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83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83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日终于到了武夷山,一行人步行登山,江夏又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大红袍的传说。
    “……那大红袍茶能够治好状元郎的病,能不能治好懋哥哥的眼睛啊?”长安一脸希冀地询问着。
    孩子们离京一路同行,一天天过去,曾经的生分、隔阂渐渐淡去,尽管偶尔也有小矛盾、小冲突,感情却日渐加深。如今,长安和宋懋这对表兄弟已经很亲近了。几个小的没有人在乎彼此的身份,只按年龄大小兄弟相称。
    江夏目光一闪,抬手摸了摸长安的头顶,轻声笑道:“我也没见过那么神奇的茶叶,等见到,咱们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说完,江夏回手,又拍了拍宋懋的小肩膀,有一刹那,宋懋下意识地转了下脸,却随即又恢复成目光茫然的样子——
    其实,在离开明州登上海船不久,宋懋的眼睛就渐渐有了点儿光感,又过了这些日子之后,他已经能够朦朦胧胧看到些影子了……尽管眼睛视力很差,但相对于最初的完全黑暗一片,如今的情况已经让宋懋欢喜万分了。
    而且,他相信,夏姨救了他几次,这一次,也能将他的眼睛治好。一定会!
    “长安弟弟,咱们采到茶叶试一试吧……你昨天不还给我说肚子有点儿疼,喝了那个大红袍茶就会好了吧!”宋懋笑着转了话题。
    长安微微有点儿红脸,摇摇头道:“我昨儿只是吃撑了……”
    在山间行走,江夏不时地停下来采一株药材,又有前后向导护卫拿着竹竿扫着草窠子,驱逐蛇虫。
    正说着话,前头的向导突然欢呼起来:“好肥的蛇!”
    江夏微微皱了眉头,回头看几个孩子,大都是一脸惧色,只有平王脸色还算平静。江夏看着这孩子一天天变化,心中暗暗欣慰,这孩子真是个坚强、勇敢的。
    大多数北方人对吃蛇都有些心理障碍,江夏同样如此。
    她没要向导极力推荐的‘蛇肉煲’,转而带着孩子们去溪水中抹了青壳螺蛳,又拿背篓捉了些小鱼小虾,就在溪水边生火做饭……
    朗哥儿和长安在水中欢快地玩耍着,宋懋乖乖地坐在一块青石上,神色平静,嘴角含笑地‘听’着弟弟们的笑声。
    来到九龙窠岩,护卫们腰上缚了绳索攀岩而上,采了些茶叶下来。
    江夏带了茶叶去半山腰上的道观中,求道长炮制。这可是最正宗的雨前茶呀!
    住了三日,最正宗的‘大红袍’才泡制而成,冲泡之后,香气缭绕四溢。喝进口中,微苦回甘,香气醇正浓郁……
    江夏抬眼看着几个小的,就见一个个都像模像样地闭着眼睛品茶呢。只有宋懋在没人注意的时候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仍旧有些模糊的笑容,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同时无声地呼唤:“夏姨!”
    找到了最正宗的九龙窠岩茶树,江夏给道观里添了二百两的随喜,那道长就欣喜地答应着,以后每年的茶都会采下来炮制好,等着江夏打发人来取。
    江夏再三感谢了,带着孩子们辞别道长,离开武夷山,踏上了归程。
    在江夏一行人离开后不到一个月,武夷山临近的崇安城里就新开了一家‘四喜客栈’。紧接着,武夷山周边被大片地买下来,岩茶被保护性地培育开采,到了大兴五年,出了绿茶、黄茶、白茶等传统茶品外,又有了一种大叶子发酵茶,还有了自己的名品‘大红袍’……这是后话。
    江夏一行人没有返回泉州,而是直奔南越了。
    到达南越雷州的时候,宋懋的眼睛已经恢复了小半视力。虽然还是容易累,容易发酸,但已经能够辨别红花绿树,也能基本看清人的五官了。
    从一片漆黑,再一点点恢复到这种程度,几乎能与起死回生相仿。每每没了人,宋懋由衷的谢意就会完全不保留地表露出来……
    但在人前,哪怕是福宁福顺两个人面前,这孩子也不会露出破绽来。经历了太多之后,这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早已经不同于真正的孩子。早就学会了隐忍和伪装。
    等一路人辛辛苦苦,历尽千山万水到达雷州的当晚,就经历了让他们能够铭记终生的台风!

