在他脑门儿上:“出去宴饮会友不可避免,可也注意饮酒要适量……再连着喝几天,你就直接成了那醉虾了,直接能上桌了!”
    “嘿嘿,我这肉估计不好吃!”齐哥儿嬉笑着,扶了江夏在起居室的椅子上坐了,然后亲自接了丫头捧上来的茶,奉到姐姐手中,“弟弟让大姐操心了,今儿最后一回,以后再不敢了。”
    江夏翻他一眼,抿了一口茶,目光一扫,几个丫头立刻垂手退了下去。
    一看这情形,齐哥儿脸上的嬉笑也收了去,略略端正了神色:“大姐可是有事要吩咐?”
    江夏抬眼看着同样一表人才的齐哥儿,暗暗叹了口气,沉吟道:“你六岁时到了我身边儿,应该也记事了……”
    一听这话,齐哥儿脸上的笑意完全退去,连眼底都清冷起来。
    江夏看他一眼,继续道:“这许多年,你没问过,我也没跟你说过,你母亲一直养在临清的庄子上……前些日子,我从南边儿回来,路过临清时听说她病了,我就去看了看她。她患的是中风扑倒之症,我赶过去的时候,她已经无法言语了……我用了药,你母亲的病也只是略有好转,说话含混,却大概能猜个四五分了……你要殿试,我就没急着告诉你,如今,你考完试,就赶着回去见一见吧!”
    江齐扶在膝头的手不知什么时候,紧紧握成了拳,听到江夏说完,他的目光盯着脚尖前头的青砖地面,好一会儿,才无声地点了点头,又道:“大姐,当年的事情我都记得,我母亲那般对你和大哥……我每每想起总觉得惭愧……可我太贪恋大哥大姐的爱护,不舍得与大哥大姐生分了……”
    说着说着,江齐竟然哽噎了,几次说话都顿住。
    江夏也红了眼,心中却暗暗松了口气。
    说起来,她将江齐接在身边养大,一直担心反被江齐误会埋怨……如今,听江齐这么说,她一直的担心总算放下了。
    她起身,伸手将红着眼,一脸无助的江齐揽进怀里,就像刚刚将他接在身边时一样,轻轻拍着他变得宽阔结实的脊背,轻声道:“傻瓜,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认,大姐永远是大姐,大哥也永远是大哥,不会改变的。”
    江齐抽噎着连连点着头,伸手搂住姐姐,像小时候一样,将脸完全埋进姐姐的怀里,任泪水肆意流淌着。
    刘氏的病情紧急,江夏不想让江齐留下遗憾,当晚与江齐说好了,略作收拾,第二天一早,就将江齐打发出了京。
    五月初,初夏时分,天气不太热,却是河运最好的季节。
    江齐直接在京内漕粮码头登了船,一路沿运河南下,昼夜不歇地,只需四天就能到达临清。
    一个月后,江齐从临清归来,形容憔悴了许多,下颌上也生出了一层青黑色的胡茬子。
    刘氏在齐哥儿回去后的当天,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年轻时,刘氏算计着卖了原配的女儿和儿子,她所做的,其实也是许多后娘做的,只不过,她做梦没想到,最后是那个女儿养了她衣食无忧地一直终老,更没想到,是那一双儿女,替她养出了一个进士老爷的儿子!
    看着一表人才的进士儿子,刘氏瞪着眼睛看了半晌,然后大笑着,戛然停止了呼吸。
    她刘氏的儿子也成了进士老爷了,那么她哪怕去世后,也要被人尊称为一声老太太了!她可以含笑九泉了!
    从临清回来的江齐,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少了些之前的跳脱,多了些成熟和稳重。
    七月初九,徐慧娘与王氏带了两儿一女,收拾行李,搭乘一艘官船,沿河南下,一路往川地去了。江夏特特地调拨了一个走川地的商队带路,又安排了十多位护卫,一路照应护卫着,将景家婆媳务必安全送到景谅身边去。
    生母去世,守孝三年,江夏与江齐商议着,给他报了丁忧。
    江夏将刘氏去世一事禀知大兴帝,只不过,大兴帝没等她说完,就摆手止住:“那等妇人,哪配于你为母,不用再提了!”
    略略一顿,又补充道:“江齐,按继母守孝一年也就罢了。我这边缺人,明年就让那小子进翰林院,先从给事中做起吧!”
