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47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47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至于吧……”江夏略略有些惊讶。
    小鱼儿都那样了,还有什么让人惦记的?她又无心挣什么,只是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罢了,难道还有人想加害她们母子?
    徐襄看了一脸惊讶的妻子一眼,轻叹道:“公主倒是无妨,可两个孩子却是羌胡汗扎昆的血脉……”
    江夏愕然,嘴唇下意识地动了动,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是啊,在她看来,羌胡大概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分支,将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大家都是中国人。可在这个时代,羌胡就代表着异族,这个时代还将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同族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异类,不被接受。更何况,长乐、长安还是羌胡可汗的血脉,那更是有了让人歧视,甚至仇恨的理由。
    有些思想激进的,还真得难说会不会想着斩草除根,除根不净必为后患之类的呢!
    察觉到怀中妻子的紧张,徐襄有些后悔说多了。他轻抚着妻子的脊背,柔声道:“你别多想了,我就是那么提个醒儿,眼下并没有什么人想要对他们不利。”
    江夏也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做了个深呼吸,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一边往徐襄怀里依偎了一下,一边道:“你提醒的对,小心无错。我会找两个人过来,跟着两个孩子贴身护卫的。”
    “还有咱们家儿子,我也要给他找两个人了!”说完这句,江夏话题一转,与徐襄说起儿子的大大咧咧来,却没想到徐襄反而不觉得怎样,还笑眯眯赞叹:“淘小子出好汉,不用太过约束他……我已经让人给他找了武教头,过些日子就该到了。想要有个好体格,就得从小打熬锻炼去,你到时候可别心疼!”
    一听说给儿子找了武教头,江夏难免有些心疼,迟疑道:“会不会太小了?”
    “不小了。”徐襄一口下了定义,不给江夏犹豫的余地,随即,徐襄就揽紧了妻子,从后边咬住妻子的耳珠,暧昧道:“小子就该打熬着,你若是想要个娇养的,咱们再来生个女儿吧……”

  ☆、976。第976章 裴家的女儿

小鱼儿既然要住到竹篱草堂,自然要去清理一番。当然,不用江夏亲自去干,红菱姑姑比她更合适,也更了解小鱼儿的喜好。
    她只过去,将自己在里边放的些小零碎清回来,然后,由红菱姑姑看着人糊了顶棚和四壁,又换了一套干净的窗帘帷幔,床帐子和被褥之类,则全部用了全新的,是红菱姑姑替小鱼儿挑的,海棠红的帐子,樱草黄和浅湖水蓝的被子。
    一溜儿收拾下来,江夏过去看了一眼,也就罢了。她尽主人之意,小鱼儿搬过来,有哪里不如意,再自己铺排去,怎么说小鱼儿也是公主,身边使唤的人少不了。
    至于长乐和长安姐弟俩,江夏有意还是让他们与小鱼儿住在一处,娘仨也好培养培养感情。至于赵宝儿家的韶娘,她想过了,来了就安排着她和长乐一起上课去,学经史、学礼仪、学绘画、学女红,那丫头的精力太旺盛,就不能让她闲着。
    于是,又给任川南带话,让他寻一个两个合适的人过来当先生,一个经史,一个绘画先生。至于礼仪嬷嬷和女红师傅,叫给红绫姑姑去找就好。红菱姑姑本就是宫里出来的,后又在京里住了这许多年,三姑六婆的熟的很,找个人不难。
    至于长安,既然徐襄要找人教朗哥儿功夫,索性让长安一起去。她其实也赞同徐襄说的,小子就该从小打熬着,以后才能顶门立户呢。她不指望儿子将来上阵杀敌,但有一个好体格还是她这辈子很向往的,可别像徐襄一样,弄个病秧子。
    不过,说到这里,江夏忍不住暗暗啐了一口,就那病秧子,经过前些年的锻炼调养,体格也好起来了,也才有那么大精力折腾人……哎哟,说起来她就一肚子苦水,她的腰、她的腿哟!真是后悔给他那么用心的调补了!
    过完端午,摄政王小世子的病也大好了。
    京城内外大头瘟的疫情渐渐歇了,到五月中旬,天气真正热起来了,基本没有新发病例了。
    五月十六,小鱼儿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徐家园子里消暑。赵宝儿也在同一天,把早就望眼欲穿的韶娘也送了过来。赶着王瑗娘和林郦娘一起凑了过来,倒是孩子大人好好地热闹了一天。
    吃过午饭,各人分散开小憩,林郦娘凑到江夏身边,低声道:“问你个事儿,你们家越哥儿可说了亲事?”