  ☆、1003。第1003章 该回京了

谓的平王府根本没有建,先行到达的小鱼儿囡囡等人,还有江夏和孩子们,都暂住在四喜客栈里。幸亏四喜客栈主要建筑都是新建,并采用了青石根基,木柱房梁也都采用了高强度的木材,这才有惊无险。
    第二天一早,台风过去,暴雨停歇,再走出门的时候,满眼都是断壁残垣、树倒屋塌,嚎哭声阵阵,犹如人间地狱。
    江夏叹了口气,这算是老天爷给的下马威么?
    她搂住身边的平王,低声道:“王爷,要尽快收拢尸体,清理垃圾……天太热,要防止瘟疫暴发!”
    平王抬头看了看江夏,吸了口气,压下心头的恐惧,仍旧保持着目无焦距的样子,点头道:“好,请江大人吩咐吧!”
    江夏嘴角微微一挑,紧了紧搂着平王肩头的手,然后扬声吩咐下去。
    平王好饿小鱼儿都带了不少护卫,她这边四喜客栈里也有十多个人手……比较关键的是,她并不准备无偿救济,她要做的是以工代赈:清理垃圾、搬运尸体、护理伤员等等,都需要人来做,除了老弱病残,每个人必须工作,才能领到救济的粮食、物资。
    计划安排下去,最初不太顺畅,有些小状况出现,但还是很有成效。
    雷州州治海康县,乃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城镇,却也只是不到十万人的小城。江夏的安排布置下去,半天时间,就招募了五百余人民壮,有秩序地清理了三分之一的倒塌房屋、树木,并清出尸体八十多具,伤者三百多人。
    那边海康县的县令也算是比较配合,十多名衙役全部出动,防止有人趁乱偷盗抢劫作案。
    清理、救援、赈灾的事情全部由平王的名义安排下去,伤者有药、有食,死者则没人发放草席一领,或者麻布一丈,裹卷之后,统一安葬。
    夏安排来打前站的四喜客栈人员,已经在海康城东端的小山下清理出了一片土地,准备筹建平王府,大批的青石、木料都已经备好,前殿、后宅、围墙等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已经打好。
    救济的粥棚就设在还只是基础的平王府前,赶着打起来的一溜儿草棚子下,是熬制米粥的临时锅灶,白米粥的香气飘散开去,让伤者安心,也让灾民们少了恐慌,更加安心尽力地干活儿去。
    抢险救灾的工作越来越顺畅,从招募来的人手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相对出色的人手,并稍加提拔,安排成小旗(十人为一小旗),这些人,将成为平王府,乃至海康城最基础的护兵的基础领导层。
    救灾工作持续了三天,满目疮痍的海康城就被基本清理完毕。死亡者得到及时安葬,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大批无家可归的人也得到了安置——尽管,这个安置的条件只是暂时搭起的草棚子,却也比露宿街头好太多。更何况,平王府接下来还做了进一步的安排。
    平王府接连发布好几道政令:为平王府和海康城招募五百名护兵,体格健康、无不良嗜好的青壮皆可报名,当选者每人发放安家银五两;平王府的筹建招募工匠、劳力,又是二百余人……
    家里没有青壮、或者不想当兵的人家也不怕,平王府协同四喜客栈还推出收购计划:鱼、虾、蟹、贝,甚至海带、海菜、沙虫都在收购之列,而且价格还算公道。有劳力的可以出海打鱼,小孩子、老人也能在海滩上捡拾贝类、海菜,还能挖沙虫……
    收购来的东西又要加工、晾晒、包装……有需要招募不少人手……
    台风损失严重,死伤惨烈,但海康城的百姓却很快安定下来,几乎是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儿,不再恐慌害怕无助。因为,只要肯出力气,就不会饿死;若是心思灵透点儿的,混个管事、小旗,就能吃饱、穿暖,还能养家。
    不知不觉中,刚刚到达海康的平王,也被海康城的百姓所熟知,信赖、爱戴,也一步步加深。
    最初到达海康时,海康百姓没有人知道平王是谁,更不说信赖爱戴了,但随着救灾安置工作的一步步展开,海康城的百姓再提起平王来,大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片庆幸之色来:亏得平王来了呀,不然咱们哪能不挨饿,还有了工作和房子。
    百姓安定了,海产收购加工很快就发展起来。加工晾晒好的海产又需要外运,海康城又组建了车队、护卫队。