    给事中,只是正七品,说通俗点,就是皇帝身边整理文书的人,品秩不高,却实实在在是天子近臣,比那什么编撰、编修前途要好得多。
    当然了,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工作不好干,机会多,前途看好,却也危机重重,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行。
    徐襄就是从裕兴帝的给事中做起的,后来一路升迁,才有了三十岁的年轻首辅。
    大兴帝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可谓不推心置腹,不可谓不皇恩隆重,江夏作为臣,除了领旨谢恩,也说不出别的了。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刚刚经历了连续的大考,江夏也不想让江齐再憋在屋子里读书守孝了,与他商议之后,就开始着手给他收拾行李,索性让他离京南下游学去。至于去江越所在的湖州,还是去平王的南越,都由着他自己决定去,只一点,一年期限赶回京来就任就好了。皇帝连实职都给他了,这一去大可放松地游山玩水,开阔放松去。可比那一些还在京里等着实缺的进士、同进士强的太多了。
    江齐八月初再次离京,气色已经恢复过来,江夏将他送上船,细细地叮嘱了几句,江齐一脸平静,却在上船之际,突然伸手抱了抱江夏,哽着嗓子道:“大姐保重!弟弟知道轻重,大姐不必牵挂!”
    说完,吸了吸鼻子,转身登船而去。
    江夏挥挥手,看着齐哥儿站在船头,那船渐行渐远,她的泪水也终于忍不住落下来。只不过,泪水流过的脸颊上,却挂着一抹释然的微笑。

  ☆、1010。第1010章 发生了什么

送走了齐哥儿,江夏的日子过得平静而规律,颇有些一成不变的意思。
    时光匆匆,中秋节、重阳节、开炉节……一个个节日倏忽而过,从天高云淡、凉风送爽的秋日,转眼又到了大雪飘飞的冬月。
    这一日,又到了江夏教学的日子,大雪飘飞,染白了目光所见的世界。
    江夏坐在窗前的暖榻上,透过窗玻璃看着外边,恰看到红菱姑姑穿过风雪匆匆走过来,先在廊檐下拍了拍身上的雪,然后才挑了门帘子进门。
    江夏连忙倒了杯热茶,递给红菱姑姑:“这么大的雪,姑姑也该穿上件斗篷才好啊!”
    红菱姑姑重规矩,不仅是要求丫头婆子们,对自己也要求严格,穿戴礼仪上,从不逾矩。就说大毛斗篷吧,江夏给她的上好的皮子少说也能做上三五个大毛斗篷,她却不肯逾矩,最冷的天,身上最多也就时穿一件灰鼠皮褂子。
    红菱姑姑一边接了热茶,一边笑着谢了:“夫人别担心老奴,老奴身上穿着新羽绒袄裤,一点儿不冷呢!”
    说着话,她从怀里摸出一封信递给江夏,满脸喜意道:“夫人,公主来信了。”
    江夏连忙接了信,扯开来看,片刻叹口气,暗暗摇头:小鱼儿不日就要回京……只可惜,这会儿本科大部分进士都授了实缺往各地赴任了。若是小鱼儿能早些回来,在今年的进士中挑个合适的做驸马也好啊。那么多人,相对来说,更能挑一个合心的人吧!
    不过,这话也就在心里感叹一下,她眨眨眼,回头对上红菱姑姑期盼的目光,笑着道:“这丫头终于想起来回京了……”
    红菱姑姑一听这话,立刻欢喜起来,连连点头道:“是该回来了,这都入冬了,再不回来,天就更冷了,带着两个孩子路上也遭罪了。”
    一边说着,一边辞了江夏,匆匆下去又忙乎去了。
    江夏将小鱼儿的信放好,穿了斗篷,转身往厨下去了。下雪了,下午给孩子们上的课就不能在户外了,只能上内堂了,她要去准备一下教材、教具……嗯,再过两日就是冬至,她就带着孩子们玩一次包饺子吧!
    当然,要孩子们自己生火、和面、择菜、煮饺子……其他的生存知识教了不少,生火做饭的技能还没教过呢。
    江夏打发进宫的人早早地就等在了御书房外,那边经文课一结束,就将孩子们带出了宫,并顺利护送到徐家来。
    竹篱草堂那边,已经收拾出来,孩子们需要亲自去暖棚里采摘蘑菇、蔬菜,又有孩子们去鸡舍里捡拾鸡蛋……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活动虽然辛苦,却个别新鲜,一个个穿着鲜亮的孩子们,或去摘菜,或去捡蛋,其中一个孩子摸错了鸡窝,还被一只恼怒的母鸡追出去好远,引得孩子们哄笑一片。
    渐渐地,孩子们有些笑不起来了——午饭没吃的孩子们,第一次尝到了饥饿的滋味。
    江夏给他们示范和面、包饺子,看着那么轻松容易,甚至在江夏做来颇有些赏心悦目的活计,到了孩子们自己手里,却发现那么难,面粘在手上甩都甩不脱……菜要摘要洗要切……完了,还要擀皮儿,还要将馅儿包进饺子里……他们第一次知道,想吃一盘饺子,不再是吩咐一声的事情,而是需要这么多工序……这么难!
    朗哥儿和迅哥儿也倒腾着小短腿全程参与了,相对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