    江夏心里打了个突儿,笑着道:“谁家托你问的?”
    林郦娘微微一笑,低声道:“别家我也不兜揽了,这一家却是推脱不得,关键是,女孩儿我见了,着实是好,家中只有一儿一女,女儿刚满十六岁,做得一手好女红不说,就是写文章、吟诗作赋也不输男儿,人品才貌都是没得说的。儿子十四,学业极好的,去岁已经过了府试,得了秀才功名……别人只以为,他会乘势进京,他自己却只说自己学识不够,还要再读上几年书,再进京。”
    江夏听她说的有意思,不由失笑:“你说得这么好,你倒是说说是谁家的女儿啊?……我没见过?那就不是京城人士了?”
    不怪江夏这么说,依她和徐襄如今在朝中的品位,还有越哥儿的才学人品功名,但凡上门的,就没有太弱的人家,怎么也得是朝中有名有姓的。因着行医的方便,这些年江夏虽说诚心结交的没几个,但人头却也熟悉过来了,而且,大部分官员家里都进去过,对各家各户的人口、情况也比较熟悉。是以,林郦娘这么一说,她就在脑子里搜索资料,却没有一家能够对上的。
    林郦娘莞尔一笑,道:“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你。不是京里的,是我老家三叔家的女儿,闺名儿唤芳卿的。我那三叔学问极好的,却无意仕途,在扬州城外的小西湖畔开设了西林书院,自任山长,如今已经有近百名博士和教授,吸引了淮阳江浙上千学生前去求学,已经是淮扬地界最兴盛的书院了呢!”
    江夏眨眨眼道:“裴家三老爷裴洐?”
    林郦娘笑着点点头:“就是他。与我公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一生不喜仕途,也不好女色,与妻子伉俪情深,一辈子没纳妾。我也不瞒你,我那三婶子别的不说,只希望将来的姑爷,待我那妹妹也能好一些,三十无后,才能纳妾。”
    江夏恍然了,大概是听说他们家徐襄没有纳妾,大概也就直接来做她的思想工作,希望越哥儿答应婚事,并答应不纳妾的条件。
    至于纳妾,江夏是不赞同的,但也不会随便应承什么。别说她只是个姐姐,就是亲娘,男孩子长大成了亲,也没办法管房里的事啊。
    再说了,林郦娘说的那女孩儿一百个好,也得越哥儿自己看中了才行。
    于是,她笑笑道:“听你这么说,倒是个好的……只不过,这事儿我也无法做主,这样,我今晚就写封信给越哥儿,他在那边离着扬州不远,想必能知道些,若是他愿意了,我这边是没话说的。我也希望,咱们能做亲戚的!”
    说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
    江夏拉拉被角,与林郦娘又小声嘀咕了几句,就都睡着了。
    等客人们离开,江夏安顿了小鱼儿和韶娘丫头,回到自己房间里,就铺了纸张,开始给越哥儿写信。
    前几日,她刚刚收到齐哥儿的信,知道越哥儿有不少提亲的,却都被越哥儿推出去了。她也不知道,这位裴三老爷家是不是已经去与越哥儿提了……不过,她也想了,就是与越哥儿说一声,成不成的,主要还看越哥儿自己拿主意。
    ……或者,等给小鱼儿治好了脸,她可以带着朗哥儿去一趟江南,见见越哥儿,也去帮着越哥儿寻摸个好媳妇去!
    说起寻摸人,郎中身份可是最好的掩饰,直接能够登堂入室,直面真容的呢!总比越哥儿一个人盲婚哑嫁的好啊!
    这么想着,她竟觉得心里热乎起来。说起来,几个小的一去快一年了,她也想那几个了呢……

  ☆、977。第977章 一品少保

五月十一大朝会上,阁老王元老大人提出,为小皇帝选帝师,并且连官衔品阶也做了详细建议,考虑到皇帝年岁小,可暂时封授所选官员为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小皇帝选帝师势在必行,王阁老一提出之后,立刻就引起了朝臣的热议。
    很快,就有人出列附议,并推荐靖南王为少傅。
    其他人也不甘落后,推荐王元王阁老的,推荐宁侯的……乱纷纷议论争议不休之际,突然有人出声道:“摄政王功秉卓著,才贯古今,微臣推荐摄政王为太师!”