    一环扣一环的,海康城顺利地度过了灾后的困境,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江夏一行人到达雷州的时候刚进四月,四月底,救灾安置工作基本完毕,海产的收购正式展开,五月初,海康出产的第一批海产品运送出去,六月中,就有了第一批商人从高州、广州赶过来,加入到了收购海产品的行列。七月初,平王府主建筑完工,平王下令,将王府准备铺设庭院的青石拿出来,把海康城的主街铺上青石板。七月末,来海康的商人越来越多,甚至有高州、广州的商户来海康落户,开铺子,开客栈、酒楼。
    这个时候,江夏带着平王已经去了琼州,并把雷州的经验稍加调整后搬过来……琼州同样临海,收购海产的工作也相继展开。然后就是大面积开发耕地——这个时代已经有双季稻,江夏从江南带了十多位种稻子的老农来,并立下重奖,谁能把三季稻种出来,奖银五百两。
    八月中,平王就藩之后,第一季稻谷收获。
    海康和琼州的海产收购加工贸易,都已经初具规模。两地的码头都做了第一期修缮。往来两地安排了渡船,琼州不再是封闭之岛,大陆的东西不断运上海岛,海岛出产的海产品、水果、稻米也顺利地运出来,通过雷州,再运送出去。
    腊月,北方已经是寒风刺骨、大雪飘飞,雷州半岛和琼州岛却仍旧是烈日炎炎,温暖如春。
    江夏第一次宣布,平王的视力有所好转,已经有了些许光感,隐约能够看到人影了。
    平王也适时宣布,近一年来,上下齐心都辛苦了,每人发放赏银若干、稻米若干……这条消息传下去,平王府上下无不雀跃欢喜。
    而,江夏和小鱼儿互相看看,同时点点头:出来一年,她们该回京了。

  ☆、1004。第1004章 江越秋娘大婚

福顺福宁两个,跟在成庆帝身边多年,特别是眼看着成庆帝中毒身亡,更是一直心存愧疚,全心全力护卫扶持平王。经过一年的锻炼,福顺主内,福宁主外,成功地负责起平王府的正常运转。
    八月,琼州的平王府正式落成入住。十一月,琼州的平王行府也宣告建成。随之,平王府应该配备的官员也陆续到位,主要的几名官员都是江夏在出京前就打听好的,琼州可是最著名的犯官流放地。贪墨枉法等真正有罪的官员固然有,被人构陷含冤不白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江夏给平王一个名单,并将这些人的简历、性格、特长做了详细介绍,平王选了当初裕丰帝在的时候流放的一名老臣王焕作了王府的左长史,另一名手荥阳仓牵连流放的官员田会信作了王府的右长史……
    这些人被流放琼州多年,几乎要绝望了,却突然被平王发掘任用,自然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江夏则推荐了她之前招揽的几个人,都是经历过坎坷的,也大都是连续科考连续落榜的,而又有自己的特长的,比如善算,比如善经营,比如善管理……这些人被安置在王府中,皆任了实职,各自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人之前在江夏的管理人员之中,最擅长的就是商贸人事管理,有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平王府就不愁资金的快速积累。
    到江夏和小鱼儿离开的时候,第二季稻米已经收获,除了自给自足外,竟然每年能够结余出十万余石稻米……若是能够成功培育出三季稻,那么,琼州和雷州就会成为又一个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正月初六,小鱼儿和江夏正式辞过平王,踏上回京的旅程。
    平王又长大一岁,虽然还只是个八岁的孩子,但那沉静的目光,沉稳又淡然的举止,却远比同龄的孩子成熟的多。
    他一路握着江夏的手,亲自送出海康城,送到新近修缮完毕的青石官路上,看着江夏紧紧抿着嘴角,只为了防止眼眶中的泪水落下来。
    江夏也满是不舍,她握了握平王的手,低声道:“雷州、琼州皆为湿热之地,蛇虫众多,王爷带好微臣给你的解毒丸子……多多保重!”
    平王连连点头应承着,泪水终于没能忍住,如珠子一般纷纷落下。
    江夏一阵心疼,真想将这个孩子揽进怀里,轻声安慰,心里却清楚,这个孩子的身份,早就注定他要面对的比平常孩子多得多……她能做的,就是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