    此话一出,满堂皆静。
    就连一开始出言提议的王元,抬头看看上手的摄政王,抿抿嘴也一时无法开口了。
    倒是上边坐着的小皇帝脆生生开口了:“朕……有少保,朕的少保是夏姨!”
    他只记得曾经爹爹在的时候给他说过,他的夏姨是太子少保,是保护他的人。小皇帝不明白那些人为何争吵不休,他只知道夏姨是真心对他好的人。
    因为满堂皆静,小皇帝这句话就显得格外清楚了。
    原本哑了声的官员们又有些蠢蠢欲动起来,终于有个人按捺不住,站出来道:“江大人医术卓绝众人皆知,但毕竟只是一届女流,又怎么能担得起帝师之重担呢?”
    有人出头,立刻就有人七嘴八舌地附议起来。
    “是啊,是啊,毕竟是个妇人,看病也就罢了,哪里能做得了帝师啊!”
    “帝师非德高望重,才学卓著不能担当,江大人医术固然不错,却并不能担当帝师之责啊……”这个说话是个阴的,乍听好像是捧,其实是使劲儿踩的!
    又有那激进的,愤青型的发言:“……牡鸡司晨,天下必乱,哪里能由着一个妇人坐上少保之位啊,我大庆朝岂不蒙羞史册,沦为后世笑柄?”
    就在众人一片乱纷纷之际,小皇帝的外公景润年景阁老出列,慨声道:“江大人的少保之职,乃是先帝圣命封授,在册可查的。诸位大人如此讥言悖语,可是想违抗先帝旨意么?”
    既然是先帝了,所出圣命被改了的不在少数,但那是需要新皇帝出面更改的,而不是臣子们能够妄言的。一旦一个违抗先帝圣命的帽子扣下来,谁也扛不住!
    顿时,乱哄哄的朝堂上下,再次变得鸦雀无声。
    就在此时,一直保持缄默的摄政王缓步出列,走到丹陛之下,拱手对小皇帝奏禀道:“微臣也附议,仍旧由江夏江大人担任少保一职。”
    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一出声,再无人敢出言反驳。
    小皇帝看到有人支持自己很高兴,看着摄政王宋抱朴道:“皇叔说得对。”
    宋抱朴拱手再奏:“臣另外奏请,少师由王元王大人担任。少傅则由宁侯爷担任。”
    睿亲王第一个站出来附议。之后,朝臣们纷纷附议。
    小皇帝看着下边大臣一片倒的局势,抿了抿嘴角,挥挥手道:“准了,准了!”反正,只要让他的夏姨还做少保,其他的让谁做,他都不关心。
    江夏进宫给小皇帝和太后请脉的,突然得了这么一道圣旨,自己从三品的太子少保,突然就成了少保,从一品!
    她拿着圣旨真是诚恐诚惶啊,她真的不明白,宋抱朴将她抬到火上烧是为了什么?
    景妱年握了她的手,满眼戚色道:“夏娘,你的少保一职乃是先皇所授,也是皇上第一个亲口封授的官啊。”
    这是逼着她表态啊!
    江夏撩起衣摆,曲膝跪在地上,郑重道:“微臣得先皇信重,又得皇上的信赖,实在是满心惶恐,就怕辜负了先皇和皇上的信任。太后、皇上请相信微臣,无论何时,微臣都会尽力维护皇上和太后康健安全。”
    “嗯,嗯,夏娘啊,我们姐妹这么些年,我再不相信旁的,也不会怀疑了你呀!你快起来,快起来!”景太后亲自走下来,将江夏扶起来
    江夏恭声致谢,心中却不由感慨:真信任,又何必这般作态呢?!
    不过,她既然那么说,不为景妱娘的所谓‘姐妹情’,只为宋希行和懋儿对她的信重,她也会尽力维护懋儿的周全的。保皇位她不敢说,但尽力保全懋儿的性命,她大概已经想到怎么做了。
    说完这些,江夏才得以给太后和小皇帝请脉,确定母子两个都没什么异样之后,江夏乘机提出请假离京二十天。
    景太后略略有些意外,却也没阻拦,很痛快地答应了。倒是小皇帝知道,要有很长时间见不到夏姨,很是不高兴。
    江夏就多陪了他一回,又将才画好的连环画拿给他,亲口给他讲了一本,这才告辞离开。
    临走,江夏低声嘱咐小皇帝:“皇上好好跟着王元王大人学习读书写字,跟着宁侯爷学功夫,锻炼身体……”
    小皇帝懵懵懂懂地,看着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